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氏发迹于山东,晋唐时播迁于河南、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后世遂以“河南”为堂号。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47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上杭等地。宋高宗南渡后,丘三五郎携母避乱由福建宁化石壁迁福建上杭县胜运里太拔城(今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丰郎村),后裔广播福建、广东、台湾、东南亚,延续了中华民族 崇祖敬宗、孝敬父母、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
1、炎帝-姜太公世系: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传说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也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炎帝至姜太公谱系如下:炎帝-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氂-帝哀-帝克-帝榆罔-雷-共工-句龙-信-夸父-垂-伯夷-先龙-玄氐-王宣-王定-王怀-王恒-王宙-王宇-王高-王许-王宰-王禅-王启-王蒯-王正-志道-祖荣-杜成-济公-林-承先-荣-永和-禹宣-恒车-海复-祖甲-二懋-正二-心成-元-仲调-训元-先二-司会-辉前-公伦-豫仲-吕尚(姜子牙);
远祖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著名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丘氐远祖吕尚(姜太公),因辅佐周武王灭纣有功。封于营丘,建立齐国。姜子牙妣司马氏,生三子:长子伋(即齐丁公),次子将具,三子穆。一女邑善,为周王后。三子穆公居于营丘,遂以丘为氏,世居扶风 ,为丘氐开姓始祖;
2、丘穆公-丘三郎公世系:
1世 丘穆公,姜姓,吕氏,名印,姜太公三子,周成王三十六年壬戌代父姜太公和兄长齐丁公镇守齐国首都营丘,郡号河南,所以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丘"为氏,卒谥穆公,故丘穆公为姜姓丘(邱)氏之开姓始祖。配古氏夫人,子二:銶、锣(殇);
2世 丘銶公,穆公长子,谥黄中,妣汤氏,生四子:元、亨、利、贞;
3世 丘元公,銶公长子,字定高,妣赵、宋,生一子:济;
4世 丘济公,元公子,葬河南卫辉府封丘县南门大坑凤形,妣刘氏,生二子:尽、书;
5世 丘尽公,济公长子,字戒盛,葬河南卫辉府封丘县南门大坑月形坐西向东,妣吴氏,生一子:圣;
6世 丘圣公,尽公子,葬河南卫辉府封丘县北门大垅马形坐北向南,妣黄氏,生三子:慎、终、追;
7世 丘慎公,圣公长子,字育文,葬河南卫辉府封丘县北门大垅凤形,妣吴氏,生二子:尚(殇)、美;
8世 丘美公,慎公次子,葬封丘县东门大坑龟形,妣汪氏,生一子:吴;
9世 丘吴公,美公子,字被段,葬封丘县北门子山午向,妣洪氏,生二子:在右、在古;
10世 丘在右公,吴公长子,字凤,葬封丘县南门梅花落地形巳山亥向,妣宋氏,生二子:言、春;
11世 丘言公,在右公长子,字竹林,本名丘元,因避先代讳改名,仕奏封为临海王,葬山东南门象形丑山未向,妣王氏,生一子:学;
12世 丘学公,言公子,字常文,葬山东西门虎形未山丑向,妣黄氏,生一子:汤;
13世 丘汤公,学公子,字丁高,葬山东上天龙形壬山丙向,妣吴氏,生二子:田、仲;
14世 丘田公,汤公长子,字月林,葬山东北门金鹅抱蛋形乾山巽向,妣翁氏,生一子:红起;
