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0年9月6日,英国阿克罗蒂里半岛,一头搁浅的海豚被冲上岸边。视觉中国/图
清晨漫步三亚湾,日出、椰林和海浪从不缺席,但旅行攻略没说明的是,你还可能遇见一头海豚,它不是在海面跳跃出优雅弧线,而是瘫在岸边,像一条大鱼,急促地喘息。
1988年,海豚科所有属种就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中华白海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他海豚为国家二级。
面对搁浅的海豚不忍见死不救,但鲸豚搁浅是世界难题。根据不完全统计,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以下简称蓝丝带)在2016-2024年间共参与救治75头鲸豚,除了1头正在救治的短肢领航鲸,只有1头印太瓶鼻海豚成功放归,其余鲸豚全部死亡,多数死于搁浅地或转运途中。
如此低的存活率,人类应该全力救援,还是学习国外做法执行安乐死?南方周末曾在2022年发起调查,83%的读者支持全力救援(详见南方周末报道《搁浅鲸的世界难题:全力救援还是安乐死?》)。
假如在旅游中遇到一头搁浅海豚,你该怎么办?4月14日是世界海豚日,让我们跟随专业志愿者的故事来熟悉救援过程。
既然像鱼,一定需要水,要不要把海豚推回海里?
不要。
长约两米的海豚,长着一副“浪里白条”模样,但在体力不支的状态下,重回大海也只会再度被海浪冲上岸边。
和人一样,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豚用肺呼吸,只不过“鼻孔”长在脑袋上。把奄奄一息的海豚推进海面,会让它在翻滚过程中不断吸入泥沙和呛水,严重时可能造成肺部积液。
“从哪来回哪去”行不通,找谁帮忙?通常建议联系当地的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或渔政部门,但手忙脚乱的时候,不妨直接拨打市政热线、110或公益组织热线电话。
“有海豚搁浅三亚湾!”2024年3月15日7点01分,蒲冰梅在睡梦中接到求助电话,猛然惊醒。蒲冰梅是蓝丝带秘书长,从事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4年,参与了近百场搁浅鲸豚救援。半小时后,蒲冰梅和同事抵达救援现场。鲸豚搁浅海滩,存活概率极低,蒲冰梅的态度是,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同死神赛跑。
抢救病人要把握“黄金4分钟”,海豚救援也类似。不是每头活体搁浅的海豚都有机会得到救助站的入场券,人类善意的帮助也可能加速它们与死神的会面。
专业人员到场前,正确操作可以为海豚后续开展救治争取时间。海豚不是鱼,不能全身泡在水里,但需要保持湿润。站在水中托举海豚,露出呼吸孔,有条件的话,给海豚身上盖一条湿毛巾、为它遮阳打伞。
2021年7月,浙江台州临海,村子里的竹子、塑料薄膜被收购而来,为搁浅的瓜头鲸搭“凉棚”遮阳。受访者供图
如果用MBTI人格类型来形容海豚,它们一定是内向的“i人”,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密集的人群、强烈的灯光都可能让它们出现应激反应,有时伤人,有时自伤。
感受到威胁时,尚有余力的海豚会摆动尾部,横冲直撞。如果靠近头部,还可能被海豚咬伤。因此,托举海豚时,要站在海豚呼吸孔后方、身体两侧,尽量远离尾鳍与头部。
此时,要小心海豚的应激反应。无力伤人的海豚,也可能进行“被动攻击”,浑身发抖、排出褐红色液体,如同血染大海,不少海豚在搁浅现场就因强烈的应激反应死去。为了防止海豚“活活吓死”,必要时也需注射镇定剂。
蒲冰梅和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的兽医赶到现场时,这头热带斑海豚(以下称“斑斑”)已经在海里呛过一轮水,呼吸急促、无法保持直立,还时不时侧翻,蒲冰梅心里一紧,按照以往的救助经验,这可能意味着海豚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情况并不乐观。
