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旷实,叶敏婷,徐呈隽)
一、2021 年传媒行业业绩稳健,各细分行业表现分化归母净利润口径。2021年共有102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79家公司连续两年盈利, 23家公司由亏转盈。2021年共有47家公司亏损,其中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有33家, 盈转亏公司14家。22Q1单季度来看,101家公司实现盈利,48家公司亏损。
(一)2021 年传媒行业营收增速稳健,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
2021年传媒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532.6亿元,同比增长8.85%。2022Q1单季度实现营 业收入1223.7亿元,较21Q1的1247.8亿元同比下滑1.9%,环比21Q4下滑18.5%。
净利端,归母净利润口径,2021年传媒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385.3亿元,同比增长 255.1%,主要由于20年疫情,有线电视、电影院线、影视制作等板块低基数影响, 21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业绩明显回暖。同时部分个股21年大额非经常性 损益的确认也一定程度增厚了板块归母净利。有线电视板块中东方明珠21年确认了 超过15亿的非经常性损益;游戏板块中世纪华通21年确认了超过20亿非经常性损益, 主要来源于非流动资产处置;图书出版板块中凤凰传媒确认了超过8亿非经常性损益。 2022Q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录得106.7亿元,较21Q1 131.0亿元水平同比下滑18.6%。
扣非归母净利润口径来看,2021年传媒行业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7.7亿元,较2020 年亏损96.3亿元水平同比扭亏为盈。传媒行业22Q1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00.6亿 元,较21Q1 108.1亿元水平同比下滑6.9%。
我们对样本池公司2017~2021年全年盈利状况进行统计,2021年净利润增速在 10%~50%的稳健增长区间的公司数量为17家,较2020年的21家同比减少4家。从盈 利的持续性来看,2020~2021年连续两年盈利,且2021年净利润增速在10%~50% 区间的公司有17家,主要集中在出版、广告营销行业。如中文传媒、时代出版、城 市传媒、果麦文化、三人行、天下秀、兆讯传媒等公司。
(二)2021 年期间费用率小幅提升,行业经营性现金流状况稳健
2021年传媒行业总体实现毛利润1678.37亿元(YOY 12.00%),毛利率为30.34%, 同比提升0.85pct;归母净利率6.96%,同比提升4.83pct。
从三大期间费用来看,2021年行业总体产生销售费用618.96亿元(YOY 17.13%), 销售费用率11.19%,同比增加0.79pct;产生管理费用642.07亿元(YOY 9.99%), 管理费用率11.61%,同比增加0.12pct;产生财务费用37.62亿元(YOY-0.84%), 财务费用率0.68%,同比减少0.07pct。
2022Q1单季度实现毛利润389.82亿元(QoQ-9.38%,YoY-1.15%),毛利率31.86%, 同比增加0.25pct;归母净利率8.72%,同比减少1.78pct。
2022Q1行业总体产生销售费用138.59亿元(QoQ-20.1%,YoY-1.3%),销售费用 率11.32%,同比增加0.07pct;产生管理费用97.63亿元(QoQ-31.0%,YoY 3.8%), 管理费用率7.98%,同比增加0.44pct;产生研发费用45.44亿元(QoQ-24.9%, YoY 4.9%),研发费用率3.71%,同比增加0.24pct;产生财务费用6.84亿元 (QoQ-41.3%,YoY-17.4%),财务费用率0.56%,同比减少0.10pct。
2021年传媒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75.32亿元,同比增加3.95%,经营性现金流 净额/净利润为2.01。22Q1经营性现金流录得2.89亿元,较21Q1的64.31亿元同比大 幅下滑95.5%,主要由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受疫情反复的影响。
(三)分行业:电影院线营收增速领先,有线电视、互联网净利润大幅增长
分行业总览:2021年营收同比正增长的子板块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广告营销、游戏、 互联网、影视制作、电影院线、教育、体育、动漫等,其中新闻出版发行板块实现 营 收 1160.23 亿 元 ( YoY 7.31% ) , 广 告 营 销 板 块 实 现 营 收 1578.13 亿 元(YOY 4.52%),游戏板块实现营收754.92亿元(YOY 3.44%),互联网行业实 现 营 收 452.58 亿 元 ( YoY 28.30% ) , 影 视 制 作 板 块 实 现 营 收 199.34 亿 元 (YoY 18.10%),电影院线板块实现营收244.89亿元(YoY 100.19%),教育板 块实现营收485.69亿元(YoY 5.41%),体育板块实现营收43.42亿元(YoY 10.56%), 动漫板块实现营收39.24亿元(YoY 9.10%)。2022Q1单季来看,营收实现同比正 增长的板块包括新闻出版发行、游戏、有线电视、互联网行业、体育、动漫等,其 中体育、动漫、新闻出版发行行业营收同比增速领先。
