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各地捷报频传。4月29日,安徽省宣布省内31个贫困县(区)已全部摘帽。至此,我国已有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西藏、陕西、青海等15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区)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
而这15个省区市能够战胜贫困,正因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举措,探索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路。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从媒体报道中收集整理了15个省区市部分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方面的部分特色做法,看看这些地区是如何在党组织以及党员的带领下,攻坚克难,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
河北:让党员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领到致富产业上来
2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经河北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批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等13个县和涿鹿县赵家蓬区退出贫困县。至此,全省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保定市阜平县位于太行山腹地,是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元旦前夕,**来到这里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几年来,阜平县党员干部牢记*的殷切嘱托,让党员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领到致富产业中来。如今,老区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54.4%下降到0.46%,顺利通过国家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2020年3月4日,阜平县一处林果产业基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农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该县以群众为对象,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强化示范引领,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党员率先流转土地、率先学习技术、率先承包经营,全县涌现出80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
通过党员干部带动,贫困群众由“揣着手等”到“甩开手干”,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生态旅游等6大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19年的9800元。
山西:头雁领航,群众收入涨起来
2月27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包括大同市广灵县在内的17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山西58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减少到2.1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以下。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山西多个贫困县充分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天镇县是山西省36个国定贫困县和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贫困村126个、贫困人口2.16万户5.19万人。
近年来,天镇县把村“两委”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县乡机关选派、邻村干部跨任、优秀人才回村等方式,选优配强带头人。当过兵、办过企业、在省直机关工作过的范政,回到赵家沟乡后峪堡村当选支部*,积极联系龙头企业拓展土豆、小杂粮销售渠道,并投资1200万元上马了尾砂制砖项目,吸收贫困户进厂打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此外,天镇县还深入开展“领头雁”培训,组织村“两委”主干800多人次到胶州、崇礼等地考察学习,组织贫困村支部*参加人社部轮训,安排乡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8000多人次,帮助村“两委”“强筋壮骨”,挺起了带领群众脱贫的腰杆。
俯瞰天镇县贾家屯乡塔儿村光伏扶贫电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和顺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经过6年不懈努力,已于2019年4月顺利摘帽。期间,县委*孙永胜访遍173个贫困村,深度剖析2个贫困村,以点带面推动7个方面问题解决;全县所属乡镇党委*集中精力抓脱贫,走遍18011个贫困户;各个村党支部*积极发挥“领头雁”效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集体经济全部破零的基础上,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达到了64%。
内蒙古:盘活基层组织力量,大力实施“富民党建”
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传来捷报:鄂伦春自治旗等20个贫困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宣告全面脱贫“摘帽”。
长期以来,内蒙古坚持把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打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组合拳。
通辽市科左中旗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落实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目前,全旗贫困发生率由9.75%降至0.17%,已退出国贫旗序列。
啃下贫困的硬骨头,离不开一支有能力、有担当、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队伍。科左中旗旗、镇、村三级*齐上阵,推行旗级领导“抓线联乡包村扶户”工作机制。同时,1726名党员干部主动上门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落实扶贫项目和帮扶举措,带动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
科左中旗还积极引导村级党组织整合盘活促发展、资金扶持促增收、行业引领促提升。2019年,303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贫困嘎查村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旗的阿拉善右旗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大力实施富民党建“三链”工程。该工程以“党建 富民产业”为着力点,先后成立绿丰沙产业、旭辉驼产业、九棵树旅游业等产业党支部13个,并由嘎查党支部*领办和“党员中心户”牵头成立产业合作社12个。全面推行“党支部 合作社 党员 农牧户”联营同富模式,扶持发展沙产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49家,从事沙草产业农牧民3000余人,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富民效益共赢。
