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竟陵
“大分流”视野下的海防与塞防
作者 | 竟陵
01 海防论的提出
19世纪是海权产生的时代,世界各国正以海洋为纽带,通过贸易结成一体,海洋日益成为所有近代国家的生命线。清廷拥有18400公里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理应是一个海洋国家。
有清一代,迄于鸦片战争,中国朝野甚少有人关注海防问题。《清史稿》称:“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益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沿海各省虽设有水师,也“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辖境虽在海疆,官制同于内地”。
而在19世纪的世界格局之下,中国作为一个滨海的内陆国家,此时势必要在两条道路上作出抉择:要么主动地走向海洋,加入世界大家庭,成为一个近代的主权国家,就像日本一样;要么消极地等待西方列强前来蚕食改造,而沦为殖民地,如同印度一般。
鸦片战争以来,清廷在海上吃了多次败仗,海防问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整饬海防,御侮保国,成为这一时期人们不得不谈论的主题。李鸿章此时所阐述的海防战略,即是由整饬军实,御侮保国入手,由海防而旁及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而形成其完整的自强观。
1867年,担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首次提出建议:创建一支轮船水师,分驻“内洋港口”,“以一提臣督之,分为三路:一曰北洋提督,驻扎大沽,直隶、盛京、山东各海口属之;一曰中洋提督,驻扎吴淞江口,江苏、浙江各海口属之;一曰南洋提督,驻扎厦门,福建、广东各海口属之”。这是最早的近代化海军建设方案和“三洋布局”海防战略设想。
晚清关于海防问题的大讨论,肇始于日本侵台事件。同治十三年秋,中日双方签订“北京专条”后的第六天,恭亲王奕诉以总理衙门的名义,上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折子。奏云:
窃查日本兵踞台湾番社之事,明知彼之理屈,而苦于我之备虚……以一小国之不驯,而备御已苦无策,西洋各国之观变而动,患之频见而未见者也。倘遇一朝之猝发,而弭救更何所凭?
由“小国之不驯”而产生的危机感,促使奕诉不能不认真考虑大清江山社稷的安危。他进一步提出:“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事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有自强之言,而迄今仍并无自强之实,从前情事,几于日久相忘。”
这是对疆臣因循疲沓的指责,也是对十余年来所谓洋务运动的批评。为此,奕诉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紧要应办事宜,请交滨江沿海各省督抚将军认真讨论,由此引发了这场关于海防建设的著名大讨论。
各省督抚的复奏很快便集中上来,大家都承认“海防一事,为今日切不可缓之计”,总理衙门所奏六条“亟应筹办”,但在防御重点上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02 海防塞防大讨论
此时的清朝外患频仍,正处于严重的边疆危机时期,除了日本侵台事件以外,西北地区的局势也十分紧张。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阿古柏所领导的叛军趁机侵占了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而沙俄势力,也在1871年间,侵占了中国的领土伊犁。
所以,朝中也就分成了“海防”与“塞防”两派。裕禄、英翰认为,与其加强海防,莫如整饬长江防务,可为“东南久远之计”;左宗棠、王文韶、丁宝桢将俄国视为最大威胁,强调加强北边塞防,主张进军新疆;而李鸿章、王凯泰、沈保祯、李宗羲等人则认为,海防为当前第一要务,主张优先筹办。
同治十三年底,正当各省督抚复议汇齐之际,同治帝薨,光绪继位,慈禧再度垂帘听政。因此拖至第二年春,清廷才下令“亲郡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悉心妥议,限一个月内复奏。”
这样,海防大讨论便进入了所谓“廷议”阶段。最先复奏的是醇亲王奕环,此时正为儿子意外地被树立为皇帝而诚惶诚恐的奕环,复奏写得空泛而不着边际,如云购舰一事曰:“固不可轻于一试,尤不可因噎废食”,用词圆滑,难觅主见。京官们的复奏,多对总署的意见表示了不同看法,最具代表性的是通政使于凌辰和大理寺卿王家壁。他们主张:“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但固我士卒之心,结以忠义,不必洋人技巧也”。
京官们的煌煌高论,反映了满清廷中有着极大社会基础的一部分人们的心声。虽然京官们和督抚中的江塞防论者,都对海防问题和李鸿章等人的意见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但显而易见的是,京官们流露的是迂阔和鄙薄,而江塞防论者则更多地表现了权益的争夺,两者的区别,却又折射出了清朝统治阶层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建设海防的极大难度。李鸿章对海防问题的关注,来源于其对日本认识的转变。
这一点当时的总税务司赫德,比其他朝士更清楚,光绪元年三月,郭嵩焘在一份密折中向清廷报告说:
窃闻总税务司赫德之言曰:中国大要有二:其一曰内事,其二曰外防。内事非外人所敢置议。外防有边防,有海防,吾所陈者海防一事而已。其意盖欲以西洋之规模施之中国,而以海防引其端。
