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黔地30万年历史长卷

呈现黔地30万年历史长卷

首页游戏大全画中世界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05-02

本报记者 陈隽逸

贵州兴仁出土(左)与兴义出土(右)的东汉铜车马。

北宋《韩琦楷书书札卷》(局部)。

唐玄宗投龙铜简。

新石器时代双肩石锛。

战国时期不对称型铜钺。 本文图片均由贵州省博物馆提供

经过近3年的精心筹备,今年2月,贵州省博物馆推出新的基本陈列——“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展览以时间为序,讲述贵州从旧石器时代至辛亥革命时期30万年的发展历程。展陈面积近6000平方米,展出文物共计3503件(套),其中约80%为首次展出。自开展以来,观展人次已突破20万。

首次全面梳理贵州通史

“与之前的基本陈列相比,‘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的策展思路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展首次系统梳理了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核心理念为‘贵州是中华文化主藤结的一个瓜’,展现了贵州地区逐步融入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贵州省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刘秀丹说,展览融合了多年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讲述的历史故事脉络更清晰。

进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浮雕山水画,左下角有一人,拿着一把伞,呈迎风而上、攀登高峰状,反映出黔路难行。此画原件为明末清初画家黄向坚所作《盘江图》,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描绘贵州山水的画作。抬头可见穹顶中央有一幅展现天上星宿与地上邦国、州郡之间对应关系的分野图,贵州位于参、井星宿之间。序厅的设计反映了展览主题——山水与人文融合,时光在峰峦间流淌。

展览按时间顺序分为6个部分:“洞天岁月 星光闪耀——史前时期”“青铜之光 华夏一脉——先秦时期”“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朝”“兼容并包 因俗而治——隋唐宋元”“国之战略 设省而治——明代贵州”“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清代贵州”。

在“洞天岁月 星火闪耀”部分,墙上的“贵州史前主要遗址分布图”展示了贵州史前考古的重要成果。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发现了近500处史前洞穴遗址,以中西部地区分布最为密集。贵州历年来共有8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3项是洞穴遗址——盘县大洞遗址、贵安牛坡洞遗址、贵安招果洞遗址,展厅内呈现了这3处遗址的考古成果。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并出现审美意识——人类数万年的演化历程被压缩于方寸展柜之内。展柜里还陈列了现代工具,如小刀与刮削器对应,金属铲与骨铲对应,帮助观众直观理解这些古老石器的用途。

在“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部分,可以看到贵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东汉铜车马。它的身边有了新伙伴——黔西南州博物馆收藏的铜车马,这是贵州出土的体量最大的车马模型。二者都是汉代文物,区别在于车厢。贵州省博物馆藏铜车马是“辎车”,车厢有帷盖,既可载物,又可供人坐卧休息;另一件是“轺车”,四周没有遮挡,可以站在上面远望。这两件铜马车出土后首次共同展出,让观众一睹汉代贵州地区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铜车马风采,想见当时车马辚辚的繁荣景象。“两件铜车马的铸造技术非常高超,应为官僚、贵族的随葬器,是汉王朝在贵州设郡置吏的重要物证。”刘秀丹说。

特色藏品展现文化交流

此次展陈更新,贵州省博物馆拿出了不少“压箱底”的珍品,展出的一级文物多达200余件。

“兼容并包 因俗而治”部分展示的《韩琦楷书书札卷》,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此卷为北宋名相韩琦的《信宿帖》《旬日帖》与多位收藏家留下的13段题跋合裱而成,是迄今所知韩琦唯一的传世法书。

“这二帖中,《信宿帖》保存状况良好,大多数字迹清晰。此帖是韩琦对欧阳修为他所写的《相州昼锦堂记》的回信,记录了宋代两大‘顶流’之间的交往。”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田潇介绍,《韩琦楷书书札卷》除了题款人的姓名、字号印外,还有数方鉴藏印。比如《信宿帖》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加盖的6枚印章,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这样的宝物为何会在贵州?“据说溥仪当年带了一批宫中珍宝到东北,其中就有这一件。伪满洲国覆灭后,这些珍品流入文物市场。此卷被一位刘姓官员购得并带到贵州,后入藏贵州省博物馆。”田潇说。

