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几年,“盗墓”类小说和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受到了很多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虽说在现实生活中,“盗墓”这一行为是不可取的,但从这类主题经久不衰的热度中不难看出人们对丧葬文化的兴趣。
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丧葬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华文化中既神秘又庄严的一部分。在过去,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没人不重视自己的身后事。
尤其是死后的安葬,更是重中之重。
秦始皇陵兵马俑
建国之后,延续几千年的丧葬文化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土葬变为了火葬,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
那么火葬为何会替代土葬?
中国的丧葬文化
中国的丧葬文化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例如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许多瓮棺葬墓坑。从那时起,我们的祖先就习惯于将逝者的身体埋葬于土地之中。
瓮棺葬墓坑
丧葬文化的形成与古人对自然的解释有关,具体表现为人们的各种信仰。
人们相信世界上有灵魂的存在,肉身死亡后还有灵魂存在,而只有肉身入土,灵魂才能为安,才能不断轮回。
古时候的皇室贵族就非常重视陵寝的修建。
他们认为陵墓是人死后灵魂的住所,所以要尽量修得宏大,同时要陪葬逝者生前所喜爱的事物和日常用品,以便死后还能享用。
有些还会使用活人祭祀,以便灵魂有人服侍。
不仅是统治阶级,普通百姓也很在意自己的坟墓。虽然不能像贵族那样修筑豪华的陵寝,但总要置办一副棺材,再穷也要准备些陪葬品。
所以才有了“棺材本”这种说法,就是指人手里边存着的轻易不能动用的资本,由此可见墓葬对普通人的重要性。
辛追墓棺椁
除了墓葬,人从死亡到入土为安这个过程也有很多讲究。
首先,人死之后不能马上安葬。古时候一般都会停灵七日再入葬,也有的停灵的时间更长。
这是因为古时候医学不发达,会存在假死的情况,为了避免误将活人下葬,慢慢地就形成了这一习俗。到了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如今停灵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逝者亲友们的悼念。
此外,人死后肉身的穿着打扮,随葬品的种类和摆放,入葬的时间和流程等等,各时代各地区习俗不同,千差万别,就不一一赘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墓葬的选址,这在中国古时候是非常有讲究的,由此还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风水学。
古人认为,墓葬风水不仅能影响死后的灵魂,更能够对子孙后代产生影响。
风水罗盘
有一些流传至今的俗语可以佐证这种观点。
例如,要是哪个普通家庭出了有出息的人物,人们会用“祖坟上冒青烟”来形容。
要是哪个人或家族一段时间以来生活不顺,迷信一些的人会怀疑自家的祖坟有问题,这些都是坟墓风水重要性的表现。
再有就是人们对死后身体完整的追求。“死无全尸”无疑是对逝者最大的不敬。
古人认为身体不完整,灵魂也是残缺的,因此也就不能复生或轮回,现代人也追求死去后肉身的完整和整洁。
葬俗的变迁
自中国有丧葬文化开始,多数人选择的安葬方式都是土葬。即将身体安放在棺木里埋葬在地下,既入土为安。
入土为安
建国之后,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不断增多。为了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必然要加大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而由来已久的丧葬文化的存在,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人地矛盾。
如果允许土葬,那坟墓会越埋越多,就会占据活人的耕地。
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人可能会将坟墓修建的规模更大更豪华,也就会占用更多的土地,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另外,土葬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人的身体在腐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病菌,可能会传播疾病。
所以,以一种更安全更合理的方式处理身后事势在必行。
农村坟墓
1956年,以*和周总理等第一代*集团的一些高级干部为表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签名倡导身后实行火葬。
1985年,在中国部分地区推行强制火葬,至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强制火葬,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可保留他们民族的丧葬习俗。
刚推行火葬时自然是阻碍重重。多数人一时间难以接受这种违背传统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人们的迷信思想比较重,根本不能接受火葬。
最后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迷信思想被打破,火葬才得以普及开来。
不过虽然实行了火葬,可很多人仍是选择将火葬后的骨灰装在棺材内继续葬在坟墓里。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人地矛盾,反而又增加了一道丧葬的程序而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树葬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人都在呼吁用更环保的方式来解决丧葬问题。水葬、树葬和冰葬等新型丧葬方式由此兴起。
水葬的方式我们比较熟悉,就是将火化后的骨灰洒在河流或是大海之中,让逝者随着水流流经各处,让逝者的灵活得以自由。
树葬是将逝者的骨灰埋葬在树木附近,以树木代替墓穴,更自然环保。
冰葬目前的普及率最低。这种方式要将身体通过低温急冻脱水,之后再放到零下196℃的液体氮中浸泡,最后利用超声波将遗体震为粉末。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环保,但费用高昂,是传统火葬费用的几十倍,所以尝试的人比较少,目前国内只有武汉一地有冰葬设备。
冰葬
相比传统的土葬和建国后推行的火葬,这些新型的丧葬方式也存在着无法寄托亲人哀思等弊端,因此很多人对这些新方式都表示难以接受。
不过就像当初推行火葬一样,新型丧葬方式的普及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相信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的素质水平提高,更环保健康的丧葬方式迟早会成为主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