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字加一笔变成:开、王、午。
2、开,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读作kāi。最早见于战国文字,金文属会意字,会两手拉动门栓开门之意。古文“开”字两旁为两扇门,中间一横代表门栓,下面为两只手,表示用双手拉动门栓开门。篆文从门,开声。基本字义为: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引申为开放、打通,再引申为启发、开导、发动等义。“开”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3、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义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如:诸侯王、亲王、郡王等。也指在某个领域、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如:故事大王等。以上义读wáng。“王”一般作为名词,但有时也作为动词使用,指称王,多用于古代汉语中,读wàng。
4、午,汉语一级字,读作wǔ,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舂杵,引申指抵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啎也”),借作“五”而指纵横相交,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七位,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马”等。
干字加一笔是:午、王、开、壬、于。午组词有:午觉、午间、午休、傍午、亭午、午后、午餐、端午、午夜等。
一、午觉 [ wǔ jiào ]
午睡。
《红楼梦》第五七回:“正值黛玉才歇午觉,寳玉不敢惊动。”冰心《寂寞》:“妈妈和婶婶都睡着午觉,你不要乱翻了。”
二、午间 [ wǔ jiān ]
中午。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就筐子里这个人,也是这日午间来打尖的;那和尚把他关锁在屋里,扣在大筐底下。”高延昌《我的朋友》:“我看见他躺在床上看书,午间也没去吃饭。”
三、午休 [ wǔ xiū ]
午饭后休息。
张英《老年突击队》:“利用午休时间,武大炮向各车间的老工人一一动员。”《山东文学》1982年第12期:“真老了吗?前几年,还经常不午休,有时候忙起来,白黑连轴转。”
四、傍午 [ bàng wǔ ]
时间词。临近正午的时候。
鲁迅《呐喊·孔乙己》:“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