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老爹非彼老爹。此刻我笔下的老爹,不是对一个父亲的称呼,也不是对一个祖父的称呼,而是对一辈子信奉天主教、终生未嫁、无儿无女、在宋河的秦家却活成了老祖宗模样、90岁高龄才离世的一个老修女的尊称。
她是秦琴的老爹,我从13岁开始认识秦琴至今,秦琴一直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如同亲姐妹,因此,在她老爹2003年去世之前,有长达15年的时间,我是多次见过那位与众不同的老人家的,当然,我们也都是跟着喊她老爹。
老人家名叫秦守兰,于公元1913年出生在京山县罗店镇秦家寨村,那一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中山先生发动第二次革命讨袁,各地声援,但最终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所以,1913年名为中华民国的统一状态,实际上还是一种军阀混战的局面。
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婴和身为农民的秦家父母,对外面的世界应该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乡村从来都是闭塞与相对安宁的,尽管,她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小财主,据说,家产达到了雇佣长工的实力,但为了节省开支,仍然是一家人自己在辛苦耕种,我想,这样一个小地方的土财主,无非是盼着风调雨顺收成好,一家人平安健康,不太可能去关心国家大事,连长工都不舍得雇佣的老爷,充其量就是靠几代人慢慢积攒又积攒,省吃俭用熬出来的大户,不过比别人多一些田地罢了,望族肯定不是。可时代的浪潮,不管你愿不愿意,总会溅一些浪花到个人及家庭身上,让你遁无可遁,逃无可逃。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渗透,天主教也随着再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传教士们纷纷涌入,天主教在中国发展迅速,他们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用各种方法传播教义。
面对刚刚出生的女儿,26岁的母亲喜不自胜,初为人母及看到自己生命被延续的心情,世间任何一个母亲都可以感同身受,只是这位母亲万万想不到,日后的秦家、秦家的走势和改变一部分秦家后人的命运,都将沉重又悲壮的落在这个小守兰的身上,最遗憾的是,小守兰却没能接着延续自己的生命,这是后话。彼时的秦家,随着小守兰的降临,就是一个六口之家了,因小守兰的母亲是她父亲纳的妾,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老婆,她为二房所生的独女,她的上面还有一个大她十多岁同父异母的哥哥,她哥哥的母亲她应该叫大妈,还有一个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的祖母。
快乐的时光总是太短暂,小守兰三岁时,父亲病逝,成了一个五口之家,两代共三个寡妇带着一个欢快的少年和一个垂髫的女孩相伴度日。好在家境殷实,哥哥能够念书,她也入过私塾,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幸运,起码学会了识文断字,也为她日后的走南闯北,经营生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一点,她的母亲肯定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大户人家的小老婆的地位是不高的,尤其在失了男人之后,何况还有一个严厉的祖母健在,她能够上学,她母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父亲早逝的阴影,母亲早寡的辛酸,都一一落在了小守兰的眼中,刻在了她幼小的心灵里,实打实的左右了她的一生,在老人家82岁那年给重孙女秦琴写的一封信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出。
(二)