吉林:设立“驻村干部党委”,全面融合帮扶力量
4月11日,吉林省发布公告,靖宇县、大安市、通榆县、安图县、汪清县、双辽市、柳河县、长岭县、白城市洮北区9个县(市、区)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吉林省1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吉林扶贫翻开崭新的一页。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积极总结推广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安图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模式,推动党建目标与脱贫目标、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党建责任与扶贫责任深度融合,解决脱贫攻坚持续动力支撑问题。
2016年8月,安图县创新性地成立了“驻村干部党委”,对驻村干部进行统筹管理,把帮扶力量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助力了2018年全县32个贫困村退出、2190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2018年10月,安图县还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由“驻村干部党委”牵头,安图县建立了各级帮扶单位、乡镇党委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该制度畅通了乡镇党委与各级帮扶单位、帮扶领导的沟通联系,能够最大化整合利用各级帮扶单位资源,推动资金、政策、项目统筹谋划上报,争取支持和帮助。
截至2018年,安图县累计争取协调帮扶单位资金4795.8157万元,提请帮助协调落实产业项目154个,基础设施项目293个,让贫困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通过党建平台的协调和经验分享,安图县的驻村第一*纷纷筑起“造血”事业。在西北村,王忠良联系单位投资100万元,扩大木耳大棚经营规模,并委托吉林省德亚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经营,保证扶贫工作长期有效。在盘道村,侯志国动员党支部成员每人垫付2万元,共垫资9.5万元,建起了笨榨油坊。截至2019年4月,笨榨油坊净利润达到30万元;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的2725元,增长到2018年的8511元,收入翻了三番。
侯志国(左二)与村民查看榛子树长势。(图片来源:新华社)
驻村干部党委的成立,真正发挥了党组织的“凝聚、转变、跃升”引领优势,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足了基础保证。
黑龙江:加强班子建设,提振真抓实干精气神
2月26日召开的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批准延寿、拜泉、林甸、海伦、青冈5个贫困县(市)摘帽退出,并向社会进行公告。这是黑龙江省最后一批退出贫困序列的5个国家级贫困县。至此,全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8个省级贫困县全部退出摘帽。
刚刚摘帽的拜泉县于201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曾高达10.9%。
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7年来,拜泉县在发挥自身优势以夯实产业为抓手的同时,持续加强班子建设,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拜泉县委*刘雁冬介绍,拜泉县坚持“三级*”抓扶贫,突出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深入开展“五星村党支部”和“五好村党组织*”创建活动,探索实施村党支部*“公职化”管理,大力推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其中,拜泉县上升乡团结村党支部结合村情、民情和党员队伍实际,开展了标准化党支部创建活动。并以“党建引领激活力、团结实干谋发展”为工作理念,通过主题党日、党员设岗定责、“1 10 100”党员联户、“多帮一”共建等4个活动,有效增强了支部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党员干部发动群众、引领群众的能力。
安徽:城乡结对共建,精干力量下沉攻坚
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萧县、临泉县、阜南县、阜阳市颍东区、霍邱县、金寨县、石台县、太湖县、望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此次9个县摘帽之后,安徽已基本完成“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两大任务。
上图:1961年金寨县城;下图:2020年金寨县城夜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刚刚脱贫摘帽的金寨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县委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采取1 1或X 1模式,由全县296个县乡机关单位党组织与224个行政村成立联合党组织,利用党建、资源和人脉优势,帮助建强村级班子、完善基础设施、争取资金项目、发展主导产业,共建以来累计筹集资金6700万元,协调落实基础设施项目689个、集体经济项目436个、特色产业项目125个。
同时,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51名县级领导每人带头联系帮扶一个乡镇,117个县直单位每个定点联系包帮一个贫困村,4825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与2.7万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帮助制定脱贫措施2.3万条,解决困难问题3.7万个,自发捐款捐物1300万元。
望江县位于长江下游,低矮的青山、富足的水源随处可见。然而,这里并不富饶。2011年,望江县被列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和贫困革命老区县;2017年,被列入安徽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望江县坚持把最精*力量派驻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千名干部“沉一线、连民心、解难题、助摘帽”聚力攻坚行动,保证全县三分之二以上干部职工、每位干部三分之二以上精力抓脱贫攻坚。同时,开展5期“千名干部下基层推进脱贫攻坚”行动,抽调机关干部2000余人次,下沉一线破解难点、攻克阻点,使脱贫攻坚力量不断提升。
江西:实施“人才回归”工程,让党员先锋成为发展尖兵
4月26日,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和向社会公示等程序,江西省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鄱阳县、修水县、都昌县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经研究,批准以上7个贫困县脱贫退出。至此,江西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标志着江西省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江西部分贫困县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与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有机融合,突出“两个带头人”作用。在本乡本土“能人”中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引领返乡农民工艰苦创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呈现出“雁阵归巢”返乡创业生动局面。
信丰县小河镇志和村党员李玉生,在脱贫攻坚号角的召引下,毅然辞去外地养鱼厂的高薪工作,回乡创立“志和年年有余”鱼苗孵化专业合作社,投入32万元建起35口鱼塘共180多亩水面,创建鱼苗孵化和渔业养殖精准帮扶示范基地,吸纳了本村贫困户24户“加盟”,户均增收8000多元。
