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查揭秘“高考状元有什么学习秘笈?状元家长有啥培养方式?”

大调查揭秘“高考状元有什么学习秘笈?状元家长有啥培养方式?”

首页游戏大全数独密室奇想夜物语更新时间:2024-04-29

你不好奇状元的家庭教育和一般考生有什么不同?状元们平时都是如何学习的?某个省份的状元特别多是为啥?“寒门”出状元已经是过去式了?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状元,但状元的家教方式、学习经验、考前减压等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精华速览

1、相比于2016年,2017年第一名父母亲的学历显著上升,父母硕士学历占比10%,本科学历占比35%;

2、在受访第一名家庭中,2017年父母为公务员的占比最高,其中35%的第一名父亲为公务员,22.5%的第一名母亲为公务员,远超其他行业;

3、“寒门第一名”占比不足两成,40名高考第一名中仅有6名来自农村,其余85%的第一名均是城镇户口;

4、2017年不少第一名现身多家直播平台,分享“高分秘籍”,有第一名高中一毕业就拿到了“月薪一万”的实习工资;

5、超五成第一名曾参加过奥数、英语竞赛,除了学科类竞赛,不少第一名同时也是文艺、体育、科创类等活动的主力军;

6、过半第一名希望经管类专业,95%的第一名想要本科阶段在内地顶尖大学就读,近九成第一名有读研目标,72%的第一名更倾向于出国读硕士、博士;

7、近四成第一名的平时爱好是电子游戏,15%的第一名表示喜欢并经常玩网游,从没玩过网游的第一名仅占5%;

8、四成第一名曾恋爱,其中除了1人觉得会影响学习,其他15人均觉得与学习没有冲突,只有6名第一名明确表示反对早恋。

高考状元们都出自什么样的家庭

陪读现象在状元家庭中也有出现,但占比较少,40名高考状元中仅有9名状元在高中有过被陪读经历。接受采访的陪读状元表示,陪读不等同于依赖,而只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获得生活上的支持与陪伴。

状元自律性强,与父母沟通顺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参与程度”一项中,40位参与调查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位状元的学习是被过分参与的,只有9位状元是被较少干涉,其余均不被干涉,甚至很少被过问。

“父母平时对我的学习不提要求,是比较宽松的,很信任我的学习能力。有时会关心一下我的考试成绩,也会鼓励我。”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对父母的这种“适度关心”表示很满意。广西理科状元方建勋向澎湃新闻介绍,“小学的时候父母还会指导我写作业,到了初高中以后就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了。”

他认为,父母的这种“不过问”也是一种信任,让他能够迅速地学会照顾自己,独立生活,合理安排时间,进而把控学习上的进度,这种看似“放权”的自由反倒推动着他在一步步前行。“有时候父母如果干涉过多,你也会很烦的不是吗?我就喜欢他们这种恰到好处的关心,所以我才可以什么事情都能和父母摊开来说。”

同样的,江苏文科状元李天宇用“开放自由,寄予我自己最大空间的安排”来形容自己的家庭环境。李天宇说,自己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都比较强,“从小到大读书都没让父母烦神过,学习很自觉,就算到了高三冲刺阶段,晚自习10点半回家,收拾收拾就休息了,基本上能在11点前睡觉,很少学习到深夜。”

在“平时与父母沟通的程度”一题中,八成的状元表示沟通顺畅,其中四成状元认为自己与父母相处像朋友一样,会时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没有“几乎无法沟通”现象的存在。

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平时与父母的沟通,大多是生活上的问题,“我们会聊聊八卦,偶尔会询问一下考试成绩。”

广西理科状元方建勋则表示,自己平时与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会有一些交流,沟通挺顺畅的,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会主动与父母和好,“因为我也得体谅他们的辛苦,不能再惹他们生气了。”

当状元们有压力和烦恼时,大多会选择自己消化。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表示,“在别人考得比我好的时候,我会有压力,但是这种事情也不会跟父母讲,讲了他们也会紧张。”江苏文科状元李天宇也表示,“有压力也不会和他们讲的,就靠内部消化和调节。”

