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鬼灭之刃》剧场版《鬼灭之刃之无限列车》在日本正式公映。
《鬼灭之刃》的人气不用多说,这次的剧场版的票房,更是用脚趾头就能想出来的成功。
观众们哭没哭爽不知道,反正这次炎柱大哥的确给《鬼灭》狠狠地赚了一把。
票房直接超越了当年创造了日本动画票房第一名的《千与千寻》。
但说实话,看过这两部动画的粉丝,都能准确地区分开《鬼灭之刃》跟《千与千寻》两部动画的不同之处。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鬼灭之刃》就好比一家被无数著名赞助商投资的精品糕点铺子,从里到外都是典型的高品质精装配备。
而《千与千寻》则是一个从一而终的祖传老店,匠人制造,天地间独有一份,没了老厨师,谁都做不出来内味儿。
就是这样两部根本没什么可比性的作品,前段时间却被日本《週刊FLASH》的记者舞到了《千与千寻》的总监督宫崎骏头上。
记者咄咄逼人地追问宫老对《鬼灭之刃》的看法,挑的还是人家在家门口捡垃圾的时候。
宫老倒是挺干脆,手里的圾袋都没撂下,直接来了一句:“我没看过。”
对于票房被超越这件事,宫老更是洒脱:“这种事情无所谓了,毕竟世界总是在通货膨胀嘛。”
接着,宫崎骏还对想要再继续多叨扰几句的记者平和表示:别问了,没空了,我再不去捡垃圾可不行了。
就是宫崎骏这样一个被当做路过的热心市民来采访的简短“访谈”,被《週刊FLASH》刊登在报,却生生写出了别的味儿。
记者大概实在没从宫老爷子嘴里套出什么“有内涵”的言语,索性直接自导自演了一出他的内心戏。
什么“说着票房无所谓,但还是在意的吧毕竟之前也有票房不好的时候。”
甚至还特别“尽职尽责”又自作多情地列举了一系列《鬼灭之刃》跟《千与千寻》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七里咔嚓一顿分析对比。
对于这种行为,我只能对这本杂志说:你路走窄了。
提到《千与千寻》,就算是对动画不感兴趣的人,也对它耳熟能详。
这部2001年从东宝出厂的动画电影,创造了日本动画电影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票房记录。
国际上,《千与千寻》更是拿过“奥斯卡最佳动画奖”和“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这两个份量极重的奖项。
甚至,《千与千寻》里久石让创作的电影原声纯音乐,近十年过去了,仍是ost届的顶级扛把子。
上到全世界音乐生的官方课本,下到小学商店门口挂着的5毛钱贺卡,只要一翻开,你不可能找不到电影里的那首经典纯音乐。
再翻翻贺卡的封面,你还可能发现十张有八张都是《千与千寻》里的“名角”无脸男。
从剧情到音乐,从普罗大众到国际殿堂,《千与千寻》获得的是盆满钵满的成功。
可以说,“名誉双收”四个字被它三百六十度变着花样儿的写全了。
《千与千寻》造就了日本动画的巅峰时代,总监督宫崎骏更是促使日本动画走向全面商业化、世界化的开山鼻祖。
他被称为“传奇”,就连美国动画迪斯尼,都要斟酌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发行版权。
然而就是这么牛逼的一个大师,在家门口捡个垃圾的功夫,却叫人给堵了。
对方还热切又没皮没脸地询问他对于自己的作品跟新生代流量作品产生差距的看法。
怎么说呢。
这就好比现在出了首歌拿到了xx音乐榜单第一名的某小鲜肉粉丝。
去莫扎特的推特下面询问“你对于我们家哥哥跟你的音乐产生的流量差距有什么看法”一样——
就他妈离谱。
当然,莫扎特没机会用推特,宫老也十分不想给自己添麻烦地表示“我已经很久没看电视了”。
不然这二位爷要是真蹦出一星半点的“不敬之语”,不知道会被“小鲜肉”的粉丝雪化成什么样子。
与现在日漫行业中制作出的五花八门题材的作品不同,宫崎骏的作品里,主角都是天真的孩童或稚嫩的少年与少女。
没有身遭大难,没有临头狗血,《千与千寻》讲述的就是小女孩千寻偶入奇幻境地后的一系列冒险故事。
电影里,贪吃的人类会被变成最笨的肉猪。
锅炉爷爷有千千万万个煤灰佣兵。
长鼻子的汤婆婆会被另一个同样模样的自己打败。
勇敢的白龙会永远守护踏入危险的千寻。
宫崎骏是个内心世界很“简单”的人,从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
绿树,青草,红花,奇幻的世界,善良的怪兽。
他始终追求最本真的美好。
但他的内心世界绝不是“简陋”的。
他的电影从里到外,始终给人一种坚韧的力量。
就像《千与千寻》里为了营救爸爸妈妈百折不挠的千寻。
《龙猫》里为了见住院的妈妈一面历尽千辛万苦奔跑的小月与小梅。
《起风了》中,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里,少年人的衣摆被风掀起,所有生活的苦难和挣扎,都被风带进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中。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宫崎骏的作品也是充满了隐喻的。