2021年有线电视、互联网行业净利润增速领先,教育、游戏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速为 负。2021年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板块包括:出版行业归母净利润144.85亿元,同比增长13.4%;互联网行业归母净利润115.85亿元,同比增长50.9%;有线电视板 块归母净利润32.93亿元,同比增长148.9%,其中东方明珠21年确认了超过15亿的 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厚板块净利;广告营销板块归母净利润64.94亿元,同比扭亏 为盈;体育板块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净利润同比下滑且跌幅扩大的板块包括:游戏行业归母净利润95.92亿元,同比下滑 37.7%,主要由于2020年的高基数及下半年版号停发的影响;教育行业归母净利润 -30.39亿元,较去年0.19亿元同比大幅由盈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43.06亿元,同比 下滑232.3%,主要由于疫情导致线下经常性停课,及“双减”等政策影响。
从22年一季度来看,有线电视、游戏、互联网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保持正增长,其 中,游戏板块22Q1实现净利润37.84亿元,同比增长12.55%;互联网行业22Q1实 现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0.28%。广告营销22Q1实现净利润8.70亿元,同比下 滑43.2%;新闻出版发行板块22Q1归母净利润26.11亿元,同比下滑5.6%。
扣非口径看,21年有线电视、广告营销、体育板块同比扭亏为盈,互联网板块归母 扣非净利增速领先。2021年,互联网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111.04亿元,同比增长 52.6%;广告营销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55.02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主要由于20 年智度股份、思美传媒以及省广集团等亏损幅度较大,板块整体归母扣非净利规模 较小;有线电视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5.5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由于20年疫情 下低基数影响;体育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0.8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2年一季度来看,影视制作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领先。22Q1归母扣非净利 润同比正增长的板块有:影视制作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 170.0%,主要由于捷成股份一季度业绩表现向好,并与腾讯签订18亿元的影视节目 授权合同;有线电视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29.0%;游戏板块归 母扣非净利润34.51亿元,同比增长25.7%;出版行业归母扣非净利润25.97亿元, 同比正增长10.9%;广告营销板块归母扣非净利润16.51亿元,同比增长0.27%。(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互联网:字节持续扩份额,长视频验证提价周期(一)互联网:Q1 用户规模再迎高峰,时长环比略有回落
22Q1用户规模再创新高,时长增速有所回落。根据Quest Mobile,截至2022年3月, 互联网月活规模达11.83亿人,同比增长1.81%,创下20年来各季度末同比增速的新 高;截至2022年2月,单用户月均使用时长达149.8小时,同比持平。
短视频和移动社交时长保持领先,Q1环比有所回落。根据Quest Mobile,2022年2 月,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总时长为1721亿小时。移动视频用户使用时长达到611亿 小时,占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总时长的36%,占比最高。其中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 达到478亿小时,占比达到28%。移动社交用户使用时长达到434亿小时,占移动互 联网用户使用总时长的25%,占比次之。系统工具用户使用时长达到205亿小时,占 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总时长的12%,占比位列第三。
腾讯系时长仍保持领先,但字节系与其差距持续缩小。根据Quest Mobile,2022年2月主要互联网阵营中,腾讯系公司在用户月使用时长上占领先地位,达到512亿小 时,占所有主要互联网阵营的用户月使用时长比例可达40.50%。字节系用户月使用 时长达到351亿小时,占互联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的27.73%,位列第二。快手系用 户月使用时长达到177亿小时,占互联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的14.03%,位列第三。 百度系用户月使用时长达到96亿小时,占互联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的7.57%,位列 第四。新浪系用户月使用时长达到37亿小时,占互联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的2.94%, 位列第五。
(二)长视频:提价周期得到验证,修炼内容自制核心内功