被父母潜移默化影响下的状元

孩子在父母所营造的环境中成长,并受此影响。据澎湃新闻2017高考状元调查中“父母亲学历”一项的数据,父母亲本科学历占比最高。“父母亲职业”一项中,公务员占比最高,其次为公司职员和教师。

四川理科状元黎雨佳的父亲就是硕士学历,平时对她在数学和理综上指点的比较多。“具体的题目的解题技巧他已经不太记得了,指导主要集中在对学科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他经常购买家长网课学习,网课中会讲解各个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习技巧,他看了就会告诉我。”

内蒙古理科状元翁楚彬的妈妈是小学老师,“母亲小学时候会给我检查作业,初中时教我自己预习,平时多给自己买书看,帮助我养成了自主学习、认真严谨、脚踏实地的好习惯。”

状元的兴趣爱好与专业选择,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申奥表示自己在初中的时候,看到爸爸在学习电脑,自己就在一旁跟着学。就这样跟着父亲一起摆弄电脑,申奥不仅学会了基本操作,还学会了编程技术,培养出了爱玩电脑的兴趣。这也决定了他大学的专业选择——计算机专业。

方建勋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受到父母职业熏陶的他却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当医生的。“小时候也会梦想当科学家、发明家什么的啊,但是到了现在就明白职业的选择总要和现实挂钩,而父母的职业就给了我多一种选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认识:可以救人,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6月24日《南宁晚报》曾报道称,清华大学教授张艳春在南宁招生时,得知了方建勋的故事,决定为他开设绿灯,这也是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首次在南宁招收生。

父母陪读,给予的是支持与陪伴

父母陪同孩子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据澎湃新闻的调查数据显示,40名参与调查的高考状元中,仅有9人在高中阶段有被陪读的经历,占二成左右。

四川理科状元黎雨佳从高三开始被陪读,“爸妈都一起陪着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青白江和成都两头跑,早上六点半给我做完早餐赶去青白江上班,晚上下班又赶回成都。不会影响正常上班,但感觉他们也很辛苦。”青白江到成都单程开车距离近40公里。

陪读的父母除工作辛苦外,也会有压力。黎雨佳回忆到,“记得高三有一次考试考得很糟,父亲也很紧张,没忍住说了我几句。我心里也不好受啊,就默默地哭了,觉得超委屈。看到我这样,他们后来就什么都不敢说了,第二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其实我知道他们很担心我。”

状元们并不认为陪读就是不自立,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支持与陪伴。

江苏文科状元李天宇的母亲是全职妈妈,父亲做水电工程,还有个4岁的妹妹,高中三年均被陪读。他认为,“陪读能够帮助我减少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所以没有必要去考虑陪读是好是坏,是不是有关独立。”

谈及陪读对自己的帮助,黎雨佳认为,“陪读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母在身边陪我度过了高三那段紧张的日子,心里会觉得很温暖。”她十分珍惜这段陪读经历,“和父母多相处一下是很好的,毕竟和家人经常在一起的机会到了大学之后就很少了。”

方建勋虽未被陪读,但他对此表示理解。“我也有同学有陪读的,这是人家的学习方式吧,肯定会有节省时间这一好处的。当时我妈妈也提出来过,但是被我拒绝了,因为那样会耽误他们的工作,而且我也会有压力,会导致我心态不稳定。”

高考状元是不是都上培训班?

在很多人看来,参加竞赛似乎成了好学生的必备标签。因此,很多家长会以各种名义,挤破头把孩子往竞赛培训班里送。

状元中有52.5%的人参加过奥数竞赛,占比略低于参加过英语竞赛的人数。与此同时,也有四成状元从未参加过奥数培训。

此外,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型活动等也备受状元们青睐,其中社团活动的参与率高达72.5%。

事实上,全面“开花”的状元并不少见。甚至,还有人突发奇想做出了个专利产品,并因此获得了考学加分。

四成从没参加奥数培训

调查问卷表明,有16名状元从没有参加过奥数培训班,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40%。而有47.5%的状元仅在初中以前参加过奥数培训。

来自西北师大附中的甘肃省高考文科状元熊诗楠坦言,自己对奥数不感兴趣,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班,此前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只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

