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怀:《量子矩阵》连载之二——描述网络空间未来之战的经典之作

海怀:《量子矩阵》连载之二——描述网络空间未来之战的经典之作

首页枪战射击空间之战更新时间:2024-07-27

【编者按】根据美国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一项计划,将在未来六年内投入超过 270 亿美元支出,以加强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威慑中国的能力。其中提升美军网络战和信息战能力成为这个计划的重要内容。美军网络司令部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已经率先建立“印太联合特遣队”,旨在加强针对中国的网络战能力。事实上,就在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军撤出阿富汗前夕,美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分别发表政策讲话,明确了美军撤出阿富汗,就是为了准备下一场战争,也就是针对中国的网络战争。

就在美军以中国为假想敌,不断加强网军建设,试图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同时,中国人写出的中国首部网络空间战略科幻短篇--《量子矩阵》将在秦安战略分四期原创连载。

作者海怀是中国网络安全战略领域长期的观察者,这部硬核科幻短篇《量子矩阵》是他基于对网络安全战略长达8年的观察初次试水之作。篇幅虽短,内涵深刻,中国网络空间战略领域需要想象力!这是我一口气读完全文的第一感受。

这是一部展望未来之作。网络空间时代刚刚来临,颠覆式技术层出不穷,人类即将进入一个快速迭代、蓬勃变化的文明新阶段。面对远远大于已知的未知,人类插上想象力的左翅、新技术的右翅,才能平衡地飞向远方。

这是一部立足现实之作。小说中无论是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的预测、还是对于科技、社会、资本、国家、文明相互关系的探讨,都符合现实政治、文化、技术逻辑。信息战、操控舆论、技术竞争、大国博弈都蕴含其中。

这是一部倡导中国主张之作。小说的开放结尾中,资本制度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异化让人扼腕叹息。中国则坚定沿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不断前行,用付出和行动,去改变这个世界。

开放式的结尾,让我们期待作者再出新作。

02 矩阵

计算机历史书里会写到,上世纪的计算机专家尼葛洛庞帝有一句名言:“计算,不再只是和计算机有关,它还决定着我们的生存。”

而今天,量子计算能力已经写入各国中学课本的公式:国家实力=量子算力×(科技 人口 资源 ……)

对于这个公式,估计最早提出量子计算机概念的海森堡和费曼也会被震撼到。谁也想不到,国家实力的基础不再是货币、石油、核弹,而成了量子计算机的集群--“量子矩阵”。

我作为062基地量子矩阵建设的早期参与者,非常清楚这段历史。

本世纪初期,有专家在《人类大转折》一书中宣布,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大转折,进入了数字文明时代。前两次的历史转折,一次是在公元九世纪,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称之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另外一次是在上世纪中期,人类从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数字世界奠定了基础。

从计算机发明后不到一百年,我们认为已经可以宣布进入新的数字文明时代:物联网全球接入设备总量达到万亿级,每天新产生1000EB数据,相当于装满10亿部容量1TB的硬盘,数据的总量还在以超乎人类想象的指数级速度增长。万物互联,一切可数。新的时代到来了!

有一期《财富》杂志的封面写着:

“数据=财富、算法=规则、算力=钥匙, 人类进入数字文明!”

大街上的年轻人则穿着流行的文化衫:“滚开信息时代,我们是数字宠儿!”

可是数字文明的大门还未完全开启,钥匙就卡在锁孔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遇到重大瓶颈:指导传统经典计算机结构发展的规律“摩尔定律”被量子效应打破。经典构造的CPU处理器能力到了巅峰,无论再叠加多少核心,计算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算法得不到算力的支撑,就没有任何发展。

可是人们称作“数字文明石油”的数据并没有停下脚步。网络空间犹如强力吸水的海绵,以滚雪球的速度将越来越多的设备、车辆、传感器“卷入”其中。海量数据得不到充足计算能力的处理和价值转化,就如同城市中得不到分类处理的垃圾,“石油”淤积在整个网络中。旧的数据无法丢弃,新的数据已经汹涌而来,人类为了储存这些数据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代价,数据存储使用的电力约占世界全部电力的30%。人类社会的存储能力被新旧叠加的巨量数据几近淹没。