秦家有女初长成,眨眼又九年,1925年,秦守兰12岁了,虽然不是大美女的坯子,却也出落得周正大方,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除了轻女思想的祖母不待见她之外,很逗旁人喜爱。那时正是中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接受外来新思想,新技术,以日本纱厂推行的“养成工”制度为例,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家庭将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各个工厂当了童工,以期填饱肚子和贴补家用,直到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童工现象才逐渐被消亡,在那种大环境下,秦守兰也被招到了汉口一绣花厂,做了童工学习绣花。
前面说过,天主教在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已遍地开花,有着“东方芝加哥”之称的汉口,天主教会自是更具规模,在汉口做童工期间,机缘巧合,秦守兰被发展成了天主教徒,当了一名修女。听说因为她的机灵聪明,教会的教职人员和修女们都很喜欢她,人缘极好,旧时的中国,教会有着西方列强的后台背景,故而算是一方净土,修女们的生活稳定又平静,时光荏苒,秦守兰在汉口修道院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少女及青年时代,直到1945年,随着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内的解放战争加紧推进,修道院发生了变故,她才被迫离开汉口,于解放前回到了她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秦家寨,此时的秦守兰,已经35岁了。
成为修女时,教会是有规定的,要求修女们发“三绝大愿”,即绝财、绝色、绝意,意思就是不能置私产,远离金钱贪欲;不能嫁人,远离性色之欲;不能违背修会命令,断掉个人主张。
如果时局未变,如果修会一直存在,秦守兰的结局,可能就会是老死在修道院里,然而,历史的进程,从来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数贫困的家庭,无数热血的中国人,无不翘首盼着新中国的到来,做新社会的主人。
回到秦家寨后,她发现,早已物是人非,她唯一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秦守成已去世多年,哥哥留下一儿一女,比她小14岁的侄儿秦洪源成了秦家的顶梁柱,已经娶妻生子,随着她哥哥的早逝,秦家大门内,又多了一代的寡妇,三代的寡妇同心协力,含辛茹苦小心翼翼的总算把她侄子这棵独苗苗给守成了人,女子终归要嫁人,在旧式家长们的心里,女孩从一出生,就算作了外姓人,因此她的侄子就是妥妥地独苗。由于新思想如浓雾般的快速弥漫,解放前夕的中国,农村人也接受了一夫一妻制的新灌输,开始有人议论小老婆的畸形存在,尽管都没有恶意,但听到当事人的耳朵里,终归是尴尬的,秦守兰和她的母亲可能不愿意成为别人议论的中心,话说回来,从古至今,谁又愿意成为别人指指点点的对象呢,得有多宽广的胸襟,才承受得住没有选择的非议和白眼,于是,她带着自己的母亲,离开了秦家寨,去了宋河,她母亲几十年在大户人家辛苦劳作,多多少少攒了一些银两,她本人既识字,又在大汉口工作生活二十多年,还接触过洋人,见识与胆量,人脉与方向,都是具备的,母女俩就开始在宋河做起了广货小生意,就是摆摊卖针线扣子等与纺纱织布缝缝补补相关的物品,能做这个,是与她在汉口绣花厂的经历密不可分的,她知道进货的渠道,会绣花,会手工织毛衣,会纺纱织布,这样卖起东西来,还能近距离的指导顾客,可以说,她在汉口的童工生活,将作为女人该学的女工技术统统都学会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应该算是她人生的第二次幸运了,有技艺傍身,永远都不会饿死。
宋河,因大富水河沿城而过,水路交通较发达,军阀混战时期,就有不少周边县市、比如汉川、应城、红安、天门等地难以为生的人们背井离乡逃到宋河安家落户,同时也为宋河的繁荣聚拢了各种人才,后来,宋河又冒出一家轻工机械厂,成为京山的县域副中心,一度有“小汉口”之美誉。
秦守兰带着母亲选择到宋河谋生,足以说明她的眼光独到。
(三)
离开修道院后,秦守兰昔日的同伴们纷纷嫁人成家了,这无可指责,如同宫女年满离宫一样,皆因生存,古之女子,缺乏一个人讨生活的勇气,时代也不太允许,嫁人找依靠是普遍观念。唯有秦守兰,依然坚定的选择了独身,从未动摇,她晚年在信里写道,说看着母亲辛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她拉扯大,她心疼母亲,所以要守在身边为其养老送终。日复一日,母女俩在宋河起早贪黑地干着那点小买卖,据她本人描述,为了省下每一分车马费、船票费,有时到皂市或应城进货,都是肩背货物,靠着双脚来回硬走,有时到汉口采购,也是实在走不了了才会乘车搭船,总之,她能用体力解决的,绝不用金钱解决。
