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命(理解版)

光荣革命(理解版)

首页枪战射击光荣革命更新时间:2024-04-30

术语表达:

光荣革命: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1689年10月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规定了臣民的权利。1701年英国国会有进一步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个人无权决定王位继承问题,对王位继承做出了一系列限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口语理解:

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不过是因为复辟政权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而导致他们发动的一场为英国人津津乐道的政变,即光荣革命,这场政变并未引发大规模的流血战争冲突,但并不是说中间没有流血。光荣革命

学者观点

胡莉:17世纪的英国政治史是一部内战、共和、复辟与革命的历史。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国家应然与实然的政治制度博弈,博弈的焦点是国家最高权力应该由君主独享还是由国王、上院与下院组成的议会共同享有。当内战时期查理一世被处决后,议会主权看似已经确立,共和国要求各国代表承认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当议会难以约束护国主克伦威尔的权力后,贵族们又拥戴查理二世复辟。复辟后,议会主权成为一个忌讳的词眼,因为它曾导致内战,也没有带来比君主制更良善的秩序。然而,随着复辟钟摆的摆动,国王与议会两院的冲突再起,查理二世用尽统治伎俩才避免双方的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之地,但1685年继位的詹姆士二世则加强君主权力、试图恢复天主教的正统地位、随意解散和不召开议会、随意废除和更改法律以及征集常备军等,引起政治精英们极度不满。英国臣民对此一直都在忍耐,企盼詹姆士的大女儿、信奉新教的玛丽公主继位后改善局面。不巧的是,詹姆士在1688年6月10日(旧历)意外得子,按照继承原则,小王子将优先继承王位,但他可能被培养成一名天主教徒,贵族们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英国光荣革命爆发的原因)

威廉因抵御法国所需,急切盼望英国掉转亲法立场,加入欧洲反对法国的同盟中,因此在接到书信(英国贵族邀请他统治英国)后喜出望外,决定即刻带兵出征。詹姆士知情后似欲召开议会,但犹豫不决;与此同时,贵族和军队将领开始纷纷投向威廉,伦敦城也欢迎威廉进入。众叛亲离后,詹姆士决定放弃抵抗,尽管此时他的军队数量多于威廉之军。到12月中旬,詹姆士毁掉议会选举令状、弃国玺于泰晤士河并携新出生的小王子逃往法国。按照惯例,当他和代表他本人的 国玺均“消失”时,政府将无以运转。贵族们现在面临着是否变革政治制度的艰难选择。此时,詹姆士虽逃到法国,但他毕竟是英国合法的国王;威廉虽“拯救”了英格兰,但他是一个外国统治者,无名无分。选择前者意味着政治制度无 需发生变更,选择后者意味着世袭君主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君主主权将发生变化。最终突破这一点的并非是律师们找到了先例或法律支撑,而是解决革命时局的现实需要。政治精英们都意识到,他们不得不背离世袭继承制,背离君主主权,确立议会主权。这样,贵族们最终在1689年2月7日投票通过了“王位空缺”一说,默认了议会有权规范王位继承,议会高于君权的事实。不过,为了“免除臣民们废黜了国王的罪恶感”,政治精英们用“詹姆士自行放弃王位造成王位空缺”的表述,掩饰他们实际上废黜了詹姆士的行径。(议会主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程汉大: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是中外史学界中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 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 变,就是说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 次政治阴谋。显而易见,分歧南焦点集中在“光荣革命”是否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用英国史学家詹尼弗•卡特的话说:“关键问题是它只是把一个新国王推上了王位,还是建立了 一种新型君主制。”(指出光荣革命的学术争议)

1660年复辟既恢复了王权,也恢复了议会,二者再次成为英国政治生活围之运转的两大中心。在立法方面,复辟时期国王的权力明显高于议会。国王享有法律赦免权和中止权,从而可以在一定范围和时期内搁置某项既定法律。虽然从当时的宪法理论说,这两项国王权力都是有争议的,但直到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前,一直未从法律上明确剥夺国王的这两种特权。在行政决策领域,国王的优势地位更为突出。复辟时期是英国内阁萌芽时期,重大政策都是由国王会同少数心腹在“内阁会议”中秘密商定的。一旦国王和议会陷入对立僵局,国王手中还握有几种对付议会的有效武器。由国王册封的僧俗贵族组成的上院,是钳制下院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由于国王有议会召集权和解散权,议会的命运实际上操于国王之手。财政权被许多史学家视为是议会干预政府政策的主要手段,但它能否奏效取决于国王的财政状况。1685年后,王权强化的趋势有增无减。詹姆士二世凭借雄厚的财政基础,建立了数万常备军,镇压了反对派,还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填塞议会”运动命,这预 示着计划召开的议会将成为国王的橡皮图章。(光荣革命后)首先,“光荣革命"后议会的选举和议会会议的召开趋于经常化和制度化,议会真正成为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固定组成部分,这与复辟时期特别是80年代形成鲜明对照。其次,在立法上议会开始居于压倒国王的主导地位。“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被废除,赦免权受到严格限制,否决权虽然仍保留在法律上,但其实际效力巳几乎等于零。再次,议会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光荣革命”后,行政权仍属于国王,议会也未要求分享这一权力,但有财政权作后盾的议会可以通过支持或批评政府以影响国王决策。议会的影响还渗透到一向视为国王禁斎的外交领域。威廉凭借丰富的外交经验,总是亲自处理战争、媾和、缔约等重大外交事务,但虚弱的财政地位迫使他在作出决定之前,不得不认真考虑议会的意见和要求。最后,大臣的任免开始与议会中党派力量的消长发生联系。安娜女王素以偏爱托利党著称,她的继位巩固了托利党在政府中的优势地位。然而,当辉格党在1705年获得议会选举胜利时,安娜被迫放弃个人好恶,免去托利党极端分子之职,代之以辉格党人。(光荣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变动)

许大华: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光荣革命”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近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 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首先,“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 “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第二,“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英国“法治”就逐步取代了“人治”。第三, “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最后,“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动

模式。英国人从革命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学会了用冲突中的融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既表示无限制的斗争,也表示无原则的调和,它是斗争与协调的平衡,是新与传统的平衡。(光荣革命的影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