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半个世纪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用脚上的9号半靴子,在月球表面踩下一个长32.5厘米、宽15厘米的脚印。
阿姆斯特朗在月面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从此拉开了人类踏足月球的序幕。
始于1961年的阿波罗计划,共有15艘飞船(没有阿波罗2号和3号),安排了11次载人飞行任务,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驻留近280小时。
在人类登月50周年来临之际,想讲一些他们的故事。
有的有趣,有的惊险,有的悲壮。
怎样欢迎登月英雄?
先隔离
在月球上踩下脚印、安放纪念碑、插上美国国旗,还留下了“人类一大步”的名言……首次实现登月壮举的阿波罗11号乘组,无疑是人类航天史上的英雄。
1969年7月24日16时39分,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舱载着3位英雄溅落在太平洋中部,历时8天3小时17分的人类首次登月任务圆满结束。
不过他们最先得到的不是鲜花与欢呼,而是……隔离服。
当时,人们并不确定月球上是否有生物,因此返回地球的宇航员要先接受为期21天的隔离。这被称为“行星保护措施”,是为了防止将地外微生物带回地球生物圈,造成灾难性影响。
因此飞船舱门一打开,救援人员就将细菌隔离服递给宇航员,然后用直升机将他们运到17公里外的航母上,“关”进一个活动隔离舱。
在欢迎仪式上,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与航天员隔窗相望,通过话筒向他们致欢迎词。
尼克松与航天员隔窗相望
随后,3名宇航员如同古代麻风病人一般,被送往休斯顿接受严格的隔离检疫。他们带回的月球样品乃至整个飞船,都被装进一个造价高达900万美元的“月球返回接待实验室”。
最终检查结果是没有发现任何月球细菌和病毒。
数次登月任务后,科学家终于确定月球上不存在生命,这才取消了这种隔离措施。到1972年阿波罗17号实施最后一次登月任务时,宇航员只在离开地球前接受了隔离,以免得传染病。
史努比与阿波罗
有一段重口味的故事
诞生于1950年的卡通形象“史努比”,数十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也许你不知道,它与阿波罗计划也有一段故事。
1969年5月18日,阿波罗10号飞船升空。这是阿波罗飞船首次以完整形态环绕月球,实施了登月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任务前,NASA决定寻找一个公众偶像护卫此次月球之行,史努比由此与阿波罗计划结缘。
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被以“史努比”命名,飞船指令舱与服务舱也用史努比的好伙伴“查理·布朗”作代称。
宇航员还围上了“史努比王牌飞行员”围巾,用史努比图案测试任务中将使用的摄像机。后来他们直接被称作“史努比宇航员”。
宇航员出发前抚摸“史努比”公仔
这次任务遇到了险情。在史努比登月舱第二次绕月飞行时,宇航员启动爆炸螺栓,抛弃了降落部分。突然登月舱开始高速旋转,并剧烈颠簸。宇航员紧急切换到手动控制系统,才让它稳定下来。经过紧急处理,宇航员终于控制着仍在吱嘎乱响的“史努比”与指令舱会合。
不过,作为一名重口味小编,我最想讲的并不是这段。
前方预警!以下内容可能引起不适。
根据史料记载道听途说,执行此次任务的宇航员在舱内遇到了一桩疑案,起因是他们中间有人并没有熟练掌握在太空中大便的技巧。
所以NASA的解密文件显示,当他们发现舱内有排泄物接连飘来后,展开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探讨:
这是一段充满味道的无线电通讯记录
简单翻译下,大概意思是:
CDR(指令长托马斯·斯塔福德):卧槽!这特么谁*?
CMP(指挥舱驾驶员约翰·杨):什么鬼?
LMP(登月舱驾驶员尤金·塞尔南):什么鬼?
斯塔福德:哈哈哈哈哈哈到底谁*?
塞尔南:我晕这是哪来的?
斯塔福德:快给我张草纸,这里有一坨屎在飘。
杨:我没干。它不是我的。
塞尔南:我觉得也不是我的……
斯塔福德:我的屎更为粘稠。快把它扔远点!
