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一战的新式武器革命,坦克、飞机、战舰的相继诞生

一文带你了解一战的新式武器革命,坦克、飞机、战舰的相继诞生

首页枪战射击坦克革命更新时间:2024-05-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的军事冲突,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欧洲各国为了争取战争胜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军备竞赛,各种高科技武器相继诞生,也催生了人类武器的科技革命。

坦克的诞生

1916年初,英国研发了世界上第一辆可以投入实战的坦克。虽然这种新型武器在出场后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战绩,但由于其速度极慢,经常出现技术故障,所以一时还无法发挥最大的攻击能力。

世界上第一批坦克出现于英国,是在许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合作之下,以配备了武器的装甲车为蓝本慢慢发展出来的。虽然从概念到实体的酝酿时间比较长,但“试验田”里的坦克却很快就得以进入实战场了。试用版的坦克代号叫作“母舰”,首次落地时间是1916年1月,机身呈扁菱形,两侧装有鳍状的“小炮塔”。

马克I型坦克从1916年4月开始批量生产,并于9月的索姆河会战中正式参加实战。

闪亮登场的坦克用自己庞大的体型和坚固的装甲将德国士兵吓得连滚带爬地跑出了战壕,但其作战效果却在那之后便急转直下。首先,操纵坦克的士兵在这样狭小封闭的环境里被闷得头昏脑涨,很快就病倒了;其次,当时的坦克性能还很不稳定,经常出现技术故障,而战场的泥泞也常常害得坦克寸步难行。但无论怎么说,跟使用者的预期比起来,坦克的表现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坦克的“性别”

坦克的“性别”之分是以其配备的武器为标准的:“雄性”坦克一般配备的是两门轻炮和四挺机关枪,而“雌性”坦克则只有单纯的6挺机关枪而已。

马克IV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常用的坦克之一,于1917年4月开始投入战斗。这种型号的坦克“雌雄”兼备,其中“雌性”有595辆,“雄性”有420辆。但后来“雌性”中有不少的右侧枪台被换装为炮台,所以又出现了“中性”坦克。

人们对坦克的优势、劣势分析得越清楚,这种武器的发展也就越快。要对付德军的反坦克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把坦克的“小脚”变成“大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师们先是在坦克尾部挂上了一种绰号叫作“蝌蚪尾巴”的外设装置,但这种东西却很不耐用,于是人们改变策略,直接将坦克整体加长。不过还有一种更简单也更常见的办法,那就是在坦克顶上随时都备着一捆柴火,遇到有坑就把柴火卸下来填进去,这样坦克就可以在临时搭成的“桥”上顺利前进了。

早期款式的坦克都是随便用一些圆木或灌木枝子来搭桥的,到后来就逐渐演变为专用的金属栅栏了。而当坦克面对泥泞的战场和无人区的弹坑时,则可以在底部用木棍做成“防坑装备”,或是用金属盘加宽坦克的着地面积,从而减轻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速度更快的型号

坦克的优势在一次次战斗之中日益显现,而英军则不仅开发出了更灵巧的坦克以配合骑兵的进攻,研制出了专门用来突破敌军防线的重型坦克,还于1917年10月造出了第一辆绰号“赛犬” 的中型坦克马克A型,并于1918年3月26日将之投放战场。

看好坦克的人把它们捧上了天,不看好的则又把它们踩下了地,其实坦克本身的表现正好介于两者之间。1917年末的坎布莱之战中,坦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帕斯尚尔之战中,坦克的表现却又糟糕透顶。整体来看,这种武器虽然无法打出制胜的一击,却也不至于拖部队的后腿,只是由于技术不可靠,就一直这么“中庸”地在一战的战场上存在着。直至后期的不断完善。

无畏舰:人类第一艘现代化战舰

英国的“无畏”号是第一艘现代化战舰。这艘划时代战舰的出现,除了让其他既有战船都顿时黯然失色之外,更引发了英德两国之间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军指挥官们都抱持着同一种观点,即认为海上战争的胜负最终将由最大型战列舰之间的对抗来决定。1905年,日本帝国海军在对马海战中击垮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此战不仅是海战史上重要的一页,更让深信“战列舰决定论”的英德两国开始期待将双方卓越的海军力量在北海上一较高下。

在以往的海战中,战果往往都取决于双方战列舰之间的差距。而在当时来说,战列舰就是最大型的战舰了,所以人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也没觉得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各国的战列舰看上去都大同小异。不过,皇帝陛下舰船之“无畏”号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当时,英国的第一海务大臣是海军上将约翰·费舍尔,他也是同辈的海军官员中最有远见的一个行动派人物。正是在他的大力促进之下,无与伦比的新型战舰“无畏”号在经过14个月紧锣密鼓的建造之后,于1906年12月闪亮登场了。这艘战舰的出现无疑是舰船设计行业的一次飞跃,而其他各式各样的战舰则在它出现的同时顿失颜色。