算力,似乎成为了上帝为人类文明发展施下的“诅咒”。眼看着数字文明的大门,在数据的拥裹下,即将缓缓重新关上。

量子计算机被当做了解除“诅咒”的唯一希望。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但直到30年后,人类才在实验室中造出仅有5个量子位的模型。那时的量子计算机像是科学怪人的吊灯,巨大笨重的玻璃冰箱包裹着一堆黄铜光管结构。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关键材料,同时需要投入的成本太大,使得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一直徘徊不前。

各国纷纷投入巨大资源进行量子计算机的集中攻关。中、美、俄、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分别沿着超导材料、离子阱、超冷原子、半导体量子点等不同技术路径进行探索。本世纪中叶前后,中国科学院刘晓林教授团队在纳米条件下实现了低温超导合金材料的重大突破,能够完美实现极低温环境下的隔音、隔辐射,保证量子计算系统的可控性、稳定性和被测量能力。依靠这种材料,中国很快实现了单台万级量子比特规模计算机的研发。过去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需要花费几十万年解决的问题,而量子计算机只需要 0.0001秒。

其他国家凭借相关信息,也先后实现了类似的材料或有关技术的突破,纷纷宣布掌握了量子计算机技术。

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看到人类技术的突飞猛进,反而陷入短暂的沉寂。人类刚刚掌握这种庞大的力量,好比古人面对新锻造的青铜,还不知道该用于哪里,如何运用。

很快,“青铜”仍然被插在了“矛尖”上。

持续一百多年的巴以冲突,因为一次军事行动而被世界军队所共同关注:巴勒斯坦某前线最高军事指挥官,被以色列运用进口的最新军事装备精准打击身亡。过去持续数月的冲突,在一小时内平息。

通过后期情报解密,以色列通过美国提供的量子计算协助,轻松破解了巴勒斯坦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全部加密通讯信息,确定行踪轨迹后,出动从该大国采购的新式无人战机,利用高超强机动性和新隐形材料,穿过巴方防空火力网,对最高指挥官所在掩体一击命中,全身而退。观看过视频情报的各国军官,都被无人战机鬼魅般穿过火力网的身影深深震撼。军事评论员感慨,这是一场不同位阶文明间的战斗!

密码破解、隐形材料、超高音速发动机技术……这些军事科技的快速突破,都是量子计算支撑下的衍生物。

从这次载入人类战史的战斗开始,各国才纷纷意识到,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军事装备领域陷入的短暂平静,其实只是湖面上的幻想。巨大的水面下,个别国家凭借着强大的技术优势,已经具备掀起滔天巨浪的本领,但因为时机未到,只是在水底肆意游走而已。那些莫名其妙的泄密、死亡、游行、失控,原来是背后那股隐藏的巨大力量,在远程遥控操作。

至此,国家之间的量子算力竞争真正拉开序幕。尽管技术路径不同,经过几代技术演进,基本都采取了类似的模式:建设“量子矩阵”超级工程--超大型量子计算机集群。我曾经参观过国内最早建设的“量子矩阵”基地,还深刻记得第一次看到时的震撼感。那是在南海某处水深5000米深海的地下洞窟,每台量子计算机被包裹在直径1.5米的白色椭圆形低温超导外壳下,3600台白色“巨蛋”组成一个单元,呈正方形矩阵式排列。每一位到访者,都被这海底中绵延数平方公里的简洁、整齐、充满未来感的工程所震撼。与传统计算机凌乱的线路构造相比,这种至简的科技美感,才真正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跨越。

人们发现,量子矩阵是人类文明史上超越蒸汽机、电力的更重大突破。算力成为了算法、数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了数字文明社会的底层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化学材料、天气预报、生物医药、自动驾驶、城市智慧控制等等一切数字化设备的运转,都通过物联网体系,从云端接入量子矩阵,获取运算支持。

量子算力又打开了数字文明的大门!