……
塞尔南:我用手指头戳过我的屎,我滴神,它是那么的柔软。
……
塞尔南:(balabalabala)啊,这还有一坨。兄弟们你们搞什么?在这里……
以上证据可以表明,几名宇航员在面对危机时冷静而果敢,逗比起来也非常人所及。不管怎样,他们开心就好……
用生命在月球上跳高
从阿波罗11号开始,登月宇航员们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爱好。
或许是微重力给他们带来了奇妙的感受,他们总喜欢在月面乱蹦乱跳,一失足摔个嘴啃泥也在所难免。
在1972年实施的阿波罗16号任务中,此前在太空玩过屎的约翰·杨,和与他一起登月的查尔斯·杜克也打算这么浪一把。
尤其是杜克,不仅蹦出了新高度,摔倒的姿势也与众不同。但这一下差点要了他的命。
在这次月面行走的最后阶段,2名宇航员决定为即将举行的慕尼黑奥运会开辟月球分赛场,并创造跳高世界纪录。
杨先跳了几次,越跳越高。
杜克表示不服。
他穿着沉重的宇航服(加上自己的体重,在地面上一共超过136公斤,而在月球上只有22公斤)奋力跃起,腾空高度达到1.2米。
这个数据超过了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虽然杜克并不知道当时只有9岁的乔丹是谁,但这飞一般的感觉,无疑让他飘飘欲仙。
随后他失去了平衡,四脚朝天摔倒在月面。
事后杜克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恐怖的时刻。因为宇航服的背部是生命支持系统,外壳由玻璃纤维制造,如果破裂,他就玩完了。
一时间,他一动都不敢动,四仰八叉躺在地上,仔细分辨宇航服是否出现故障。所幸,在疯狂的心跳声中,他听到了气泵正常工作的声音。
杨走过来,低头对他说:“那不够聪明,查尔斯。”然后帮助他站了起来。
阿波罗13号的天地逃亡
除了首次登月任务,阿波罗计划中知名度最高的,可能要数阿波罗13号。
这次以西方文化中很不吉利的数字为代号的任务,仿佛自带灾难属性。好在宇航员在地面帮助下克服了种种危机,最终完成了史诗级的天地大逃亡。
伤痕累累的阿波罗13号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飞船升空,飞行56小时后,距离月球只有6万公里。这时飞船突然发出一声巨响。
指令长吉姆·洛弗尔看到,自己面前的警报灯全部亮起,仪表显示主要电器的电压急剧下降。他立即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休斯顿,我们有麻烦了。”
他身边的杰克·斯威格特也报告说:“听到一声巨响,主电路电压不足。”
此时,登月舱驾驶员弗雷德·海斯正赶往指令舱,在通道里,他听到了金属扭曲的声音,并感受到飞船摇晃。
事后排查结果显示,此次故障的根源,是服务舱液氧储箱加热系统的恒温开关。服务舱里有2个大型液态氢罐和2个液氧储箱,前述开关长期超负荷工作产生火花,破坏了绝缘材料性能,导致2号氧箱爆炸,1号氧箱也被炸裂。这对指令舱的生命保障系统、电力系统以及导航都产生了影响。
3名宇航员当时并没有了解得这么清楚,他们只知道,服务舱的3组电池坏了俩,飞船电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难,环境温度迅速下降。
地面中心紧急分析后决定终止登月任务,让宇航员利用完好的登月舱立即返回地球。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容易。由于任务实施前没有这种应急预案,宇航员压根不知道如何紧急启动登月舱的生命维持设施。
当时指令舱里的氧气只能维持15分钟。宇航员在地面指导下,一步步将复杂的指令输入计算机,错一个数,就是死亡。当氧气只够用5分钟时,登月舱功能被成功激活。
按照设计,登月舱的电力只够2人用45小时,实际情况却需要供3人坚持100小时左右。为了省电,宇航员关掉了电脑、导航及各种电力设备,让飞船的耗电量降到只相当于一个家庭搅拌机。
由于飞船已经很靠近月球,如果掉头返回,不仅燃料成问题,而且很可能无法摆脱月球引力。地面中心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继续往前飞,围月球绕半圈以后启动登月舱发动机,利用月球引力将飞船“扔”进返回轨道。
这个方案的危险之处在于,登月舱是为登月设计的,外壳薄得几乎一拳就能砸个坑,它能否拖着沉重的指令舱和服务舱高速绕月,谁心里都没底。而且其燃料只够尝试一次,如果失败就再也没有机会。
好在登月舱没有让大家失望。它适时发动引擎,带着宇航员以8700公里的时速逃离了月球。
人们没高兴多久,就发现了新的问题。虽然飞船里的水和氧气勉强够用,二氧化碳过滤设备却撑不了太久,舱内一度出现二氧化碳浓度警报。指令舱里虽然储备了一些空气过滤器,却无法与登月舱里的接口兼容。
地面工程师急开脑洞,利用飞船上能找到的材料想出了解决方案。他们指导宇航员用黏性胶带、飞行手册上的纸板、内衣裤上的碎片等材料,制作成简易适配器,将不同接口的空气过滤装置拼装在一起,成功将二氧化碳浓度降到正常水平。
这些软管也是出现险情时挽救生命的工具之一
随着时间流逝,飞船上剩余的水、电、氧气越来越少,温度降到4度。宇航员一度陷入绝望。在地面提示下,他们不停地服用兴奋剂,连剩余的内衣裤都全部套在身上,紧紧围在一起抱团取暖。
