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着重介绍卡尔.L.诺登(Carl L. Norden)和他所设计的诺登投弹瞄准器,这是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非常重要的东西(在雷达和GPS 全球定位系统时代,它早已被抛弃不用)。
为什么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昂贵的单一军工项目是被称作“超级空中堡垒”的B—29轰炸机。
第二昂贵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会试,旨在发明和制造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第三昂贵的工程呢?不是炸弹,不是飞机,不是坦克,不是枪炮,也不是舰船,而是在卡尔·诺登的精确想象中构思出来的、55磅重的模拟计算机——诺登投弹瞄准器。
为什么要在投弹瞄准器上投入这么多资金呢?因为诺登投弹瞄准器代表着一个梦想——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胆的梦想之一:精确轰炸而不再需要地面部队,不再需要把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第2章 陆军航空兵团战术学校那时,空军并非独立的军种,它只是陆军的一个战斗部,为地面部队的利益而存在,航空队的任务是支援、协同地面部队作战。
陆军航空兵团战术学校(现在的美国空军大学前身,地址:麦克斯韦机场),是“轰炸机黑手党”(大概十多位成员,很疯狂的信仰主义者)的形成地,包括老师哈罗德.乔治(Harold George),唐纳德·威尔逊等。
“轰炸机黑手党”的信条:
第一个信条:轰炸机总能畅行无阻。
第二个信条:轰炸机势不可挡,不必偷偷摸摸地进攻,而是在白天正大光明地发动袭击。
第三个信条:如果能在白天轰炸,那么你就能看见你想要袭击的目标,就不再是盲目地攻击。如果你能看见,就意味着你可以使用投弹瞒准器对准目标,输入必要的变量,让瞄准器工作。
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信条:传统观点认为,当轰炸机接近目标时,它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地面,以便正确瞄准。但如果你有投弹瞒准器,你就可以从高空——在高射炮射程之外投下炸弹。
1936年圣帕特里克节那天,匹兹堡发生了严重的洪灾,飞行员通常不关心陆地上的灾难,然而,匹兹堡洪水却引发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后果。因为洪灾,汉密尔顿标准公司没办法生产弹簧—>进而影响到了可变距螺旋浆的生产à进而影响了飞机的制造。
这给唐纳德.威尔逊一个启示:如果我们捣毁匹兹堡的螺旋浆弹簧工厂,就会大大削弱空军力量,如果我们能再找到十几个这样的关键目标(他用“命脉”这个词来表示这些目标)进行轰炸,就能使整个国家陷入瘫疾。
毫无疑问,美国参战迟早也会参加大战,它需要一支强大的航空队,那么什么样的航空 队称得上强大呢?它需要多少架飞机?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轰炸机黑手党”拟定了一份史诗级的 文件,它成为美国后来所有空战行动的模板。该文件名为“空战 计划1号指导文件”(AWPD—1),它非常详细地列出了美国需要 的飞机种类和数量,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还说明了要 有多少名飞行员、多少吨炸药,以及炸弹应轰炸德国的哪些目标。
轰炸目标都是根据“命脉”理论来选择的,包括50座发电 厂、47个运输网、27座综合炼油厂、18家飞机组装厂、6座铝 厂,以及6处“镁来源”。“轰炸机黑手党”做出这一系列史诗级的推测仅用了9天时间,这种超人的壮举,唯有在亚拉巴马州腹 地与世隔绝、藏器待时10年之后,才得以实现。
第3章 精确轰炸与区域轰炸1943年,温斯顿.丘吉尔(英方)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美方)在卡萨布兰卡会晤。
英方坚持区域轰炸,其可能的原因:
1. 1940年德国对英国进行了闪电战即区域式轰炸,投下5万吨高爆炸弹和100多万枚燃烧弹。 有超过4.3万人 死亡,数万人受伤,100多万幢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2. 弗雷德里克·林德曼(英方的“黑手党教父”)是温斯顿.丘吉尔最好的朋友,他说服丘吉尔采取了区域轰炸。
