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战:蓝光即逝

特种作战:蓝光即逝

首页枪战射击特种指令更新时间:2024-05-01

1979年11月4日,美驻伊朗使馆,突然冲进几百名激进的伊朗学生,百余名使馆人员被扣为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寻求外交解决途径的同时,拟定了代号为“饭碗”的武装营救计划,并经五个多月的秘密准备,于1980年4月24日开始行动,由于先后有三架直升机在途中发生故障,卡特总统下令终止行动。

在撤收时,又有一架直升机与C-130运输机相撞,机毁人亡。其余人员被迫遗弃4架完好的直升机,搭乘C-130仓皇撤回,尽管这次代号为“饭碗”的行动以砸了“饭碗”而告终,但它仍不失为是一次计划周密,行动大胆的特种作战行动。

拟定计划

劫持人质事发当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即成立了“蓝光小组”研究使用特种部队营救人质计划。9日,即事发第5天,美国卡特总统对参联会提出了应急方案给予了首肯。必要时使用特种部队营救人质,由参联会主席负责指挥统筹。随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顾问梅多斯和助手,被召回了华盛顿奉命拟定武力营救被扣人质的应急计划。

最初的蓝光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特遣队乘数架直升机经空中加油,抵达使馆附近预设的攻击出发地。

第二阶段就是特遣队搭乘汽车冲入使馆,营救人质。

第三个阶段,所有人员换乘直升机一同撤回,为尽可能地减小动静,更考虑直升机搭载车辆的能力很有限。后改为由伊朗的对美国支持者,或者是秘密潜入伊朗的美国特工事先在当地准备汽车。

根据这一计划,分别由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等抽调精*人员,编成了一只联合特遣队。完成行动准备的时间为1980年3月29日。参联会主席将这支部队命名为“蓝光”突击队,队长是贝克韦斯上校,行动代号为“饭碗”

贝克韦斯

1980年4月15日,各级指挥官在美国防部召开会议,对行动计划进行了最后检查、审核与协调。16日在确定政治解决无望的前提下,参联会批准了“饭碗”行动计划。

卡特总统也于当晚下达了“同意执行”的命令。

作为特战专家和顾问,梅多斯拟制的这份行动方案,总的考虑是以美军在装备技术上的整体优势为基础,以全般战略欺骗与伪装为前提,以强大的综合作战保障,特别是侦查情报方面的保障为支撑,以远程空中隐蔽机动为手段,运用特种部队,突然袭击的动作一举救出人质,然后迅速撤出。

但该计划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目标距离太远与直升机航程有限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将八架直升机,提前转场到在伊朗当面海上执勤的航空母舰上。

梅多斯是个特战老手,他拟制的计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6架C-130运输机装载90名“蓝光”突击队员和必需的燃料装备,从苏伊士附近的机场起飞,越过红海、曼德海峡,沿阿拉伯海绕过哈德角,从查克巴尔插入伊朗邻空,然后直飞德黑兰东南约290公里的“一号”地点;同时,直升机群从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兹”航母上起飞,于当晚时间22点30分,在“一号”地点汇合。

第二部分,“蓝光”队员搭乘直升机,奔赴德黑兰东郊约160公里的“二号”地点。晚上,中情局特工驾驶5辆篷布卡车前往接应。24时零分,七十名突击队员乘车直冲大使馆,解救被关押的50名人质,另外20名奔赴伊朗外交部解救被囚在地下室的另外3名美国外交官。

第三部分,0时20分前,直升机必须降落在使馆附近的足球场,全体队员将和人质搭乘直升机飞往“二号”地点,被救出的人质和突击队员换运输机撤出伊朗,直升机则飞返“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营救行动中,为防止伊朗地面部队的抵抗和空军的拦截,已经从航母起飞,F-4 、F-14、A-7等战斗机和攻击机进行掩护,同时还调遣3架MC-130飞机进驻阿曼的马西拉空军基地,干扰伊朗雷达系统,迟滞其战斗机的拦截行动,还有两架参加营救的C-130运输机也安装了机关炮和机枪,必要时也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可见这一行动计划是相当缜密。

