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受田家族的传说是滨城民间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城人民纪念和敬仰杜受田家族,围绕杜氏家族,以杜受田为中心,诉说他们的事迹和遭遇,叙述了清代后期历史发展中的现象、事件和人物,寄寓着民众的道德颂扬和评价。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滨州杜受田家族的始祖杜雄飞由河北枣强移民滨州城里,到嘉靖年间,杜家人科举起家,步入政坛,特别是明朝末年的甘肃巡抚杜承式、江西布政使杜诗叔侄同时为高官,杜诗又被誉为"海内直臣",其家族的影响形成第一个高峰,关于其家族的祖先、墓地的传说开始流传。
清朝末年,咸丰皇帝的恩师杜受田和他的父亲以及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均入翰林院,成为"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俗称"父子五翰林",另外,杜受田的一位叔兄弟和一位侄子也考取进士,民间高度颂扬其家族"一门七进士",在中国科举史上有重要地位。杜受田是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达到臣子的最高峰;他的父亲是太傅,位列三公;他的儿子是军机大臣,著名的顾命大臣,随着其家族达到极盛时期,各种民间传说也广泛地宣扬开来。著名的如"杜受田进京赶考"、"双龙跪臣"、"御前听政"、"南苑校猎"、"杜家大院有三宝"、"大同客栈三大怪"、"杜受田吞金自*的传说"、"杜受田是峨眉山和尚转世的传说"、"父子五翰林"、"临终问计"等。杜受田家族的传说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风土民情,一些传说还涉及到住房、水井、墓地等人文建筑和玉兔、蟾蜍、白马、喜鹊等自然动物。
自十七世纪末至今,多代官吏和杜氏后裔,以及社会民众做着不间断的传承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迄今,李振西、段剑秋、孙玉良、侯玉杰、杜同柱、杨新彬、杜建廷等人,对滨州民间传说进行搜集整理,使得杜氏家族传说得以传承不衰。
杜受田家族传说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两方面都有显著特色。在故事情节上主要表现为具有"传奇性",比真实的历史更曲折复杂。故事的情节基本上具有生活本身的形态,故事发展基本上合乎生活的逻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与真实历史是相吻合的;其中包含有很多的虚构成分,把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通过偶然的、巧合的,以至"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转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既给人以真实感又比较曲折离奇。
杜受田家族传说在刻画人物时大都采用粗线条的手法,强调人物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因此形象单纯明朗,比较突出,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常常通过夸张和渲染把人物理想化。
杜受田家族传说的创作与流传具有地域性。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而最终定型。在加工提炼的过程中,创作者或者根据现实的需要和切身的感受,使原有故事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或者把同类的事情集中到一个人物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传说故事之一:杜家祖坟
明朝初年,滨州杜家的始祖杜雄飞随着移民队伍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出发,沿着上北京的大道,到达河北省枣强县后,移民们在此休息、集结,然后被重新编队,由此北上者充实北京地区和河北省,由此南下者充实山东省,杜雄飞被分发至南下的队伍里。他们一路走一路被安置,人员越来越少,到了滨州城内休息时已是队伍减半,杜雄飞看到这里虽然人烟稀少,但属于交通要道,四周土地平阔,是理想的生活之地,遂决定在州衙后边留了下来。
在滨州城内驻扎下来后,杜雄飞在官府的支持下很快在州衙旁边开了一个小酒馆。由于杜雄飞诚实经营、做事勤快,买卖日渐兴旺。却说,不知从何时起,城西寺院有一位和尚隔三差五地来喝上二两,出家人以化缘为生,口袋里空空荡荡,和尚不说交钱,杜雄飞也不问,日久成习惯,就这样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和尚又来到杜雄飞的酒馆,杜雄飞照例又给他打上二两酒,和尚慢慢地品尝完后对杜雄飞说:"许多年来,老衲不知打扰过施主多少回,今贫僧要云游他方,无缘再见面。施主阳宅选在衙门后,属于绝好的地界,但施主至今尚未选定阴宅,就让老衲帮施主挑选一块,以作为对施主的报答吧!"杜雄飞连忙称谢,于是跟随老和尚出了滨州城北关,来到城西北角的外城墙下。老和尚指着脚下的一片低洼地带说:"滨州杜家的阴宅就建在这里。"说完后飘然而去。杜雄飞站在这里足足楞了半个时辰,由于元朝时挖土筑城墙,这里不仅低洼而且盐碱得厉害、离城墙仅几步之遥。他怎么也想不通,天底下哪里有人会埋在这种地方?疑惑归疑惑,杜雄飞认为,出家人不打诳语,于是他花了很少的钱买下了这大片被认为是累赘的土地,他非常严肃地召集儿子杜榆、孙子杜钟、杜镛,告诫他们要绝对听从老和尚的选择,否则便是不肖子孙。