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党员胡乾元把经营多年的花生加工厂托付给家人,自己回村创业,带领全村发展井冈蜜柚1100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村民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使家乡从“空壳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蜜柚村”。
如今,在广袤的赣鄱大地,这些党员先锋带着热情与责任融入农村、贴近群众,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尖兵。
河南:坚持组织引领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
2月28日上午,经过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议,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研究,正式批准嵩县等14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河南省5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省累计实现65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48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8.79%下降到2019年底的0.41%。
鲁山县就在这刚刚脱贫的这14个县之列。近年来,该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产业发展作为发力点,坚持组织引领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让党旗在脱贫产业链上高高飘扬。截至2019年底,鲁山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以来累计建档立卡40804户142923人减少到4512户8231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96%。
在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一位村民在温室大棚内采摘香菇。(图片来源:新华社)
鲁山县在全县25个乡镇和555个村建立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以及覆盖城乡的无线广播服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把党的扶贫政策、种养技术等第一时间宣传培训到人到户,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
团城乡花园沟村的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由于山路崎岖,“藏在深山人未识”。2018年,村党支部引入旅游公司,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特色民宿,举办乡村美食节,引爆了乡村旅游产业,圆了村民的“脱贫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脱贫看党员。广大党员干部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变革。
大年沟村曾是个山沟里的贫困村,在村党支部*王长海带领下,村民破解了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发展血桃种植,全村种植面积从800亩发展到3800亩,年创利润300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并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县科技服务团成员、辛集乡张庄村农民党员张平洋是葡萄种植能手,娴熟掌握架改、套袋、膨果等技术。他带头试种优质品种,为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辐射带动全乡28个行政村、3200多户农户种植葡萄1.5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85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湖北: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不断完善党群服务
4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批准十堰市郧阳区等17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这标志着湖北省3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的夏季茶园。(图片来源:新华社)
刚刚脱贫摘帽的竹山县作为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主战场,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共赢。目前,该县4.8万户1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综合发生率由2014年的36%降至0.04%。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在基层一线。竹山县坚持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选拔、培养、监管和激励机制,扎实组织村两委换届,全面落实村党组织*县级备案和村干部候选人县级联审工作机制,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
擂鼓镇董家沟村曾是一个基层组织涣散、扶贫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匮乏等问题突出的重点村。竹山县围绕脱贫攻坚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采取由1名县级领导和1名乡镇领导包联,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1名第一*帮扶,并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包点指导的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对标施策,推进整改提升,以“矛盾诉求化解、精准扶贫入户、干部作风整训、集体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为抓手,帮助该村实现由后进村向先进村转变。
在提升软实力的同时,竹山县切实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把群众吸引到党的基层阵地中来,坚持把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素质提升基础性工程来抓。
近年来,竹山县集中统筹资金1250万元完成了25个边远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争取省委组织部划拨280万补交党费定点支持24个边远村完善配套设施,整合扶贫、民政等多部门建成“多务合一”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54个。此外,还积极开展“有困难找支部,需办事找干部”活动,切实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党员精神面貌振奋,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
湖南:以“智慧党建”激活脱贫攻坚新动能
“我们的生活,就像*在浙江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施六金,抱着只有两个月大的孩子,看着电视新闻,脸上乐开了花。
近几年,湖南省五级*抓扶贫,各地群众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农民,与施六金一样,过上了蒸蒸日上的好生活。