《千与千寻》里的巨型宝宝代表着社会上依靠他人力量畸形生长成的“巨婴”。
因为贪吃变成了猪的人类,代表着这世界上贪婪的*。
看似外表恐怖,实则内向缺爱的无脸男,代表社会上那些因为外表被人定性排挤的边缘人。
就算你已经是个历尽沧桑的中年人,看宫崎骏的电影,还是会生出一种在落满了灰尘的心脏之上打扫出一块清澈之地的冲动。
——这就是宫崎骏的力量。
为了始终传达这种力量,宫崎骏的一生都在坚持手绘创作。
与前面提到的《鬼灭之刃》等由各大包装公司和强大的配备、仿佛是由机器量制好的现代化工艺制作出的动漫不同。
宫崎骏的作品,始终都充满着原始的朴素。
面对着飞速发展的科技,当许多人都感叹着机器的强大时,宫崎骏却在感叹人类连“创造”艺术都想放弃交给机器来做。
“就像在创造病毒一样。”他说。
虽然如此,宫崎骏却没有否定机器的力量。
尽管从1986年《天空之城》开始,宫崎骏就一直嚷嚷着要退休,但老爷子却一直把这个flag立到2013年《起风了》,才又发话:
“大家可能觉得我说不干好几次了,但这次我是认真的。”
2014年,又又又退休了的宫崎骏,第一次接受了动画CGI技术。
他跟一群对电脑动画有研究的年轻人一起窝在吉卜力工作室里,打算着做一部只有在吉卜力博物馆才能播放的以菠萝为主角的动画。
一生都坚持采用手绘创作,第一次接触电脑技术,对宫崎骏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站在白幕布前白发苍苍的他,却并没有从眼中生出一丝羞怯。
他淡然地表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前进。
但毫无疑问的是,电脑制作和手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光从机器上看不出太大的效果,但从成品上看,明显只有手绘,才能更加生动地描绘出角色眼里的灵动情感。
毕竟,只有灵魂才能赋予灵魂。
冷冰冰的机器再精妙,也无法倾注一个匠人用心血泼洒的百分百热忱。
于是,面对轰隆隆的“机器创造艺术”时代的到来,宫崎骏也感叹:
“人类失掉了自信。”
了解宫崎骏的老动漫迷们,都知道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曾一度跟父亲的关系特别不好。
因为宫崎骏认为儿子是个“蠢材”,从建筑师转行来做动画导演,简直是“胡闹”。
在宫崎骏这儿,作品就是作品,哪怕眼前这个人是自己从小疼到大的儿子,他也绝不会因为这一层关系,而让他肆意借着自己的名声来折辱动画艺术。
宫崎骏这种对艺术和作品刚正不阿、“六亲不认”的态度,简直吊打无数国内外演技为0流量登顶的星二代的父母们
甚至在来拍纪录片的电视台镜头前,宫崎骏也丝毫不给宫崎吾朗面子。
宫崎骏去吉卜力工作室视察宫崎吾朗正在制作的动画电影《虞美人之坡》,在看完手稿和分镜后,直接发火走人。
宫崎吾朗也深知自己达不到父亲高度的万分之一,欣慰在他懂得努力,便更加拼命地研究分镜和线条,却还是有许多闭塞的结点得不到疏解。
从工作室离去之后,后知后觉自己态度太过强硬,宫崎骏这个倔强又认真的老头,做了一件又别扭又可爱的事。
他没有回去道歉,而是托自己的老搭档铃木敏夫,给儿子宫崎吾朗带去了一幅自己的手绘画。
画里正是《虞美人之坡》中,把宫崎吾朗等工作人员搞得愁眉不展的女主角,小海。
在宫崎吾朗的笔下,小海这个少女虽有行动,但却始终缺少了某种感情。
而在宫崎骏的笔下,仅仅是把小海背着书包走在桥上的身形、修改得略微向前倾斜,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坚韧与希望的小女孩形象,便顿时跃然纸上。
收到了父亲修改稿的宫崎吾朗,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顿时察觉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那就是父亲宫崎骏从数十年坚韧的创作下,衍生出的炙热的生命力。
其实也不是真的对儿子吾朗存在多么大的偏见,仅仅是因为宫崎骏这个老头儿,实在太热爱他的动画事业了。
所以他的严苛,对于最后终于做出了一部优秀的《虞美人之坡》的宫崎吾朗来说,是一种表皮坚硬、内里柔软的爱意。
说到这儿,人们大概也能懂得宫崎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他只是个一辈子都在专心致志创造自己艺术的“怪老头”罢了。
言归最初。
虽然无良记者打扰了宫老的日常生活,还给他添了一次堵,但也不忘从他嘴里抠出一点关于新作的消息。
宫崎骏倒也没藏着掖着,表示现在仍然在坚持创作,会有新作品问世。
又没退休成,又一次自己放了自己的鸽子,宫崎骏却像每一次立flag失败以后一样表现得理所应当。
他只是非常平淡地离开镜头,拎着两个袋子去捡垃圾了。
看着新闻图里这个小老头儿倔强又伟岸的身影,还是忍不住想再一次对目前浮躁的日漫行业现状说一句:
不要再为难宫崎骏了,你很好,他也很好。
就让忙碌的宫老头儿,安安静静地捡个垃圾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