15世 丘红起公,田公子,葬山东西门上水鱼形癸山丁向,妣邹氏,生四子:豪、宣、锦、禄;
16世 丘宣公,红起公次子,字想高,葬山东大座人形辛山乙向,妣李氏,生一子:坊;
17世 丘坊公,宣公子,字柯桁,葬山东上天凤形丑山未向,妣郑氏,生五子:袁、廷、洪、其、和;
18世 丘和公,坊公五子,字信惠,封天官大冢宰,从山东迁来河南开封府林村,葬林村屋侧下手蜈蚣出垌形壬山丙向,妣金氏,封夫人,生三子:浇、克、濯;
19世 丘浇公,和公长子,字利笔,葬开封林村下手金钗形壬山丙向,妣罗氏,生二子:金亲、金相;
20世 丘金亲公,浇公长子,字景炎,葬开封府林村上首大座人形乙山巽向,妣朱氏,生一子:洗;
21世 丘洗公,金亲公子,名岳,字山甫,号煦山,江苏丹徒(镇江)人,文武双全,在朝为官,誓死报国,皇帝赐书赠“忠实”二字,后人为纪念并发扬为家训,丘氏“忠实堂”由此来,妣易氏,生一子:付;
22世 丘付公,洗公子,字梁归,葬开封府东门月形亥山巳向,妣钟氏,生三子:来、德、棋;
23世 丘来公,付公长子,字圣,葬开封府猪形,妣刘氏,生一子:涵;
24世 丘涵公,来公子,妣郭氏,生二子:复循、复彼;
25世 丘复循公,涵公长子,字余,妣黄、汪氏,生三子:湖、宝、珍;
26世 丘湖公,复循公长子,字季桓,葬开封府西门马形子山午向,妣刘氏,生二子:文魁、文亮;
27世 丘文亮公,湖公次子,葬开封北门丑山未向,妣胡氏,生六子:亢、连、辉、朋、烟、周;
28世 丘辉公,文亮公三子,字继持,生于汉宣帝地节二年癸丑(公元前68年)八月十五,殁于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四月初八,葬开封府东门上水鲤鱼形甲山庚向。妣朱氏,生一子:君礼;
29世 丘君礼公,辉公子,字部智,生于西汉元帝永光五年壬午二月初八,卒于东汉光武建武十二年丙申十二月廿六日,葬开封府西门麒麟形乙山辛向,妣冯氏,生四子:栋连、章连、笔连、岩连;
30世 丘笔连公,君礼公三子,生于汉成帝永始二年丙午(公元15年)三月初二,卒于东汉章帝建初五年庚辰(公元80年)九月十六日,葬开封座西门上天龙形丑山未向。妣刘氏,生九子:茂千、茂唐、茂发、茂贵、茂富、成清、茂开、茂胜、茂林;
31世 丘茂千公,笔连公长子,字浮基,生于西汉平帝元始壬戌(公元2年)九月初十,卒于东汉安帝永初二年戊申(公元108年)四月廿五日,妣朱氏,生一子:拱廷;
32世 丘拱廷公,茂千公子,字邦灰,生于东汉光武建武六年庚寅九月十五日,卒于东汉和帝永光八年丙申八月十四日,妣罗氏,生子理政;
33世 丘理政公,拱廷公子,字林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己未八月初九生,东汉建安九年甲申三月廿三卒,妣李氏,生四子:方通、方达、方道、方礼;
34世 丘方礼公,理政公四子,字戒源,东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壬寅八月初十生,东汉桓帝永兴二年甲申正月廿五卒,妣潘氏,生二子:监、凯;
35世 丘监公,方礼公长子,字林洪,东汉安帝永宁元年庚申四月初四生,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癸未九月初十卒,妣刘氏,生三子:常山、常桓、常有;
36世 丘常桓公,监公次子,字斯在,东汉顺帝永和三年戊寅六月廿四生,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乙亥四月三十卒,妣钟氏,生一子:保元;
37世 丘保元公,常桓公子,字杠武,东汉桓帝元嘉元年辛卯四月初七生,东汉灵帝中平二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卒,妣钟氏,生四子:林康、林左、林右、林在;
38世 丘林左公,保元公次子,字祥发,东汉桓帝永康元年丁未九月十四生,西晋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六月廿六卒,妣刘氏,生二子:传泰、传春;