同一展厅的唐玄宗投龙铜简是首次展出。简为长方形铜板,记录下皇帝的愿望后,投向名山洞府,有点类似今天的“许愿瓶”。由简上文字可知,此简是唐玄宗李隆基53岁时为祈“长生之法”,“投刺紫盖仙洞”。清道光年间,此简在湖南衡山水帘洞投龙潭中被人捞出,几经流转,入藏1915年成立的南京古物保存所。后随故宫文物西迁,来到贵州。

大江大河自古就是族群互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贵州境内南、北盘江和清水江、乌江、赤水河等流域发现了不少先秦时期的遗存,呈现出多样的文化面貌。在“青铜之光 华夏一脉”部分,展示了许多江河中出水的兵器。“推测历史上有不少船舶发生事故,船沉水底,兵器也就留了下来。”田潇说,“这些兵器呈现出多地文化特征,如滇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

独立展柜里的战国时期不对称型铜钺吸引了不少人观看。钺身一面饰羽人竞渡纹:一艘船上坐着4个人,双手持桨,作出划船姿势。据介绍,羽人为头戴羽毛帽子、身穿羽衣的人,来自江浙等地的越文化。此类纹饰向西传播至贵州后,与小鹿图案、祭祀场景图案等结合。铜钺不仅可以作为兵器,还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部分,展示了一件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的同劳澡盘,出土于赫章可乐遗址的贵族墓葬中。同劳是汉代益州郡下属的县,大致位于今云南省陆良县一带。口沿上刻铭文“同劳澡槃比五尺周一,元始四年十月造”。“比五尺周一”应是器物尺寸的记载,表明汉王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时,在此地推行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专家推测,同劳澡盘可能是当时上流社会喜爱的“名牌产品”,被商贩销往贵州。

唐三彩骆驼、多种头饰的陶女俑和各类玛瑙饰品等也展现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浩瀚的历史中,贵州从来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地区交流互动,深入参与塑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多种方式提升观展体验

“除了文物展示,我们还运用场景还原、沙盘投影、多媒体互动等多种手段,为观众营造历史代入感及沉浸式体验。”刘秀丹说。

“洞天岁月 星光闪耀”部分用一整面墙复刻了贵安招果洞遗址考古现场的地层堆积,从下往上共23层,时间跨度从距今4.5万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考古发掘是从上往下一点一点挖,展示出来的地层横截面是不同时期沉积而成的,越往下年代最早。”田潇介绍,“这面墙名为‘万年地书’。厚度8米的地层就像一部厚重的时光之书,让观众将4万年历史尽收眼底。”根据岩层颜色的变化和埋藏物的内容,可以区分地层所属的时代,越往高处石器类型和数量越多,后期还出现了陶器。

杨氏家族是统治播州地区(今贵州遵义)长达725年的地方政权,始于唐乾符三年(876年),终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第十三世祖杨粲是该家族首位被考古发现证实的人物。展厅里以场景复原的方式展现了杨粲墓的后室。此墓发掘于1957年,揭开了贵州土司考古的序幕。这个场景中有6件石刻原件,其余部分为3D扫描后1∶1复制而成。

在西汉铜车马展柜前,观众可以点击屏幕,对照着铜车马实物,将各个部件拼接在一起。这个互动游戏颇受小朋友欢迎。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囤也被“搬”进了展厅。根据无人机采集的三维立体图像制作成实物模型,生动展现了海龙囤九关之险要。

刘秀丹说:“这个常设展览预计将服务未来10年。我们会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及时加入新的研究成果,让展览呈现的历史故事更饱满、更生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