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刚开始会感到异国情调的新鲜、刺激、做什么都有激情。但是,这段兴奋期过后,一般都会进入“文化休克期”。上个世纪60年代初,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用“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这个专有名词,来描述这种心理反应现象:“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 ◆ ◆
那么,留学生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文化休克”?
留学新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环境的改变。现在的小留学生多是独生儿,在父母身边时,人情世故、接人待物等社会生存功课还没来得及速成就勿忙地进驻异城陌生的寄宿家庭。一个人在全新环境下容易出现压力和焦虑。但是,“文明冲突”也罢,“文化休克”也罢,“教育代沟”也罢,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应该学会自我的调适。作为父母在这个阶段应该帮助孩子尽快进入适应期。
阶段一:蜜月期
留学生刚到异国他乡的第一个月,对周围一切新的事物和环境都充满好奇。在学习上,有新的校园、新的同学和朋友、新的老师和新的授课方式;在生活上,接触到新的生活方式,接触到国外年轻人的娱乐方式等。这些对于留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他们迫不及待地去体验和尝试,当然这种好奇心是好的,能帮助他们摆脱最开始的思乡情绪,但同时也存在风险。很多年轻人由于禁不住诱惑,比如对于性、酒精饮品甚至大麻等进行盲目尝试,最后酿成了苦果。
对于家长来说,这个阶段要在鼓励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同时,及时提醒他们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下,有限度地接触和尝试新鲜事物,要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个区分,而不是全盘接受。
阶段二:危机期
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1到3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充满压力和冲突的时期。当留学生尝试过新鲜事物之后,他们的生活恢复了平静,这时候就开始怀念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生活习惯,开始对他国文化进行排斥,觉得在不习惯的环境中生活会面临压力和挑战,这时候最容易产生的情绪就是自闭、忧郁和焦虑。
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做的就是尽量安慰孩子,告诉他们这种适应是必然存在的,需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习惯,去主动适应新环境,而不是逃避。
阶段三:恢复期
这个阶段,留学生恢复对周围新鲜生活的兴趣和热爱,逐渐从心理上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恢复平静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恢复期大概会持续2至3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个阶段,家长应多关心留学生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周围的交友圈子,尽量多地了解他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以及日常的生活内容,如果发现有消极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及时纠正和引导。
阶段四:适应期
这一阶段,留学生基本已经融入到异国的文化生活环境中,有了自己稳定的社交圈子和生活方式,基本可以自我调节思乡情绪,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爱好。
到这里家长基本就可以放心了,因为孩子已经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活方式,而且比较稳定。家长可以不必太过担心了,只要保持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即可。
最后,提醒大家,留学初期,一定会经历一段“文化冲突期”或者“文化休克期”,这时候跟家人交流或和知心朋友交流来减压是很必要的。千万不要担心家人、朋友失望或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