情报准备

该方案送交美国最高当局审议,最高当局针对其中许多细节提出了疑问,其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无论中情局还是国防情报局都无法搞到人质确切的位置情报,因为中情局派驻伊朗的负责人和其他使馆人员一同被关押,在当地的间谍网也随之瘫痪,于是搞清人质确切位置成了营救行动的成败关键。

美国驻伊朗的使馆占地是27英亩,使馆院内比较大的建筑有14个,人质究竟关押在哪一座建筑物里面不知道,突击队员进入使馆以后,如果要逐一去搜查至少要3到4个小时。

耽误这么长的时间,后果不堪设想。这一问题就暴露出美国当时对这次行动侦查情报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中情局在事发后一个月,将一个退休的老牌特工派往德黑兰,此人通晓多国语言,经验十分老到,任务就是搜集情报,恢复瘫痪的间谍网。期间,他频繁出入德黑兰,几次往返雅典或罗马汇报工作,居然还都顺利通过了伊朗海关,丝毫没有遭到麻烦。以致中情局确信德黑兰的迈赫拉巴德国际机场海关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森严。

不久,中心局又排出一名伊朗级特工,专门负责营救行动的物资准备,购买了五辆卡车和两辆运货车,用于将突击队从“二号”地点运往德黑兰,还在市郊租下了一座仓库隐藏车辆,但却一直没有查明人质关押的确切位置。为此,中情局怀疑此人在为伊朗工作,于是决定再派一名可靠的特工潜入德黑兰。

这个时候,特战专家梅多斯自告奋勇担当了这项任务,他于1980年2月化名理查德·基思进入了德黑兰。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批特工也秘密地潜入了德黑兰,他们分工负责就围绕着人质关押的地点开展侦察。

在潜入特德黑兰的美国特工中,有两名会讲德语的特战队员负责侦察伊朗外交部。因为事发当天,美国临时代办和两名外交官被扣留在了外交部,另外还有两名伊朗籍美国军人担任梅多斯的助手和司机。他们有亲属在德黑兰对市区非常熟悉,营救行动前三天,伊朗突然容许一名在美国使馆工作的巴基斯坦厨师离开伊朗,回到国内,他报告情况说,至少绝大部分人质被关押在使馆领事处,每层楼各派有1名哨兵,军械库派有2名哨兵把守。

为了防止卫星侦查不够详尽,梅多斯现地勘察了“二号”地点,准确地记下由“二号”地点到使馆的距离、道路、所需的时间,查看了使馆周围的每一条道路,甚至还专门巡视了特工用来隐藏车辆仓库。经过周密的侦查,梅多斯于4月21日电告华盛顿,以他30年的经验保证在华盛顿拟定的行动方案现在将能够在德黑兰顺利的实施了。

计划实施

与“蓝光”行动相配合,美海军战斗机将沿伊朗边境巡回飞行,如有意外,他们将对伊朗空军实施压制和对伊目标进行攻击以掩护突击行动的顺利进行。

特种部队经过演练,开始从第一辆车冲进使馆的大院子到最后一架直升机离开地面这短短20分钟。要完成压制对方的火力,进入使馆内以后要控制和压制守敌,找到关押人质的房间,把他们送上直升机,有人倒下或有尸体的时候要抬走。

为执行这次营救行动,飞行员的选取比例是1%,而突击队员的遴选比例是0.1%,这是指挥官贝克韦斯上校的选人准则,他不仅要求队员身强力壮、武艺高超,更要求他们头脑清晰、足智多谋,关键是能以一当十,甚至以一挡百。所以,突击队员的战斗技能和素质不容置疑。

4月24日22时28分,6架C-130运输机在“一号”地点徐徐降落,按计划,从航母上的8架直升机也必须在一时间到达。然而时间到了,直升机却迟迟不见踪影,直到20分钟后才从不远处传来马达声。

不过不是直升机,而是大型汽车的发动机。这一情况非同小可,因为中情局的情报确切显示“一号”地点荒无人烟,常年没有人员和车辆过往,现在突然出现了汽车是运兵的卡车,还是装甲车?