丘吉尔任命哈里斯指挥英国的轰炸行动。哈里斯接管了英国的轰炸行动,之后不久就对科隆发动了大 规模的袭击,采用了夜间轰炸的策略,哈里斯派了1000架轰炸机进入德国,乱扔炸弹。最终,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行动几乎将科隆市中心夷为平地,轰炸土地面积达600英亩,超过3000所房屋被毁,科隆市区的90%毁于一旦。
而美方“轰炸机黑手党”陈述的精确轰炸,以及它们存在的全部理由,就是他们不想越界,如何发动战争才能体现人性道德。
美方与英方就轰炸方式进行了讨论。
第4章 双重任务美方为了消除英国人的疑虑,为高空昼间精确轰炸理论物色辩护人时,海伍德·汉塞尔作为精确轰炸的忠实拥护者被当选。
这一章介绍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空军人物:海伍德.汉塞尔和柯蒂斯·李梅。“轰炸机黑手党”都是一些理论家,是一些知识分子。战前的几年里,他们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这样的安全地带构想出了宏伟的作战计划,而柯蒂斯·李梅是那位弄懂了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的人。
并提到了李梅采取的不规避动作轰炸方式:
轰炸机上配有能够对炸弹坠落区域拍照的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被称为打击照。炸弹经常都落在了目标之外的地方,不仅目标没被摧毁,而且照相机没能拍照记录下大多数炸弹的实际命中区域。
原因是飞行员没有径直地飞向他们的轰炸目标。径直飞向目标将使自己成为高射炮的活靶子,因为地面的敌军炮兵可以轻易地估算出飞机飞行的速度和高度并据此瞄准,所以飞 行员总是采取规避战术动作,直到轰炸的最后时刻才直接飞向目标,这也是炸弹总是偏离目标的原因。如果飞机只在最后时刻才对准目标,那么投弹手怎么能很好地使用投弹瞄准器呢?
李梅认为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飞行员必须停止规避动作,直接飞越目标上空。这与当时的主流观点背道而驰。李梅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他回去翻出 己以前的炮兵手册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对高射炮需要用多少发炮 弹才能击落一架B—17轰炸机进行了计算。 得出的结论是高射炮想要击落一架直接飞向目标的B—17轰炸机,就必须发射377发炮弹。这不是小数目,因此,直线飞行有风险,但风险不算太大。
于是, 李梅带领队伍进行尝试, 采用时长7分钟的直来直去的进攻方式。在1942年对法国圣纳泽尔的轰炸袭击中,李梅带头不采取规避动作,他们命中目标的炸弹数量是之前的两倍,而且未损失一架战斗机。
第5章 双倍下注这一章主要介绍,为了精确轰炸命脉的顺利进行, 柯蒂斯·李梅被任诱饵行动指挥官(前往雷根斯堡的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厂), 海伍德·汉塞尔带领联队去完成真正目标的轰炸(施韦因富特的滚珠轴承制造厂), 两者都深处德国腹地, 但结果却不如预期的美好, 精确轰炸体现除了诸多问题。
1. 当时的计划是,李梅的轰炸机联队要引战并缠住负责保卫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厂的德国军队,之后轰炸机联队继续深入,穿过阿尔卑斯山脉飞往北非,希望这样能尽可能地把德国战斗机引出滚珠轴承制造厂的所在地巴伐利亚。
然后真正执行轰炸任务的部队—第一轰炸机联队,就会到 达他们的目的地。
2. 袭击之前,李梅开始担心天气状况。因为他时常需要从雾霭弥漫的英国空军基地起飞,所以在突袭前几周的时间里,他让自己的队员日复一日地练习盲飞起飞。
然而, 精心构想的诱饵任务后来被证明根本没能奏效, 李梅手下的飞行员能够在8月那个早晨的大雾中起飞,是因为他对他们 进行了应对大雾挑战的特殊训练。他提前开展训练,让他们在起 飞时假装看不到外面的任何东西,只使用仪器,一次又一次地练 习。但其他指挥官没有像李梅那样做。
因此,8月17日那天早上,第一轰炸机联队的轰炸机一直都停在跑道 上,直到后来天气放晴。他们本应该比第四轰炸机联队晚10分 钟起飞,但事实是他们的起飞时间比李梅他们晚了几个小时,这给了德国守军重新集结的时间,使纳粹空军能够像几个小时前攻击轰炸雷根斯堡的美军轰炸机机群那样,对袭击施韦因富特的美 军轰炸机联队发起同样猛烈的进攻。