“以海防引其端”,正是李鸿章此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如果说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及其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单纯军事意义而言,还有不少消极防御的保守成份,但把它放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样一个宏观角度来认识,就充分显现出了它的重要性:它为19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03 海防发力
由海防建设而带动国防近代化,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由军事而牵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变革,是19世纪历史给予远东各国的一次重要机遇。日本成功地抓住了这个机遇,迅速走完了这一近代化的路程。而中国则内外制肘,蹒跚而行,以至甲午一战,再受重创,从而失去了这一宝贵的时机。
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不久兼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开始以一个政治家的视角,“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重新审视和筹划海防问题。1874年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筹议海防折》,系统反映了李鸿章的海防战略思想,具体包括:
首先,对战略形势的判断——中国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李鸿章说:“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械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他因此主张将战略重点从西北塞防转移至东南海防。
其次,海防战略——三洋布局,海口防御。李鸿章认为,中国兵船少,只有“分别缓急,择最为紧要之处”“自守”。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的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其余各省海口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再次,海防力量建设——外海水师与沿海炮台相为表里。设定外海水师共48艘战船分守三洋海口,其中每洋外购二艘铁甲舰,配以炮艇等其他战船,逐步成军,可御敌于海上。同时,在沿海重要口岸建立坚固炮台,购买守口巨炮铁船,形成“水炮台”,并附设水雷,加上精练的陆军配合,形成第二层次的口岸防御兵力。
最后,海防力量使用——“守定不动”和“挪移泛应”两法。前者是依傍水陆炮台和水雷进行防守,后者是用兵船配合陆军“随时游击”,“防敌兵沿海登岸”。在这些主张中,已有建立外海水师,运用海上兵力进行机动防御作战的思想成分。
在李的三洋联动中,轮船招商局租领马尾船政局所造轮船,对马尾船政局的生存与发展做了不可忽视的贡献。1873年李鸿章就说:“闽厂(马尾船政局)现筹岁造两船。若招商局不能多领,尚虑无处销纳” 。1874年。马尾“船政自第十二号永保起,仿照商船式样,除永保留于船政以备转运外,余三号议拨招商局应用”。
但是,在当时的生产制造条件下,由马尾船政局自行造船的成本,是远高于直接向西方列强购船成本的。于是,具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薛福成便明确指出:必须改变靠国家拨款维持生产的局面,“欲谋持久,莫如经营商务”。在具体分析了闽、沪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于是建议从英国订造兵船及铁甲船,并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造工,并讲求驾驶操练之法,俟成部后,配齐地位,随船回华,庶有实济。”
同治中兴的名将们认识到,切筹海防,没有巨额资金是无法办事的。1874年两江总督李宗义讲到,“外国轮船,以商为主,所以财力厚而兵饷亦足。上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试办轮船招商局,即是此意。1881年李鸿章自己也垣承“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得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有过利用轮船招商局储备水师的设想。早在1872年,朱其昂和朱其诏在“草拟轮船招商略节”中,提出了轮船招商局要“酌用水师兵勇,以备不虞”的想法。1879年,北洋水师的实际负责人丁汝昌在“谨拟海防应办事宜十六条”中提出,从轮船招商局中“择其结实便捷者配给枪炮、水勇,以备缓急” 的建议。
北洋成立之初,李鸿章除向德、英购舰的同时,还向马尾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定购所造之船充实北洋海军。这样,到1888年,北洋舰队舰船已初具规模时,除拥有定远、镇远两艘7000千吨铁甲舰外,还有济远、致远、经远、靖远、来远、超远、扬威等七艘巡洋船,以及蚊炮船、鱼雷艇等多艘,总吨位达4万余吨,马尾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所造之船也占有一定比例。
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时,仅有轮船4艘,2319吨;到1883年,已有轮船26艘,33370吨。船只增长5倍半,吨位增长14倍多。吨位增长快于船只增长,说明大吨位的船增加较多,也说明经营规模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资本总额从59.9万两增加到533万多两,增长了8.5倍。在短短10年间,建设起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船队。中国商轮甚至远航海外。“由内江外海以至泰西,逐渐开拓”,“或江、或河、或湖、或溪之间,皆有轮船往来,如此则华商火船之生业可以无所限止矣”。