总体收入基本平稳,哔哩仍有广告低渗透红利。2021年各长视频平台的收入层面基 本平稳,其中爱奇艺实现收入305.5亿元(YoY 2.85%),哔哩哔哩收入193.8亿元 (YoY 61.54%),芒果超媒收入153.6亿元(YoY 9.64%)。从结构上看,哔哩哔 哩的广告收入成为驱动收入高增的核心板块,由于2020年广告的低基数,2021年广 告收入以同比145%的高增速增长至45.2亿元,而爱奇艺的广告收入为70.7亿元 (YoY 3.59%),芒果超媒的广告收入为54.5亿元(YoY 31.76%)。
长视频会员收入有所承压,芒果会员仍有增长空间。头部长视频的会员收入增速明 显放缓,2021年爱奇艺会员收入167.1亿元(YoY 1.35%),芒果超媒会员收入36.9 亿元(YoY 13.30%)。从会员端看,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会员数已基本见顶,截 至21Q4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会员数分别为1.24亿人(YoY 1%)和9,700万人 (YoY-6%),而芒果超媒会员数为5,040万人(YoY 39%),仍有增长空间。
从流量侧看,目前国内长视频平台“2 2”的竞争格局仍相对稳定。腾讯视频和爱奇 艺仍保持明显领先优势,优酷视频和芒果TV为两强。根据QuestMobile的截至3月的 MAU数据,爱奇艺为4.71亿人(YOY-15%,QOQ-6%),腾讯视频为4.24亿人 (YOY-4%,QOQ-5%),优酷视频为2.47亿人(YOY 5%,QOQ 12%),芒果 TV为2.26亿人(YOY 19%,QOQ 25%)。根据QuestMobile的截至3月的人均时 长数据,爱奇艺为78分钟(YOY 5%,QOQ 5%),腾讯视频为76分钟(YOY 9%, QOQ 6%),优酷视频为55分钟(YOY-7%,QOQ 8%),芒果TV为75分钟(YOY 3%, 环比持平)。短期来看,国内长视频流量仍将维持“2 2”的格局,主要由于资金投入积累和内容判断力已建立高壁垒,提升了后入玩家的进入门槛,但运营模式较重、 现金流支出模式、内容成本高企等商业模式短板有待提升。长期来看,流量格局有 望优化并进一步头部集中,但难以做到一家独大。
从ARPPU来看,会员提价后ARPPU的提升有望逐步释放。截至21Q4,爱奇艺的月 度ARPPU为14.2元,季度ARPPU为42.5元,YOY 14%,QOQ 4%;芒果TV的月 度ARPPU为7.1元,YOY-25%,QOQ-1%,主要是因短期做大会员规模稀释了会员 ARPU值,随着提价和减促措施,未来芒果TV的会员ARPU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国内长视频提价已成定局,会员提价后对长视频平台的业绩带来的弹性值得 关注。2020年11月,爱奇艺率先调价,第一次将定价低于ios的安卓端和ios价格拉 平;2021年4月,腾讯视频跟随爱奇艺的调价策略,直接在安卓和ios拉平的基础上 进行了套餐提价;2021年10月,爱奇艺宣布取消超前点播的收费模式,专注于会员 服务,腾讯视频和优酷同一天跟进宣布取消;2021年12月16日,爱奇艺进行了首次 套餐提价,提价后的连续包月套餐定价22元,高于腾讯视频和其他平台;2021年12月22日,芒果TV宣布提价,连续包月会员套餐提升1元,从2022年1月2日生效,老 会员给予1年保价期。2022年4月9日,腾讯视频宣布第二次提价,将核心连续包月 套餐从20元/月提升至25元/月,上调25%。腾讯视频第二次提价和第一次提价之间 间隔1年,和爱奇艺保持一致,基本上给国内长视频会员一年一提的节奏定下了基调, 预示着芒果TV在2023年初也会进行第二次提价。
长视频提价即利润,长期可用调价带来的利润增加内容投资,形成正循环。总结国 内长视频调价历史,目前爱奇艺已经间隔一年调了2次价格,腾讯视频正式提价2次, 均未对会员数产生明显负向影响,已经验证了国内视频提价的可行性。按腾讯视频 会员提价的进度推进,可以验证未来长视频每年提价一次的逻辑。以芒果超媒为例 对其从提价到业绩增厚的弹性测算,我们认为通过价格调整,未来一年内芒果的 ARPU有望提升10%,根据一定比例的用户更新到新的套餐价格对收入的驱动,我 们保守测算弹性在1.2-3.5亿元人民币区间,不同于消费品提价的逻辑,消费品提价 是因原材料上涨带动,而长视频提价我们认为提升的价格都是利润,因此对芒果的 利润增厚区间也在1.2-3.5亿元人民币。
从内容端来看,自制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芒果独播比例和自制能力突出。综艺 数量上看,整体综艺数量稳步提升,爱奇艺和腾讯领跑。首先,从整个市场的综艺 数量上看,根据云合数据,季播综艺的上新数量稳步增长,从2019年的215部提升 至2021年的267部,其中电视综艺的网络综艺的占比基本稳定在4:6。其次,四大 视频平台中,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季播综艺上新数量处于领先,且爱奇艺2021年上 新数量提升明显,从2020年的74部提升至2021年的98部,同比增长32%,腾讯视频 虽然的综艺数量虽然较2020年略有下滑,但是仍上新94部。优酷视频2021年略有提 升,以74部上新综艺位列第三。芒果TV2021年上新55部,相较2020年下滑11%。
独播情况上看,芒果TV独播比例优势明显。根据云合数据,2021年,爱奇艺、腾讯、 优酷和芒果的独播综艺上新数量分别为48、54、35和52部,爱奇艺、腾讯和芒果数 量接近。但是从独播比例来看,芒果TV在2020年和2021年的独播占比高达84%和 95%,大幅领先爱优腾。
芒果自制综艺全面领跑。虽然爱优腾和芒果都在自制综艺上下了功夫,但是无论从 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芒果都领先于爱优腾。这主要是由于芒果和爱优腾在自制综艺 的制作模式上存在差异:芒果采用纯自制的工作室,而爱优腾多采用核心制片人模 式。也就是说,芒果的纯自制工作室完全由内部团队控制,把控内容生产的全部步 骤流程,而爱优腾则主要是通过平台与业内专业团队合作,平台负责投资并拥有主 控权,但不掌握核心制作环节。此外,由于背靠湖南广电,芒果拥有综艺人才的优 势,国内许多综艺人才都是出自湖南广电和芒果TV体系内。根据芒果超媒年报,截 至2021年芒果TV拥有26个综艺节目制作团队(2020年为20个),上线的自制综艺 超过40个(与2020年基本持平)。
