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申遗成功!背后有千百年的气象智慧?

“送王船”申遗成功!背后有千百年的气象智慧?

首页游戏大全拉针解谜最新版更新时间:2024-06-04

从送王船开始说起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以下简称“送王船”),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送王船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它不仅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也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与海洋、气象、潮汐、洋流的顽强斗争与和谐共生,蕴含了东亚东南亚地区人们海上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

送王船(图源新华网)

从古至今,航海活动始终受到各种天况、海况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海洋气象信息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海上航行历经了怎样一番变迁?气象又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让我们借此一窥究竟。

娜美,动漫《海贼王》中草帽团航海士,精通海洋和气象,屡次运用气象知识助草帽团脱险。(图源www.magicalplaza.com)

我国古代的海洋气象智慧

六百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拉开了我国走向远洋的序幕。

航海过程中,水手们以《郑和航海图》指示路线,以过洋牵星作天文导航,尽管没有精密的地形测量,没有严密的数学基础,但它们真真切切把明朝远航者从东亚领到了非洲东海岸。

《郑和航海图》

过洋牵星图。我国早在唐朝就已具有观测北极星高度确定地理纬度的技术,郑和下西洋时,将这一技术加以综合运用,引入了不同方位的星体来解决船舶定位问题

先辈们在航海中十分重视收集海洋气象和水文资料,总结海洋上的天气和海况的变化规律。

明代张一厚所著中国沿海航路指南《海道经》一书,有专门的部分涉及海上天气,内容分占天、占云、占风等9类,可以按征兆预测天气演变。

闽南人民在与海洋的斗争中,积累起丰富的“看天占变”经验,《厦门志》中对“潮信风信”有详尽记载,当然,此时仍主要以凭借经验目测为主。

《夏门志》中记载的海上气象观测起源与发展

当时的渔民甚至已经非常准确地掌握了季风规律,并利用季风的更换规律进行航海。对于东南亚的太平洋航线来说,如有的古籍中说:“船舶去以11月、12月,就北风;来以5月、6月,就南风”。

宋元时期我国发明了指南针,广泛地运用季风航海、航海气象和航海水文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海技术和设备。1123年,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指出:“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讲的是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无法根据经验判别方向,可以用指南针来定南北方向。

当时的罗盘

大航海时代的变化

我国宋金时期航海业发达,水浮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实践,且影响了西欧世界的航海进程。而自15世纪起,欧洲的造船学、地图学、航海术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在西方,波特兰海图成为航海必备工具,在西方海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过程中,波特兰海图与罗盘定向、浮标测速、Toleta表修正航道,一起构成了航位估算法的使用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等耳熟能详的海上探险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

波特兰海图中出现的“方向玫瑰”即风玫瑰,呈放射状的网格线,共有 32 个方位,盛行于古地中海地区

不过,我国航海保障科技一度发展迟缓。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直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远洋航运能力薄弱,民间航海仍然广泛地使用木帆船进行近海航行。除了依靠原始的风帆橹舵作为掌控船只航行的动力和方向外,人们仅能依靠“针簿”(航海指南)、“罗盘”(指南针)、“水砣”(铅块测深器)和头脑记忆中的航海经验。

这些看似简陋的设备和当时的航海经验,就是“送王船”背后的智慧成果,也是人们用生命换回的宝贵总结。

航海指南《顺风相送》,约成书于明代,共127则,主要记录了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州府山形水势、前往各地的航程等

现代的航海气象保障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海洋气象和水文的观测技术不断改进。用计算机模拟海洋气象和海况、用卫星数据研判海洋气象趋势、更多海洋气象数据浮标站设立等,都使得海洋气象预报日趋完善。

如今,为航海所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种类愈发繁多,如描绘某海域不同季节表层流流向和流速的地理分布图、主要海域季风及台风发展趋势预报、海浪预报、北极冰况图等。这些产品都是拟订航行计划和保证安全航行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分析预报海洋天气、海况的依据。

远航气象导航业务,也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陆续展开。

全球海流图(图源https://earth.nullschool.net/)

在新时代,昔日的“送王船”或许有着更多精神传承意义,去激励我们更好发展海洋气象业务及远洋气象导航等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何国璠,韩昭庆.波特兰海图研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02):76-89 195-196.

毛娟.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18.

邬正明.《天气与海洋》[M],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朱鉴秋.解密《郑和航海图》[J].地图,2012(05):116-123.

朱鉴秋.《郑和航海图》简述[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2):50-55.

中国航海协会、福建省气象局、厦门市气象局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张艺博

来源: 中国气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