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简单,实际很难
直升机选择性迫降水面后,机体受重力影响,会短时间内下沉至水底,水下能见度会呈现几何倍数递减同时水压亦会几何倍数递增。机组及乘客的水下幽闭环境的恐惧心理,是造成众多安全事故的最大成因。其次,在短时间内机组成员对机体结构的熟悉度以及个人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了是否可以完成舱内逃生。
在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到,机体内充水便是对舱内训练队员的第一个考验。中国有句古话“欺山莫欺水”,人类天生对涉水环境有一种畏惧心理,而在幽闭环境下的大排量水冲击,更是身体及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如何避免呛水,如何避免恐惧的心理压力等,是直升机坠海逃生训练的首要因素。
视频中的受训队员是在双眼被蒙蔽且机身水下翻转,一切训练都是要在无法看到任何事物的情况下进行。这对于机体的熟悉度,坠机前的环境观察及预判,个人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是莫大的考验。
当人类视觉感知从五官感知中剥离,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其次,人类在水下环境中的声音识别能力及机体触感等,受水温及水质等因素影响亦会骤速下降。如无法进行迅速逃脱,人体失温情况发生,会大幅度加大遇难概率。
保命技多不压身
生产活动中,人,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在飞行活动中更是如此,即便数亿美元的飞机也不及人员的损失更让人心痛。遗憾的是普天同庆的戊戌狗年春节也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气象、人为、机械等等因素不断制造新的麻烦。更遗憾的是用¥/$换来的飞机通过保险仍然可以变回¥/$,而鲜活的生命也变成¥/$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飞行员在执照训练时会涉及到一些特情学习,重视飞行安全的企业也会为飞行员安排特情处理的复训。气象监测手段不断发展,辅助设备会逐渐更好的提前发现气象条件的变化。
但,不能完全避免麻烦的发生,险情发生后,得以生还的因素一方面是来自飞行驾驶员经验与素质,另一方面更是源自事故发生后的自救能力。技多不压身,学习更多保命的知识与技能永远都是对自己最负责的行为。
航空不要再野蛮发展
飞机的一大优势就是穿越地貌,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几丰富的内陆水系,未来水面上的飞行必然越来越多。海面或江湖水面不同于传统地面,水汽等低空环境更是瞬息万变,而当驾驶员选择迫降后,水面更是与地面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地面不会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窒息因素等)。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过德国航空救援组织ADAC和瑞士救援组织REGA的训练基地之一的巴伐利亚登山救援国家安全及教育中心,这个训练基地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救援险情模拟。但是针对于直升机意外坠海/水后的险情,这个基地并不能完成系统化逃生训练。
↑巴伐利亚登山救援国家安全及教育中心
在我国连执照训练都还不完备,附加训练更是几乎没有,只能送到国外训练。不论是从社会意义还是经济价值来看,研发建设中国自己的综合飞行训练中心是利国利民好项目,为通用航空的良性发展贡献极大。#该中心最好能够包括直升机飞行跑道,特情飞行训练空域,直升机全动模拟机,航空救援模拟设备,绞车手训练机,医护人员训练机...
良性发展的对立面是野蛮发展,成百架的“买”飞机讲故事、引进复装线搞噱头抵押借贷、200小时放机长、91规范飞航空救援...种种现象就是野蛮发展。共享单车是野蛮发展的典型,成千上万辆自行车尸骨成山充其量是钢铁的浪费,野蛮的航空那就太可怕了。
广受好评的Flying Eyes飞行员太阳镜
如需详情,请在公众号留言
也可直接电话询问
钱鹏 1560136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