从头至尾,她都是母亲一生的牵挂与担忧,她母亲经常对她说,你上无兄弟姐妹,下无儿女,你一定要多攒点银钱傍身啊,不然老了咋办,哪个心疼你啊!遥想70多年前的那个画面,我似乎清晰的看见了,一个慈祥的老母亲对独身女儿发自肺腑的万般叮咛。今天的我们,今天的母亲,对自己的子女,谁又能放心呢,概莫例外。
对于当年在天主教承诺的三绝大愿,秦守兰虽说只坚守了绝色这一条,破了绝财与绝意,恰恰也体现了她温情的一面,有反哺之心,有帮亲之举,虽说没有做到完全服务于社会,但她为人善良,友爱他人,一生从不与人交恶,连口角都没有,堪为修女楷模。
秦家寨这边,她侄子结婚后头两个孩子都没有存活下来,1950年她侄媳妇又诞下一男婴,她喜出望外,亲自为其取名:根生,就是根深蒂固的意思。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了土地革命,据说在秦家寨给秦家划成份时,政府的工作组很是伤了一番脑筋,说他家是大地主吧,并未雇过长工,也没有压榨老百姓的行为,反而有过救助穷人的善举,说不是大地主吧,田地又很多,到最后,因秦守兰母女二人的田地与她侄子的都合在一起的,又超过了富农的标准,还是给划成了小地主。
田地要充公,所有房屋被瓜分,秦家开始成为普通家庭,鉴于农村的艰苦条件和之前两侄孙的夭折阴影,秦守兰于1953年将仅仅三岁的根生接到了自己身边,亲自抚养,也就是说,姑奶奶领养了娘家侄子的儿子,因为她曾经的修女身份,因为她是一个终生未嫁的女人,所以,她的侄子和侄孙并没有按世俗的称呼那样叫她姑姑和姑奶奶,都是尊称她:爹爹,家乡话就喊了她一辈子:幺爹,两代人一样的叫法。
一个老母亲要赡养,一个小根生要照顾,就她自己是个壮劳力,常常远离宋河出去进货就会不放心家里,无奈,她只好停止了买卖,改打零工,或给人纺纱织布 ,或给人织毛衣,或帮别人看孩子,只要能挣钱的,什么活都接。
(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不一定能够致富,但勤劳绝对可以衣食无忧,秦守兰的肯努力善持家,终于在宋河城区置备了属于她的房产,扎根了下来。小根生在她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入学之际,幺爹按光字辈给他取了个响亮亮的大名:秦光明,意为新中国是光明的,世界是光明的,他个人的前景也一片光明,这个秦家第三代的长子嫡孙秦光明在宋河同样是被两代的单身女人小心翼翼抚养成人的,耳濡目染了她们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事,秦光明的一生,勤劳、节俭、善良、隐忍、孝敬长辈、疼爱晚辈,将中国的传统美德悉数学尽并力行到死,可以说,他就是秦守兰育子的成功典范,领养侄孙秦光明,算是她人生的第三次幸运了,虽然她自己没有生养过,但秦光明成家立业后的这一脉,都把她奉若为家里的老祖宗,儿孙满堂绕膝身旁,她才得以其乐融融地活到了90岁高龄,她完美的诠释了善有善报的行为哲理,当然,这一切,都是她终生付出所得,也是应该得到的。
时间到了1963年,秦守兰整整50岁了,根生13岁,这一年,她最敬爱的老母亲去世了,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最心疼她的人,少了一个最懂她的人,少了一个最宠她的人,不管多少岁,在母亲的眼中,她永远都是孩子。她撕心裂肺,痛哭不已,可无论怎样悲伤,日子还得继续,此时她的侄子秦洪源又添了三个孩子,在秦家寨的生活也十分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帮到她,她只能擦干眼泪,默默地为母亲准备棺木寿衣等,带着年少的根生将母亲送回老家秦家寨安葬,替母亲养老送终,她做到了,既是女儿也为儿子。
