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毫米,比普通人的大拇指指甲还窄。
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建四局保利未来科技城项目工地里,这是把重达830吨的钢铁桁架往空中提升102米过程中,10个吊点要求达到的同步精度。
项目最高建筑150米,是昌平区“第一高楼”。站在地面,仰望百米天际线之上那个高6.5米、宽55米、跨度近50米的钢铁桁架,中建四局项目经理初善忠告诉记者,工人们花了5天时间才精准完成提升任务,“在行业内已经算快的了”。
原来,由于二层裙房结构突出,钢桁架只能分两次高空焊接,增加了安装和整体提升的施工难度。经中建四局专家团队反复论证推演,最终采取“地面散拼,高空二次转换,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案。
“桁架提升,不是简单地往上抬,这个过程更像是毫米级别的绣花。”初善忠说,为了确保桁架安全、精准合拢,提高提升过程的准确性及各吊点的同步性,项目团用上了“聪明”的数字化建造平台,通过传感检测和计算机控制实现全过程感知、实时监管、动态对比,完成“一次拼装成型、一次精准转换、一次提升到位、一次完美合拢”的突破。
三月的北京时不时会刮起一阵大风。项目生产经理毕玉明告诉记者,在超过100米以上的超高空作业最怕大风。遇上五级以上的风,就要停止吊装、塔吊等作业。“工地实时监测风力,数字化建造平台能够依据监测数据做出决策,减少风对桁架提升、焊接等环节的影响。”
“如此重量级、提升百米高度以上的工程,在国内已属罕见。”毕玉明介绍,这么重的桁架提升常见于厂房施工,但提升高度远比不了保利未来科技城项目。
在一旁的项目技术总工马云峰介绍,团队将在项目的五座大楼间都装上连接桁架,“总长约400米,总重量预计4000吨,在国内难逢敌手”。未来在这些桁架之上,将建设包含北京首个400米空中跑道、空中花园、艺术展厅等“空中城市”。
“数字化平台还显著提高了多家施工单位的沟通效率。”初善忠介绍,保利未来科技城项目是北京首例商业办公开发与轨道交通一体规划设计、施工的项目。项目位于北京地铁17号线之上,地上地下同时施工,涉及大大小小几十家施工单位。“如果没有数字化平台统一协调,提高跨部门协同工作效率,不同施工单位的工作难免要‘打架’,甚至互相影响,拖慢施工进度。”
工地里正在进行粗装修施工,耳边传来阵阵机器的轰鸣声。提到建筑工地,很多人将其与苦、脏、累划上等号,而初善忠介绍,工地里已经上岗了智能抹灰、扫平、测量等机器人,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能耗,还从根本上减少了安全风险。
这位“70后”喜欢新事物,有机会就去各地参观建筑、观摩新技术。他介绍,经过综合对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才“聘用”了这些“机器人工友”。
“我们的工地不仅‘聪明’,还绿色低碳。”初善忠自豪地说,工地照明电源均来自太阳能。不仅如此,项目还选用环保材料,采用了建筑废料再利用、再生料回填,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空气源热水泵等绿色技术,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
“仅太阳能照明一项就节约了80万度左右的电。”初善忠说。
得益于这些新技术的采用,项目先后获得智慧工地技术应用AAA项目、第八届国际BIM大奖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万丈高楼并非简单的平地而起,背后是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初善忠介绍,中建四局有丰富的超高楼建造经验,承建的500米以上高楼一座,400米以上的有5座,200米以上的超过70座,创造了多项行业纪录。
初善忠在建筑工地待了20多年。在他看来,建筑等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建筑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记者 张典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