剧集数量上看,爱奇艺继续保持领跑。首先,虽然整体市场层面上看,剧集数量从 2019年的489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456部,但是从市场格局来看,基本未发生重大 变化。以2021年为例,爱奇艺以上新214部新剧集占据第一,腾讯和优酷则分别以 165部和162部成为第二梯队,芒果TV则为83部。
独播情况上看,爱奇艺独播数量取胜,芒果独播比例领先。从独播剧集的数量上看, 爱奇艺在2020年超越腾讯视频后,虽然2021年数量有所下滑,但仍稳居独播剧集数 量榜首,2021年独播剧上新达到92部;腾讯视频2020和2021年的上新独播剧集较 2019年下滑明显,2020年甚至曾被优酷反超,但2021年重新增长至73部,独播剧 集数量位列第二;优酷视频近三年则持续下滑,2021年独播剧集上新55部;芒果TV 的独播剧集2021年增长14部达到49部。
从独播占比上看,芒果TV在2021年领跑市场,剧集独播占比达到59%,完成对爱奇 艺和优酷的超越。腾讯的独播比例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1年剧集独播占比为 45%。爱奇艺和优酷在2021年的独播比例分别为43%和33%,较2020年都明显下滑。
爱奇艺、腾讯和芒果都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成熟自制剧制作体系。以爱奇艺为例,早 期的自制剧基本出自爱奇艺自制剧研发中心,2019年时形成了自制剧开发中心和奇 星戏剧工作室两大部门为首,分别有戴莹和李莅樱两大“掌门人”负责,分别偏向 现代类和古装、悬疑类作品的开发制作,此外还有奇佳、新奕、灿然、爱上乐四大 戏剧工作室。2019年后新增了12个工作室,以目标为导向,不限定每个工作室的特 定内容方向,鼓励工作室之间的良性竞争,对于做出好剧的人才给予更大的展示舞 台,比如由卞江的奇运工作室制作的《隐秘的角落》大获成功之后,参与制片的杜 翔宇就成功独立,成为了自来水工作室的制片人。
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下的企鹅影视的天璇、天同和天机工作室室腾讯剧 集内容自制的助力。其中,天璇工作室负责定制剧和自有IP研发,成功开发了众多 腾讯视频的重磅IP,比如著名的《鬼吹灯》IP。天同工作室则更加专注自有IP项目 的开发,主要是企鹅影视协助孵化的原创剧本或通过网文小说改编。天机工作室则 主要进行网剧内容合作,承担着大部分剧集的引入和合作工作。2021年,天同、天 璇、天机工作室整合*成ED内容制作部。
芒果超媒坚持自建工作室 外部战略工作室双管齐下的发展策略,截至2021年末, 芒果TV拥有29个影视制作团队(2020年为12个)和34家“新芒计划”战略工作室 (2020年为30个)。2021年,芒果TV上线各类影视剧170部,其中重点影视剧55部,“大芒计划”微短剧84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一)复盘:版号重发将推动行业复苏,游戏出海依然稳健
版号重发提振市场。受疫情红利减退,版号下发总数收缩,影响新游戏上线数量, 2022Q1国内游戏市场及移动游戏市场收入同比增速下降,22年Q1实际销售收入分 别为794.74亿元(YOY 3.17%)和604.32(YOY 2.72%)亿元,同比增速较21Q1 分别下降2.06 pct、3.53pct。从2021年8月以来,游戏行业在政策端受到版号暂缓下 发,未成年人防沉迷落实以及游戏内容审查趋于严格的影响,2021年初至今,A股 游戏行业指数累计下跌29.48%,跑输中信传媒指数4.59%,A股重点游戏指数累计 下跌31.31%。受益于2022年4月11日游戏版号重发,我们认为后续新游戏陆续上线 将推动板块复苏。此外,游戏出海依旧具有潜力,中国游戏公司出海表现稳步提升, 22年Q1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4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随着国 内游戏厂商自研能力的突破和海外运营实力的增强,出海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个股来看,三七互娱国内业绩稳健,海外市场持续突破,其中《斗罗大陆魂师对 决》国内长线运营表现出色,《Puzzles&Survival》海外市场表现稳健,《云上城之 歌》22年3月海外月流水突破2亿元,国内国外双轮驱动逻辑已经逐渐清晰。吉比特 头部游戏《问道》手游和《一念逍遥》长线运营能力强劲且目前公司储备版号丰富, 《摩尔庄园》有望在年内上线。完美世界依托研发优势,聚焦MMO 、卡牌 品类, 积累了数款长生命周期游戏,为公司持续贡献稳定流水。
2021年下半年新增投放游戏数量相对较少,买量成本整体平稳,我们认为随着版号 重新下发,买量市场可能相较于21年下半年面临竞争加剧的情况。截至4月29日, 游戏龙头股三七互娱、完美世界、吉比特PE(TTM)分别为18.6x、38.5X、16.7X。
(二)手游整体增速平稳,Q1 产品上线提速,游戏榜单保持健康更迭
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1~3月中国 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2Q1国内游戏市场销售规模达到794.74亿元,同增 3.17%。其中,移动游戏规模604.32亿元,同增2.72%,增长主要由于《原神》、《梦 幻西游》等长线产品以及《文明与征服》等新游带来的流水导致;客户端游戏规模 154.93亿元,同比增长2.63%,得益于《梦幻西游》《穿越火线》等头部产品的长 线运营,环比增长12.06%;网页游戏规模13.61亿元,环比下滑2.63%,市场规模逐 步收缩。2021年全年国内游戏市场规模为2965.13亿元,同比增长6.40%,移动游戏 市场2255.38亿元,同比增长7.57%,端游市场588.00亿元,同比上升5.15%。
出海方面,据App Annie,出海收入TOP5厂商为米哈游、FunPlus、腾讯、三七互 娱和莉莉丝。出海手游具体表现上,米哈游的《原神》在1-3月稳居中国出海游戏收 入榜第一的位置。腾讯的《PUBG MOBILE》和《使命召唤手游》出海表现稳定, 前者Q1稳居出海游戏第二名,后者在1-3月稳居前10。莉莉丝的《万国觉醒》和 Funplus的末日题材SLG《State of Survival》收入稳定,常年居于排行榜前列,1-3 月连续三月分别居收入游戏榜第三和第四。三七互娱的SLG 三消游戏《Puzzles &Survival》表现亮眼居第5名左右,保持高频更新后劲十足,截至2021年12月累计流 水已超25亿元。此外还有网易的《荒野行动》、江娱互动的《口袋奇兵》稳居中国 游戏出海收入榜前十。
