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要在国内上映的《恐袭波士顿》,
还有一个译名叫《爱国者之日》。
面对很多疯狂的事情,应该宽恕还是严惩?
人类如何超越仇恨?
影片中的波士顿人有自己的答案。
原文刊载于“春田花花幼稚园”
我们审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和强大?
面对强权威势毫不屈服,最终曝光隐匿已久的黑暗真相。
比如《聚焦》中的新闻调查小组。
在生死关头做出冷静选择,最终拯救全体旅客生命。
比如《萨利机长》中的机长萨利和副机长杰夫。
在突如其来的恐袭发生后众志成城,最终战胜罪恶。
比如《爱国者之日》中的所有人。
这几部电影本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都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好莱坞当然不是只有爆米花套路,还有这样的电影,它们值得五星推荐。
在当下这个时代,《爱国者之日》是足以用“伟大”二字来形容的电影。
波士顿马拉松赛每年均在马萨诸塞州的“爱国者日”举行,这个纪念日是4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而设。
事实上这并不是波士顿第一次在爱国者之日遭遇恐袭事件,原因正是这个日子的特殊性及其含有的独立寓意。
我记得很清楚,2013年4月,当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消息传来,当时的感觉有多令人揪心和愤怒。
不仅是因为这起恐袭的遇难者中包括一位年轻的中国女留学生,还有一个八岁的男孩。
更可怕的是有260多人受伤,其中大多数人炸断了腿。
伤者几乎都是马拉松爱好者。
那些热爱跑步、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人,他们被炸断了腿!
单是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这恐袭残忍万分。
《爱国者之日》的拍摄距离爆炸案发生仅仅两年,在拍摄之初也面对了不小的争议,就连导演彼得•博格的金牌拍档马克•沃尔伯格(二人之前合作的《孤独的幸存者》和《深海浩劫》都获得相当高的评价和票房),原本也因顾虑重重而差点拒绝。
因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波士顿人,这种决定真的很艰难。
最终他被剧本所打动,希望以最谨慎和尊重的态度来拍摄这部电影,还接下了制片的工作。
为还原这场FBI、波士顿警局在102小时内百万人群中循线破案的行动,电影融入了CBS新闻画面,并选在当年案发后最关键的激烈枪战现场拍摄。为忠于真实情况,导演先在波士顿警局会议室进行沙盘推演,利用玩具小汽车和小道具一遍遍模拟确认,比对所有细节,还特地找来当时参与枪战的警员亲自示范作战手则,力求每个攻击和防守都跟当年如出一辙,甚至动员了当地的上百位警员参与临时演出。
这使得《爱国者之日》成为一部观感非常真实,代入感极强的电影,仿佛将观者重新带回马拉松爆炸案前后完整亲历一次。
在片中能看到在马拉松赛线路上还原的爆炸场景,医院抢救伤者的过程,24小时的新闻直播,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枪战,试图帮忙的附近居民……当土制炸弹里的碎钉像燃烧的火雨一样从空中唰唰落下时,你不得不惊叹这部戏几乎有种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
为什么说这是近年来最棒的反恐电影?
因为它除了惊人的真实感和出色的节奏,更有大量丰富的细节与冲击人心的情感,其中也包括了对仇恨与隔阂的客观描述。
两个炸弹客出发之前,弟弟略有犹豫,他说了几个名字(大约都是他们所认识的这场马拉松的参与者),“可他们都是朋友啊”,哥哥看了他一眼,“这个时候管不了那么多了”。
一对容貌出众的年轻夫妇,在爆炸中分别失去了一条腿,被送往不同的医院截肢,一度失散。父亲在病房里盯着昏迷不醒的女儿泪流满面,然而当警察敲门进来时,他努力忍住眼泪,问对方“我有什么能帮得上你?”
恐袭过后,一片萧瑟凄凉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残破与碎片,一个压根不知姓名的警察静静地伫立在八岁小男孩的遗体旁边,一动不动地站了很久,直到运送遗体的车来将小男孩接走,他一言不发,敬了个礼,眼眶泛红。
抓捕最后一名恐怖分子的时候,全副武装的特警组上到屋顶,发现那里早就守了一名波士顿警局的女警员,特警希望她让位,她则纹丝不动,“这是我的城市,我就在这里,谁也别想让我离开。”
恐怖分子兄弟劫车逃亡并挟持了中国留学生。在路上他们问中国学生:你知道911的真相吗?那都是美国政府自己*,就为了让大家仇恨穆斯林。中国学生冒着冷汗说,这些事我不太清楚。恐怖分子说,你看,你们这些人都是被美国洗脑了。
片尾波士顿红袜队入场时,所有球员身穿球衣上不是一贯的RED SOX,而是印上了非常醒目的红色字母“BOSTON”。球场上,老爹David在致辞时大声说:我们今天代表的不是红袜队,而是波士顿。这是TMD我们的城市,没有人能主宰我们的自由!STAY STRONG!
波士顿的州长、警察、医生、市民、球员、学生……所有这些人在悲痛过后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一点一滴,川流汇聚,守护着这座城市和其中的一切。
我深深地折服于这种勇气和力量。
最令人赞赏的是,电影虽然力求真实还原,却并不刻意制造对立,也没有煽动仇恨,更不会教你以暴制暴。相反地,它展示出了灾难过后的人性之美,原有的爱更深更沉,生活中的误解与摩擦烟消云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牵系更为强烈。
这种了不起的力量,最终超越了仇恨本身。
在它面前,邪注定无法胜正,恐怖也根本无法滋长和传播。
因为人们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方寸之地留给如此阴暗的事物。
“这无疑是我们人生的低谷,但也是最棒的时刻……”
片尾的真实新闻镜头回放中,州长、FBI探员、波士顿警员以及许多当时爆炸事件的亲历者出镜讲述,其中就有那对分别截肢的年轻夫妇。
2015年,装上义肢的丈夫于两年后重回马拉松赛道,对他来说,这并不是最困难的部分——最困难的,是跑过当初爆炸发生的地点,那个改变他整个人生的地方。
他做到了。
他跑过了那条街道,然后在终点与妻子抱头痛哭。
在那一刻, 我觉得他比一个超级英雄更伟大。
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愿爱国者之日,永远是自由的波士顿庆祝其历史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