没有了母亲,她和根生相依为命,平静的在宋河生活着,直到1970年,一场罕见的洪水席卷了宋河,摧毁了好多人的家园,其中就包括她的房屋,刚开始,她俩还借住在朋友家里,可能是政府有困难,恢复重建城区也需要时间,先是号召大家疏散,可自寻地方安家,后来又出台政策,成份不好的就下放到农村,也是自寻落脚处,秦守兰刚好遇到秦家寨原来的一个本家,他早已离开老家到宋河石庙乡同心村三组落户了下来,热情欢迎她俩去与他为邻,于是,她带着已经20岁的秦光明去了同心三组冯家冲,投奔那位秦姓本家,那家人就腾出了自己的厢房,供祖孙二人居住。在冯家冲安顿好后,为了帮助秦家寨的侄子,给他们减轻养孩子的压力,紧接着她又将侄子的第三个女儿,三岁的小桂英接到了她的身边,又是一个三岁的娃娃,此时的她已经57岁了,等于说,他侄子共生了二男四女六个孩子,她给领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古人云:“有生无养,断指可报;有生有养,断头可报;无生有养,无以为报,”重点强调了养育之恩大于天的意思。1971年,秦守兰就着手挖砖烧瓦,采买木料,在本家隔壁,盖了一栋属于他们自家的房子,在农村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因为别人曾经的收留与帮助,她和她的后人一直都懂得感恩,几十年来往走动,很亲近。
1971年,她在农村修房,1972年,她给孙子秦光明定亲,1973年,将孙媳妇娶进门,1974年,第一个重孙女秦琴出生,秦家有了第四代,她在61岁那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爹。
(五)
老爹当年作主给娶的孙媳妇,就是秦琴的母亲,现在已经过了70岁,我们都是亲热的称呼老妈,她是一个极度幽默可以做忘年之交的人,年轻时更是漂亮,温柔,初中毕业小有文化的女子,以我们今天作为一个成熟女人的眼光客观的评价一下,老妈当年要不是一个地主崽子的身份,未必愿意嫁给光明叔,因为光明叔个头不高,皮肤有点黑,至于人品,那得相处了解后才会知道,但老爹选中的孙媳,又怎会让她溜走,事实证明,老爹的目光一如年轻时那般独到,孙媳妇谢作和,人如其名,和气万分,连大声说话都不会,家里大事小事,好赖不吭声,总是那么知书达理,不温不火,幽默之余尽显睿智,有点人见人爱的味道。
1977年,她的孙媳妇又在冯家冲给她添了一个男重孙,白白胖胖的秦顺义降临人间,瞬间便融化了老爹的心,她喜爱得不行,视为心头肉眼中宝,晚年在给秦琴的信中写道:“秦琴,你是一个聪明伶俐乖巧的女孩,从小我就最喜欢你,你对我也好,顺义咋样对我,我都不会跟他计较,因为他是我的后人……”瞧瞧,直接定义了顺义就是她的后人,顺义有些遗传了他老妈的幽默,就喜欢打趣老爹,有时故意与老爹唱反调,老爹信中的咋样对她,说的就是顺义调皮的态度,但咋样她都可以接受,用了后人二字,就表示已经与她融入骨血了,再无领养与生养的区别。
老爹重亲情,帮衬她的侄子,她的侄子又何尝不是呢,土地革命划成份时,如果她侄子将她母女俩的田地分开,向工作组如实告知,他秦洪源的头上,有可能就不是地主的帽子,划为富农就不一样了,运动爆发时,各种批斗让秦洪源承受了很多很多,从一个家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的大少爷转变成被人喊打的地主头子,心灵的落差可想而知,再加上精神的折磨与肉体的被凌辱,能活着已属不易,一场接一场的批斗会,他都咬着牙熬过去了,从未攀扯过他的幺爹秦守兰,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亲人间的相互依靠与支撑。
据秦琴回忆,她的爷爷秦洪源是个非常老实的人,一辈子话语都不多,对子孙都很宠溺,晚年更是沉默寡言,象他那样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在最壮年时又过得惨不如意的男人,想必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幺爹给他抚养了两个孩子,他自己抚养了四个长大。辛劳一生,憨厚一生,他于1994年终于走完了自己命运多舛的67个春秋,走在了幺爹的前面,让秦守兰老人在81岁那年经历了一次长辈送走晚辈的巨大悲痛,欣慰的是,他离世时,秦家人丁兴旺,当时孙子辈替他披麻戴孝的就达11个,足可令他含笑九泉了。
(六)
三岁的小桂英于1970年来到冯家冲,与她的幺爹和大哥一起生活了,他们暂时又组成了三口之家,随着她大嫂的进门,侄女侄子的相继出生,1979年又添了个小侄子秦顺波,就是一个七口人的大家庭了,老爹是这个大家庭不容怀疑的家长,权威般的存在。
小桂英的学名叫秦光英,她念高中时,嫌名字土气,也为了激励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子,故将学名又改成了秦坚。也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离开亲生父母的怀抱,远离秦家寨,突然转到陌生的冯家冲生活,一定会有恐惧感委屈感,幺爹和大哥待她再好,小孩子都会觉得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不得坚强点嘛!