截至2022年3月31日,新进榜单前三十的产品盘点下,共有1款新游戏进入iOS畅销 榜前十,7款游戏进入TOP前100。22年Q1上线及更新新游中,1月进入TOP100的 新游有完美世界《完美世界:诸神之战》;2月进入TOP100的新游有完美世界《完 完美世界:诸神之战》、腾讯《卧龙吟2》、腾讯《玄中记》、友谊时光《凌云诺》 等;3月进入TOP100的新游有完美世界《完美世界:诸神之战》、友谊时光《凌云 诺》、米哈游《云·原神》、腾讯《重返帝国》等。
从各月份iOS畅销榜前100游戏的上线年份构成来看,截至2022年3月的前100产品中2017年上线的有29个,2018年上线的有8个,2019~2020年上线的分别为14个和 14个,2021年上线的有23个,2022年上线的有12个。受到2021年版号数量的影响, 2022年新游戏进入iOS畅销榜前100数量相对往年偏少,但整体榜单仍然保持着相对 健康的轮动状态。
(三)业绩表现: 2021 年营收稳步增长,营销增加影响净利润表现
2021年全年A股游戏板块公司在营业收入端同比增长3.18%至748.64亿元,2022年 Q1 A股游戏板块公司在营业收入端同比上升5.30%、环比上升3.70%至193.66亿元, 共有14家游戏公司季度营收出现同比负增长,主要系游戏版号停止发放以及疫情红 利减退的影响延续至2022年Q1。其中,得益于头部产品带来的弹性和长周期运营能 力带来的稳定性,吉比特2022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98%。三七互娱因存量产品 生命力不断激活,海内外业务的同步推进,2022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也较为稳健同 比增长7.11%。
2021年游戏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20年上半年的高基数以及部分公 司由于版号问题导致新老游戏青黄不接。此外,不断提高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也 影响了21年净利润表现,21年游戏板块归母净利润盈利95.40亿元,同比下降37.87%。
22Q1归母净利润为37.83亿元,同比上升12.84%,共有18家游戏公司季度净利润出 现同比负增长。
2021年游戏板块毛利率持续增长,净利率同比下降。行业毛利率保持整体增长态势, 2021年同比提升0.83pct至65.57%,22Q1同比提升0.67pct至67.19%。2021年净利 率下降8.42pct至12.74%;Q1单季度净利率同比上升1.30pct达到19.53%,扣非净利 率同比上升2.93pct至17.81%。从费用率上来看,由于21年吉比特加大对《一念逍 遥》、《地下城堡 3:魂之诗》、《摩尔庄园》等新游戏和《问道手游》的营销,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5.67%;三七互娱2021年国内《斗罗大陆:魂师对决》、《荣 耀大天使》上线,以及海外进行游戏买量投放等原因,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11%至 91.25亿元。2021年游戏板块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0.98%至216.11亿元。销售费用率 达到28.87%,同比增加4.25pct。2022Q1销售费用同比下降0.12%至52.80亿元,销 售费用率达到27.26%。管理费用率相对稳定。各游戏公司愈发重视研发投入,21年 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2.24pct至14.09%,稳定的研发投入利于行业发展。
(四)头部厂商游戏产品蓄势待发,有望实现业绩和估值的修复
2022年将会进入游戏龙头的产品释放周期。腾讯于22年Q1推出了东方玄幻背景的 MMORPG《玄中记》、古风大女主成长手游《延禧攻略之凤凰于飞》、三国背景 SLG手游《卧龙吟2》、IP向武侠背景MMORPG《庆余年》、SLG手游《重返帝国》、 养成类手游《璀璨星途》5款游戏。网易2021年上线的《天谕》、《哈利波特:魔 法觉醒》、《永劫无间》等游戏表现强劲,其中《永劫无间》自2021年发布以来登 顶Steam热销榜榜首,《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成为最成功的哈利波特IP改变手游。 后续可期待网易储备游戏有和暴雪联合开发的手游《暗黑破坏神:不朽》、《倩女 幽魂隐世录》等。三七互娱于22年Q1在海外推出了SLG《Ant Legion》、SLG《三 国:英雄的荣光》、卡牌《Chrono Legacy》3款游戏,游戏上线后流水均有不同程 度提升,未来可期。公司储备有20款国内发行产品(自研7款),16款海外发行产 品(自研8款,占比50%),包括卡牌类、策略类、MMORPG、模拟经营类, 4个 代理游戏已有版号。吉比特在22年4月获得2个游戏的版号——《塔猎手》和《盒裂 变》。储备产品有《奥比岛》、《失落四境》、《Shop Heroes Legends(商店传 说)》、《上古宝藏》、《黎明精英》等。完美世界于22年Q1轻松竖版3D手游《完 美世界:诸神之战》正式上线,公司多款游戏正在积极研发中,重点游戏有《天龙八 部2》、《朝与夜之国》、《黑猫奇闻社》等。
我们认为,随着4月11日恢复发放游戏版号,游戏板块将在22年迎来新一轮的业绩 释放周期。去年最严防沉迷政策落地,游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性更高,在 过去版号停发状态下头部游戏公司对出海、精品化的探索,增长了游戏厂商应对风 险的能力,随着版号数量的不断收缩以及头部游戏的研发和发行门槛越来越高,小 厂和大厂差距不断拉大,具备多元化产品能力、出海空间的龙头公司长期市值空间 更大。
四、广告营销:疫情短期波动,静待广告主信心恢复(一)行业:疫情影响下 Q1 广告大盘波动,生活圈媒体 3 月折损明显
