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彬溪湖北工业大学
20世纪以前,公共艺术更多是指在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和装饰;而今天,公共艺术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外,更加注重它的“公共性”。“公共”代表公众、公共与公开;众即大众,共即共享,开即开放。公共艺术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艺术的本质,通过艺术的介入来吸引大众的互动体验和反思的行为。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进步与当代艺术形式所呈现的多样化,公共艺术的形式与载体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然而,公共艺术中的“简”,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感动与思考,极简的视觉符号、极简的材料、极简的涂鸦赋予公共空间更多精神层面的隐喻,激发了艺术家和参与者对大自然空间奥秘的遐想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突破传统的空间观念,跨越时空,连通古今,使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对话成为无限可能。
1、极简符号治愈城市心灵
由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及人与人交流空间的转变,例如多媒体艺术、网络空间的存在,公共艺术的形式和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对传统艺术的反叛与继承,对生活的融合,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思考,对艺术媒介的广泛试验和探索都反映在一种新的艺术理念上。公共艺术是“公共”的,是被大众共同接受的物品,是将“公共”的概念作为一种对象,针对“公共”提出或回答问题,所以,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雕塑、壁画和城市空间中的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催生剂,在人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让疲惫的人得到希望,给冷漠的城市带来温暖。
我们在公共艺术家的作品中常常看到极简视觉符号的运用,生活中的小动物,“一棵小橡树、一块玄武石”,一树一石,这些简单符号、简单元素亦也是生命与永固的象征。艺术家对城市公共艺术介入与重塑,增添城市亮点,促进城市与市民的互动,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1.1、一树和一石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5.12-1986.1.23)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直在尝试将扩大艺术的概念、将传统艺术的静态概念转化为动态概念。在德国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上留下了《致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这是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划时代的代表作(如图1)。最初,博伊斯在弗里德里希艺术博物馆前的广场上堆放了7000块玄武岩柱子,这些乱七八糟的柱子像废墟一样躺在街上,与周围整洁的城市规划格格不入。为了把这些石头移走,得花500马克在石头的地方种一棵橡树来代替。作为欧洲最古老的树木之一,橡树在德国被用来象征日耳曼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展,大片橡树曾经的栖息地逐渐消失了,这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生长之间矛盾的悲剧缩影。与此同时,橡树也经常出现在艺术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Friedrich)的画作中,这是对弗里德里希艺术中心和文献展举办地艺术家本人的回应和敬意。
工程开始时,遭到了来自各界的困惑、质疑和反对,然而博伊斯的项目很快就得到了社会相关组织和团体的支持:大量无偿捐献的树苗保证了项目的持续进行,学校、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也积极为博伊斯的橡树提供种植空间。与此同时,博伊斯还积极开展艺术创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现在,在卡塞尔市,到处都可以看到“七千棵橡树”,它从城市规划的障碍变成了美丽的风景,是人们社会意识的一种转变。每棵橡树旁都耸立着小小的玄武岩,仿佛古时的记功柱子,诉说着卡塞尔市的美好往事。
这项“城市绿化代替城市管理”的庞大工程,更是一项涉及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思考和行动。而且,“用绿来治城”已经成为卡塞尔的社会共识,在这样的理念行动下,人们享受着绿植给环境、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1.2、人和动物
美国洛杉矶港口的大黄鸭、瑞典奥雷布洛中心的大黄兔、台北桃园的月兔、浙江乌镇的浮鱼,荷兰公共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用简单却令人震撼的视觉符号丰富着城市公共空间。
作为赋予城市空间活力的载体,公共艺术以“拓展艺术理念”探讨了城市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霍夫曼在2007年设计了Rubber Duck(大黄鸭)系列大型橡皮鸭,其原型是“浴缸鸭”。极大化、片面化、趣味化是霍夫曼作品的标志,他认为游乐场到处都是,从2007年,大黄鸭开始走遍了全世界。2012年9月2日,霍夫曼再次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他所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月兔》亮相台湾桃园大园乡海军基地,迎接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兔》外型采用杜邦防水纸,杜邦防水纸随风飘动,月兔斜躺在机堡里,寓意着对生活的思考,对生活的反思,如同坐在白日梦中,进入温柔的极乐世界。
这些大型玩具出现在城市中,挑战着公共空间的功能和目的,改变着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神气息,也改变着人们对社会生活乃至历史文化的理解。
2、极简材料营造变幻空间
艺术家常常能够超越材料本身,充分利用和协调材料本身的价值和属性。从构思到材料的呈现的过程,也是材料自身形态变化的过程,当人们观看作品时,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2.1、蜡和不锈钢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用极简的不锈钢材料使简单的形体通过反射呈现出丰富的效果,将周围的人与环境完美融入到作品当中。2019年年底,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太庙同时举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无论蜡烛还是PVC材料,卡普尔的创作几乎都与“肉身”有关,重新诠释了“肉与血”。蜡烛,是杜尚和博伊斯都十分喜爱的材料,蜡在60度内就能熔化,并能与不同的颜色混合,形成不同的效果,蜡的质地能迅速使人联想到皮肤,蜡是制作蜡像和人体模型的最佳材料,卡普尔将蜡与红色混合,为蜡注入活力。
