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组织员工到宁波奉化一处景点团建,没想到和一群马蜂“狭路相逢”,导致23人被蜇伤,送医院急救。
被马蜂蛰伤、被毛毛虫刺伤、被蜈蚣咬伤、硬蜱虫钻到肉肉里……其实,在各大医院急诊,各种虫咬伤害并不罕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新华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闫明介绍,在新华医院皮肤科急诊中,每天都会接诊数例因各种虫咬而引发的急症。如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马蜂蜇伤休克等。特别是近几年,蜱虫咬伤和蜈蚣咬伤,在上海也逐渐增多起来。
公园树上落下的毛毛虫
躲在鞋子里的蜈蚣
藏在刚刚晒过太阳的被子里的马蜂
……
如果不小心惹到了“虫虫特工队”
该怎么办?
十一长假临近,8天连休的悠长假期少不了外出游玩,公园野餐、森林探秘、海中嬉戏……
新华君请专家总结了最全的常见虫咬攻略,大家可以先掌握下各种虫咬的处理措施知识点,以防万一!
“
虫咬攻略强推收藏
有备无患哦!
”
蜂蛰伤攻略
冲洗伤口、挤出毒液、涂小苏打!
居家生活,收取阳台上晾晒的衣物被子时,要小心夹带蜜蜂或马蜂。
在野外尽量穿长袖,戴帽子,要避免使用香味浓烈的化妆品,如香水等,可以喷一些防蚊药水。
如不慎被蜜蜂或马蜂攻击,怎么办?
1、被蜂群攻击后,不要过分反击,找安全地方蹲下,用衣物遮蔽重要部位,避免激惹蜂群。
2、马蜂蜇人后,不会把刺留在人身上,但蜜蜂会留刺。因此,被蜇伤后要首先检查伤口处是否有毒刺残留。如果有毒刺残留,应该用镊子拿出来。
3、如果就近有干净水源的话,马上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并用手挤压伤口附近,把毒液挤出,注意要挤压伤口直至流出鲜红的血液为止,再用小苏打水涂抹伤处,这样能减轻中毒后红肿。但不要用脏水清洗,更不要用泥糊在创面上,这样容易感染伤口。
4、如果出现发热、头晕头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出现神志不清、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拨打120。马蜂蜇伤易出现休克前兆或休克,需要及时抢救。
隐翅虫皮炎攻略
千万别直接用手拍!
隐翅虫是一种黑色的小飞虫,头是黑色的,胸部是橘黄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昆虫,我国以南方多见,夏季较多。隐翅虫白天喜欢栖居在潮湿的草地等处,有很强的趋光性,晚上就爱朝着光亮的地方飞。
隐翅虫不咬人,但它的体内有一种强酸性的毒汁,被拍死在皮肤上会迅速释放出毒液,引起过敏性皮炎,出现条索状或斑片状的水肿性红斑、水疱或脓疱,又痒又灼痛。皮炎的严重程度与皮肤接触到的毒液多少有关。
隐翅虫皮炎怎么防?
对付隐翅虫有一招是万万使不得的,那就是当它飞到你的皮肤上时,千万别直接用手把它拍死。如果身上落有小黑虫,千万别用手拍它,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手指将其弹走、吹掉或将它抖落在地。
如果在皮肤上将它拍死,其体液接触皮肤就会引起皮炎。或者其体液沾到衣物上,人体皮肤再接触沾有隐翅虫体液的衣物也会引起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怎么治?
1、接触了虫体毒液后首先应该立即用肥皂水或流水冲洗,然后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薄荷脑膏或者糖皮质激素软膏。严重的还可以加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选择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
2、同时要避免细菌感染,出现发热、头疼、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毛虫皮炎攻略
用透明胶带粘除毒毛!
桑毛虫皮炎是指由桑毛虫毒毛接触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桑毛虫是桑毒蛾的幼虫,虫体有无数毒毛,毒毛中心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脱离后随风飘扬,接触人体后即可发病。
刺毛虫皮炎是刺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引起的炎症反应。我国常见的是黄、绿刺毛虫。皮损多发生于面、颈、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皮肤被毒刺刺伤后一般先有刺痛、灼热感觉,随即在刺伤部位出现红肿或大片肿胀,一般全身症状较轻,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被毛毛虫蜇到了,怎么办?
1、要尽可能用胶布或透明胶带反复多次粘去皮疹处毒毛,及时用肥皂水或碱性水溶液冲洗局部,以中和毒素。
2、局部可外搽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或1%薄荷溶液,也可用马齿苋捣烂敷于患处,消炎止痒。
3、如果症状较重,要及时就医。
蜈蚣咬伤攻略
不要试图将毒液挤出、不要用碘酒或消毒水!
蜈蚣咬伤在上海地区也较为多见。蜈蚣的毒液呈酸性,蜈蚣咬人的伤口是一对小孔。被蜈蚣咬伤后,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的急性炎症:红、肿、痛痒,严重者可发生局部皮肤坏死等。更严重者可见浑身麻木、头痛、眩晕、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在室内,蜈蚣常常藏身在室内地上的衣物或鞋子里。在野外,遭遇蜈蚣的情况更多。
要想远离蜈蚣咬伤,该怎么做?