说来也巧,杜雄飞买下墓地不久,滨州城便开始重新规划建设,州城城墙收缩,离开了杜家墓地一里多地。
杜雄飞去世后,其子孙按照遗嘱,将其埋葬于早就选择好的、位于州城西北的墓地。传说,杜雄飞下葬后,当天晚上突然狂风大作、沙石飞扬,一夜之间,洼地竟然变成一片高岗。
传说故事之二:杜受田进京赶考
传说,当年杜受田进京赶考时,一到京城就病倒了,被迫住在一家客店里。一晃十多天过去了,误了考期。自古没有场外的进士,待下期再考吧,还得三年,实在于心不甘。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问店家:"皇上出来都是走哪条路?"店主说:"必经之路就是八棱桥。"
这天,杜受田一大早就来到八棱桥上,正等得心烦意乱,远远地听到鸣锣开道,有人高声吆喝:"行人闪开!"杜受田不躲闪,对*说要叩见皇上,通禀后,道光皇帝一时心血来潮决定见一下这位大胆的举子。杜受田来到皇上面前,述说耽误考期之事。皇上说:"这么办吧!我当场出个对子 ,如果你能对上来,我就封你为翰林院大学士。"杜受田说:"行啊!"皇上看了看四周,指着八棱桥说:"'八棱桥,桥八棱,八棱八棱八八棱',你对下联吧 ! "杜受田顺口答:"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一听高兴了,当场说;"好!我就封你为翰林院大学士。"就这样,杜受田成了翰林院大学士。后来又被选做咸丰的老师,更是官运亨通了。
传说故事之三:父子五翰林
传说,杜受田及其父亲和两个儿子考取进士后,成绩优异,均被点为翰林,可是到了孙子辈,都平平庸庸,看来很难有所作为,这成了杜受田的一块心病。有一天,老谋深算的杜受田终于想出了一条绝妙的计策。他把小孙子杜庭琛叫到跟前,交给他一个盛东西的小篮子,反复给他讲解,直到小孙子对答如流为止。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杜受田领着小孙子进了咸丰皇帝的寝室,行过大礼之后,皇帝问杜受田的孙子;"你携个小篮子做什么呀?"小孙子一字一顿高声说;"盛东西!" 这一回答,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立刻开玩笑似地反问;"为什么不盛南北呀?"小孙子显出十分认真的样子回答说;"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都能盛的住,南方丙丁火,给烧了,北方壬癸水,给漏了,所以小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咸丰皇帝龙心大悦,当即脱口而出:"又是一个翰林苗子。"杜受田和小孙子赶忙一齐跪下:"谢主龙恩!"皇帝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就这样,成就了杜受田一门"父子五翰林"的美誉。
传说故事之四:钢柱子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杜受田家族居住滨州城内南街的一支不仅人丁兴旺,而且子孙个个成才,仅杜受田的父亲就兄弟八人且无一白丁,分散在各处为官者不乏其人,朝廷中也有高官,儿孙们娶妻生子,枝叶繁茂,当然就要兄弟们分家,于是准备扩大旧居规模。可是,滨州城内临近杜家大院的地方都是别人的房产,杜家若想扩大规模,首先遇到了地皮不足的问题。杜受田的父亲杜堮是家族中官职最高的,他告诫家人,切不可仗势欺人,要对得起乡亲,一定要买卖公道,同等情况要多付银两,同时他主动拿出部分资金寄给家中。
很快,大量的砖瓦石料从各地运来了,泥瓦匠也携带工具上工来了。由于杜家出的价钱公道,甚至超出当地价格许多,各迁移户都非常顺利地搬了出去,只有最西南角的一户刚姓人家,无论杜家怎么谈,不管杜家出多少钱就是不愿出让。传说,杜家人许诺用银钱铺地买下这片宅基地,但是,刚姓人家不为金钱所动,就是不卖。迫于无奈,杜家人急忙写信,派人送往京城杜堮处。杜堮回复道:自家修房屋,不准难为乡亲。刚姓人家如此品性刚烈,是我们杜家宅院的钢柱子,留下最好。就这样,杜家大院最西南角一直保留着一户刚姓人家,当地俗称"刚家角",也称"钢柱子"。
传说故事之五:金镐玉锨
传说,杜受田的墓地是经过风水先生选择的,位于滨州城西北八里处。墓地的谐音是:头顶泰山(北有泰山庙),手托二园(两边有宋家园、徐家园村,已经合并为宋徐园),脚踩王侯(南有侯家庙子村,已改为张赵村)。
传说,当年杜受田的灵柩从北京出发往家乡运送时,咸丰皇帝特赐金镐玉锨,命令棺椁直线行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杜受田下葬后,在他的享堂里,摆放着金镐、玉锨、戒尺,当地百姓俗称三件宝。那戒尺,据说是打咸丰用的。
这些传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强的感染力,为我们提供了审美的精神享受,增添了人们热爱家乡和热恋故土的情愫。它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滨州历史的发展变化、人物风采、风土人情,是当地民俗情况的写照,是百姓对美好生活和对家乡人物的描述。杜受田家族传说丰富了清朝后期故事和地方性人文掌故,弥补了正史的不足和不详细之缺憾,佐证了清代历史人物和时空环境,明确指证和遗传下相关遗迹遗物。对于研究滨州地方历史、风土人情、方言土语、民间文艺、杜氏源流分支都是一部分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料。
杜受田家族传说已成为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表现素材,在小说、书画、雕塑以及影视作品中都有生动的体现。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深深地印刻在百姓大众的心里,对推进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