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期智善开放日
“
从法科生到青年律师,你准备好了吗?
选择红圈所还是小律所?
如何走出焦虑和浮躁?
”学生气“、”自我生长“与”模仿学习“
5月30日星期六下午三点,以“青年律师的择业之路”为主题的第八期律师沙龙活动在智善准时开始。
智善邀请中南民族大学李少波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倍倍老师和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武平老师为主讲老师,为在场和线上的青年律师们答疑解惑。
本次活动围绕着“青年律师的择业之路”大主题,在老师的分享过各自的想法和故事之后,为在场的青年律师们指明方向。
择业是所有法学生和青年律师步入社会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同优秀老师和律师交流的可以对青年律师择业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仿佛拨开云雾见天日。
让我们来看看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0
1 郭倍倍老师
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这个大环境下,法学教育的一些不足 让现在众多年轻法律人有些浮躁。
律所和律师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核心是能力匹配。但是当下法学教育的缺陷,法学生本身的能力是不够的,理论学习不够充分,格局视野不够,没有专注于对法律问题的深入学习,和社会的的轨迹过少,对未来的规划不够明确,对未来人生选择没有认真的思考。
这是需要多方努力的长期过程,同时也是法律人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的过程。
0
2 李少波老师
年轻律师应当选择红圈所还是小律所?
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是:我怎么找到自己?我能否有能力来选择律所?
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律师这个行业?律师行业大趋势上升,前景光明,但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其次要找对人,要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对律师这个职业的热情,能够守得住寂寞抗得住压力,在自己能力清单尚不完善的时候愿意静得下心学习。这样的人无论是小所还是大所都是欢迎的。
然后是找事,律师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专业的执业律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究竟是辩论性的诉讼律师还是适合研究理论的非诉律师,找到自己,肯定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0
3 郑武平律师
青年律师面对焦虑和浮躁时应当怎么做?
不成此事,必成彼事,做一件事情必然有收获。当你不过于追求报酬的时候,焦虑和浮躁就会减轻很多,没有这么多功利心,反而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想要在一方面尤为专业,不是你说出来的,而是由市场来决定,在选择专业化之前,首先要自身基础非常的扎实。当你自身的能力足够强大,焦虑自然会消失。
关键词
“学生气”
几乎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律师会被质疑的问题,从业经历的确是专业技能职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年轻仿佛是律师的一个缺点,但是其实年轻这个标签并不需要去除。
年轻有朝气有斗志,有更多的耐心和创造力,你要把年轻的优势展现给当事人,让当事人觉得你年轻但有为,我们要展现的是自己专业的素养,而不是我很年轻没有经验。
“平衡自我成长和对师傅的模仿学习”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师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学习师傅的人品胸怀和格局。师傅和徒弟的关系就像是学车时学生和教练的关系,师傅最多在边上给你踩刹车,方向盘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路要自己走,保留独立性。
其实,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模仿师傅都能成功,怕的是学成了四不像。师傅同时也能在徒弟身上学到很多,互补学习。
“
听了老师的沙龙交流会,你有所收获吗?
迷茫和焦虑是初入职场的年轻法律人必经之路,保持初心和真心,终究会到达想要的彼端。
戳下图直达直播间观看回放~
End
责 编 | 若 岚
终 审 | 伟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