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批非遗保护项目、“焰火之乡”井陉南张井传奇

国家首批非遗保护项目、“焰火之乡”井陉南张井传奇

首页枪战射击战场免费开火御火生存3D更新时间:2024-05-10

南张井村位于井陉县城西南22公里处。东距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于家2公里,北距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7.5公里,西北距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梁家2.5公里,西南距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梁江8公里。青山环绕,绿树掩映,形似花盆。唯村东北向有一谷口,然旧时并无道路,古道在村北之黄金坡。环境优雅,村落隐蔽。南张井村隶属于家乡,下辖红土岭、王大沟、月岸3个自然村。200余户、700口人。干礤石窑洞600多眼,石头街巷2000余米。

南张井的选址特色体现了一个“隐”字,其形成背景与村内各氏的原籍有关。张氏系洪洞移民,后迁入的樊、尹、吴、郑氏分别是本县的小龙窝、东窑岭、核桃园、郑家地人,均为古驿道上的村庄。为何由交通便捷之地迁往交通闭塞之凹?答案只能是:躲战乱之苦,寻隐蔽之幽。

村落整体如凤凰展翅之状,巧合龙凤呈祥、丹凤朝阳之意。村内四街八巷,街连巷、巷通街,犹如九曲黄河阵,暗含四通八达之意。通村外之街两纵两横暗合一个“井”字。在东西轴线上,依次建有关帝庙、龙王庙、烟火场、戏楼、禅房、观音堂、马王庙、全神庙、官坊戏楼、尹氏宗祠、樊氏祠堂等公共建筑。形成村落的公共空间,成为村民祭祀、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

村落东西长五百余米,南北宽二百余米,除村中的全神庙、戏楼被拆除和河沟街略拓宽外,整体村落基本保持着明清时的布局和建筑风格。

南张井传统村落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干礤石窑洞。分横窑、顺窑两种类型。多数向阳靠岸,盖起后,里面抹泥,外墙勾缝,内虚外实,冬暖夏凉,节能环保,十分好住。这种窑洞全村有600多眼。二是明房暗洞。村北之山曰青龙山,在东西长达里许的青龙山阳坡藏有数十个天然溶洞,这些溶洞是先人的容身之处。溶洞里面被先人加工后,抹有灰泥,外面有的表墙,有的盖房,形成明房暗洞的特殊建筑格局。这些洞居有的因长期无人居住而坍塌,亟需抢救性保护。

南张井村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创建于明末,续修于清康熙十八年的观音堂,古香古色,保存完好。创建于康熙二十二年的古戏楼与观音堂遥遥相对。虽然被改作课堂,但其台基和四根石柱及后墙、东山墙,仍为原状。尤其是四根石柱上的两幅对联,苍劲有力,十分引人注目:四方来观之欣欣然有喜色;乡人皆好之洋洋乎盈耳哉。色妆者乎古之人如在其上;声相似也今之世众皆悦之。创建于清乾隆元年的关帝庙和龙王庙,经重修后,黄瓦朱门,彩绘一新。重修于清乾隆十三年的双庙(山神庙、土地庙)虽已残破,但石碑完好,骨架仍存。耸于村东南峰的文笔塔,建于1915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放眼望去,白云缠绕,巍巍峨峨。起自村北黄金沟,穿村,经双庙、官垴,越马鞍桥、红土岭直达山西的山间古道,原姿原貌保存完好。重走古道,会让人浮想联翩,时空倒转,百姓商旅络绎不绝,骡马铜铃悦耳悠扬。联曰:铜铃唱广黄金道,扁担悠长御火乡。五陉张井藏双道,三晋通京第一村。

自然遗产方面,村中一株千年古槐腹空枝茂,杆围达六七米,腹中可容六七孩童,常招游人驻足。村西二里处的自然村月岸,庄周石壁上的石月随处可见,其形大小不一,惟妙惟肖,令人惊叹不已。

南张井村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南张井老虎火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保护项目,在全国入选的四家烟火类保护项目中位居第一。其代表火种“老虎火”和“伞火”属表演火,燃放时,表演者虽寒气透骨,仍赤膀上阵,人火共舞,十分壮观,为目前世上所独有。南张井干礤石墙,2009年6月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特点是垒墙不用泥浆。这种独特的建筑技艺令许多建筑专家所惊讶。有一副对联对以上两项非遗保护项目这样赞道:天下奇观老虎火,中华特色干礤墙。

此外,南张井乡谣、山神信仰、旋柿桃、做柿子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亟待挖掘整理,开发利用。

南张井的自然村红土岭,地处晋冀交界处,山梁纵横,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战争遗址保存完好。如科学开发,可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设施有:1938年第二次长生口伏击战,陈赓指挥部;开凿于1937年的抗战坑道;辟于1937年的防坦克石壁以及战壕掩体等。

南张井是一个多姓氏的村落,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张家靠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约明正德年间吴氏自本县核桃园迁入。明嘉靖年间樊氏自本县小龙窝迁入。明万历初年尹氏自本县东窑岭迁入。约明天启年间,郑氏自本县郑家地迁入。民国时,张氏迁走。

南张井村在历史上各时段的隶属关系和称谓不尽相同。明清属白庙庄,称张家井村。民国时属第一区,称南张家井乡。1949-1955年属第一区,称南张井乡。1956-1958年属于家乡,称南张井村。1958-1961年属城关人民公社,称南张井大队。1961年枣树沟自村中析出,独划一村谓张井沟。1961-1984年2月属于家人民公社,称南张井大队。1984年2月至今属于家乡,称南张井村。

南张井传统村落的建设始自明成化末年。成化末年建成两眼石头窑洞,万历年间开挖尹家池,崇祯年间村内已开始做火、放火,人口应在300人之上,房屋约400间。光绪二十三年修村北之官墙,此时村落建设基本完成。