大炮和涡轮

“无畏”号是第一艘“全大炮战舰”,配备的10门炮全部是威力十足的305毫米口径大炮,而与其同一时期的英国最新型的前无畏舰只有4门这种炮。德军战舰的装备就更差,只有4门280毫米口径的炮。“无畏”号不仅可以发射更重的炮弹,而且攻击的准确性也比前无畏舰上那些小型炮要好。

战舰本身的重量加上大炮和配套弹药的重量,使得“无畏”号比它的前辈战舰们重了很多,但这却并没有拖累它的表现。和大多数的前无畏舰比起来,“无畏”号22节的速度还是要快2节;而首次使用蒸汽涡轮的动力设备则让其航行范围比普通战舰要广大约30%。

各国战舰竞赛

“无畏”号的出现很自然地在英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海军装备的竞赛。1909~1914年,英、德分别制造了23艘和17艘无畏舰,在第一次大战期间,双方的无畏舰总数又各自上涨了11艘和2艘。其他各国也不甘示弱:法国于1912-1914年有7艘无畏舰下水,意大利在1912 -1915年有6艘投入使用,而美国也在1909-1915年里造出了12艘。由于后期无畏舰比起无畏号来说更加强大,所以又被称为“超级无畏舰”。

虽然大家都铆足了劲去造无畏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无畏级战舰为主的海战却鲜有出现,确切来说,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是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一次无畏舰对抗战,也正因为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很少传出无畏舰沉没的消息。德国就从来没有因为敌方的袭击而折损过任何一艘无畏舰,不过英国倒是折过两艘:一艘是1914年10月被德军水雷炸沉的“大胆”号,一艘是1917年在斯卡帕湾因为内部发生爆炸而沉没的“先锋”号。

战斗机的诞生

一战中,当侦察机在战场上出尽风头的时候,那些鼓吹空军无敌的人已经意识到了飞行器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可以袭击敌方飞行器的武装飞机也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几个月里迅速问世了。

1914年时,本来并没有专门制造战斗机,但随着堑壕战的战壕越挖越广,这种战斗武器就迅速发展起来了。由于步兵侦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基本为侦察机所取代,所以战斗机最初的任务就是给战争舞台上戏份越来越重的侦察机当保镖。

当然,顺便击落一两架敌方的侦察机也是必要的。早期的战斗机以双翼飞机为主,偶尔也有一些是单翼设计。由于战斗机飞行员可以直接在驾驶室瞄准目标并操纵随机的机关枪进行攻击,这种飞机就不需要像普通的双座侦察机那样专门留出一个位子给机枪手,故机舱内大多都只能容纳二人而已。当时几乎所有飞机都采用的是类似拖拉机那样的前置牵引式引擎,也就是将螺旋推进器放在了整个机身的最前端;而飞行员要瞄准并射击的话,最方便的当然是攻击飞机前方的目标。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怎么才能在螺旋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击中目标而不损伤桨叶本身呢。

推进式战斗机

引擎位于驾驶舱之后的推进式战斗机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但这种飞机的战斗表现却乏善可陈。英国的维克斯5型战斗轰炸机于1915年7月面世,这种推进式战斗机的最高时速只有112千米,在飞行器中实在算不得快。

偏流板的发明

面对这种困境,法国飞行员罗纳德·加洛斯在1915年3月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他在莫拉纳-索尼埃L型伞式双座单翼机上装了几片钢板,沿飞机轴向前发射的子弹打到钢板上后,由于侧面受力就会出现方向的偏转,从而保护螺旋桨不受伤害。加洛斯的发明诞生后不久,法国的第一架专业战斗机“莫拉纳一索尼埃N型侦察机”就出现了。“偏流板”的出现使得协约国战斗机发展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很快,这种优势就一去不复返了。

德军在1915年4月俘获的协约国飞机上拿到了偏流板的样本,之后便迅速开始制造改良版的同种零件。断续射击装置是为前置引擎式飞机设计的,有了它,机关枪就能在螺旋桨叶片挡住弹道时自动停止射击。1915年末,在荷兰的福克公司将这种装置配备到了其制造的福克E1型单翼飞机上之后,空战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时速高达140千米的单座福克E3型为代表,约300架的E型战斗机在空战中击落了上千架协约国飞机,其中以维克斯5型战斗轰炸机的损失最为惨重,史称“福克之灾”。E型战斗机从此称霸战场,而这种局面直到1916年春天协约国终于制造出可与之媲美的战斗机时才宣告结束。

战争是残酷的,往往也是人类科技军事进步的动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的高科技武器被发明出来,虽然是用于战场上,但这些东西的出现,也为人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