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首页游戏大全鼎盛游戏上下分更新时间:2024-05-09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课程标准导航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文字狱和人口膨胀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通过地图材料分析清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疆域范围的奠定,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以史料(含图片)研读的方式,学习康雍乾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影响。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康乾盛世后期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中国因为没有与时俱进,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

4、历史解释

教师大量引用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去提炼有效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历史,认识历史,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5、家国情怀

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以史为鉴,自觉拥护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康乾盛世到底盛在哪里?"后讲述:康乾时期,为什么清朝会出现鼎盛的局面?在鼎盛外衣的下面,清朝又面临那些危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四、教学主线

清朝鼎盛局面的出现与鼎盛局面下的危机:康雍乾时期,通过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制造"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等措施,又使康乾盛世后期面临重重危机,使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发展潮流。

五、教材整合

(一)理清关系

1、本课的线索有三条: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清朝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出现。

2、三条线索的关系

(二)构建体系

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的强化

◎章节整合

2、疆域的奠定

⑴加强中央集权制度③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

清朝中期的疆域

3、统治危机的出现

◎材料整合

⑴教材P78"学思之窗":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奏折制度如何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提示:"奏折"制度将封建皇权推向了登峰造成极的地步,皇权得到了极大加强。一方面皇帝的意志可以直接传达到整个国家的各级部门,马上付诸实行,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欺上瞒下的情况;另一方面"奏折"全部保密,因此大臣之间可以放心大胆的向皇帝告密,这使得皇帝的耳目遍布全国,臣子只能谨言慎行,忠心办事以免被别人告状。从此清朝皇帝依靠"奏折"监察政府官僚机构,发号施令,真正将天下事务总揽一个人处理。

⑵教材P81"问题探究":请阅读上述材料,了解乾隆、嘉庆两位皇帝是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并予以评论。

提示:态度:均拒绝英国通商请求。

评价:统治者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走出误区

1、康乾盛世指的不仅仅是康熙和乾隆时期的盛世局面,而是指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的长达100 多年的鼎盛时期。

2、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但也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并无决策权。

3、清朝为加强皇权设立了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但是,封建制度却走向了衰落。

4、清政府虽然大兴文字狱,但是,对于边疆地区却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

5、西藏在元朝时正式并入中央版图,其标志是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1793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二十九条) ,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6、中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为今天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7、康熙的"永不加赋"政策和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废除人头税,直接导致了康乾盛世期间人口的迅速增加。

8、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禁止中外之间的经贸往来,而是严格约束,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六、课堂小结

声明:正文中的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