2月底,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邵阳县等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省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2015年,邵阳县吹响决战脱贫攻坚的战斗号角。几年来,邵阳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党建,兴产业,聚力脱贫不松劲,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刘老师,我们这里适合发展红橙产业吗?”“刘老师,怎么有效防治草地贪叶娥?”……去年夏天,在邵阳县九公桥镇长冲村的科技培训课上,贫困户纷纷向科技扶贫工作队员刘东荣提问。尽管高温酷暑,70余户贫困户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2019年,九公桥镇7名科技扶贫工作队员定点帮扶7个贫困村,以“点菜式”开展培训和实地指导,为贫困群众打通了信息致富的“快车道”。
九公桥镇“点菜式”培训是该县以“智慧党建”激活脱贫攻坚新动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倾力打造“夫夷先锋”智慧党建APP,建设县、乡、村三级480个线上站点,开设扶贫课堂、致富讲堂、扶贫案例点播等8大特色版块,推出“点菜式”学习服务,党员干部“全天候、开放式”参与,汇聚一切力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2019年,该县通过“夫夷先锋”APP,组织抓党建促脱贫培训、农村青年人才脱贫攻坚培训等活动1200余场,累计培训3.4万余人次。
在邵阳县黄亭市镇油斯村,村党支部*吕南拳还有一个“创客”身份。研究生毕业、返乡创业的吕南拳,成立了邵阳市稻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8年,吕南拳通过“夫夷先锋”认领村民“心愿”,与103户贫困户签订了5年南瓜保底收购协议,让参与贫困户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此外,“夫夷先锋”把流动党员也纳入统一管理。在深圳工作的塘渡口镇双杏村党员蒋佳,担任村党支部驻深圳流动党员党小组长,他通过智慧党建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关心家乡建设,先后为村里公益事业捐资10多万元。
邵阳县委*蒋伟表示,“夫夷先锋”APP现已汇聚了最精锐的脱贫攻坚力量。
海南:“五级*”抓扶贫,挂钩帮扶不落一人
2月29日,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五指山市、临高县和白沙黎族自治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2019年已宣布脱贫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至此,海南省5个国定贫困市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作为海南省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市县,近年来,五指山全市干群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9年底,五指山市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99%降至0.09%,群众认可度达97.1%。
在五指山市畅好乡畅好村,有一支由20多名队员组成的“优秀党员突击队”。在危房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维修水利设施等工作中,都有队员们的身影。
而这支“优秀党员突击队”正是五指山市狠抓责任落实的一个缩影。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五指山成立了由市委*、市长共同任组长的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设立16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同时,将所有力量编入战斗队序列,成立7个脱贫攻坚大队、59个中队及280个小队,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各方力量有效整合、攻坚任务落实落细的工作格局。
临高县是海南省纳入时间最晚、贫困面最广、政策扶持时间最短的国贫县。
据临高县县长曹文介绍,临高全面落实“五级*”抓扶贫和*县长“双组长”制的总体要求,由县委*推动,带头遍访贫困户;其他县领导担任大队长一线指挥,镇村干部和3000多名帮扶责任人全员下沉,全时帮扶;第一*、驻村工作队员全天候驻村帮扶;打造了一支“永不下班”的工作队,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9年底,该县贫困人口由19685户90638人减少到1户1人,贫困发生率从14.27%降至0.0003%。
白沙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该县县长胡翔介绍,白沙精准选派61名第一*、2996名各级干部建立覆盖乡、村、组“三级作战”体系,实现了10825户贫困群众挂钩帮扶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截至2019年末,该县贫困人口从10825户44232人减少至7户2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5.2%降至0.02%。
重庆:力抓“精神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2月22日,重庆市城口县、巫溪县、酉阳县、彭水县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序列。至此,重庆市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和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为确保重庆市2020年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市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曾经集“老、边、山、穷”于一体。然而,就是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区县,在“精神扶贫”方面下足功夫,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脱贫攻坚路。
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之初,城口做了一次贫困现状和原因普查,结果显示66.4%的贫困群众存在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有的安于现状缺乏志气,有的思想观念落后不敢开拓,还有的为了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等、靠、要、懒、装”。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城口的“精神唤醒”首先从干部队伍抓起。县委大力选拔谋划工作有思路、推进工作有力度、解决问题有办法、引领发展有担当、对待群众有感情的干部。201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干部扶贫能力提升培训班39期,培训扶贫干部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6808人次,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50人。
按照“因村派人、人岗相适、尽锐出战”的要求,城口精选了273名县级以上部门单位干部到全县90个贫困村担任第一*和驻村工作队员,还分四批选派6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顶岗锻炼,选派33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脱贫攻坚突击队员。在调整66名不合格的村支部*的同时,培养了272名乡村后备干部和196名本土人才。
依托“尽锐出战”的干部队伍,城口开启“精神扶贫”“精神脱贫”,通过“围炉夜话”“乡贤讲堂”“文化滋养”“四度教育”方式,探索完善塑魂、破旧、重践、强自、立范“十字工作法”,系统性推进思想、新院、正风、主人、榜样“五大行动”,根本性扭转了“等、靠、要、懒、装”,激发了贫困户低保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到2019年9月,城口共有456户贫困户主动递交“自愿不当贫困户申请书”,实现了从“争当贫困户”到“争做脱贫户”的转变。
