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伦:以刀代笔 文心雕壶

陈显伦:以刀代笔 文心雕壶

首页游戏大全甜瓜游乐场SCP模组更新时间:2024-04-22

中国的紫砂艺术,自清代陈曼生起,壶以字贵,字以壶传。金石造诣深厚的陈曼生,将诗、书、画、印入雕刻入壶,紫砂艺术就不再只是一般的生活实用器,而是一种寄托文人理想,抒发情志的艺术品。

在当代,多有紫砂匠人机械刻壶,也有书画家玩票刻壶,鲜有人将紫砂陶刻作为一门艺术自觉追求。紫砂陶刻家陈显伦,自幼习练书法,后研习碑帖陶刻,又拜师王岳川,追求字外之功。他将全面的修养,对艺术的自觉追求,融汇于紫砂壶之上,由“艺”入“匠”,又由“匠”入“艺”,创作出匠心独运的紫砂陶刻艺术。

——编者按

陈显伦(书法家,陶刻家)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 行书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名称:六方壶

书法: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陶刻作者: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450cc

以 艺 会 友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这是1948 年吴湖帆题刻于“相明石瓢壶”之上的诗句,取自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一诗。

文人相会何由故,只因性近诗来牵。在广州繁华的珠江新城,陈显伦与郭剑林的紫砂陶刻工作室“显林斋”,每天迎来送往各路高朋,无论文人墨客,名人大咖,皆为他们的紫砂陶刻艺术驻足流连。显林斋内,茗香宜人,佳器陈列。逸兴之处,陈显伦常常挥毫,以书法题赠友人。

陈显伦紫砂陶刻技艺之精,似乎无不可以入壶。“三希堂”之传世名帖、许鸿飞之雕塑作品“肥女”、作家蒋述卓逸兴诗作、乃至黄永玉的猴票,无论书法、国画、油画、雕塑,乃至版画、邮票,他皆能提取图像与线条,再现于紫砂之上。

陈显伦的搭档陶艺家郭剑林,推崇历史上的经典壶型,遵循古法造壶,博采众长,创作出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的多样壶型。陈显伦陶刻,郭剑林制壶,二人合作,珠联璧合。

凭借其精湛的陶刻技艺,陈显伦结交了大半个艺术圈。曾与其合作过的艺术家,如潘鹤、陈永正、周彦生、何满宗、张桂光、纪光明、颜奕端,陈初生,李远东,祁小春等20 余位,而他刻过的名家作品,包括黄永玉、范曾、韩美林、刘文西、杨之光、何家英、范扬、陈金章、梁世雄、陈永锵、林丰俗等不下50余位。而这个长长的名单,还在不断有新的名家加入。

作品名称:香瓜壶

书法:王献之· 中秋帖

陶刻作者: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600cc

王献之 草书 《 中秋帖》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陈显伦的紫砂陶刻作品,曾与其导师王岳川教授的书法艺术一起,共同展览于“中国美术馆”这一中国最高美学殿堂。对于这位学生,王岳川并不掩饰喜爱之情,他说:“显伦是一个书法高手,也是一个陶刻高手。我的学生显伦把我的书法刻出来,不敢说我的书法有多么好,但是刻完了以后,确实壶更加有生命力,有精气神,而我的书法由于缩小了以后,显得更加精美,显伦帮我实现了书法进入紫砂器型的梦想,我心里面很开心。”

作家蒋述卓与陈显伦一见如故,相交甚欢。他与显伦数度合作,将当代的诗歌与岭南书画名家入壶,创造出一种属于当代人的哲理、诗情或神韵。评论家、诗人胡红栓也成为显伦紫砂陶刻的粉丝,经常在朋友圈内晒壶,以紫砂配图发文“有时,将诗情、书情、艺情、文情融入友情,也能催生出另一种风情”。

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冯善书也经常往来于“显林斋”,并颇以入手陈显伦的书法紫砂而自得。在研究了当代名家书法陶刻的发展困境,上手过大量紫砂壶后,他对陈显伦的紫砂陶刻作品推崇备至。他说“艺术是美学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结合。显伦的紫砂陶刻既有布局的改变,又以刀代笔进行了再创作,甚至有时候他还会修理名家在纸上的一些局部败笔,他不是机械复刻,而是带有个人审美和思想的一种再创作”。

正大气象—王岳川书法作品展(书法紫砂作品系列)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

书法陶刻作者:王岳川 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作品名称:方竹壶

泥料:原矿紫玉金砂 容量:450cc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作品名称:茄段壶· 春之韵