21年同比恢复明显,22Q1各类型广告均有受疫情影响。广告大盘来看,根据CTR 数据,2021年广告市场整体刊例花费同比上涨11.2%,几类主要媒体相比20年均有 一定幅度恢复。但整体仍未完全恢复至2019年水平。进入2022年以来,1-2月份各 类媒体均有正常季节性波动,进入三月以来,疫情大幅影响广告主信心,各渠道投 放均有一定程度影响。线下媒体来看,传统户外广告以及生活圈媒体投放缩减明显。 以分众传媒来看,1-2月份投放整体正常,3月梯媒投放同比缩减近50%。我们预估 广告主信心恢复仍需一段时间,待疫情形势企稳之后,各渠道才会有一定程度的环 比回升。
分广告主来看,快消类广告主保持相对较强增长韧性。2021年饮料、化妆品、个人 用品行业增幅明显且均超过了2019年水平,其中传统快消以及新消费品均有一定程 度增长。相对而言,快消广告主本身经营较为稳定,广告预算占经营收益的比例也 较为稳定,是各平台近几年主要拓展的广告主类型。线下渠道来看,分众传媒2019 年持续加强对快消广告主的拓展,22Q1整体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快消广告主仍保持了 10%以上的收入增长,投放韧性强。线上平台来看,各短视频平台加速电商内循环, 进一步把握快消类广告主偏向于“销”端的广告预算。
互联网广告看,2021年年中以来,受广告主所处行业监管、互联网平台算法监管趋 严、宏观环境波动等因素影响,互联网广告大盘增长趋缓。21Q4在电商大促背景下, 环比才有一定程度回升。根据Questmobile,预计22Q1国内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在 1429亿元,同比增速回落至3.9%。1-2月份冬奥期间品牌营销积极,但进入3月以来, 疫情影响之下投放缩减明显;物流停滞也对线上电商广告投放积极性产生影响。展 望2022Q2,随着各地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广告主将陆续恢复投放。同时,4月份游 戏版号恢复下发,游戏广告主线上投放预计环比也会有一定回暖。
(二)业绩表现:疫情及行业监管影响下,22Q1 部分公司业绩有波动
疫情以及广告主行业监管影响之下,22Q1部分公司业绩有波动。上市公司业绩方面, 我们选取从A股22家广告营销上市公司作为标的池(剔除联创股份)。营收端,2021 财年广告营销板块合计营收1682亿元,同比增长9.1%;21Q4单季合计实现营收430 亿元,同比略下降4.8%;22Q1单季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下降9%,疫情影响下 广告主投放有所波动。净利来看,2021财年广告营销板块合计归母净利79亿元,同 比增长55.8%。扣非口径来看,21财年板块整体归母扣非净利为61亿元,相比20财 年的1.78亿元增长明显(20财年板块整体归母扣非净利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智度股 份、思美传媒以及省广集团等亏损幅度较大)。21Q4单季度板块实现归母净利11.31 亿元(未包含兆讯传媒)。22Q1单季度板块实现归母净利6.18亿元,同比下滑65%, 分众传媒、蓝色光标等公司短期业绩受疫情影响有一定折损。
板块公司业绩表现分化明显。2021财年广告营销行业营收规模排前的公司包括蓝色 光标(2021财年营收400.78亿元,同比变动-1.1%)、利欧股份(2021财年营收202.81 亿元,同比变动30.4%)、分众传媒(2021财年营收148.36亿元,同比变动22.6%) 以及浙文互联和华扬联众。2021财年广告营销行业净利规模排前的公司为分众传媒 (2021财年净利为60.63亿元,同比变动51.4%)、蓝色光标(2021财年净利为5.22 亿元,同比变动幅度-28.0%)、三人行(2021财年净利为5.05亿元,同比变动幅度 39.2%)、天下秀以及浙文互联。22Q1来看,版块营收规模排前的公司包括蓝色光 标(22Q1营收为77.82亿元,同比下滑25.1%)、利欧股份(22Q1营收47.13亿元, 同比增长8.2%)、浙文互联(22Q1营收40.83亿元,同比增长45%)、分众传媒(22Q1 营收29.39亿元,同比下滑18.2%)以及省广集团。22Q1净利规模排前的公司包括 分众传媒(22Q1净利为9.29亿元,同比下滑32%)、天下秀、元隆雅图、三人行以 及兆讯传媒。
具体公司来看,分众传媒22Q1实现营收29.39亿元,同比下滑18.2%;22Q1实现归 母净利9.29亿元,同比下滑32.1%。22Q1收入同比下滑一是因为疫情影响,尤其是 3月业绩折损明显,二是因为21Q1仍有一定在线教育广告收入,基数较高。拆业务 结构看,21Q4楼宇收入33.51亿元(YoY-13.9%),22Q1为26.55亿元(YoY-18.2%)。 21Q4影院广告收入3.25亿元(YoY 2.8%),22Q1为2.82亿元(YoY-16.8%)。受 疫情影响,公司短期经营有一定波动,恢复时点仍要看疫情形势。其他主要营销公 司来看,蓝色光标21年整体营收略有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剥离了部分海外资产,同 时受部分广告主投放周期影响,国内业务有一定下滑。22Q1收入同比下滑主要是因 为海外资产剥离影响,叠加Q1疫情影响之下部分广告主投放有所缩减。净利端,除 了资产剥离以及疫情影响之外,Q1公司在元宇宙领域加大投入。
从具体的盈利能力来看,2020年之后,板块毛利率整体呈现回暖态势,22Q1环比略 有下滑。2021财年板块整体毛利率为14.5%,相比2020年同期提升1.1pct。个股来 看,智度股份、分众传媒、每日互动、三人行等公司呈现毛利率同比回升,其中分 众传媒整体毛利率从2020财年的63.2%提升至2021年的67.5%,提高4.3pct,主要 还是因为梯媒需求回暖明显而成本相对刚性,毛利率呈现弹性。从期间费用来看, 总体来看进入18年以来行业整体费用率较稳定。商誉来看,2015-2017年并购高峰 之后,近几年相关公司加强业务整合。2021年蓝色光标剥离海外资产,将海外资产 对应的商誉出表,板块整体商誉同比有所下降。
五、广电新媒体: IPTV 渗透率稳定,运营商寻找业务 新增长点(一)行业:IPTV 渗透率稳定在 65%左右,运营商寻找业务新增长点