由于特殊材料的稀缺性和对场地、能源的极高的要求,量子矩阵的建造耗资巨大,而且短期内只有投入,没有商业回报。只有充足的国力支持,才有能力涉足其中。在各国,量子矩阵的数量和用途都属于高度机密。据判断,90%已经建成的量子矩阵都掌握在中、美、俄、欧盟、日、印六方中。随着技术进一步普及,一些大型跨国企业也建设了一些小型的量子计算机集群,用于民用设备接入,但是这些小型集群远远称不上“矩阵”。涉及国家基础设施运转、军事、科研用途的重要算力支持,仍然牢牢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我之前所在的062所在的基地,就承担着一个独立的中型量子矩阵,专门用于支撑某高度机密任务。

关于量子矩阵军备竞赛的批评声音也在不断传开。在一些中小国家、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以新成立的“量子无国界”组织为首,大量团体不断在各种国际会议、论坛上提出倡议,呼吁成立一个专门国际机构来监管量子矩阵技术,同时要求掌握该技术的国家签署协议,反对量子矩阵的武器化和军备竞赛。但除了中国、俄罗斯表示关注之外,其他掌握量子矩阵的国家均保持沉默。

想到这里,我被车门打开声打断思绪。车停在了062基地地下入口。一位少校打开车门,请我下车,同时递上一粒塑封的胶囊:“吃了可以抵消安眠药物的效用。”

电梯从地下转入地上。两年多时间里基地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这里是中国最隐秘的军事基地之一,在美军体现出巨大的算力优势后,这里很快就从无到有,投入使用。尽管离市区并不远,但错综复杂的山体结构和大量外围基地掩护,使得这个山坳中的院落如同一个世外桃源。虽然是夜晚,院子里柔和的灯光下,高耸的银杏树依旧。一到秋天黄金遍地。中心院子里精致的小湖上,短堤连亭,坎下坤上,体现了设计者的审美哲学和深厚寓意。

少校似乎知道我对这里很熟悉,走得很快,进入中心的指挥大厅。

指挥大厅还在原来的位置,但是内部更加简单整洁。大厅内部的墙壁和天花板通体都由特殊的乳白色材料组成,找不到光源所在,但散发出柔和的暖光。整个指挥大厅没有任何多余的线缆和设备,五排座椅环形分布。基地郝文司令和王承亮政委坐在第一排,其他四名不同层级的军官散坐在后排。每名军官面前有一台触摸显示屏,除此外面前再没有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张纸和一支笔。

我太熟悉这里了。现在的指挥大厅,已经通过几次系统升级。智慧指挥系统1.0上线后,大厅里就已经不再有此起彼伏的喧闹电话和来回奔走的忙碌参谋,指挥信息都聚合在一张屏幕上。2.0上线后,大厅大屏幕和大厅中参与者的小屏幕实时联通,实现了多人面对同一界面。如今3.0时代,大厅中央的大屏幕也消失了,各类信息在人工智能助手的加工整合下,按照不同权限呈现在参与者每个人面前的屏幕上,在这个智慧系统下,会随着使用者的权限,自动筛选呈现信息。每个人根据不同权限,又可以通过语音助手进行数据查询和情报检索,而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干扰,整个信息流的呈现和切换不断多变,但整个过程自然、简洁、高效,没有丝毫杂乱感觉,像流水一样自然顺畅。

看见我进来,王承亮政委起身走过来,其他几位军官没有动,郝文司令正在发言,向我点了点头。我赶紧向政委立正敬礼。王政委拍了拍我:“找个位置,基地给你特批了临时L5级权限,你了解一下后续情况,提出专家意见。”

我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面前屏幕缓缓抬升,接入认证系统。界面显示的是国际会议场景:六方军队指挥中心实时联接。通过参会者制服显示,美方联邦情报、反恐、军队人员都有参与,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对我方呈现的是国防部军事行动协作局高级官员。俄军坐在台前的是过去参加过联合演练的扎耶科娃副局长,军衔已经是少将了,上次一起参加联合行动演练的时候她还和自己同级,是中校呢。我往后挪了挪身子,突然又觉得好笑,对方肯定看不到自己。

我切换到我方会议界面上,军队、公安、中科院等多个部门参会。基地郝文司令员正在发言:“……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接入的实际意图是什么,美方有责任先明确这个问题。”

接下来是中科院代表发言,我趁此机会,调取了后来更新的情况简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