结果,大屠*在同一天两次上演。
3. 真正的问题 在于“轰炸机黑手党”作战思想体系的机械基础—诺登投弹瞄准器。投弹瞄准器在实战中的表现并不像在卡尔·诺登 的实验室或军事训练影片中所展现的那般令人满意。飞往施韦因富特的滚珠轴承制造厂的联队们投下了2000枚炸弹,其中80枚命中了目标。80 枚炸弹根本不足以摧毁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园区。最乐观地估计,这次袭击使德国滚珠轴承的产量大约减少了 三分之一。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了60架飞机、552名飞行员被 捕或牺牲,
影片《空军故事》(The Air Force Story)就是基于这场战争呈现出来的。
4. 为了精确轰炸, 1943年秋,第八航空队再次空袭了施韦因富特。第二次突袭只比第一次成功一点点,它的确使敌人遭受了更大的损失,但德国的飞机工业并没有因此陷入停滞,甚至都没有丝毫停滞的迹象。但第八航空队在第二次突袭中损失了多少架飞机呢?整整60架;有17架损坏得十分严重,以至于不得不停用;650名飞行员牺牲或被俘虏。这次任务后,近四分之一的机组人员再也没能回家。此后不久,第八航空队的指挥官艾拉·埃克被重新任命,调到了地中海战区。
电影《晴空血战史》反应了第二次尝试。
第二部分 诱惑第六章 梦想破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历史上任何两个交战国中最远的。
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主力战斗机是被称为“飞行堡垒”的B—17轰炸机,“飞行堡垒”的航程大约是2000英里—往返各1000英里。但是,在1944年1月,东京方圆1000英里内找不到一个由盟军控制的空军基地:菲律宾从地图上看是最近的,但当时菲律宾被日本占领,直到1945年年底才被美国完全夺回。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东京之间的距离也有1800英里。
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军都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往日本扔炸弹,该怎么做?”。
第一步, 制造有史以来最大的轰炸机—“超级堡垒”B—29轰炸机,其有效航程超过了3000英里。
第二步,占领西太平洋中部日本人控制的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三个小岛—关岛、塞班岛和天宁岛。从关岛出发轰炸日本, 马里亚纳群岛距离东京1500英里,是能建飞机跑道的最近地点。如果能在马里亚纳群岛上部署一支B—29轰炸机部队,就能轰炸日本。
事实是,只有在完美的条件下,日本才会在美军轰炸机的航程内。要飞到日本,B—29轰炸机首先需要额外装载20000磅重的燃料,这会使飞机严重超载,平添危险。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要有顺风劲吹,飞机才能从跑道上飞起来。
汉塞尔指挥的5次行动几乎都没能炸到中岛飞机制造厂(命脉)。他们遭遇的问题: 云层, 顺风太强劲(飓风级的窄带风喷射气流),气象学的落后等。
第三步, 从印度加尔各答出发轰炸日本, 基于上面的问题, 美方两手准备, 1944年海伍德·汉塞尔被调到马里亚纳群岛的同时,柯蒂斯·李梅也被从欧洲调往太平洋战区,指挥另一支新成立的B—29轰炸机精锐部队—驻扎在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附近的第20轰炸机司令部。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北角,是印度境内离日本最近的城市。美军当时的想法是,由于英属印度非常安全,所以B—29轰炸机可以从那里起飞,然后飞到中国成都附近一处人们排除万难在冬水田的泥泞之地上建成的机场(广汉机场)。在那里添加燃油,然后飞到日本,投下炸弹,再回到成都,再添加燃油,然后飞回加尔各答。
然而,这需要飞过“驼峰”喜马拉雅山脉。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大概有700架美国飞机在试图飞越“驼峰”时坠毁。由于航线下方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人们也将“驼峰航线”称为“铝谷”。