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的作品《为深爱的太阳而奏起的交响乐》、《我的红色故乡》中,大量运用了卡普尔最常用的红色。红色则是血色,红蜡从冰冷的链条机器上掉下来,落到地面上,击碎地面,瞬间变成一场惨烈的展览,让观众直面生活、暴力、对抗和战争的创伤,带给作品全新的生命和活力。第二层的展厅还展示了许多尚未完成落地实施的建筑和大型设备模型,他的大部分模型都是关于人体和器官的,通过概括和提炼,结合了环境区域的特点,使这些具有人体隐喻的作品与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相结合。
卡普尔在美国创作的第一件户外公共艺术作品是在AT&T广场创作的“云门”,它用反射式不锈钢材料幻化成水银,把人、天空和城市的建筑都映射到作品中,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自己的影像,在太庙的主要展厅里,放置了卡普尔大量的镜子系列作品,如《倒置的世界》、《C形曲面》、《S曲线》、《非物质(尖顶)》等(如图2),利用不同形状的抛光不锈钢形成不同的镜面反射效果,传统的古建筑与现代金属材料的碰撞,抛光不锈钢镜面反射出太庙古建筑的不同角度,使观众参与到作品中,就像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一方面通过镜子,呈现出不同形态的交融,“S”形可以让同一空间的两个人倒置,当用手机拍照时,就会折射出千变万化的形体,在这个时空里,“人”和太庙融为一体,点亮了人与建筑互动的全新呈现。
极简的不锈钢材料,隐射镜像中的另一个世界,让古代的建筑和现代的人们出现在同一空间,普通的不锈钢也能反射出更大更广阔的天空。
2.2、帆布和“雨伞”
著名的艺术家克里斯托(Christo)和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共同创作了许多大地艺术的经典作品,他们用简约的帆布、尼龙绳把建筑、山谷、海岸和桥梁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包裹起来。建立于19世纪末的德国柏林帝国大厦曾是魏玛共和国民主的象征。战争结束后,德国政府花费巨资修复这座大厦,并将其作为国家议会的重要会址。克里斯托夫妇用银白色化纤布和深蓝色的尼龙绳包裹整个德国议会大厦,使之成为一件闪耀着银光的大地雕塑。
克里斯托夫妇的雄心壮志不止是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取得的辉煌,他们还把更大的雄心集中在太平洋两岸,经过六年的策划,他创造了一幅跨洲跨越大洋的奇景——在美国加州西海岸和日本东京北部海岸撑起3100顶巨伞。这是他们另一个工程浩大的公共项目《日本——美国,伞的狂想曲》(如图3),这一次,他既不包也不围,而是把伞作为元素,采用点状聚集的方式,将它们分布在大地上。克里斯托为美国部分选用了明黄色的伞,与美国加州气候干燥、土地干涸形成统一;而为日本部分选用了蓝色的伞,也与湿润平缓、四面临海的环境相适应,用伞为元素跨过大洋将两个截然相反的地貌连接起来,让人造的的伞之花在太平洋的东西两岸绽放。1991年10月9日日出时,日本茨城县和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打开3100顶雨伞,这件艺术品反映了两个内陆山谷的生活方式和土地使用的异同。
“雨伞”作为极简的材料与形态,创造了一个诱人的内部空间,在日本宝贵而又有限的空间中,雨伞紧密地放置在一起,有时还遵循稻田的几何形状;而在加利福尼亚的广阔荒地上,雨伞向各个方向扩散,有着自由的形态。
克里斯托夫妇运用极简的材料,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想,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走出艺术馆,注重人与艺术的互动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艺术活动,切身感受艺术的温度。
3、极简涂鸦引领社会公益
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把艺术展现在公共环境之中,体现出涂鸦艺术与公共生活的密切联系。涂鸦艺术处在公共环境之中,公众可以参与,满足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涂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与公众共同参与讨论相关问题,拉近公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从一名街头涂鸦客成为一名著名的美国街头涂鸦艺术家,源于其颠覆了传统艺术观念的“艺术家仅仅是媒介”的理念,其作品充满童真与想象,色彩纯真饱满,具有浓厚的波普艺术风格,深受大众喜爱,他的涂鸦作品被印在T恤衫、手表上,制作成城市雕塑、公共景观等,在哈林魔幻的涂鸦中,所有极简的涂鸦视觉似乎都在诉说着信息危机时代中的*、忧虑、压抑和希望。
凯斯·哈林毕生致力于儿童事业。他画了大量的壁画,其中许多壁画是在医院的儿科病房里画的。哈林将艺术推向更多的普通民众,创作出不乏人性关怀的主题,将自己艺术精神从政治立场、公益取向等表现形式,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它不仅可以装饰空间,还能引起公众的关注,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没有大众,公共空间就没有发展,涂鸦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涂鸦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具有商业价值、娱乐功能、文化传承、交流反思、价值再创造的特点。在公共空间里,涂鸦是艺术家内心情感释放的产物,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受到生活启发,哈林的作品《用童心反对家庭暴力》是哈林以儿童形象创作的一幅作品,采用橙、黄、蓝对比色,孩子站在两个成年人中间,头顶上有橙红色的爱心,伸出双手阻止大人的争吵,这部作品是对家庭暴力的谴责。哈林利用涂鸦极简的艺术造型,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造型特征转化成简洁、清晰的形象语言,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易读性,体现出简单的图形符号蕴含深刻的含义,丰富了公共艺术的创作风格,促使大众艺术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4、结论
艺术引导生活,生活又赋予艺术灵感,公共艺术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核心包含了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共价值,“简”的视觉符号,“简”的材料,“简”的色彩,赋予公共艺术新的生命力,以艺术的形式建构了人与环境、人与生活、人与艺术的知觉和反思,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迅速满足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大都市,早已丧失了了创新精神,公共空间不再注重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忽视了人的精神需要,艺术的多样性日益减少,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艺术与生活的互动,针对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去揭露、质疑和颠覆,表达人的精神诉求,推动人与艺术的交流,关于公共艺术中更多“简”的艺术形式需要我们设计师在未来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来源: 光明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