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森和萨根的故事,以及他们的超凡认知:宇宙视角

泰森和萨根的故事,以及他们的超凡认知:宇宙视角

首页枪战射击萨根计划更新时间:2024-05-02

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要说他有没有什么诺贝尔级的发明创造,好像也说不出来。但是,这个人尤其热衷搞科普,而且特别喜欢参加各种科普秀,比如《每日秀》(The Daily Show)、《科伯报告》(The Colbert Report)、《与标马艾的实时》和《危险边缘》等节目,他是历史频道节目《宇宙》的常客,还有那个他主持的广播节目StarTalk,让很多普通人能通俗易懂的了解那些高大上的天体物理学知识。

尼尔泰森,也着实堪称一位超级学霸级天体物理学巨星:哈佛大学物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他还有一堆光环,比如《发现》杂志(Discover magazine)“科学界最聪明的 50 人之一,《时代》周刊(TIME)100大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哈佛校友》(Harvard Alumni)杂志“最具影响力的 100 名哈佛校友之一、NASA 杰出公共服务奖章。

最让人新奇的是,《时人》杂志(People)在2000年评价他是最性感天体物理学家。

性感,大概源于这位老人充满活力的性格、开朗的神态和对广大宇宙的敬畏,还有他迷人磁性的声音。不过,他已经老了,1958年出生的人,属于标准的50后的代表群体了。我们和他之间的时间交集,恐怕越来越少了。

他的科普著作太多,对国内读者这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那本《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2017年上市,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上市仅一年畅销100万册,售出38国版权。2018年引入中国。

这本书,带来了一种超级脑洞和敬畏感的宇宙视角。

泰森说:

当我思考宇宙膨胀的时候,有时我会忘记地球上还有饥寒交迫的人。
当我分析暗物质和暗能量数据的时候,有时我会忘记地球上有人正在因宗教信仰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互相*戮。
当我跟踪行星和彗星运行轨道的时候,有时我会忘记地球上有的人不顾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恶意破坏环境。
因为不管你怎么想象,宇宙都比你想得更大。

考虑到宇宙的大,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事。大概也就想到芝麻和太阳的差距。想象力的局限,让我们根本不具备宇宙视角。

我们看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那个著名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即将飞出太阳系,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它拍摄了一组照片,一共60张。他们在其中找到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里有一个光带,这是太阳光的反射。而能让它与众不同的是,在这个光带中有一个亮点,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这一个小亮点,大概能让我们有那么一点直观的体会到宇宙的浩渺,以及地球的渺小。

如今旅行者1号早已进入星际介质,据说它正处于离太阳211亿公里的距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距离?用现在的想象力,恐怕也很难想象出来。

宇宙视角,就是需要有对距离,对大小,对数量有超凡的认知力。这实在太难,除了这个飞向宇宙的探测器以外,谁还能有这样的宇宙视角?

我们能做到心怀敬意,似乎就已经足够了。

这张伟大的照片,起始于上个世纪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Edward Sagan),一个疯狂的想法:让探测器回转身,为太阳系照一张“全家福”。

这似乎是一个如此微不足道的想法,而且从技术上还面临种种风险。然而,萨根最终说服了他的同事们。他的理由单纯而天真:这张照片可以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与广袤无边的宇宙比起来,人所栖居的地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这个天真的想法,似乎对我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然而把时间拉到30年前,很多人还没有出生.......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

萨根在1996年的一个颁发学位典礼上,曾如此感叹过这张照片: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每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地球是这个浩瀚宇宙剧院里的一个小小舞台。想想从那些将领和帝王身上挥洒出的血河,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只为了让他们成为这一点上一小部分的短暂主宰。想想栖身在这点上一个角落的人正受着万般苦楚,而在几乎不能区分的同一点上的另外一个角落里亦同时栖身了另一批人。他们有多常发生误解?他们有多渴望*了对方?他们的敌意有多强烈?

我们的装模作样,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错觉以为自己在宇宙里的位置有多优越,都被这暗淡的光点所挑战。我们的星球只是在这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一粒孤单的微粒而已。我们是如此的不起眼——在这浩瀚之中,我们不会从任何地方得到提示去拯救我们自身。

......