传统手工技艺

1、南张井老虎火

南张井老虎火是一种保持明清本色的低空传统烟火,可近距离观赏。始于清康熙初年。世代相传,是一先祖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清朝后期至民国年间为鼎盛时期。期间每年作为县城正月花会的压轴戏在县城燃放。被人们视为“官火”。

南张井老虎火的种类可分为:文火、武火、架子火、表演火、老杆火。文火有起火、宫花、拖白莲、金盏玉台盘、就地跑、喷花、星星草等。武火有铁炮、灯炮、锅子火、炮打满天星、一窝猴等。架子火有猴捅马蜂、张飞登鼓、七节火、火烧战船等。表演火有老虎火、伞火。老杆火含四门徟底、五马破曹、葡萄火、十二连灯、老爷开门、八阵图、八角青龙、仙鹤透蛋。其中“老虎火”为代表火种最为精彩,最受欢迎。所谓“老虎火”是用荆条编成老虎状,肚置“就地跑”等火种,背置锅子火,口吐白烟,眼发蓝光。

烧放时,两人拉,一人推,皆光着膀子,火在虎上,人在火中,甚是壮观,将燕赵儿女的豪气雄风展现得淋漓尽致。故而,2007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以此为名。

2008年6月,南张井老虎火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保护项目。老虎火的产生、发展与村落有着密切的关系。南张井地处山区,野兽甚多,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地干活还经常看见狼,为此,村民早在清康熙时就在村外建了山神庙,每年香火不断,*猪过会。其目的是免受野兽侵扰,求得一方平安。因虎为百兽之王,于是人们便用烟火的形式,人虎共舞,和谐相处,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南张井干礤石

南张井干礤石墙的起始时间应为明末,现存有确切记载的建筑物有清康熙十八年建的观音阁石桥。干礤石墙是一门独特的建筑技艺,其特点是砌墙不用泥浆。有荒墙和细墙两种建筑风格。干礤石墙的石料除特殊部位外,均呈三角形。墙面讲究上下均匀错缝。墙体讲究犬牙交错、里外勾联、浑然一体。其原理是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但坚固,而且省料省工。

南张井干礤石墙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分不开。首先,当地有大量的层板均匀的卧层石材,而且裸露地面,便于开采。其次,缺水,少土。第三,山多,地少。以上三个条件是促使干礤石墙建筑技艺诞生的决定性因素。南张井在21世纪之前,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的民居,基本上都是干礤石窑洞。此建筑的科学价值有四点:(1)所建房屋坚固耐用。(2)冬暖夏凉,节能环保。(3)省工省料。(4)施工不受季节限制,尤其适宜冬季施工。南张井干礤石墙于2009年6月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在村里掌握这种技艺的还有二十余人,大都在五十岁以上,年轻人甚少。

历史事件

1、晋奉战争

1928年4月5日—1928年5月7日,南张井住满奉军,周围皆是战场,各户之门板没有不被抢掠的。被炮弹炸坏的房屋数间。此役南张井村尹龙山被吓怔,樊新小被无辜打死。至今狼卧岭掩体和东官垴战壕遗迹尚存。

2、第二次长生口伏击战

此战发生在1938年2月23日,陈赓是此次伏击战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陈赓日记》详细记载了此战的经过:“决心本旅主力集结红土岭,白羊沟一带,七七二团以一营乘夜接近长生口东北高地,即埋伏于此,以一连乘夜至南关附近山地潜伏,由七七一团派出一连至核桃园与旧关之间,待袭击旧关部队开始攻击时,即同时破坏电线及道路。

我们一时出发。山路崎岖,气候严寒,冷风刺面,但均御枪疾走,勇气百倍,到达红土岭时,东方尚未发白。拂晓前开始部署。四时许,旧关发生激烈枪声,知七六九团已到,开始袭击了。时至六时,尚未见敌援兵到来。正在焦急之际,忽然前面传来枪声,这时候真有说不出的痛快。敌人约二百余,一部乘车,一部步行。我军突然开火,敌先头第一部汽车即被我击坏。结果共缴获迫击炮二门,重机枪二挺,步枪数支,击毙敌人约百余,俘虏一名,其西部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亦被我击毙。残敌仓皇溃退,直抵井陉城下。我未能将其全部消灭,实为恨事”。

3、红土岭抗战工事

红土岭位于张井沟北侧,海拔八百多米,自古为兵家要地,现存抗战文物十分丰富。其抗战工事主要有三项:一是战壕掩体,二是人造石壁,三是坑道。战壕掩体大多遭损毁,石壁、坑道保存完好。红土岭北侧有一山垴,庄民称“战壕岭”,岭上战壕已损毁,巅峰处有一石窑,两米见方,西、北两墙上开有小口,疑是瞭望所。岭下山窑凿有五个石洞,洞宽米半左右,高可直行,深浅不一,有一洞穿透山梁。中间一洞为曲尺状,洞口右壁刻有“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一月九号开洞门大吉大利”等字,字为繁体。此类山洞在红土岭周围有十数个,老年人说是为了避飞艇。红土岭山庄后有人造石壁三道,庄人说此壁高三丈六,是为了防止铁牛(坦克)爬山。据84岁的樊保槐和86岁的樊敏说山洞是雇民工打的,打平顶垴的山洞时在张井沟尹守成的庄上和樊兵海的旧院起伙。另据91岁的尹明玉老人说1937年农历九月九早饭时中央军来了几千人在南张井住了半天,午饭后向红土岭一带开拔,牵走村民骡马数匹。(来源:井陉文联 南张井村;摄影:何克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