好可惜!《八佰》本可以和二战经典片《兵临城下》比肩的

好可惜!《八佰》本可以和二战经典片《兵临城下》比肩的

首页枪战射击风翼射击无限金币版更新时间:2024-05-02

电影《八佰》,目前正在热映中。

影片有很多亮点,但也有不少缺憾。

《八佰》本来可以拍得更好一些的,像让-雅克• 阿诺拍的《兵临城下》那样经典,可惜,最终还是差了点。

01 《八佰》本有着成为经典的潜质

《八佰》讲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收尾。

当年,在日军的围困下,由谢晋元带领的“八百壮士”血战四天四夜,仅以伤亡20多人的代价,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毙敌200多人。

这就像在暗夜中发光的一颗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当时,四行仓库和南边的租界仅有一个苏州河之隔。一边是激烈的战斗,另一边则有多人观战,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一幕。

所以,故事题材本身就足够生动,足够让人心神激荡。

而影片的导演管虎,为了还原当年的场景,还带人专门找了一块地方,花费数年,人工搭建起占地200亩左右的两岸建筑,还人工挖掘了一条仿真的苏州河,周围建筑也是1:1的实景搭建。

并且,影片全程都采用数字IMAX摄影机拍摄,对大场面的拍摄非常有帮助。

这样的准备工作和努力,使《八佰》看起来很有成为经典战争片的潜质。

上映后,电影的场景的确看起来很精良,特效逼真,镜头运用得也很棒。

但看完之后,整体感觉还是欠缺一些火候。

《兵临城下》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保卫战电影,可以拿它来和《八佰》比较一下。

02 故事的流畅度和节奏感

先看一下影片的各自开头

《兵临城下》讲的是在二战期间有着转折意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狙击手瓦西里的故事。

《兵临城下》的开头,除了交代瓦西里儿时就开始跟着爷爷学打猎外,还对斯大林格勒当时的战场全貌,有着一段非常精彩的描绘。

这样既交代了主角瓦西里的行动线路,还很好地烘托了战争的惨烈气氛。

而《八佰》的开头,是用一段文字说明了谢晋元带领部下守卫四行仓库的原因。

这样是省事了,却也表达减弱了。

其实,当时的淞沪会战也极为惨烈。

不说宝山保卫战、罗店争夺战,就说会战末期的苏州河南岸战役,税警总团、第36师、第87师、第88师等死守苏州河南岸阵地,其中第36师一部官兵,没有一个人退缩,最后该部官兵几乎全军覆没。

如果有对淞沪会战周围环境的描绘,而不是用文字说明,无疑能给影片增色不少。

再看一下两部影片的流畅度和节奏

《兵临城下》重点突出的是瓦西里,主要展现他在和敌军狙击手康尼对战中的高超射击水平、冷静和机警。

其它的像瓦西里和文官丹尼洛夫的友情变化,瓦西里和坦妮娅的爱情,他们和菲利波夫太太、萨夏的相互关心等等,都是作为辅助情节展现,但这些辅助情节又和主要情节结合紧密,推动着主要情节的发展。

故事的主线一直都很清晰,节奏感把控得也很好。

而《八佰》对准的是400多人,导演采用了群像式的描述方法。

群像式讲述故事的手法,要想把握好难度很大,它有一个很大的风险,那就是很可能最后会沦为流水账。

不幸的是,《八佰》这次也没能逃脱这种风险。

影片的本意是想表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将士们的英勇,还有其中一些普通士兵的转变过程,这是没问题的。

但在影片的讲述过程中,导演似乎想要加入太多的东西。

赵子龙这个意象的表达还是很有意思的。从山东兵拿的皮影,到南岸戏班唱的戏,到端午死后幻化成的赵子龙,都表现了将士们的不惧牺牲,勇敢*敌的气概。

而白马,其实要起的作用和赵子龙意象有重叠之处,并且显得有些突然,如果把白马形象去掉,效果会更好。

白马形象如果去掉,那么日军指挥官和谢晋元见面的一幕也大可去掉。那一幕不仅破坏了影片的流畅度,也没显现出什么作用。

《八佰》的有些场景表达得还是不错的,但有些重要场景却没能表现出该有的精彩。

像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员说服谢晋元撤退,这一个场景是很重要的,本来可以成为影片的一个亮点,但最后却表现得有些说教。