一直有人说天文学是令人谦卑,同时也是一种塑造性格的学问。对我来说,希望没有比这张从远处拍摄我们微小世界的照片更好的示范,去展示人类自大的愚蠢。对我来说,这强调了我们应该更加亲切和富同情心地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更加保护和珍惜这暗淡蓝点,这个我们目前所知唯一的家。"

同年,萨根因肺炎去世。

他死后墓志铭为:纪念卡尔·萨根(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丈夫、父亲、科学家、教师。卡尔,你是我们在黑暗中的蜡烛。

萨根的一生,可谓是科学家和明星的复合体,开创另类大众明星之先河。

他一生都钟情于自己的科研事业,投身于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太空探索实践工作中,成为了上个世纪后20年天文学领域举足轻重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同时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写作、演讲、电视节目主持等,传递给公众。这种直面大众的科普风格,让他成为了另类大众明星。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畅销书作家,在上个世纪,萨根有着超高的人气。他担纲主持的电视系列片《宇宙》(1980),该片已经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播出,观众人数约达6亿。他创造的唯一的经典长篇科幻小说《接触》(1982),出版商付给他的版税高达200万美元,13年后,《接触》改编成了电影搬到了好莱坞大银幕——《超时空接触》,本片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由朱迪·福斯特、马修·麦康纳主演。

然而,萨根的一生,还有一个梗被世人所惦记。作为科学家的他,直到去世,都未能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大众明星无论如何不会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在那个时代,科学家和大众明星之间那种根深蒂固的偏见给萨根的一生留下了不完美的结局。

萨根去世之后,一个传记作者用一种悲伤的笔调曾经如此写道:

不幸的是,萨根没有给人们留下显眼的接班人——能具备他所具有的异常广泛的兴趣、杰出的文学造诣、卓越的表演才能、科学上的出众勇敢,以及进步的政治观念的科学家。他是文艺复兴时代式的人物。糟糕的是,科学发展的趋势使这样的人物越来越罕见。

如此感叹他的一生,不知道萨根是否早已对自己境遇不当回事。他看到的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更远,更大,更神奇。

事实上,他也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其中就有本文开始的尼尔泰森。泰森的一生,无疑在重现萨根的路,同样兼具科学家和明星的复合体。

泰森曾在一次节目上,谈到他与萨根的缘分。泰森说,萨根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1975年,17岁的尼尔泰森给康奈尔大学投递了入学申请,之后工作人员直接将申请转交给了时任康奈尔大学无线电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卡尔萨根,并附言:

“看看这个年轻人有没有引起你的兴趣。”

让尼尔意想不到的是,卡尔萨根真的给这个热爱宇宙的少年回了信,并准备专门抽出时间邀请他来康奈尔大学所在地伊萨卡参观。

40年之后,尼尔仍然能回忆起他和卡尔萨根的第一次会面。

1975年12月20日,乘坐了五个小时公交车的尼尔到达伊萨卡时,发现卡尔萨根已经等候在站台。那是一个临近圣诞的周六,学校已经放假了,但萨根仍然开车带尼尔参观了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室,并从自己的书架上抽了一本自己写的书送给他。

在那本书上萨根这样附言:

“送给尼尔,一个未来的天文学家。”

下午结束时,伊萨卡下起了雪,尼尔按原计划准备乘坐公交车回家。萨根不确定公交车还会不会运行,于是他又专门开车回到公交站台,在一个纸条上写下了自己的家庭电话号码,递给了尼尔,并告诉他:

“如果公交车迟迟不来,记得打我电话,你可以来我家和我的家人一起过夜。”

“我早就知道我要成为科学家,”沉入回忆的尼尔停顿了一下,“然而那个下午我意识到,我想成为像卡尔萨根一样具有美好人格的人。”

后来的泰森,成就似乎已经远远超过萨根。

他要比萨根更幸运,生活在一个更开放的年代,得益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通过媒体传播能力更迅速,更强大,而大众对科学家和明星的复合的包容和喜爱程度也更强烈。

他早已被世人誉为卡尔·萨根的接班人。

在2018年,深圳卫视,得到团队的一次跨年演讲上,罗振宇曾经讲到一个故事。

他说,你观察小孩子,小孩子总是把身边一点小事儿当成天大的事儿。玩具坏了,他就哭闹;膝盖擦破一点儿皮,他就大喊大叫。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因为他们经验太少,不知道世界上有比这些大得多的事儿。

而这个故事,就是尼尔泰森说的。

泰森,通过这个故事,类比我们这些大人们。在我们这些所谓大人的世界里,是不是有着同样幼稚的想法?我们是不是也会不自觉地认为世界应该围着自己转呢?别人跟你信仰不同,你就要打击;别人跟你政治观点不一样,你就想控制。

或许,有一点宇宙学视角,可能开始会觉得,人跟人的区别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还值得珍视。

在我们看萨根和泰森,又如何知道,科学家和明星之路,一开始是存在矛盾的呢?

乘着和泰森生命的时间交集,去多看看他的节目,读读他的那些通俗的科普书籍吧。


作者:曹涛,跨界转型专家,互联网追风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