更糟糕的是,当时成都的机场没有航空燃油可用,四处荒无人烟—只有一条飞机跑道。他们把航空燃油运到成都的唯一办法就是经由“驼峰航线”空运。有时,如果遇到逆风,则需要耗费12加仑航空燃油才能将1加仑B—29轰炸机用的燃油运到成都。 代价太大了。
当时,即使是从成都的机场起飞,日本的大部分领土也仍在B—29轰炸机的航程之外,飞机无法飞到东京那么远的地方再飞回来,因此只能轰炸最近的日本领土西南角的一小块区域,那里只有一家工厂值得盟军注意。
1944年6月13日,在一次典型的任务中,轰炸机联队92架B-29轰炸机从印加尔各答起飞,有79架进入了中国,他们在那里补充了燃油, 有6架飞机因不得不减轻自身重量而扔掉了炸弹,再有1架在往日本的途中被击落。此外,那天九州上空的天气很精糕,最线 只有47架成功到达了钢铁厂上空,其中又只有15架能够看到轰炸目标。任务完成时,战队已经损失了7架飞机和55名战士。 最终有1颗炸弹击中了目标—仅仅1颗。
派92架B—29轰炸机飞越半个地球,结果却只有1枚炸弹 命中目标。
上面所有这些问题使得精确轰炸的梦想破灭。
第7章 凝固汽油弹精确轰炸梦想的破灭, 加上凝固汽油弹的发明使得美国领导层想要用火烧日本。
为了测试凝固汽油弹的可行性:
他们分析了日本的住房材料和结构(大多数是木料),并在霍伊特·霍特尔(一个科学家)的带领下进行了杜格威试验场的燃烧弹演示试验(它占地80万英亩,地处犹他州的沙漠中心)。
模仿日本和德国建造除了类似的住宅, 军方派出一支轰炸机部队抵达杜格威试验场上空,它们轮番扔下了燃烧弹。每轮轰炸过后,地面上的工作人员都会把炸毁的部分重新建好。
霍特尔首先测试了铝热剂燃烧弹,然后试验了凝固汽油弹。霍伊特·霍特尔和其团队成员在一旁记录两种轰炸效果的得分情况,以进行比较。
凝固汽油弹引发了无法控制的火灾,在对日本房屋模型进行轰炸时,它能引发第一类火灾的概率为68%,效果比铝热剂燃烧弹好太多。美国用凝固汽油弹制造了一种超级武器。
陆军航空队的二号指挥官劳里斯·诺 斯塔德曾直接命令汉塞尔使用凝固汽油弹对日本进行袭击, 但因为这项武器与他的精确轰炸以减少平民伤亡的理想违背, 汉塞尔拒绝。最终, 柯蒂斯.李梅接替汉塞尔指挥联队继续使用凝固汽油弹对日本轰炸。
那之后,汉塞尔回到家,在亚利桑那州开办了一所培训学 校,结束了自己的战斗生涯。
第8章 空袭东京李梅在连续袭击中岛飞机制造厂几次之后,基于云层和喷射气流等问题, 做了些调整:
轰炸机不仅要从喷射气流下面飞入,还要从云层下面飞入。李梅让飞行员在5000~9000英尺的高度飞行, 低空飞行就会成为日本防空力量的话靶子,所以他决定在夜色的掩护下行动。李梅把飞机上的大部分机枪和弹药都拆卸了下来, 减掉多余的重量以便尽可能多地携带凝固汽油弹。
1945年3月9日晚,柯蒂斯·李梅第一次下令对东京发动全面空袭。 300多架B—29轰炸机尽可能多地装载了凝固汽油弹, 全面空袭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投掷了1665吨凝固汽油弹。方圆16平方英里内,一切都化为灰烬。
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得出如下结论:东京大轰炸引发火灾的这段时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6个小时。那天晚上的轰炸共造成约10万人死亡。
1945年3月,柯蒂斯·李梅用燃烧弹轰炸东京之后,大阪、吴市、神户、西宫等地接连被炸,短短半年时间,李梅共轰炸了日本的67座城市—冈山、德岛、富山均遭其毒手,受毁程度分别高达68.9%、85%和99%。
这些城市很多没有重要的军工产业, 只有居住在“火柴盒”中的平民(火柴盒,是形容日本房屋多为木料及其易燃)。历史学家威廉·拉尔夫把李梅夏季的轰炸行动称为“即兴毁灭”。
8月6日,一架特别装备的B—29轰炸机“艾诺拉·盖号”从马里亚纳群岛飞往广岛,投下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一般认为,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因此,严谨地说,1945年8月6日,美国用B—29轰炸机运载并轰炸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
柯蒂斯·李梅的作战方法让所有人(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最快地重新享受到了和平与繁荣。1964年,日本政府授予李梅日本最高规格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以感谢他帮助日本重新建设空中力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