39世 丘传泰公,林左公长子,字景,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辛酉四月初八生,后汉帝炎兴元年癸未三月十八卒,妣钟氏,生二子:世富、世贵;
40世 丘世贵公,传泰公次子,东汉建安二年丁丑七月十二生,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壬寅四年初十卒,妣李氏,生一子:考金;
41世 丘考金公,世贵公子,字应瑞,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庚寅八月初六生,西晋武帝太康六年乙巳四朋十六卒,妣邓氏,生一子:永和;
42世 丘永和公,考金公子,字廷兰,汉后帝建兴二年甲辰正月廿生,西晋惠帝元康九年己未七月初八卒,妣李氏,生三子:烈洸、烈洪、烈波;
43世 丘烈洸公,永和公长子,字金华,汉后帝建兴十五年丁巳二月十六生,西晋惠帝建兴三年乙亥四月廿三卒,妣李氏,生三子:顺财、顺福、顺禄;
44世 丘顺福公,烈洸公次子,字泰德,汉后帝延熙十五年壬申八月初六生,东晋成帝咸三年丁酉四月初六卒,妣李氏,生二子:胡一、胡二;
45世 丘胡一公,顺福公长子,字标堂,官书监,西晋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四月三十生,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六月廿四卒,妣朱氏,生四子:月泷、右泷、左泷、克泷;
46世 丘月泷公,胡一公长子,字镇儆,号道真,又号文公,西晋怀帝永嘉二年戊辰八月十九生,东晋成帝咸康二年丙申正月十五卒,妣李氏,生三子:灵鞠、灵汶、灵济;
47世 丘灵汶公,月泷公次子,字宏达,东晋穆帝永和四年戊申七月十八生,东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九月廿五卒,葬四川海螺形甲山庚向。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裔广播河南、福建、广东、台湾等;妣刘氏,生三子:连贵、连芳、连云;莆田丘氏:灵汶-连芳-泷纪-笔朱-仕成-湖公-有道-考言-原(生三子烋秀、丰秀、论秀)-烋秀兄弟于北宋仁宗时迁福建莆田,遂成为莆田丘氏之始祖;
48世 丘连贵公,灵汶公长子,东晋帝亦太和三年丁卯七月廿一生,宋文帝元嘉十五年戊寅正月十六卒,葬四川金鸡形癸山丁向,妣刘氏,生六子:泷开、泷任、泷士、泷浩、泷汤、泷袁;
49世 丘泷任公,连贵公次子,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甲申四月初十生,齐高帝建元二年庚申六月廿四卒,葬四川犀牛望月形亥山己向,妣傅氏,生三子:笔元、笔常、笔胜;
50世 丘笔元公,泷任公长子,葬四川上天凤形壬山丙向,妣邝氏,生一子:友文;
51世 丘友文公,笔元公子,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十一月十四生,南宋武帝大明三年己亥五月初一卒,葬四川月形壬山丙,妣黄氏,生一子:裕德;
52世 丘裕德公,友文公子,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癸巳五月廿六生,葬四川大座人形庚山甲向,妣李氏,生一子:光廷;
53世 丘光廷公,裕德之子,生于宋太明戊戌年四月初六,妣汪氏,合葬四川雄鸡卸羽形,生一子:疏;
54世 丘疏公,光廷之子,字货圣,生于永明癸年十月十三,殁于梁晋通辛巳年七月二十五。妣张氏,合葬四川蜈蚣出洞形,生二子:二居、四著;
55世 丘二居士公,五代十国梁朝人,名正,字伯显,号公声,世居河南洛阳,半桥始迁祖,妣张、许、蔡氏,生一子:寿;
56世 丘寿公,名德,西魏镇东将军、野王县公,祖籍河南洛阳,徙郿(今陕西眉县东渭河北岸),生于梁武帝大同元年(公元535乙卯年)八月十六,殁于陈宣帝戊戌年六月初十。妣曾氏,生一子:惒;