诗书画陶刻作者:周彦生 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泥料:原矿朱泥

容量:280cc

由 艺 入 匠

陈显伦能够获得众多书画名家与专业人士的肯定与合作,并非易事。正如其导师王岳川所言:“将宣纸之上的书法完美呈现于紫砂之上,需要至少有四方面的能力:其一是具备深厚的书画功底;其二要具备老练精湛的篆刻刀法功力;其三要具备极高的美学素养;其四,要具备高超的陶器制作工艺。四种巧妙融合,构成了中国紫砂艺术巧妙相生的境界。”而陈显伦则幸运地具备了这四方面的条件。

陈显伦6 岁起,就跟父亲学习书法。幼时他从临摹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赵孟頫入手;初中时,他临摹魏碑、张猛龙,在汉隶上破费了一番功夫;大学时,他又临摹二王、孙过庭等。 在长期学习经典之后,陈显伦厚积薄发,不但技术全面,且风格多样,讲究变化,既能进入高古,将大篆、汉隶、碑体的味道融入自己作品,又能跳出经典,形成自己雄强豪放、秀雅飘逸的风格。

如果仔细观看他的书法作品,会发现他的书法线条尤其之美,率性而张扬,起承转合中,自有一份潇洒与从容。字如其人,陈显伦的字猛烈不失温润,古拙中透着灵气。与其合作过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何满宗评价,陈显伦的隶属书功夫很深,也就是传统功夫很深,他的作品有传统的精神在里面。他能够把书画的线条结构表达在陶艺上,这很不容易,在古代的书法陶刻上还没出现这样的作品,在当代也非常难得。

作品名称:掇只球· 花好月圆

书法陶刻作者:张桂光 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泥料:原矿珠泥

容量:230cc

作品名称:抽角石斛· 荷花依人图

书画陶刻作者:刘汉虎 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300cc

然而在书法领域里已有成绩的陈显伦,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心进入陶刻艺术领域,再探堂奥。他认为学习陶刻,古代遗存的碑刻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他潜心研究历代碑帖,数度访问泰山摩崖石刻、西安碑林,以古人为师,深入研读,反复揣摩。

为了掌握陶刻技艺,陈显伦不介意进入一种匠人的状态。在练习陶刻之初,他经常以每天16 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他说书法陶刻在技艺层面,无巧可取,必须投入相当的时间、工作量以及思考,在紫砂上反复临刻,养成肌肉记忆。一则紫砂陶壁很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非常容易被刻穿。二则,陶刻者需“以刀代笔”,用刀表达笔意,刻出中国书画的特殊效果。三则紫砂空间有限,谋篇布局,考验功力。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金凯评价显伦的陶刻技艺认为,他的陶刻刀法吸取西安碑林三角底的经典刻法,点画飞动流畅,气脉生动,充满了音乐般的旋律感,同时能把三希堂原帖神形兼备表现出来,很难得。

在对陶刻技艺有了相当的把握后,陈显伦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他将《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等10 余幅历代名帖,缩小后复刻于紫砂壶之上。在常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陈显伦却颇感到小小的兴奋。他说,纸寿千年,陶寿万年,希望最终将这批作品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让中国的书法艺术精髓借由紫砂这一载体一直流传下去。

作品名称:四方壶· 木兰纺织

邮票设计作者:郭承辉

陶刻作者: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380cc

由 匠 入 艺

所谓“文人紫砂”与“刻壶匠”的本质区别,就是文人有艺术修养,如书法篆刻、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的审美陶冶,会设计能创新;而一般的刻壶匠人只会依样画葫,只会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曾说过:“陶刻作者如果不加经营,或是仅以师传的稿本抄录摹写,在壶或盆上按样翻刻,忘记了不同的创作对象应有各自的形态、深度和空间的谋划,就不能求得施艺载体和画面的统一、 和谐, 也不能表达作者内心想表达的思想、意境, 更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高水平陶刻艺术品,而只是一件普通商品。”

显而易见,一名陶刻匠人如果受其掌握的知识局限, 缺乏一定的美学修养和艺术功底,即使他的刀法再熟练,其陶刻作品也进不了艺术品的行列。如何实现由“匠”入“艺”的华丽转身,几乎是紫砂陶刻从业者的共同课题。

在陈显伦眼中,书法艺术位于各种艺术的最高位,代表中国的美学,书法是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一支笔可以界破空虚,写出千变万化的线条。正因为他对书法艺术之美有深入的理解,所以他更能理解书法家的艺术精神。在陶刻之前,他会仔细研究其笔法与意境,达到与书画者高度共鸣。在陶刻中,他不但努力还原作品的笔墨细节,更忠实于原作的神韵,同时根据陶刻本身的特点加以调整。一旦取其形神,他便挥刀一蹴而就。