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朱磊表示,自己只是初中以前参加过奥数、英语培训班,但并没有参加过奥数、英语竞赛。“奥赛这个事情并不一定是‘标配’,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适合参加奥数竞赛。”

对此,辽宁省理科状元李星池也表示,自己一开始就瞄准高考,对奥数这方面没兴趣,也接触少。

参加奥数、英语竞赛状元超五成

调查问卷显示,有52.5%和55%的状元分别参加过奥数、英语这两个学科类的竞赛。

青海省文科状元王雪琪坦言,自己对奥数、英语还算有兴趣,初中时曾参加奥数、英语竞赛获奖,但并没有特意参加培训班。作为政府支援的省外借读生,她高中参加奥数、英语竞赛的机会不多。

在她看来,参加奥数、英语等学科类竞赛的确是大部分状元的“标配”,“状元往往都是有能力且有竞争意识的人。当然,有些有数学、英语天赋的人,也未必是状元。这或许也是各大高校设置自主招生的原因之一吧。”此外,爱好写作的王雪琪在高中期间曾参加过“语文新报杯”作文竞赛 ,并获得不错成绩。

在吉林省理科状元曹宇涵看来,学习奥数、参与竞赛大多是从众心理,自己也不例外。“大家都在学,再加上自己有点兴趣,就一起学了。”她告诉澎湃新闻,很多人看重奥数可能是因为它对升学有帮助。“在我们这里,小学不学奥数似乎就意味着初中上不了好学校。”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黎雨佳,在今年的高考中数学拿了满分,她说,自己在高一时还参加过一阵生物竞赛培训,并获得了四川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我数学、物理成绩不稳定,父母认为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在这两门科目上。而我却认为自己能兼顾,就这样跟他们争执了很久,最后我屈服了。”

状元也是“全能选手”

调查问卷显示,除了参与奥数、物理、英语等学科类竞赛,不少状元同时也是文艺、体育、科创类等活动的主力军。40位填写问卷的状元中,有25人参与过文艺类活动,13人参与过体育竞赛,还有8人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

河南省文科高考状元吴铮就有一项科创类的国家专利——“多功能防护菜刀”,主要适合刚刚学切菜的人使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专利检索”页面,输入“吴铮”、“2016”等关键词便能找到这项专利的详细介绍。

“平时在家妈妈妈总因为担心我切到手而不让我切菜,我就想可以在刀的一侧设计个有滑槽的防护板,这样可以避免切菜的时候切到手。”吴铮告诉澎湃新闻,自己高中就读的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一直鼓励学生创新,并给学生安排了创新课程,老师会通过创意小视频提示学生可以发明东西去改变“不方便”,而她也因此有了发明一样东西去申请专利的想法。吴铮表示,这项专利让她在北大“博雅计划”中获得了10分加分。

新疆文科状元赵寒雨参加过很多校、区级文艺类活动,校庆、晚会的舞台上都留下过她婀娜的舞姿。

海南省文科状元李超富是个热衷于足球运动的人。他曾在初中时随校足球队参与过海口市校园足球联赛。他认为,学习和参加体育竞赛并不冲突。即使是高中学习最忙碌的时候,他也会忙里偷闲参加校内足球赛。

状元们是不是只会刷题的学习机器?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广西文科状元韩思雨兴趣爱好广泛,在分秒必争的高三阶段,画画、弹琴、刷剧、看漫画成为她调剂心态的方式,高考前一个月,考生都在熬夜刷题,而她还会看看课外书,在草稿本上天马行空地画上几笔。

她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喜欢如《长歌行》、《尚善》,有历史文化底蕴及故事情节强的漫画,偶尔也会小试牛刀;擅长古筝,假期会弹弹喜欢的曲子;好奇天文,曾买来望远镜“看看月亮”。

山西高考文科状元朱磊也喜欢自己画漫画。“画画确实是特别喜欢的。”他对澎湃新闻说,觉得累的时候,自己画一下能放松下来。”

闲暇时间,重庆高考文科状元刘之铭有个特别的爱好,她会时常在手机上做些数独解压。“很小的时候,爸爸教我的。我喜欢数学,做数独会很开心。”