1、一些住在老小区的居民要注意,夏天尽量少穿较为暴露的拖鞋到长有青苔的地方,不要轻易搬动砖块,否则很可能会搬出一窝蜈蚣。
2、蚣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要做好室内防潮工作,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堆积物品,不给蜈蚣提供“活动”的环境。
被蜈蚣咬伤了,怎么办?
1、一旦被蜈蚣蜇伤,不要试图将毒液挤出,用力挤压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导致毒液扩散,引起伤口肿胀蔓延。
2、蜈蚣的毒液呈酸性,人如果被蜈蚣咬伤,应该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肿胀明显者可用抽吸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液,立即用碱性溶液(肥皂水等)反复多次冲洗伤口,以中和酸性的毒液。
3、蜈蚣咬伤的痕迹是一对小孔,毒液就是顺着小孔流入的,所以一定要用碱性溶液反复冲洗,忌用碘酊或酸性药物冲洗或涂擦伤口。
蜱虫叮咬攻略
不要拍打、不要硬拔、不要捏爆!
蜱虫喜阴暗潮湿,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最为活跃,以往在上海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在上海被蜱虫叮咬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在野外工作、旅游时,要做好防护,穿长袖长裤、喷洒驱蚊液等,同时注意检查身上有无不明原因伤口。
要想远离蜱虫叮咬,该怎么做?
1、市民外出踏青可涂抹驱蚊水,避免在草地上坐卧。避免长时间接触木材和落叶堆,在树林或草地上散步时,穿长袖和长裤,把裤子塞进袜子里。
2、长时间在户外回到室内后,要及时冲个澡仔细检查手臂、耳后、腿、膝盖和头发。特别要注意检查宠物和幼童。
被蜱虫叮咬了,该怎么办?
1、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拍打、不要硬拔、不要捏爆、不要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因为蜱虫前端长有倒刺,发现蜱虫叮在身上时,千万不要生拉硬拽,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2、如果就医不便,需要自行处理的话,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注意要垂直向上拔出,不要左右摇动。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再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洁伤口和手,进行消毒。
3、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体温高于38℃的,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患处及处理情况。需要警惕的是,蜱虫有一定概率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或感染其携带的病毒,严重时可致命。因此,被蜱虫咬伤后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高烧等症状立即就医。
海蜇皮炎、珊瑚皮炎攻略
及时用海水冲洗蛰伤处!
常见的海洋生物伤害主要来自海蜇(水母)、珊瑚类和海葵类生物。
海蜇蛰伤主要是人通过皮肤接触海蜇,因急性过敏和中毒反应而引起的皮肤局部或全身反应性疾病。海蜇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当触手触及人体时,从刺胞中伸出的刺丝刺入皮肤,引起海蜇皮炎,严重者可导致快速死亡。
被珊瑚蛰伤的最初反应是疼痛、红斑和瘙痒,依珊瑚种类和刺伤大小而异,人体的前臂、肘和膝是易受损伤部位,蛰伤伤口周围在几分钟内可能出现红斑,1至2小时消失。未处理的伤口愈合较慢,有的甚至长达3至6周才会痊愈,并有感染风险。
预防海蜇皮炎,该怎么做?
1、海水浴时,要选择具有合格防护措施的海水浴场,洁净的海水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和海蜇“亲密接触”的机会。切不可贪图清静,私自跑去一些尚未开发的“野生”海滩。
2、在海中游泳者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要用手脚或者是身体其他部位去碰触海水中不明的软体物体,防止被海蜇攻击咬伤。
3、不要直接用手去捡被海水冲到沙滩上的海蜇,避免碰到有毒囊的触须而被蛰伤。
4、海蜇怕高温,一般都在阴冷的海水下面,浅水区比较少(汛期较多时候浅水区也要注意),老人和孩子应在浅水区或岸边玩耍,不要去深水区。
5、海蜇毒性对儿童伤害较大,游玩时尤其看护好儿童。
预防珊瑚皮炎,该怎么做?
想要体验潜水的人,最好在正规海域进行,并有专业人士的指导,还要做好必备的防护措施,以免身体的皮肤暴露在外有潜在风险。
被海蜇蜇伤,该怎么办?
1、一旦被海蜇蛰伤,伤者应及时用海水冲洗蛰伤处,勿用淡水,因其易激发未发射出的刺丝囊。口腔蛰伤立即用任何可获得的饮料反复嗽口。眼蛰伤用大量淡水冲洗。
2、不宜冰敷,可用温水浸泡。不宜用毛巾等擦拭,大的触手可用镊子等工具取走。
3、尽快用5%醋酸 (或食醋)浸泡或湿敷蛰伤部位,持续至少30分钟或直到疼痛消失为止。
4、用5%—10%碳酸氢钠(或饱和明矾溶液)冲洗和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每次半小时以上,每日可数次,也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局部涂擦激素类软膏。
5、症状严重,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被珊瑚蜇伤,该怎么办?
1、一旦发生珊瑚伤害,可先用海水来冲洗,然后用醋或酒精擦拭患处以减轻疼痛。
2、用镊子拔出或剔出残留物。
3、使用抗组胺剂之类的药物涂抹患处减轻发痒及灼烧感,亦可使用止疼药物。
科普结束
医生介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