指挥官命令特种分队前去拦截,查明情况。原来是一辆从迪南阿布到波士特巴姆的一辆长途大巴,上面有44个小贩。有人建议从这个地方走能够近100多公里,大巴车就超了这个近道,对美军来说是虚惊一场,但更大的麻烦接踵而来

为了保密,人和车是不能放行的,但要把他们全部都干掉又违反国际公法,要关押的话,这部分人就必须有一部分特战队员来看押。

完成任务再放人也行不通,因为人员是按照需要来编成的,各司其责,不可或缺。

等直升机一到,全队将转至“二号”地点,留下的人撤离,又是一个大难题。还用直升机把这些人都带走,再拉上人质的话,乘载空间显然是不够。更令指挥官犯难的是,半个小时已经过去,直升机编队仍然毫无踪影。

这时,远处又传来了马达声,很快发现又是汽车。再次拦截两辆车,查明前面的面包车是5个汽油贩子,后面的油罐车装满了走私的汽油,这又是一场虚惊。

终于,空中响起了沉重的马达轰鸣声,是直升机到了,队员们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到了空中,面包车司机却趁机溜上车,直接驱车冲出了30多米才被发现,虽然拦截,但是以失败告终。指挥官贝克韦斯恼怒不已,如果那家伙跑到伊政府告发此事,整个行动将暴露。

直升机一架一架降落,直到带队机长向贝克韦斯汇报,他才发现这个时候只来了6架。

原来计划的8架直升机是经过严格计算的。4月24日19点30分,准时从航母上起飞,但当飞行了约三分之一的航程时,一架直升机因为变速箱过热,不能够继续飞行而返航。

此事给其他飞行员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反应,当其余7架直升机编队进入伊朗上空以后,遇到超强的沙尘暴,能见度急剧下降,直升机非常困难地飞行。又有一架直升机因为液压系统故障被迫降在了伊朗境内,机组人员只得弃机。

这6架直升机正是90名突击队员和53名人质最低的运载条件,如果再少,就运不了了。正当贝克韦斯忧心忡忡指挥装载换乘直升机时,又一架直升机的液压系统出现故障,而现地抢修至少需要4个小时。

天一亮,所有的计划就泡汤了。况且这5架直升机已不能满足搭载突击队和人质的基本需求,此时继续“饭碗”行动已经没有成功的把握了,于是通过卫星加密电话向营救行动的负责人报告建议取消行动。

前方部队的建议转报给了卡特,他下令中止行动。贝克韦斯立即组织撤收,可就在这时,一架直升机在调转方向时与一架C-130运输机相撞,将C-130机身拦腰切断,现场顿时燃气大火。

两组机组乘员5人被顷刻间烧死,4人被严重烧伤,贝克韦斯怒不可遏,赌气命令放弃所有直升机,所有人员集中到5架C-130飞机上,立即飞离伊朗。

营救行动失败了,但一直潜伏在德黑兰的梅多斯等7名特工很晚才得知这一消息,由于伊朗发现了丢弃在“1#”地点的地图,致使梅多斯等人随时都有被俘的危险,4月27日晚,梅多斯冒险来到德黑兰国际机场,出乎意料的是他竟安然塔上了一架开往土耳其的飞机,随后几天其他中情局特工也通过各种途径全部离开了德黑兰。

行动总结

“饭碗”行动,这只几乎乘装了现代特种作战全部战略、战术及技术的“饭碗”还是被制造它的人们打碎了。

而它的破碎就犯在那些有违兵家大计的细节之上。

其一,“设计敌人”骄纵制战。从计划细节看,处处瞧不起对手,应验了“设计敌人是失败之母”和骄兵比败这样的兵家训条。

其二,聚而不统,合而不同。在指挥协同上军兵种之间互不服气,相互埋怨,消极配合。如因为故障返航的直升机,后来查明空勤人员把工作服放在机器上,导致散热不畅。

其三,细中有粗,密中有疏。在计划组织上忽略了人在特种作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忽略了滨海地域昼夜风变化规律的小细节,导致直升机一上路就遇上沙尘暴。当行动突然终止,准备撤收时,异常狼狈,全然不知“撤退是最难组织的军事行动”而指挥者遇事又烦躁不安,不冷静等。

后来经阿尔及利亚等国从中斡旋,美伊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在阿签署的有关解决人质问题的协议。次日被扣押14个半月的美国人质,全部获释离开伊朗。匡日持久的美国人质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一只精心烧制的“饭碗”刚刚出炉就被砸碎了,此事轰动一时之后,留下了诸多问号,其中,关于特种部队和特种作战方面的问题与启示,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