IPTV用户数增长跟随宽带渗透节奏,IPTV用户对宽带用户渗透率稳定在65%左右。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止22Q1末,全国IPTV用户为3.6亿,对宽带接入用户渗透率为 65.3%,近几个季度渗透率缓慢提升。IPTV用户总数的增长基本跟随宽带用户数的 增长节奏。增长驱动来看,IPTV增值业务整体增速我们预估已经快过基础业务收入 增长,随着内容丰富化以及多元化,IPTV增值专区付费率仍将持续提升,手握优质 内容的运营方有望持续拓展省内外的增值业务,例如新媒股份等IPTV头部运营商已 经开始发力内容端建设,初见成效。
OTT端视听类产品格局较为稳定;多元化产品发展,小电视起量迅速。OTT端视听 类产品来看,大屏端的格局与小屏端类似,爱优腾大屏产品稳居第一梯队,芒果稳 居第二梯队,B站大屏产品用户数快速增长。根据奥维互娱的数据,截止2022年2月 云视听小电视的日活用户已经达到949万,寒假期间提升明显。随着未来更多互联网 平台看到大屏端用户价值,在大屏端的产品和内容运营投入力度将会持续增长,未 来大屏端的产品矩阵有望更加丰富。
(二)业绩表现:有线电视增长乏力,新媒体运营商探索增长新驱动
有线电视企业用户增长停滞,营收端增长乏力。11家上市广电企业2021财年合计营 收为456亿元,同比下滑5.0%;单季度来看21Q4单季度板块合计收入为143亿元, 同比下滑18%;22Q1板块合计收入为97亿元,同比略下滑0.1%。部分广电企业有 线电视用户增长停滞,同时影视制作以及广告营销等业务受行业监管以及疫情影响 有所折损。净利端方面,2021财年板块合计归母净利为26.13亿元。21Q4板块合计 录得净利10.05亿元,其中东方明珠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8.6亿元,主要是非经常性 损益增厚净利,东方明珠单季度归母扣非净利为-3.34亿元;22Q1为3.56亿元,同比提升55.3%,主要是因为贵广网络、歌华有线等公司单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盈利能力来看, 2021财年有线电视运营商整体毛利率为26.0%,同比下滑1.1pct。 净利率方面,2021财年板块整体净利率为5.7%,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增 厚。扣非口径来看,2021财年板块整体归母扣非净利率为-0.2%。传统业务未来盈 利能力提升有限,新业务仍需等待业绩释放。
而从新媒体运营商新媒股份看,IPTV以及OTT业务增长平稳,探索营收增长第二条 曲线。公司21年营收14.09亿元,同增15.4%;归母净利6.80亿元,同增18.2%;归 母扣非净利6.25亿元,同增17.7%。22Q1实现整体营收3.88亿元,同比增长19.3%; 实现归母净利1.72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1.65亿元,同比增长5.8%。 拆解业务来看,21年公司IPTV基础业务营收7.35亿元,同增4.77%。截止21年末, 广东省内基础业务有效用户数达1958万,同增6.41%,对广东省固定宽带用户渗透 率为45.77%,相比全国平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21年互联网视听业务创收5.37亿元, 同增18.75%;其中广东IPTV增值业务收入3.46亿元,同增17.33%,“喜粤TV”大会 员体系运营成效显著;互联网电视业务收入1.91亿元,同增21.39%。IPTV及OTT 业务持续深耕的同时,公司加强内容版权业务开拓。21年内容版权业务实现收入1.18 亿元,同增116.60%,期间公司投资制作了包括《国乐大典》第四季、《技惊四座》 第二季、《超级食材》、《喜粤之味》等多部精品内容。21年商务运营业务收入141 万元,同增361%,公司搭建了算法广告平台,有望进一步提升新媒体商务变现效率。 长期来看,内容版权业务及商务运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公司21年还参股 了数字版权保护信任管理中心寰宇信任、大数据公司中科闻歌及内容服务商易平方 等,持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的战略布局。新媒股份IPTV以及OTT业务稳步 增长外,持续拓展内容版权业务以及商务运营业务,未来有望成为收入增长第二条 曲线。
六、影视院线:疫情重创 3 月票房,关注疫情后修复 和进口片加速引进逻辑(一)疫情导致 3 月多数影院暂停营业,进口片供给逐渐修复
根据拓普数据,2022年Q1全国实现不含服务费票房127.87亿元,同比减少22.49%, 较2019年同期减少25.94%。从单月票房来看,2022年1-3月分别实现不含服务费票 房24.55/9.50/8.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11%、-15.23%、-63.09%。自3月以来, 奥密克戎疫情在国内多地散发,导致多数影院暂停营业、票房大盘大幅下滑。根据 艺恩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国影院关停比例已达54%。
根据拓普数据,22Q1国产片实现不含服务费票房121.20亿元,同比减少19.68%, 较2019年同期增长4.94%,去年同期《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票房强劲、 创造了春节档票房历史新高。22Q1进口片实现不含服务费票房6.67亿元,同比减少 52.59%,比2019年同期减少88.33%。19Q1/21Q1/22Q1大陆上映进口片数量分别 为31/15/15部,自2022年3月以来,进口大片的引进数量增多且中美上映时差明显缩 短,《黑客帝国:矩阵重启》(1.14上映)、《神秘海域》(3.14上映)、《新蝙 蝠侠》(3.18上映)、《月球陨落》(3.25上映)、《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4.8上映)的中美上映时差分别为23/24/14/49/-7天。预计随着国内外疫情防控情 况逐步好转,海外优质大片供给进一步修复,进口片票房将会有明显提升。