特别是《八佰》的后半段,节奏明显有些混乱,除了剧本和导演的原因,这可能和影片的内容删改也有一定关系。

03 角色的设置和刻画

群像式的描述手法,其实也可以分一定的主次。

当然,在《八佰》中,对杜淳饰演的谢晋元、欧豪饰演的端午、张译饰演的老算盘、王千源饰演的羊拐、姜武饰演的老铁、唐艺昕饰演的杨惠敏等人,是给予了相对较多的镜头。

但最终的呈现效果除了少数几人,并不太好。

这有角色设置的原因,也有演员表演的原因。

群像式的手法表现不佳,是更主要的原因,它没有充分交代好角色的变化过程和行为动机,最终使角色流于表面,难以表现深层次的内心思考。

当然,也有运用群像式运用得比较好的电影,比如《拯救大兵瑞恩》。

不过,《拯救大兵瑞恩》是一个场地不断变换的影片,有着充分的空间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原因、变化过程等。

而《八佰》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只有楼层的局部变化。这样比较固定的场景,其实并不太适合运用群像式手法。

再看看《兵临城下》中的角色,裘德洛扮演的瓦西里,对人物性格把握得不错,神态表现准确而又有所克制。

并且那时的裘德洛正处于相貌巅峰,可谓颜值与演技齐飞。

男二丹尼洛夫的几个变化也很有意思,并且合乎情理:一开始和瓦西里在连*5个敌兵时结下的情谊,因为都对坦妮娅有好感又产生隔阂,到后来丹尼洛夫又用自己引出对方的狙击手,他的形象也很独特。

坦妮娅由蕾切尔• 薇姿饰演,一开始她在火车上灰头土脸的,并不起眼。到了后边,她扎起了头发,挺耐看的,演技也很有爆发力。

还有小男孩萨夏,表现得也很出色。

他每次见到瓦西里,都能从他脸庞上看到对瓦西里的崇敬和喜爱,特别是他在德国狙击手面前,误以为瓦西里已经阵亡时的表情,让人为之拍案叫好。

倒是扮演德方狙击手康尼的艾德• 哈里斯,虽然角色份量也比较重,但却给人感觉比较平淡。

《八佰》如果也采用重点刻画角色的话,相信效果会增强不少。

像欧豪和姜武的角色完全可以合成一个。角色的表现时间太短,真的很难展开性格的描述,进而感染到观众。

小七月和小湖北的角色也可以合成一个。饰演小七月的张宥浩,有一定的潜质。

而侯勇饰演的教授和刘晓庆饰演的蓉姐,镜头更是少得可怜,空有一身出色演技而无处发挥。

还有张译饰演的老算盘这个角色,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

饰演谢晋元的杜淳表现不错,但分配给他的镜头也不算太多。

谢晋元完全可以给予更多的笔墨,这和同时表现几个典型的普通士兵角色并不冲突。因为,他们本来就有紧密联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想给每一个角色都分镜头,想让人们记住更多,结果反而给人印象不够深刻,感染力不强。

这又削弱了对将士英勇的表现,只能通过受伤、牺牲、猛冲等来表示,而缺乏相关的铺垫和延伸。

04 结语

不过,《八佰》还是能够看到剧组团队的用心。而影片能拍完并且上映,管虎等人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影片的后期制作体现出了比较高的水准,这些还是需要肯定的。希望国内电影能不断地进步。

今年刚好是抗战胜利75周年,曾经的屈辱伤痛已经远去,但不能忘却。看了电影,会更明白现在的安定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图片源于网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