4月16日19时30分左右,地面中心向飞船发出了最新编制的重返大气层程序表。此时飞船已严重偏离正常再入轨道,好在洛弗尔抓住一个转瞬即逝的良机启动姿控发动机,让飞船回到正常轨道。随后宇航员回到指令舱,抛掉服务舱,并与拯救他们的登月舱告别,准备回家。
宇航员把登月舱抛弃,准备乘坐指挥舱返回地球。图为他们在指挥舱内拍摄的登月舱
4月17日,阿波罗13号挂在降落伞下,缓缓落入太平洋。不久,3名宇航员优雅地钻出舱门。NASA将此称为“最美好的时刻”。
阿波罗13号返回地球
3名宇航员排除万难成功返回,成就了航天史上“最伟大的失败”。1995年,由这段经历改编的纪实电影《阿波罗13号》在美国首映,全球票房超过3.5亿美元。
不会被遗忘的航天殉道者
阿波罗计划在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其实屡遭磨难。其中最惨痛的,是阿波罗1号宇航员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这也是第一个被全世界所知的重大恶性航天事故。
3位遇难的宇航员是:指令长维吉尔·格里索姆,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
阿波罗1号宇航员在指令舱内进行地面测试
1967年1月27日,3名宇航员进入阿波罗1号飞船,开展发射前的例行测试。
这次试验是在三分之一大气压和纯氧环境下,模拟太空飞行。试验如果成功,3名宇航员就将乘坐阿波罗1号飞船升空,为后续登月任务做准备。
但是意外发生了。试验中,一个电路突然短路出现火花,“嘭”的一声,船舱陷入一片火海。有宇航员喊:“着火了!快放我们出去!”但无论舱内还是舱外,一时间都打不开舱门。
根据当时飞船的设计,舱门需要90秒才能打开。而且此时舱内因大火形成负压,仅凭人的力量怎样都无济于事。
3名宇航员就这样牺牲了。
被烧毁的阿波罗1号飞船
格里索姆生前曾说:“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而把它看成一个普通事件。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冒险事业,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这段话令人唏嘘,也给后人带来了极大鼓舞。
总结教训后,技术人员对飞船结构进行了修改,使舱门能在3秒内自动打开。同时把所有能出现明火的地方都改成暗火,并对防火、生命保障系统等进行了改进。
阿波罗计划也因此被修改。按照原计划,如果阿波罗1号任务成功,将有2号、3号任务紧随其后。但NASA决定先发射阿波罗4号、5号、6号飞船开展无人飞行试验,直到1968年10月才开始载人飞行,由阿波罗7、8、9号完成原计划任务。
如今,原本计划发射阿波罗1号的34号发射中心已被拆卸,在存留的平台上镶嵌了2块纪念铭牌。
一块刻着:
34号发射中心
1967年1月27日,星期五
1831时
奉献给阿波罗1号队员:
美国空军 中校 维吉尔·伊万·格里索姆
美国空军 中校 爱德华·希金斯·怀特二世
美国海军 少校 罗杰·布鲁斯·查菲
他们为了人类最终的新领域进行的探索而奉献生命给国家。
不是为他们的死而记著他们,而是为了他们生命中所追求的理想。
另一块写道:
纪念
那些作出最后牺牲的人
因而他们让其他人能够到达天上的星星
AD ASTRA PER ASPERA
(一条通往星星的崎岖道路)
愿神保佑阿波罗1号的队员平安
阿波罗计划航天员名单
牺牲人员
维吉尔·格里索姆(阿波罗1号)
爱德华·怀特(阿波罗1号)
罗杰·查菲(阿波罗1号)
登月人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11号)
巴兹·奥尔德林(阿波罗11号)
皮特·康拉德(阿波罗12号)
艾伦·宾(阿波罗12号)
艾伦·谢泼德(阿波罗14号)
埃德加·米切尔(阿波罗14号)
大卫·斯科特(阿波罗15号)
詹姆斯·埃尔文(阿波罗15号)
约翰·杨(阿波罗16号)
查尔斯·杜克(阿波罗16号)
尤金·赛尔南(阿波罗17号)
哈里森·斯米特(阿波罗17号)
飞掠人员
佛兰克·伯尔曼(阿波罗8号)
吉姆·洛弗尔(阿波罗8号,阿波罗13号)
威廉·安德斯(阿波罗8号)
托马斯·斯塔福德(阿波罗10号)
迈克尔·柯林斯(阿波罗11号)
理查德·戈尔登(阿波罗12号,原定在阿波罗18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杰克·斯威格特(阿波罗13号)
弗雷德·海斯(阿波罗13号,原定在阿波罗18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斯图尔特·罗萨(阿波罗14号,原定在阿波罗20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阿尔弗莱德·沃尔登(阿波罗15号)
肯·马丁利(阿波罗16号)
罗纳德·埃万斯(阿波罗17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