票价高增长导致部分观影需求流失。根据拓普数据,22Q1全国放映场次同比减少 13.31%,观影人次同比减少27.32%。除了疫情影响,高票价也成为压制观影需求 的因素。含服务费平均票价从18Q1的33.80元/张提高至22Q1的41.57元/张,22Q1 平均票价的同比增速达到6.58%。2022年春节期间,过高的票价导致观影需求明显 流失,因此初一后影厅根据消费者的实际偏好逐步回调票价,根据猫眼专业版,2022 年正月初一的平均票价(含服务费)高达56元/张,初二至初六平均票价依次下调至 54.4/53.1/51.3/51.2/49.4元/张。
根据拓普数据,22Q1国内头部影投公司持续扩建新影院。22Q1万达电影/横店院线 /CGV影投分别新建了18/14/2家影院,高于21Q1同期水平。
万达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拓普数据,22Q1影投公司不含服务费票房的CR3、CR5、 CR10分别为23.38%、27.93%、36.24%,较21Q1同期分别提高了0.90pct、0.50pct、 0.91pct,主要系万达电影的票房市占率(影投公司口径)从21Q1的13.77%提升至 22Q1的15.73%。
(二)上市公司:疫情持续影响公司业绩,注重降本增效
从院线板块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来看,2021年院线板块的营业收入为244.89亿 元,同比增长100.19%,比2019年减少29.74%;归母净利润为-8.66亿元,同比减 亏116.28亿元,但是整体板块依然因疫情的持续影响而亏损。
2022年Q1,院线板块的营业收入为60.51亿元,同比减少19.42%;归母净利润为0.76 亿元,同比减少91.46%,主要系去年春节档高基数、且今年3月以来疫情反弹导致 国内多数影院暂停营业。
从院线板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2021年院线板块的毛利率为22.63%, 同比增加34.99pct,比2019年减少2.91pct;净利率为-3.54%,同比增加98.60pct (2020年院线板块受到疫情重创,部分上市公司计提了大额减值损失),比2019年 增加5.34pct。销售费率为8.09%,同比减少3.25pct,比2019年增加1.68pct;管理 费率为9.92%,同比减少8.65pct,比2019年增加2.45pct;财务费率为5.59%,同比 增加2.99pct,比2019年增加4.76pct,2021年我国全面实施新租赁准则,原计入营 业成本的部分租赁费调整至财务费用。
22Q1院线板块的毛利率为25.44%,同比减少7.72pct;净利率为1.25%,同比减少 10.56pct;销售费率为7.57%,同比减少0.54pct;管理费率为8.59%,同比增加1.98pct。 因院线经营所需的固定成本较多,导致22Q1在疫情重压下,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占 营收的比例偏高。但各家上市公司有效控制销售费用,销售费率同比减少。
从现金流维度来看,2021年院线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6.47亿元,高于2020年 的4.55亿元、以及2019年的55.42亿元。22Q1院线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7.56 亿元,环比增长142.73%、同比减少35.70%。
截至2022年Q1期末,院线板块剩余商誉资产65.89亿元。
(一)疫情影响图书销售及新书产出,22Q1 图书零售市场转向负增长
22Q1图书零售市场再次转向负增长。根据开卷信息,2022年Q1全国图书零售市场 码洋同比减少13.28%。3月以来疫情对行业图书销售及新书产出都造成较大冲击, 22Q1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新书品种数共3.80万种,同比减少5820种,其中3月新书 品种数锐减,同比减少3795种。分不同渠道来看,22Q1实体店渠道码洋同比下滑 29.7%,主要系疫情导致实体书店经营困难、同时线下消费习惯迁徙至线上;网店 渠道码洋同比下滑8.34%,一是因为疫情对物流造成较大影响,二是因为宏观经济 增速放缓、线上流量逐步见顶。
主题出版热度延续,教材教辅受“双减”影响。根据开卷信息,22Q1仅有学术文化、 文学、艺术、传记、地图、综合图书6个细分类别图书实现正增长,其中传记类、学 术文化类主要是受到主题出版带动。教材教辅的下滑幅度最大,这是因为去年下半 年“双减”政策落地,导致22Q1小学同步、小学非同步、高考考试类的码洋比重明 显下滑,但与此同时课外文教读物类的码洋比重有所增长。
(二)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业绩相对稳健
从出版类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来看,2021年出版板块的营业收入为1160.23亿 元,同比增长7.31%,比2019年增长5.01%,主要系疫情后修复和主题出版热度带 动;出版板块的归母净利润为144.85亿元,同比增长13.36%,比2019年增长16.30%, 总体来看出版类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业绩稳健增长。2022年Q1,出版板块 的营业收入为254.28亿元,同比增长8.68%;归母净利润为26.11亿元,同比减少 5.61%,主要系疫情冲击、图书需求疲软和季度间结算波动。
从出版类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2021年出版板块的毛利率为32.95%,比 2020年增加0.30pct;净利率为12.48%,比2020年增加0.67pct;销售费率为10.66%, 比2020年增加0.47pct;管理费率为11.49%,比2020年增加0.47pct。22Q1出版板 块的毛利率为33.01%,同比减少0.32pct;净利率为10.27%,同比减少1.55pct;销 售费率为9.94%,同比减少0.48pct;管理费率为10.47%,同比减少0.45pct。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