57世 丘惒公,(552-637),北周、隋、唐三朝重臣,唐左武候大将军、稷州刺史、特进、封谭国公,赠荆州大总管,祖籍河南洛阳,谥曰襄,妣刘、邹、田氏,妾五人。生十五子:行恭、行简、行忠、行敬、行俭、行诚、师元、师亨、师利、师贞、居仁、居义、居礼、居智、居信;十五子多至大官,其中丘行恭最为知名,丘师利官至左监门将军,丘师利子丘英起封临济县开国公,少子唐高宗时为少府监;
58世 丘行恭公,(586年-665年),祖籍河南洛阳,唐初将领。隋末起义,保守郿城。义宁元年(617年),归顺唐朝,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以功升任左一府骠骑。贞观十四年(640年),随同侯君集消灭高昌国,因功受封天水郡公。唐高宗时,升任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麟德二年(664年)去世,追赠荆都督,谥号襄,陪葬昭陵。妣沈、田氏,生三子:崇、诚、敦(罪诛);
59世 丘崇公,行恭长子,名神智,隋炀帝大业12年(公元616丙子年)生,唐高宗咸亨2年(公元671辛未年)卒。袭父之爵左武卫大将军,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以事逆高宗降为虔州指挥使,移居江西虔州府虔化县(今赣州宁都)钦贤里。妣龙氏,生五子:曰岳、曰渎、曰山、曰川、曰江;
60世 丘渎公,崇公次子,唐高宗麟德2年(665乙丑年)生。妣钱氏,生一子:文仲;
61世 丘文仲公,名雯,字简甫,号三十一居士。唐延载甲午(694)生,才行俊美,为乡邑表仪。以孙仁贵尚书赠光禄大夫。据灵村文仲公、温氏太婆墓碑及《宁都灵溪邱氏大宗祠宗谱》载,文仲于唐开元间(713—741年)由江西钦贤里迁宁都灵溪东湖(今江西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灵村),为灵村丘氏开基祖。殁葬洛口镇灵村下坪醉翁倒地形卯甲向。妣温氏,生四子: 齐之(行三十六) 、鲁之(行三十七 )、晋之(行三十八)、楚之(行三十九,名瑖之,号明斋);
62世 丘齐之公,文仲公长子,唐玄宗开元元
63世 丘机宜公,齐之公长子,讳观行,唐玄宗天宝4年(746乙酉年)生。妣罗氏,生四子:方节、方崖、方怀、方思;
64世 丘方怀公,机宜公三子,讳槐,号梅林,唐德宗贞元7年(791辛未年)生,唐宣宗大中8年(854甲戊年)卒。妣操氏,生三子:孟卿、仲卿、季卿;
65世 丘仲卿公,方怀公次子,号弼侯,妣黄氏,生一子:国宗;
66世 丘国宗公,号仕宾,又号仕成,浙东常熟老人村人,唐天宝三年(744)甲申岁客游邵武,娶禾坪刘柏女,生三子:平崇、平奉、平湖;
67世 丘平崇公,国宗公长子,客游闽省,寓邵武府遂家于禾坪焉。妣陈氏,生二子:小亮、小毫;
68世 丘小亮公,平崇公长子,妣赵氏,生一子:乔;
69世 丘乔公,小亮公之子,妣李氏,生六子:大郎(法信)、二郎(法从)、三郎(法言)、四郎(法远)、五郎(法正)、六郎(法章),乔公葬福建连城高地圳头坑。客家人取郎名是受到客、畲、瑶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涵化的产物;
70世 丘三郎公,讳法言,从福建邵武禾坪移徙福建宁化石壁丘家坊,妣韩一娘,生三子:三四郎(迁永定县溪南)、三五郎(迁上杭县胜运里)、三六郎(迁广东梅州);
3、上杭丘三五郎公世系:
1世(穆71世)丘三五郎公
丘三五郎公,三郎公次子,讳效锡,字达人,居宁化,登进士,诰授光禄大夫。福建丘氏开基祖,卒葬於上杭太拔黄岩米子隔“大官地”。妣李、陈氏,生十子:伯一郎至伯十郎;
坟前有大华表一对“世历四朝昌三百年科第支传十派锦亿万代簪缨”。山脚下有墓道碑,“丘三五郎公墓道”。
2002年7月,福建省上杭县根据杭政26号文件,丘三五郎公墓批准为上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中叶,宋高宗南渡后,丘三五郎携母避乱由福建宁化石壁丘家坊迁福建上杭县胜运里太拔城前坝(今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丰郎村),后世称丘三五郎公为福建丘氏开基祖。
