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故事吧,在山西平遥古城里,某票号(银行)赵老板为了救其下属王掌柜7岁的儿子,
抵押家产30万两白银,雇请当时的镖局(公安局)232位镖师一起远赴沙俄,只为保住王氏的一条血脉。
七年过去了,平遥城的百姓奔走相告:
镖师们回来了,快到南门广场去接镖队!大家纷纷赶到城外,却只看到王家小爷一人!
赵易硕和232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王家小爷带着他们的死魂灵回来了!
232条镖师死灵魂
233人换一条命,你说值不值”?镖师死去的灵魂发出这样的疑问?
平遥人答:值!你们押的不是镖,是仗义;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救的不是性命,是血脉!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大型演出剧《又见平遥》里的情景。
展现的一个因血脉羁绊而生的情义故事,展现了平遥文化中重德行,重情义,重根祖血脉之文化传统。
古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当年血脉传承的使命感和重要性。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沿袭至今,就是现实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
比如我们的大导演老谋子,尽管他已经有了女儿,可是还是要生儿子。借着选演员的机会选了小他二十多岁的新妻。
宁愿罚款700多万生养了两个儿子,不就是为了传承他家血脉吗?
小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就说我们广东的潮汕人,他们是不生儿子绝不罢休的。
那年在去北京的列车上,对面卧铺有一戴眼镜的潮汕女子,怀里抱一个,手里扯着一个,都是女娃。
她满含幽怨地告诉我:要去北京中关村探望在那里打工的丈夫,目的是还想生一男孩。
否则会被夫家休妻或者私下在外生娃,那她就难堪了。
我愤愤不平地出招:
“离婚吧,你有本科文凭,可以找工作养活自己,怕啥!不要做生孩子的机器!”
她摇摇头苦笑着:不行啊,你不懂......
看来我是不懂。
迎着热辣辣的太阳,穿插在游人如织的平遥古城的石板街上,看看灰扑扑的屋檐,想着当年发生的轰轰烈烈传承血脉的故事场景,
就近进了一家奶茶店要了一杯咖啡,坐在临街的高凳上发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源于孟子的“孝经”,实际上,孟子所说的是:“有三无孝,父母且敬!”
孟子强调的是,即使没有儿子延续香火,但只要做到尽心尽力去敬爱父母,依旧可以算是孝顺的。
在封建社会中,很多人被误导,认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于是为了不断后而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由于这种误解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种想法使得许多人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他们必须努力争取传宗接代,否则就被视为不孝。
此外,这种误传还导致了许多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很多人为了延续家族血脉,不惜求助于过继等特殊手段,这也导致了家族成员身份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句话的含义。不孝的本质是不尽孝道,而不是是否有后代。我们应该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和心存感恩,而不是片面追求传宗接代。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单身、无子女的人并不一定不幸福。他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社会作出贡献,也可以通过志愿工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和关怀。所以,我们应该摒弃过时的观念和陈规陋习,进行理性思考和合理选择,让每个人都能够活得更加自由和快乐。
所以,我认为当年平遥人就是被误导了,为了保全王掌柜的血脉得以传承,而所付出的233条人命代价是太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