马尾船政局所造船舰在实际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74年,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廷命沈葆桢奉钦命亲率三艘轮船赴台湾布防,又派其余军舰驻扎澎湖、台北、厦门、福州,并调商轮三艘运送援台淮军(唐定奎部)和装载军火。经过一番部署,大大加强了台湾防卫力量,遏制了侵略者的气焰。当时调用的军舰和商船都是由马尾船政局制造的。
1884年中法战争,由马尾船政局生产的船舰装备起来的福建水师是海战主力(只有两艘军舰购自美国)。马尾海战的结果,福建水师虽全军覆没,但主要责任在于指挥失当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不能因此全盘否定造船厂在海防建设上的作用。中法战争后,1885年清廷决计“大治水师”,李鸿章作为北洋海军的掌门人,一时间权、钱在握,不失时机地将近代海军建设推向了顶峰。1888年,随着《北洋海军章程》正式颁布,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04 后继无力的海防之路
今日看来,海防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晚清纷杂多变的局势中,为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寻到了一个清晰可观的由头,一个珍贵的切入口。恰好李鸿章提出海防战略的那个19世纪70年代,又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首先是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击败了沙俄,迫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然后俄国又卷入了俄土战争,已经很难同时在远东地区扩展其势力。其次普法战争,普鲁士打败了法国,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国失去了在亚洲地区与英国争霸的能力。再是随着德国实力的不断增长,英德军备竞赛和在北非、中东一带的争夺日趋激烈,相对转移了其对远东地区的注意力。
当时,李鸿章亦看清了这一国际局势,光绪三年(1877年)3月21日,他致函丁日昌说:“俄与土尔其衅端已开,欧洲战争方始,日本萨峒岛之乱尚无了期,乘此东西洋多事,无暇旁顾东土,厉兵练甲,事有可为。”19世纪后30年,在远东地区实际上只有日本对中国构成真正威胁。
这个时期,清廷如能举国大办海军,停西征之饷移用于海防,依丁日昌、李鸿章之设想,大力购置铁甲舰,组建起三洋舰队,不仅日本不敢问鼎中华,即法国亦不致轻启兵端。海防既保,国家遂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路程亦不致屡受重挫。早在光绪六年,薛福成曾经勾画过这一结局。他说:
尝观于壮士之赴斗,以有器与无器校,则有器胜;以利器与不利之器校,则利器胜;匹夫仗剑,虽被褐怀宝而暴客不敢睨者,气夺于所畏,备豫于先事也……然西人所以夸诩日本,日本所以挟以傲中国者,则彼有铁甲船而我无之也……就中国口岸相需之船,大小参用,少则可购四号,多或至五六号,非必用以摧敌也,但使得此利器,坐建无形之威,则假托者自恧然而气馁,旁观者亦悚然而神惊,不待两阵交锋,可以潜消邻衅,已省无穷之费。否则彼欲骋所长,其势必迫我以交锋,否则彼所购之铁甲船三号,其究亦必取偿于我,此中之得失利病,不待智者而决矣。
但是,由于清廷没有从整体上接受李鸿章的海防战略的建议,海防之事终成空议。北洋水师在初建时进行过一大批购船之后,朝廷就没有批准拨发后续的造船经费了。而与此同时,世界的海军战舰又在迅速地更新换代,到了19世纪90年代,北洋水师的战舰实际上已经再度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黄海海战前夕,廷旨严责北洋海军将领畏缌巧滑,李鸿章疏奏复陈,言词苦涩:
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增一船。丁汝昌及各将领屡求添购新式快船,臣体仰时艰款绌,未敢奏咨渎请。因此,前于豫筹战备折内奏称,海上交锋,恐非胜算,既因快船不敌而言。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
苦涩之中正藏着许多说不出口的怨气。李鸿章明白:海战惟持船炮,“稍有优绌,则利钝悬殊。”早年的战争经历,使他懂得在战场上略逊一筹的厉害。李鸿章似乎预见到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但却无力改变这早已筑成的既定局面。
从李鸿章20年海防建设的实践,从北洋水师到轮船招商局,不难看出由内陆走向海洋的伟大意义。正如没有幼童的出国留学,就不会有严复的《天演论》一样,没有北洋海军的建立与甲午海战,很难设想戊戌变法和晚清的新政改革会在那时自然产生。
05 难以评价
19世纪,中国最大的危机发生在东南沿海,但清廷的战略重心却放到了西北边陲;在鸦片战争以来的60年的时间内,中国在五次由海上而来的重大对外战争中败北,仅战争赔款一项即高达12亿两白银。可清廷在10余年间用于西征的款项,却比李鸿章20年内筹建海防所支费用高出3.6倍。
19世纪来自海上的侵略,具有新兴的资本主义向落后的封建帝国进攻的性质,而沙俄在西北的争夺,更多地则是对土地的侵掠。海上的进攻关系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存亡和发展的方向问题,而陆上的侵掠影响的只是国家版图的大小。40年后发生的第二次中日战争,民族存亡问题的重要性就能见出李鸿章的眼光比时人来得准狠。
当时,清廷在海防议之后虽然做出了两者并重的抉择,但实际上则是缓东急西。海防问题自同治十三年提出讨论,在光绪五年琉球事件时再议,到光绪十年中法战争后又重新讨论,方才确定了建立海军衙门和组建北洋海军的方针。清廷战略重点选择的错误,表面上看失去的是10年的时间和足够再组建三枝北洋海军的经费,实际上丢失的是中国走向近代的重要历史机遇和逾11亿的战争赔款。钱损失了尚可再积蓄,然而历史机遇的错过却永远难以弥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