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老渔民多年为“海底神木”塑形赋魂

东山老渔民多年为“海底神木”塑形赋魂

首页游戏大全捕鱼之海底捞旧版本更新时间:2024-06-14

海柳——一种生长在深海,色泽独特、外观酷似柳树、质地坚硬、药用价值高的海生植物铁树科,被誉为“海底神木”;

海柳雕——以珍贵的海柳为材质雕刻出来的艺术品,古往今来被视为稀世珍宝;

沈细坤——一位出生于东山澳角村的普通渔民,与海柳雕结下了40多年的不解之缘。

沈细坤又有奇作啦——让海柳下脚料变成梅花、牡丹花盆景。

一听说,笔者兴致勃勃地赶往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在渔港码头路旁找到沈细坤的家。

“里面坐!”沈细坤招呼道。

进门便是展览厅,陈列着姿态各异的海柳雕作品。玻璃橱里摆满各种奖杯奖状和证书……

“我从小爱动脑动手,对雕刻有浓厚的兴趣。”沈细坤一边泡茶,一边交谈。

结缘 看似偶然 实乃必然

沈细坤出身在渔民家庭,8岁就会用废弃塑料牙刷柄刻成印章,用木料刻红龟粿印等,14岁就跟大人出海捕鱼、学会修理船上渔具设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对传统渔船网具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研发了多种先进的网具。

沈细坤的业余生活几乎沉浸在海柳雕世界里。他用海柳雕刻,源于4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

1980年3月的一天,沈细坤出海捕鱼时捞到一个小树头,拿回家洗净一看是个海柳头,非常高兴,连夜按它的形状加工成精美的“猫抓老鼠”烟灰缸。这件处女作让他对自己雕刻艺术天赋更有信心。

此后,左邻右舍渔民从海上带回一节节干枯的海柳残枝,让沈细坤加工成烟斗烟嘴。沈细坤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让一枝枝海柳树杆变成一件件惹人喜爱的工艺品。

艺境 七分自然 三分创作

“材料解得开只三天,材料解不开想三年。”沈细坤笑着说,海柳珍稀昂贵,如不深思熟虑就轻易动手,往往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为确保创作少留遗憾,他坚持“七分自然、三分创作”的原则,创作前都要对原材料审视再三,按他自己的话说,首先要“解材”、起名,要雕成什么样的作品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才动手。

为了“解材”,有时他整天守在材料旁边寻找灵感。材料解不开,食不甘味,彻夜难眠;一旦解开,他热血沸腾,通宵达旦雕刻,一气呵成方休。

传统的海柳雕品种较单一,除了烟嘴、烟斗以外,较少有其他精美的摆件。沈细坤用心研发,利用海柳根头部,通过锯、刨、磨、锉、钻等工序,精雕细镂成各种形神兼备的人物、动物、花、鸟、虫、鱼等摆件。作品色泽亮丽、造型别致,令人喜爱。他创作了“我指、你看、他望”等男女老少和谐相处的人物组合作品。他的《丹凤回首》等作品在花博会上亮相,曾获得根雕“特别创新奖”。

心愿 创办展馆 守艺传承

年深日久,海柳原料奇缺的问题凸显。沈细坤说,以前海柳原材料来源主要是本地渔民捕鱼从海底捞到的,或向县内渔民收购的,还有通过网上向省内外渔民购买的。近些年,海底资源减少,“寸柳难求”,沈细坤就利用长期积留的海柳下脚料从事创作,“早年我有收藏一些样品材料,可舍不得用。”

“看,这是梅花、那是牡丹花,都是用海柳下脚料加工的作品。”沈细坤说,去年他无意中发现家里月饼空盒子上印的一株梅花,顿时来了灵感,立即投入设计、选材。经过2个月的雕琢,第一盆梅花盆景完成了。今年,他花了96天完成了一个大型海柳梅花盆景,枝上共有580朵梅花。

如今,沈细坤家里收藏有40多棵高一米以上的海柳样品,拥有海柳雕精品300多件、海柳烟嘴等40多件、海柳梅花和牡丹花盆景26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创办一个海柳雕艺术馆,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海柳雕艺术品,为家乡澳角全国文明村做点实事。”沈细坤说。(谢汉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