不到8点,海滩上已经聚集了一批游客,有人托举海豚,有人在一旁围观,还有人举起手机开始直播,蒲冰梅在第一时间疏散了人群。
专业人员到场后,作为过路的游客/渔民,可参与的救援过程已经结束,但海豚的抢救仍在继续。
抢救病人有配置齐全的救护车,但救海豚没有。现场确认海豚情况后,可以叫一辆货车转运。不过,不是每位司机都愿意拉一头随时可能死亡的海豚,接受车厢被海水冲刷腐蚀的风险,约车环节通常需要花费1-2小时。
运去哪里救助?一头大型鲸类长度可超10米,找到有升降平台的医疗池,以及足够深度的养护池并不容易,海洋馆、水产研究院、海产品企业养殖池都是当前鲸豚民间救助体系的重要支撑。2022年,浙江临海市遭遇12头瓜头鲸群体性搁浅,一度征用了一个海洋馆、一个滨海公园和一个海产品公司的养殖池来暂养和救助瓜头鲸。
在海南,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了16家水生野生动物救助机构,海昌海洋公园内的生物保育中心也是其中之一。
疏散人群后,蒲冰梅第一时间约了辆货拉拉。兽医为“斑斑”采血、监测呼吸频率,也许是因为身体过于虚弱,海豚没有反抗,任由人们将它抬上用韧性材料制成的担架布——蓝丝带定制了2米、3米和5米三种不同尺寸的担架布,如果是身长超过5米的大型鲸豚,有时还得用上吊机。
用来拉货的车,自然没有海豚的座位。蒲冰梅在海滩借了沙滩垫、泡沫箱,加上用以保湿的浴巾,为海豚搭了张简易的病床。
能活着进入救助站的鲸豚是少数。
海豚是小型鲸类,脂肪少,路途颠簸可能挤压内脏。蒲冰梅还记得,2018年救助一头侏儒抹香鲸时,就是在转运路上目睹它呼吸减弱,直至咽气。
“斑斑”救援转运现场。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进入救助站的幸运豚,即将迎来保育员和志愿者24小时的看护照料,但能否存活仍是未知数。
救助站只是鲸豚回家前的过渡站,养护池的池水是直抽的海水,但鲸豚救助池很难模拟海豚真实的生活环境。为了方便体检、给药,池子底部通常有一个升降台,为失去游泳能力的海豚戴上浮具后,保育员还需蹲在水池中时刻托举海豚的身体,防止它侧翻呛水。
上午10点,“斑斑”顺利抵达海昌生物保育中心,兽医、保育员和志愿者全程守在海豚身边,在伤口处抹药,喂护肝、护胃的药品,虚弱的海豚没有自主进食能力,就用灌胃的方式,把鱼浆和糖盐水通过连接管送进胃里。
如果是海龟搁浅,只要照个X光片,就能判断体内是否有异物、骨骼是否受损等问题,但面对身形庞大的鲸豚,除了有限的B超、血检和胃镜,更精密的检查难以进行,有的大型鲸豚脂肪层太厚,B超也难以探测清楚。
有限的医疗手段下,鲸豚救治只能做到对症下药,很难找准病因。有时它们状态看似好转,也会不明原因地死去。
距离搁浅过去12小时,血检和胃镜结果显示,“斑斑”肺部充血、肝功能异常、胃部有2个小出血点。蒲冰梅观察到,海豚恢复一定游动能力,看上去状态不错。但到了3月17日凌晨,“斑斑”还是没能在人类世界熬过48小时。蒲冰梅明白,遗憾是救援的常态,但依旧难以释怀,“未来计划把它做成标本用于科普,延长生命的意义。”
2024年3月15日,一头热带斑海豚在三亚湾海滩搁浅,3月17日清晨离世。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只有极少数搁浅海豚能救治成功,回归大海。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鲸豚放归的判断标准,放归之前,需要先由主管该鲸豚救治的专家评估,再向业务主管单位申请,最后由多方专家共同评估,判断鲸豚恢复自主游动、捕食、辨识同类等大海生存技能,方能择日启程。
国内首例治愈搁浅印太瓶鼻海豚Chess放归大海。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2022年4月,一头印太瓶鼻海豚Chess搁浅在海南岛西海岸的昌江棋子湾,经过长达11个月的救治和野化训练,最终在海花岛附近外海放归,这是国内首例搁浅印太瓶鼻海豚救治成功的案例。
“放归地点经过专家组评估,选择了食物丰富,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有同类动物存在痕迹的儋州外海,但海豚脱离了人类保育环境,仍然存在再次搁浅的可能。”蒲冰梅说。