一个七口之家的大家长,在一个根基不深的农村落户,首先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才能心无旁骛的为家人谋生,别以为农村的人事简单,农村人只是日子比较单调,恰恰就是因为单调,枯燥机械的劳作之余,由于见识的缺乏,邻里之间,邻村之间,最容易因为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琐事产生矛盾,继而争吵不休,现在物资充盈了,貌似很多事情都不值一提,但在那个物质匮贫的年代,一个坛坛罐罐,都足可以让乡亲间的关系瞬间紧张起来,皆因家家都贫穷,做不到无所谓,生活的苦难,摆在哪个地方哪一群人身上,都是一样的。
老爹的聪慧与豁达,在冯家冲再一次显山露水,左邻右舍,四乡五民,都交往得游刃有余,俨然如冯家冲的原居民一般,井井有条的跟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文革结束后,国家出台了对秦家利好的新政策,他们可以返城了,作为大家长的老爹,带着家人陆陆续续开始返城,七口之家,分两批在不同的时段回到了宋河,从下放到回城,是老爹秦守兰的57岁到66岁,整整九年啊,九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的人和事,但她依然拼搏,勤奋,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与激情。
(七)
城是返了,可往日的家园已不复存在,乡下的泥巴房子又搬不回城区,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好在老爹是一个会料理懂规划的女能人 ,那么多年一桩接着一桩的办事情,一大家子人的吃饭穿衣,她手里还是攒有余积,能咋办,找地皮啊,买下来,盖房子,有房才有家,自古中国人的观念皆如此。
不仅仅回到了宋河城区,每户还有招工指标,就是给年轻人安排工作,据说光明叔当时可以挑选工作,如机械厂,粮管所等,他为了收入更高一点,就选择了搬运站,因为相对而言,搬运站更辛苦一些,工资更高一些,由于他干活肯出力,又没有多的心思,为人正派,就升迁到了搬运站站长的位置上。谢妈开始也进搬运站工作过一段时间,任职会计,后调到望山楼饭店当了经理,记得我们十几岁去秦琴家玩时,谢妈总是一身西装,很有那么一股英姿飒爽,甚是风采动人。
一家人暂时只好租房子居住,待自己家的房子修好了才缓和下来。老爹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开始了百货生意,在街上扯个大棚子,销售烟酒副食,油盐酱醋,针线剪刀等多种日常用品,早上出摊,晚上收摊,干得风生水起,此时她已66岁,从农民再次转入商界,尽管不是大买卖,但她的精神和经历告诉了我们,拼搏,奋进,什么时候都不晚,66岁又如何。秦光英,秦琴,秦顺义,秦顺波,姑侄二代参差不齐的四个小孩各上各的学,各读各的书,至此,由老爹开创的秦家成了地地道道的宋河人,独属一支,与罗店秦家寨的秦家血脉相连,遥相呼应,又各为一支,故而,文章开头,我才强调了宋河秦家。
可以说,如果不是老爹秦守兰,就不会有宋河的秦家,光明叔这一脉有可能还呆在秦家寨的农村,他和他的子女的命运就会被改写,因为那个年代,商品粮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差别太大了。如果不是老爹秦守兰,秦坚三岁时不来到她的身边,在秦家寨有可能念不到高中毕业,进不了京山县轻工机械厂,她的人生或许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熙熙攘攘为名利,忙忙碌碌为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无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都是这样努力的面对每一天,春蚕到死丝方尽。
(八)
时间到了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了神州大地,吹进了华夏的每一个角落,体制内的不少人也纷纷下海经商,体制外的人们更是想抓住机会做一回弄潮儿,一个勃勃生机的中国应运而生,各地的街头小镇上,各种商户拔地而起,商品五花八门,服装五颜六色,一个充满着诱惑,挑战,同时也竞争激烈的时代来临了。
大环境的改变,对老爹他们摆摊的百货生意来说,就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不再似从前那般好赚钱了,以前是生意人少,物以稀为贵,一旦同行经营的人多了,就是实力的多种比拼了,比如本钱、质量、地理位置、服务等等。