“ 如果陶刻按照字形还原书法,就会像机器刻字,有形无韵。例如,在笔画重叠的地方,必须按照书写的动作进行陶刻;在笔画呼应的地方,必须还原这种呼应关系;在每一个笔画的书写中,都要把提按顿挫、轻重缓急,书法的韵味表现出来。”陈显伦硕说。

他认为书法在宣纸和陶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上的转换,有两个难点:其一,呈现书法的书写性,即干、湿、浓、淡、焦墨再次呈现。其二,用古人的碑刻方法,用深浅、粗细、切刀、冲刀来实现。

书法陶刻之外,陈显伦更多地学习“字外功”,探索书法与经典文化的结合。受到导师王岳川的影响,他不断深入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所谓“字外功”,即艺术家应该追求艺术上的厚度和高度,厚度是人生的积累,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沉淀与发展。

一个紫砂陶刻者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形式美学法则,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和艺术功底,再保持一颗匠人之心, 才能在紫砂陶刻领域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1978 年出生的陈显伦,正值艺术青春的勃发之年,他正在为创作更具生命力的作品不断前行。

作品名称:雀桥壶

书法陶刻作者:何满宗 陈显伦

制壶作者:郭剑林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660cc

Q & A

《收藏·拍卖》:紫砂融入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你如何理解紫砂陶刻之美?

郭剑林:抽象地讲紫砂的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辟面相”(即指第一眼的感觉);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蕴含的和谐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好的作品是拥有“四美”:生命活力之美,结构规律之美,物象和质地之美,精神和意境之美。具体而言,紫砂的形态美的基本要素,即点、线、面、空间等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以及对点、线、面、空间形式意蕴的理解。也就是壶体、足、盖、嘴、钮、把所形成的虚实空间等。

《收藏·拍卖》:在紫砂壶的工艺性与审美性上,您是怎么思考的?

郭剑林:紫砂壶首先是工艺美术,是个手艺活,水准要高。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技艺水准。但不能一味地追求工艺而忽略它的人文属性、审美属性,这就要工艺家们多读书,多穷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制作出工艺精湛,又具有传统文人审美品位的壶,即“文人壶”。

《收藏·拍卖》:你从书法家进入到书法陶刻领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陈显伦:接触陶艺之后我深深地迷上了这门艺术。从书法篆刻进入陶刻领域相对容易,首先解决的是书写问题,就是要把书法作品从纸上搬到陶上,书写材料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次是刊刻问题,篆刻的刀法与陶刻所用的刀法有一定的不同,需要有一个摸索适应的过程。纸上书法与陶刻书法,由于载体的差异性成为两种不同的专业艺术,但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在学术上仍然是一脉同源的。不管是在宣纸上创作,还是在陶刻上创作,都需要经历文字学、美术学和书法学的专业训练。有所不同的是,宣纸上和陶器型上的线条艺术,创作工具和表现手法有所区别。纸上书法用的是笔,陶刻书法用的是刀。实际上,就近现代书法学研究来说,早已形成了帖学和碑学两个不同的流派,这两个流派刚好对应了上述两种不同艺术形态在专业技法上的要求。篆刻,拿刀在石头上刻字与在陶器上刻字可谓异曲同工。书法之美、紫砂之美、篆刻之美其实是可以融通而和谐共生的,关键需要艺术家有巧思,找到一个契合点。我常把隶书的审美倾注在紫砂制作艺术上,制出来的壶具有典重之美,不同于一般的工艺师的作品。

《收藏·拍卖》:纸与紫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那么如何在紫砂上表达书法的书写性,如何呈现水墨的干、湿、浓、淡、焦墨?

陈显伦:清代篆刻大师邓石如曾言“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讲的是篆刻,同样也适应于陶刻。就是要在刊刻的时候要尽量表现用笔的柔和之美,以刀代笔,而尽量避免斧劈刀削的痕迹。然而陶刻毕竟不同于宣纸,要想把用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从古人经典碑刻寻找,以古为师,故应亲临名碑故地,观摩崖刻实景和碑林等,如泰山摩崖石刻人,西安碑林等。与古人接气,方可大成。

【陈显伦简介】

书法家,陶刻家。1978年出生于广东省红海湾,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天河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毕业于中山大学,进修于北京大学,师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2017年获得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最高奖(金奖)和(铜奖),2017年获得“广轻工美”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五个银奖、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原创设计”主题展获得四个金奖。

-END-

文/董萍

图/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编辑 / 雨葭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


《收藏/拍卖》杂志现进驻媒体平台有: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网易艺术、新浪微博、搜狐新闻、腾讯天天快报、大粤艺术、一点资讯、雅昌艺术网、时代财经APP等主流媒体平台,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体传播矩阵。

欢迎邀请加入更多媒体平台!如想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scpmmag@163.com 或微信scpm2004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