西藏:配备最优人才,凝聚最强战贫力量
2019年12月23日,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发布公告,批准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等1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此前,西藏其他55个县(区)已经宣布退出了贫困县(区)。这意味着,西藏全部74个县(区)均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
长期以来,西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
近年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西藏统筹用好各类干部人才资源,打破地域、部门、条块界限,把最优秀、最适合的干部调配到县(区)党政班子和乡(镇)领导班子。
西藏将内地公开选调的100名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区党政班子,主抓脱贫攻坚。并选派5475名第一*到村居任职,实现全覆盖。
同时,将区(中)直单位选派的581个工作队,全部调整到深度贫困村特别是那曲市西部四县、阿里地区东三县、日喀则市高海拔县、昌都市偏远片区等脱贫难度大的贫困村(居),做到集中发力、精准对接。
各个贫困县也根据实际情况,在人才配备及培养上下足功夫,凝聚起最强战贫力量。
左贡县根据贫困村致贫原因,把63名优秀机关干部选派到贫困村担任第一*,选派456名干部到基层一线担任“脱贫尖兵”,帮助贫困村制订发展规划128个,宣讲脱贫知识1390余场次,协调项目19个。同时,选拔315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拉孜县选派了11名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定点联系指导各乡(镇)扶贫工作,重点推进种植养殖、手工业、生态类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发展。
吉隆县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法制教育等,不断增强党员群众致富带富能力。
墨脱县郊农田(图片来源:新华社)
林芝市墨脱县开展“党旗进农家”活动,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为贫困户送政策、送技术、送办法、送温暖。同时,选派致富带头人和无致富技能的农牧民参加茶叶种植、民族手工艺等培训,帮助实现就业创业1957人。
陕西:党支部牵头,群众增收有门路
陕西地处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带,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包括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等在内的总计29个县(区)脱贫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陕西全部56个贫困县(区)实现“摘帽”。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肖青松在采摘木耳。(图片来源:新华社)
柞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启后,柞水县以党建为引领,逐步形成“党支部 ‘三变’改革 集体经济 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该模式,有效发挥了引进的10余家企业的帮扶作用,建立起企业捆绑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机制,将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梳理归类,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领养产业等方式参与企业建设和发展。有效解决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无产业、群众致富增收无门路的问题,基本实现了村企融合、户企融合,让贫困群众变成了身边企业的小*。
为充分激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柞水县还采用“党员中心户-党员-贫困户”的模式,由420名党员中心户带动2432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中长期产业,实现了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柞水县杏坪社区的老党员陈忠哲是当地的手工皮纸“专家”,作为“党员中心户”,他积极向周边群众传授制作手工皮纸工艺技巧,使当地手工皮纸的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带动周边15户贫困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
青海:党组织搭平台,苦寒高原生活暖起来
4月21日,青海省政府发布公告,经专项评估检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等17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至此,青海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青海省贫困人口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共有贫困县(市、区、行委)42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5个。
脱贫致富靠产业。但在苦寒的高原发展产业,兴许比研制原子弹还要难。如何向这片雪山瀚海要效益?一个个村党组织站了出来,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用鲜活实践给出答案。
位于乌兰县茶卡镇的茶卡盐湖景区。(图片来源:新华社)
“天空之境”茶卡盐湖坐标乌兰县,这两年“打卡”游人逐年攀升。铜普镇都兰河村村民想不到,村子离盐湖70公里开外,也吃上了“旅游饭”。
乌兰县所在的海西州工业底子好,企业多,州里开展了“联企兴村1 1”活动,组织企业和贫困村结对帮扶。都兰河村在全州贫困人口最多,联姻对象是实力雄厚的茶卡盐湖旅游公司。公司把装热敷盐袋、做盐雕工艺品的活儿,放在了劳动力富集的村里。
在家门口挣钱,村民热情很高,很快便供大于求。村支部又协调,装热敷盐袋由60岁以上老人来做,做盐雕的分成3组,一组做一周,一周一轮换。
“群众不是不想脱贫,而是不敢投入、没有平台。”乌兰县政协副主席、铜普镇党委*王建军深有感触:“这就需要党组织站出来,搭好平台,扶一把。”
刚刚摘掉贫困帽子的囊谦县在1984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贫困县之一。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囊谦县大力实施“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工程,吸引致富能手和青年大学生回归,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脱贫攻坚进程不断加快。
同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囊谦县着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培育了一批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户,拉动农牧民群众增收。一批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
毛庄乡13名妇女发起成立的“半边天”合作社,利用藏族传统羊毛编织技艺,编织出的羊毛手机套、电脑包、时尚挎包等产品,不仅热销成都、西藏等地,甚至走出国门,远销意大利。合作社成立5年来,成员年收入超过万元,还带动当地400多名妇女走上致富路。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政协网、河北日报、山西日报、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江西日报、湖南日报、海南日报、陕西日报、保定日报、十堰日报、商洛日报、河南政府网、重庆市政府网、哈尔滨新闻网、安庆先锋网、中国西藏新闻网等报道整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