丘三五郎十子十房,分派散居,各自择地:
伯一郎,分派居福建龙岩、长汀等地;
伯二郎,分派居广东翁源、河源、长流、英德等地;
伯三郎,为福建连城高地开基祖,宋时从上杭胜运之城前坝迁连城东坑楼背岭;
伯四郎,居广东始兴、英德,福建上杭、武平中堡、永定、龙岩、永安、沙县等地;丘孙城以贡士任广东布政事,明册封琉球正使丘弘,清进士丘韵,皆伯四郎公房;
伯五郎,生二子:长子先仁居河源有孙子瞻任武平县训导,入名宦祠,次子仲仁居河源;
伯六郎,后裔散居台湾台北、桃园,福建上杭黄坑等,迁台丘日陪(桃园) 、丘逢甲(台北)等;
伯八郎,公妣廖氏,据永定族谱记载其嗣孙居住永定之高乾坎市等地;
伯九郎,移居广东英德等地。清倡办上杭民立师范丘济宽,与姪日本早稻田大学政学士丘仰飞,皆伯九郎公房;
伯十郎,迁居广东归善、翁源、英德等地。明御史南雄府知府丘道隆,与弟应天府治中丘道明,滦州同知丘道充皆伯十郎公房;
2世(穆72世)丘伯七郎公
丘伯七郎,妣黄氏、阙氏生三子:继龙、从龙、梦龙(简称三龙);
次子从龙,岁进士,仕广东省惠州府同知,诰授奉政大夫,告老卜居河源下城仁居巷,又称丘屋巷,生三子:桂芳、桂芬、桂兰。
三子梦龙,迁移广地,世称“三龙”下广东。广东陆河黄塘建“合昌祠”即“三龙祠”安放继龙公、从龙公、梦龙及其裔孙配享之神位。在广东连平县还建一座继龙公祠。
3世(穆73世) 丘继龙公
丘继龙,伯七郎公长子,号八郎,宋时进士,在家待命,妣韩氏八娘生三子:惟长、惟福、惟禄(简称三惟);继龙公喜猎,一日出游守猎,天气炎热,乘凉于竹木丛林中因困睡得天葬焉。韩氏八娘于12世纪末(1277年,蒲寿庚叛宋据泉州)携“三惟”迁居上杭胜运里南坑之泥洋窝,开荒耕牧,为发展扩大生产兄弟分居:
长子惟长,留居上杭胜运里泥洋窝侍奉老母;
次子惟福,移居胜运里大埔虎头砂,建有享祠,因建青溪水电站被淹没。
三子惟禄,初徙上杭胜运里之上坪,后迁来苏里之黄坑生根繁衍后代。“三惟”嗣孙开始向粤东及海内外繁衍,福建上杭黄坑丘氏始祖。
丘逢甲世系:惟禄-叁伍郎-四三郎-六一郎-六十郎-文兴-应隆-荣仁-均应-希进-傑-惟秀-瑞(瑶-孔会-巡-汝升-纯义-及近-永樑-德凤-友万-仕俊(迁台祖)-学祥-元宝(龙章)-逢甲(著名抗日英雄);
4世(穆74世) 丘惟长公,丘继龙公长子,生六子:远福、远通、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
5世(穆75世)丘万一郎公,妣蓝氏,合葬于父坟。子三:十五郎、十六郎、十七郎;
6世(穆76世)丘十五郎公,万一郎公长子,妣杜三娘,合葬南坑水口内一穴。子一:四十郎。【注:据湖南浏阳谱载,子二:四十郎、玖二郎】
7世(穆77世)丘四十郎公,十五郎公长子,妣龚六娘,合葬南坑练坑(小蛟骨背)北斗里。子四:伯七郎、六一郎、六三郎、六四郎;【注:据湖南蓝山谱载:子五:伯六郎、伯七郎、六一郎、六三郎、六四郎】
8世(穆78世)丘伯七郎公,四十郎公长子,葬叶坑湖蜞塘飞凤跳架形,1997年被盗后修复。妣刘七娘,生九子:二九郎、七五郎、五六郎、三七郎、三九郎、六七郎、九七郎、万一郎、万三郎;
9世(穆79世)丘七五郎公,伯七郎公次子,原葬南坑寮子坑,清乾隆庚辰(1760)碑镌“河南明五世祖伯七郎丘公之墓”,后移永定洪山乡大迳口过水塘蓝畬山与男太七、太二郎合葬虎形。妣李九娘,生七子:九一郎、太七郎、太二郎、念一郎、太三郎、小七郎、七满全;
附:
邱氏家规家训(圣谕十六条)(选录)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护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
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弥盗窃;解仇忿,以量身命。
来源 | 泰国西那瓦家族世系
作者 | 锦屏山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