既然不好做了,那就不要做了,已经整整70岁的老爹再一次果断选择,放弃经营百货,自己一个人又开始了篾器的买卖,就是用竹子编制的簸箕、提篮、菜筐类的家用器具,也是属于早上出摊晚上收摊的流动性小商贩。
1987年,光明叔和谢妈将老房子拆除,翻盖了二层的小楼房,加上后院,差不多应该有500多平方,甚是气派,旧貌换新颜,一家人喜气洋洋的住上了当时很是时尚的新居,老爹住二楼,因为楼上光线强,空气好。
1985年,72岁的老爹已经经营了两年的篾制品,可能觉得自己岁数也有点大了了,干了一辈子,是该退下来休息休息了,就结束了买卖,回到家中过上了赋闲养老的日子。
72岁才退休,退休前才交出家里的财政大权和决定大权,真正的主动了一辈子,风光了一辈子。
赋闲后的老爹,过的那退休生活真是叫一个惬意啊,光明叔和谢妈对她孝敬得不要不要滴,什么好吃的好喝的,肯定是优先她老人家,有时候还送到房间,伺候漱口洗脸,冬天雷打不动的为她准备火笼子,他们家吃饭用的是一张大八仙桌,上方那个位置是老爹的专座,她每餐还喝一点点小酒,时不时的与街坊们玩半天长牌,就是“上秋画尔,七八佳可”的纸牌游戏,逛逛街,与人拉拉家常,过得有滋有味,舒心无比。
我第一次去秦琴家玩时,看到的就是一个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精神矍铄的老太太,但心里也打了好几个问号?问秦琴,为什么喊老爹,不是应该喊姥姥或老奶奶吗?你爸爸喊幺爹,这是什么关系啊?秦琴回答,因为信天主教没有结过婚,所以才喊老爹,是她爷爷的姑姑,她爸爸的姑奶奶。反正,当时我们年龄都不太大,感觉那关系听起来挺绕的,要算一算才能捋清楚。
(九)
到了晚年的老爹,依然把自己收拾得整整洁洁,精神头十足,用秦琴的话说,人家可是年轻时长期戴上海牌名表的时髦女人,她不仅仅在湖北省转悠,因为生意,还去过江西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秦琴出嫁时,老爹就将一套收藏了多年的景德镇茶壶系列送给了她。
82岁之后,老爹除了略略有点身躯佝偻外,其它都非常正常。我记得有一年从东莞回老家,到宋河去探望他们一家人,刚走到长廊中间转弯的地方,看到老人家坐在补鞋的摊边与人聊天,我就喊了她一声老爹,她说:“呀,这不是末子姑娘吗,你从外地回来了”,我说您的视力咋这么好啊!还认得出来我?她说认得认得,咋不认得,还热情的陪我一起回家喔!当时老人家应该有87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也清晰。
作为大家长的老爹,一生都懂得经营与规划,不仅仅将宋河的家打理得井然有序,以她的心路历程来判断,她应该多多少少会帮衬一下秦家寨的侄子,毕竟那边孩子更多,完全靠种地为生。
待顺义和顺波两个重孙都给她娶了重孙媳妇后,老人家就给包括秦琴在内的三个家庭各送了一枚金戒指,没有厚此薄彼,都是她年轻时攒下来的,现在看,可能觉得一个金戒指值不了多少钱,但以前的黄金,既成份足,重量也足,五分钱都能买一包盐的年岁,能拥有黄金,绝对就有了底气,可算得上是镇家之宝了。多么通透的一个人啊,她留给后人们的又岂是一枚枚金戒指,既是遗产,也是一份纪念,一份念想,这不,秦琴如今每每忆起,都会对她的老爹思念不已,戒指还在,送戒指的人早已远去。
老人家可能没有想到自己能活那么久,说是在70多岁时,就把她自己的棺木和寿衣给准备好了,还年年都亲自晒一下,真是叫淡定。她在信中对秦琴写道:“儿啊,我做了几十年生意,才攒的那几个钱,都是不吃不喝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我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了。”秦琴现在还保留着她老爹的那封亲笔信,我跟她开玩笑,那封信都是文史资料了啊!秦琴说,年轻的时候看信没多大感觉,现在再看总是泪流满面。我将那封信也看了好几遍,基本上都是繁体字,字体还挺清秀的。
2003年,90岁的老人家在异常平静中走完了她漫长的一生,因为被照顾得非常好,身体没有受过太大的疼痛。我们后来偶尔聊起她,就会感叹,真是一位奇特的女子啊,也疑惑的讨论过,她一生未嫁不说,连恋爱都没有谈过,她到底遗憾吗?内心孤独吗?然后我们还是自我解惑的来一句,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当事人老爹她自己能够说清楚了,我们的分析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能够被新时代的我们佩服、尊敬、常常想起、偶尔议论,不最能说明她的出色与不同常人吗!
