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真探》“心理变态”就可以为所欲为?终究还是烂尾了

《谎言真探》“心理变态”就可以为所欲为?终究还是烂尾了

首页游戏大全谎言侦探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5-11

“开吉普车有什么讲究吗?”

“宽敞。”

“方便载女孩回家是吧?”

“对。”

“昨天下午有两个女孩被*了,你知道吗?”

“人是我*的。”

《谎言真探》的最后一个案子,是由赵东辉、薛涛以及沈鹏三人组成的犯罪团伙一起犯下的连续*人案。

刑侦队的凌然依据网约车这条线索,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凌然来到赵东辉的书店打算旁敲侧击一下,没想到赵东辉直接承认了。

“如果一个凶手一上来就承认他*人了,是不是更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赵东辉的原话,也是他会承认自己是凶手的原因。

在剧情设定中,赵东辉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

他十五岁时*了父亲,后来喜欢上了*人的刺激。

出狱后,他联合其他两人谋划了多起案件,其中赵东辉负责策划,薛涛和沈鹏负责执行。

变态的性格,源于小时候父亲的虐待。

赵东辉出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父亲常年酗酒并且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他从小就被父亲虐待,甚至有几次被打的特别严重。如果不是他妈妈拼命护着他,恐怕赵东辉就死了。

长期生活在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中,逐渐让赵东辉的心理变得扭曲。

对悬疑剧而言,凶手的作案动机很重要,直接影响了剧情能否正常发展。

《谎言真探》中,赵东辉的心理扭曲,是造成多起*人案的根本原因,其他两人也都是他撺掇的。

所以赵东辉的动机,就是给一系列案件做出的解释。

但在剧中,相比于前几个案件,这里处理的极其敷衍。

薛涛被捕后,供出了三个人不同的犯罪动机。其他两人先不管,单单是赵东辉的动机就有很大的问题。

“赵东辉就一小孩,能有什么目的?喜欢*人的刺激。”

听到这个说辞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这不是明摆着被编剧和导演耍了嘛。

赵东辉的转变是这样的:母亲被虐待致死——赵东辉*父亲——入狱(这个过程中喜欢上了*人?)

这算什么?

前面是替母亲报仇,一时冲动*了人,后半段怎么又变成喜欢*人了呢?这个跳跃未免太大了。

尤其他后来把目标放到陌生人身上,跟他第一次*人完全不是一回事。赵东辉甚至都没直接动手,他能得到什么刺激?

这哪里是只用一个“心理变态”能解释的?更何况心理变态也得有一个合理的形成过程。

在监狱里赵东辉没有*人的后悔,也没有逃出魔爪的庆幸,最后却得出一个喜欢*人的结论?

只能说编剧很优秀,套上一个“心理变态”的名头,干啥都合理。

如果再往前延伸,你会发现赵东辉第一次*人的设定特别混乱。

“十五岁那年,他亲眼目睹母亲为了救他,被他父亲折磨致死,赵东辉一怒之下*了他父亲。”

这是女警秦心怡所讲述的情况。

依据这个版本,情形应该是这样:赵东辉被父亲虐待时,母亲过来保护他,之后父亲*死了母亲。看到这种情况的赵东辉一怒之下*了父亲。

到了凌然口中却成了这样:

“十五岁那年,你爸把你关在小黑屋里,折磨了你三天。你逃出去之后,才知道你母亲也绑在里面,早就死了。从那以后,你的精神就失去了依靠,一怒之下亲手*了你父亲。 ”

到这个版本就变成了先关进小黑屋折磨,等到赵东辉逃出去后才知道母亲死了。而且一个“从那以后”又说明“母亲之死”和“赵东辉*死父亲”相隔很长时间。

这种前后矛盾的设定对剧情的伤害是致命的。

作为凶手的赵东辉,如果连形成变态性格的过程都有问题,那么后面他再因为变态性格做的任何事,都是不合理。

更何况,出狱后犯下的几起命案,本身就不是用一个“性格变态”能解释的通的。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