四川理科状元黎雨佳则兼具“学霸”与“女汉子”的特质。作为一个文艺范儿的理科生,黎雨佳喜欢音乐,最近开始学了吉他,周杰伦是挚爱;酷爱阅读近代史、哲学史,也读小说,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曾追《三体》到凌晨四点。而作为运动健将,她组建过班级的篮球女队,曾获青白江区实心球和铅球项目的第二名。

博弈也是不少状元的心头之爱。山西理科状元鲍嘉晖很小就开始学习围棋,稳重的性格令他下起棋来进步很快。他的父亲认为,正是下棋开发了他的智力。鲍嘉晖学习成绩好,同时也是个阳光爱玩的大男孩。他尤其喜欢打篮球,即使在高考前几天,也会每天打半个小时。父亲对这他这个爱好表示支持:“孩子学习很辛苦,半个小时的篮球,对他来说是一天之中难得的放松。”

海南省文科状元李超富是个球迷,初中时曾是海南白驹学校第一届校足球队的队员,在球队司职边锋;他喜欢梅西,同时也是支持国足的铁粉。李超富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名足球领域的体育记者,为中国足球尽一份力。

而甘肃理科状元肖智文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痴迷起了航模。刚开始只是玩玩纸飞机,后来越玩越“高级”,从初中开始,就学着自己设计、制作模型飞机,母校兰州一中现在还保存着肖智文自己设计的无人机。

“一个人的高中不能只有课本。”福建理科状元陈汜玄认为,自己性格上的塑造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高一、高二参加了不少的课外活动。”参加美式辩论赛、中学生精英峰会、学生会之外,他还与同学组织了慈善公益活动,通过义演、义卖等方式传播正能量。高考成绩公布后,陈汜玄因优异的成绩受到关注,其为了公益扮成女装的照片也引来热议,妩媚的造型不可不谓艳惊四座。

既闻窗外事,也读圣贤书

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图书阅读率为58.8%。

在澎湃新闻的问卷调查中,40%的状元表示自己的偶像是作家。文学、历史、哲学、科幻,不少状元的阅读面都较为广泛。

来自浙江的状元王雷捷的童年是在书香中度过的。对王雷捷来说,阅读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剂。他会在自己的抽屉里放本书,做题倦了就看一下。睡前读书习惯也从未改过,虽然只有晚自习到熄灯的半小时,也会抓紧时间读一点。

王雷捷说,不管学业有多忙,他都一直坚持广泛地读书,但从不看网络小说。每次放假,他都会抽时间去书店或者网上购书。

甘肃高考文科状元熊诗楠喜欢岳飞的诗词,最爱的是岳飞的那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平时,他也爱看王阳明的著作。“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两个核心观点让熊诗楠印象深刻,“无论在做什么,内心一定要有良知。另外做事不能空想,也不能一味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朱磊也是,平常各个领域的书籍都会看一看。“有的时候网上找一些评价不错的书,很多是奇幻、小说类的,现在会多看看和社会相关的书。”

为了备战高考,湖北文科状元范筱雨两年不曾玩手机。阅读刊物和文学著作成为了她了解社会动态、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一场网络直播中,她表示自己对手机、电脑的需求远不如常人,通过纸质媒介来获取社会知识已能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怎样的好心态才能成就状元?

本次受访的高考状元中,有77.5%的状元表示在高三期间偶尔也会出现负面情绪,但都能通过找家长、老师开导或其他减压方式自我调节。

足够的睡眠在很多人看来,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前提。但九成以上的状元都表示自己每晚在11点后才休息,甚至有人“开夜车”至凌晨2点。就每天睡觉时间而言,80%都在6-8小时之间;能保持8-9小时睡眠的状元仅有5%。

七成状元考前一晚按计划入睡

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2.5%表示自己在高考时非常轻松。新疆文科高考状元赵寒雨就是其中一个。谈及保持好心态的秘诀时,她表示,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期望值不那么高反而压力小一点。”