放归Chess时,为了标记身份,研究人员在它的背鳍上植入带有GPS定位功能的电子芯片,当它浮出海面呼吸,人们就能收到芯片发送的信号。意外的是,早晨放归后,当晚卫星信号就出现在近岸,第二天,渔民把再度搁浅的Chess送回海中,但到了第三天,Chess再次回到近岸。2023年3月3日,蓝丝带相关工作人员赶到昌江附近海域,把Chess从海里捞起来,又把船开到了20海里之外重新放归。
蒲冰梅偶尔会想起这头曾经和人类相处近一年的海豚,它找到同伴了吗,还是飘向了另一个无人的岸边?也许是信标脱落,后来,没有人再见到Chess的踪迹。
短肢领航鲸“海棠”目前仍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接受救治。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直到热带斑海豚离去,人们依旧不解它搁浅的真实原因,只能从解剖的遗体推测,可能与食物不足、体力不支有关。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显示,鲸豚搁浅原因复杂,可能和动物自身受伤生病、饥饿、年老、迷路、自然死亡有关,也可能受洋流、潮汐、地形气候、地磁异常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还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如海洋垃圾污染、渔业资源减少、船舶撞击、噪声污染干扰鲸豚导航系统。
由于小型鲸豚分布在近岸,和人类活动交叉密度更大,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导致海豚食物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海豚生境的最大威胁。2016年以来,海南平均每年报告5-15次鲸豚搁浅事件,已知物种中,最常出现搁浅的就是热带斑海豚,占18.4%。
蒲冰梅认为,鲸豚救援成功率低,一方面是因为救助条件不足,鲸豚搁浅是突发事件,没有固定的救援人员,缺乏完善的救护装备和专业的救助机构;另一方面是人类对鲸豚的了解太过有限,相关科学研究不足,很难及时找准搁浅鲸豚的病因有效施治。
生还几率渺茫,为什么还要如西西弗斯般做救援的“无用功”?蒲冰梅时常被问起这个问题。她承认自己在救援失败后涌起的无力感,但每当接起求助电话,朴素的情感又占据上风——万一救活了呢?“哪怕救不活,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积累鲸豚救助经验、探明鲸豚搁浅机制、了解海洋生态环境作出努力。”
对侏儒抹香鲸“蓝宝”进行病理解剖,发现其胃内有大量塑料垃圾。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2023年,侏儒抹香鲸“蓝宝”在三亚角头湾海域搁浅,经过约28小时、100多人次的接力救治依旧未能存活。专家解剖后发现,蓝宝体内堆积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包括一次性塑料杯和一张长40cm、宽60cm的塑料薄膜,这让它无法进食。伤痕累累的蓝宝,体内还孕有一头刚成型的鲸宝宝。
同为母亲,蒲冰梅感到痛心。蓝丝带长期开展海岸线垃圾污染调查,2023年三亚海滩捡拾数据显示,塑料垃圾占总垃圾数量近九成。这些塑料制品进入海洋,可能被海洋动物误认为食物,或是分解为微塑料被海产品吸收,最终影响的是人类自身。
对待离世的海豚,蒲冰梅也希望像对待人一样,维护生命最后的体面。2019年救助的短肢领航鲸丫丫死亡后,蒲冰梅到附近集市买了一条柔软的毛毯,把丫丫包裹起来,不希望遗体摩擦受损。
这已经是人类能为搁浅鲸豚做的为数不多的确定之事。
梁淑怡 | 制图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责编 汪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