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想起来,汉语里有些词汇的诞生的确带有很明显的性别倾向。比如:璎珞,流苏,玳瑁,蕾丝等等,好像生来就是为女人准备的。它们点缀了这个世界,构成了女人盛装的一部分。但女人的盛装与否,又多半和心境有关,和经济状况相连。
很多年以前,大概是十几、二十几岁吧,记忆中好像没戴过什么链儿环儿。是那时的物质生活极为困乏?还是一张粉嫩的脸蛋空空如一张白纸,亦根本想不起戴些个什么玉儿缀儿?
这样的习惯保持了很久,直到三十来岁戛然而止。
至今记得曾经有一位相熟的男士这样问我:“从没见你戴过什么金银首饰,不喜欢吗?”
你猜我那时怎么作答?好像是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好女不戴金!”
呵呵,好女不戴金。现在想起来,这话多矫情啊。真有点不可思议。
但有一点记得很清:自那次“被”提醒后,我倒真的开始留意起女人。特别是夏天,女人的百变服装迎风招展,女人的粉颈玉臂演绎风情。看吧,金银翠玉,珠宝玛瑙,木石珊贝,水晶琉璃......真可谓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女人都是爱珠宝的——这句话以前没有想过。从开始想时,就认为非同一般的正确。
无论怎么样,备一个你喜欢的盒子装首饰,每次看到,心情总会很好。
这就很让人纳闷并且费解:怎么那时的我,何以就做出了那样的回答呢?
也许,人都是有潜意识的。在被某个人、某件事唤醒前,一直懵懂着,沉睡着。
想起儿时戴过的银项圈,玉如意,玲珑剔透,惹人艳羡。
想起李清照的“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想起刚成家那阵儿,因为拮据,好几年不添新衣。
想起那段“珠光宝气确实是属于妇人的。试想一个粉嘟嘟水灵灵的玉女,带些什么环儿佩儿,岂不爆殄了她的青春?而有品位的女人带上叮叮当当的首饰,更把她的沧桑味满不在乎地衬了出来。”
想起职场里的那种氛围,明里暗里,要的就是那种刻意的随便以及不经意的匠心。
想起商场上的那种较量,本意就想穿的好一点,是不希望输掉气势。
同样也会想起那些粗胖的手指上,晃动着一个个硕大而且抢眼的金戒指,炫耀的是富足,却让人觉得恶俗。
想起那些穿戴上讲究质感的女人,即便是不说话,一投手,一驻足,也自有韵味。
想起那句:“女人的美,男人得负一半责任。”心里也会悄然认可。
想起美容院里那句颇有煽情的招贴语:“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不禁哑然失笑。
想起古人婉约的心思:“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想起现代人心意阑珊时:宅着独着,喝着唱着......
想想,还有许多:“女人三十岁前的容貌是爹妈给的,三十岁以后的容貌靠自己打造。”
想想:“相由心生”。幸福,满意,就有一副好的状态,好的相貌。
想想,盛装里体现出的是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
想想,还是喜欢那些拥有无比丰富的衣橱,还拥有无比丰富头脑的女性!
文章为“陌上花开 乙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