从作息时间看,赵寒雨平时跟大多数高三学生一样会学习到很晚才睡,并且有午睡习惯。调查问卷显示,有七成状元表示高考前一晚能按照计划轻松入睡。不过,好心态的赵寒雨却在考前一晚失眠了。“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失眠过,那晚啥也没想,但就是睡不着。好在考试之前,老师就跟我们说过考前一晚失眠很正常,我就一直躺着,直到凌晨4、5点才睡着。”赵寒雨坦言,第二天自己出现了低烧、头晕、想吐的症状,早饭也没吃就去了考场。

在参与问卷的状元中,虽有近半数状元表示高考时比较轻松,但仍有四成状元表示有些紧张。河南省文科高考状元吴铮在高考前一晚就因紧张而睡得不太踏实。但她并不认为睡觉质量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不仅是考前,我平时睡不踏实的情况也挺多,没刻意调节,慢慢习惯就好。”

练书法、看动漫,状元减压方式多

焦虑、烦躁、低落等是很多高三学生都难免出现的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的出现,大多来自于学业压力。在吴铮看来,高三有负面情绪,甚至反复出现都很正常。就她自己而言,平时也会因学习压力大而反复出现负面情绪。

调查问卷显示,62.5%的状元在出现负面情绪时会选择找老师和家长倾诉,而赵寒雨告诉澎湃新闻,她更愿意通过自我调节或找好友倾诉来减压。“我高中三年都在哈密市上学,而父母在巴里坤县工作。由于平时没和他们住,交流便相对较少。虽然跟老师关系都很好,但我天生怕老师,更不好意思因为一点小事就麻烦老师。所以,其实去跟好朋友看个电影、吃个饭我就很开心啦。”不过,赵寒雨偶尔也会因为压力大而哭鼻子。但她认为,哭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好方式。

除此之外,做运动、练书法、看动漫、听音乐等也是状元们钟情的放松方式。2017年辽宁省理科高考状元李星池爱好书法,对他来说,练字就很减压。

某省状元陈晨(化名)平时就喜欢听音乐,觉得不同的音乐带给自己不同的心理体验,能帮助整理思绪、放松心情。她表示,“做好自己的事,不执着于结果”也是自己保持好心态的秘诀之一。

在父母眼中,青海省文科高考状元王雪琪是个独立自主、乐观开朗的女孩。2014年,她作为政府支援的省外借读生被送到了辽宁北镇读高中,在这个距离家乡西宁2400公里远的城市里,她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对她来说,气候的不同已然不算什么,严重的水土不服让她三年来常常吃不下、睡不好,加上学业压力,她时常焦虑、烦躁。

对此,王雪琪表示,好在自己心态乐观,大多时候可以自我调节。不过,王雪琪也有无助的时候。在二模考试中,她的成绩并不理想,正当她为此感到低落、迷茫时,北大招生组恰巧到学校宣传,招生组老师耐心地劝说,为她拨开了心中的层层乌云。“我很感激他们。”王雪琪表示,自己心仪北大已久,那次的谈话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考入北大的信心。

近五成状元每天课余学习4-6小时

作为被北大“博雅计划”认定的学生,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曹宇涵面对高考同样非常淡定。在她看来,平心静气很重要。与参与问卷的绝大多数状元不同,曹宇涵没有午睡习惯,“午休时间就自己安排,看看书、做做题。”

九成参与问卷的状元表示会“开夜车”到每晚11点后睡觉,而曹宇涵却能做到晚上10点睡、早上6点多起,几乎每天都能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对此,她表示,自己从小作息就很规律,规律的作息让她非常受益,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而和曹宇涵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某文科状元刘志远(化名),他说,并不赞成晚上“开夜车”学习,“睡眠很重要,睡眠时间少了会很大程度影响白天的效率。”

当然,也并非每个状元都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理科状元武子健就认为自己在高三时的学习效率较低,甚至偶尔会学到凌晨2点。“我不是个有自制力的人。高三时,我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也来自于‘想好好学又管不住自己’。比如,我希望自己学习,但是就是刷了一晚上空间。”

从调查问卷来看,高三每天(除上课时间,包括早晚自习)学习4小时以内的状元共9人,近五成的状元每天学习在4-6小时之间。同时,仍有6人表示自己高三课余学习时间超过了8小时。

对此,武子健坦言,学习时间长并不一定就学得多,上课认真听讲、重视课本,跟着老师的步伐很重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