(十)
老爹去世三年后,秦家遭遇令人痛心的巨变,年仅29岁的秦顺义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最令亲人们肝肠寸断的是,尸骨都没有收全。由于车祸发生在异地一个很偏僻处,发生在夜半时分,据说当地交警下过功夫都找不到一个目击者,只能根据生者的口供判定责任,由于当时的秦家既无经济支持,又无人脉关系,只能无奈的接受他们觉得根本就不合理的责任划分,心里却落下了好多的不明白和不理解,人微言轻的家庭,又苦于没有直接证据,除了过度悲伤,就是悲伤过度。
从前会吹口琴会作对联的光明叔不见了,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他恨重情重义的儿子抛下他们而去,让他们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他恨自己的无能,没办法找到真相,搞清楚儿子的死因。从前幽默能歌的谢妈不见了,多少年都不再有笑容出现。好在,顺义走时还留下一个两岁的儿子,给了双亲最大的欣慰,他儿子今年已上了大学,长得高大白净,妥妥地帅哥。
2007年,我从东莞回到宋河,提了一壶散酒去看望光明叔他们,他与我父亲一样,长期喝散酒,因为我跟秦琴的关系,在茶馆玩麻将时,光明叔会偶尔约我父亲一起喝几杯小酒。那天我是吃了午饭去的,谢妈在家里摸摸杂杂的干一些家务活,光明叔坐着一个小凳子,另一把高凳子上摆着一小碗虾球,一个人在喝闷酒,我喊了他一声叔,他说末子姑娘回来了,然后就开始大颗大颗的流泪,他跟老爹一样,总喜欢喊我末子姑娘,谢妈小时候喊我周霞,后来风趣的喊我周总。其实我从来都是叫叔叔,只所以在本文中称光明叔,是为了让读者能简单的理清人物关系。
光明叔一边喝酒一边哭,哭着对我说:“末子姑娘,我一定要出趟远门,我要去搞清楚顺义的死因,哪怕是三年五载,我去打工挣钱都要给顺义报仇,不然我死不瞑目……”看着他那么痛苦,我真的无言以对,我心里清楚,再多的安慰和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我只能说,您还是要多保重自己的身体,慢慢来,毕竟人死不能复生。但我百分之百的可以理解,一个父亲失去长子的痛楚,那该有多痛啊!
又是一个短短的三年,2009年,光明叔在极度的郁闷与痛苦中病倒了,很快便撒手人寰,才59岁,曾经那么豁达那么刚强的一个人,硬是把自己给活活呕死了,他从失去顺义的悲痛里走不出来,真应了他自己说的死不瞑目,死不甘心,弥留之际,唯有顺义的儿子,他唯一不放心的孙子可以唤醒他一下,一个可怜的父亲,就那么带着无尽的遗憾追随儿子去了。
活着的人还得好好活着,生活只能朝前看,就只能这么想了:是老爹太爱他们,一个是她视为后人的宝贝重孙,一个是她抚养长大的嫡亲侄孙,她担心他们在世间吃苦,接他们与她团聚去了,因为天堂没有黑暗,没有疾病,她可以用她的智慧与羽翼保护他们,一如在阳间那般。
作为秦琴最好的朋友,她内心对亲人早逝的悲痛和无数次无助的泪水,我焉能不知,且感同身受。
惊奇的发现,老爹的一生,与数字“3”惊人的有缘,她3岁丧父,领养3岁的小根生,领养3岁的小桂英,一生有3次大的幸运,时隔3年顺义就跟着她走了。3这个数字,寓意是根深蒂固、蒸蒸日上、如意吉祥、百世顺遂。祝愿老爹的后人们,皆蒸蒸日上百世顺遂。(据《作家地带》)
作者周霞
作者简介
周霞,女,生于1975年,湖北省京山市人,1999年至2014年任东莞长安某台资饰品厂总经理,京山市作协会员,文林书评特聘作家,作家地带签约作家,曾在《京山文学》、《春晖文学》、《南方文艺》、《南国文学》、《荆楚文萃》、《神州文学》、《现代诗美学》、《美篇》、《文林书评》、《作家地带》等刊物发表过多篇诗歌、散文、长篇纪实、历史故事等。曾荣获文林书评举办的第二季《故乡情》征文比赛特等奖。现就职于十堰市某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