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讲述的是,男主杰西和女主赛琳娜在旅途中巧妙相识,两人因为谈话投机,在维也纳这座城市走下火车,谱写了一段爱情故事。
正如片名''黎明前'',这是一个有时限的故事,他们的关系在第二天黎明前将会结束,有点像是灰姑娘的水晶鞋。
这部影片充斥着大量的台词对白,他们的话题有爱情观、人生观、家庭关系等。从午后阳光到黄昏日落,再到深夜黎明,男女主之间互相试探、诉说、交流、暧昧亲吻,所有的这些,都只发生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
世上的巧合,都是因果关系的产物。
若是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来解读故事里的巧遇,将会发现片名所''隐喻''的爱情、剧情所''明意''的分别,都藏着''遗憾''的真相。
相遇因果:套路与被套路
套路,本质上属于心理学。
有心理学家说过,套路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低风险的实用主义。
低风险意味着什么?炒股的风险很高,怕亏本所以很少人尝试;减肥和戒烟有可能会成功,目标的风险值适中,很多人会去尝试;学习能进步、工作能改善生活,这是低风险,人人都在行动。
低风险意味着机会的出现,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机会主义者''。有机会的事情,容易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因为能从中获利。我们喜欢''机会''——能从机会中''获利''——获利使我们''快乐''。三点连成一线,形成一个经典的''行动快乐原理'',
这便是套路得人心。
影片中,赛琳娜在火车上看书,旁边一对夫妇大声吵架,她只能换位置坐到杰西身旁。赛琳娜坐到杰西身旁后,镜头开始捕捉两人互相对视的画面,以及两人不约而同的看书行为。
从赛琳娜换位置开始,影片就在隐喻着两人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远到近。
这是导演安排的过渡性情节,同时也是在引导性套路观众。其目的,一是为了引导观众入戏,二是为了故事元素,使得爱情这颗种子顺利发芽。
影视剧套路,最能得观众欢心。例如漫威电影《钢铁侠》系列,剧情是典型的''打怪升级装备''套路;又例如007系列,剧情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套路。
系列电影一成不变的套路背后,是因为影片戳中观众心中的''价值认可''。
我们知道,故事的发展一定是钢铁侠打怪成功,007任务完成,我们喜欢这种''过瘾''的感觉,因为这符合现实生活里关于''成功价值''的追求。价值认可在营销上是高级把戏,出品方或生产商他们不卖产品,喜欢给人灌输价值,因为这样做可以沟通观众的心灵。
对于杰西来说,看书阅读文字是''因'',遇到赛琳娜这个颜如玉是''果'',这是看书的真相。
当种种巧合推着两个人越走越近时,即使过程有多不自然、有多不合理,但当彼此的目光对视、产生交流之后,那就是爱情诞生的最初模样。
当影视资本和创作团队在内容制作上,越加偏向观众的喜好时,就越容易形成一个供需关系的闭环。这个闭环现象是:观众喜欢套路式故事,创作团队生产套路式内容,生产的内容被喜欢,所以继续生产。
这时候再去看谁是''因'',谁是''果''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内容和观众早已达成了某种协议,彼此互为因果。
套路有时候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我们认可套路。
现实里的爱情,在双方初相遇时,互有好感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互相套路,或单方面套路对方。套路,不是耍阴谋诡计让对方喜欢上自己,而是展现自己的性格态度,让对方看到自己外貌之下的有趣灵魂。
这是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套路。
套路,如果让生活看起来是一场喜剧,我们要不要被套路?
杰西和赛琳娜之间的相遇那么美好,他们言谈间那么多欢声笑语,我们作为观众一脸姨妈笑。明知道,这又是一个现实里难以发生的故事,我们还是被导演的讲故事手法所套路,为什么?
生活太苦,我们需要一颗喜糖。
相知因果:倾听与被倾听
相知,在一段关系中有多重要?
杰西和赛琳娜因为看书这个相同爱好,他们开始聊天,开始诉说彼此出现在火车上的原因。相谈甚欢,关系进一步产生好感,杰西说服赛琳娜下车,一同畅游维也纳。
相知是一个''侧重感受''的过程,赛琳娜之所以答应杰西的邀请下火车,并非杰西的甜言蜜语有多迷人,也并非杰西能给赛琳娜什么利益,而是赛琳娜的自我感受深度,决定了她的行为。
她觉得,这个男孩让我有所感,我要跟他走一趟,这是夹杂浪漫色彩的,理想式爱情故事。
这部片子最精华的部分,不是故事开头有缘的巧遇,也不是故事结尾遗憾的分别,而是杰西和赛琳娜在维也纳的街头巷尾,走走停停的身影与声音。对于每一对情侣来说,相遇相识过后,就必然像是走程序般,进入''相知''阶段,杰西和赛琳娜也不例外。
相知,本质上是个''倾听与交流''的过程。
倾听的必要性,究其原因,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常常急功近利,想要一夜暴富,无法静心生活,内心总在呼喊''我要得到''。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像个哲学家般开始思考,到底是社会浮躁,还是爱慕虚荣而导致,浮躁控制了我们的思想?
柴静说过: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浮躁相对应的总是''沉默'',其背后所剖析的结果是,我们想要变得''沉稳''。我们渴望能明确自己内心的意愿与态度,也渴望聆听他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与声音。
越是感到浮躁,越要学会倾听。
在影片《听见天堂》里,米可双眼失去光明,在马可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下,他学会倾听,打开了世界另一扇大门;在《放牛班的春天》里,一群顽皮学生变成好学生,是因为马修老师教会他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
在电车上,赛琳娜讲起自己的初恋故事,杰西静静聆听,忍不住伸手为赛琳娜拢起遮住脸庞的秀发;在唱片店,两人听歌时欲说还休的状态,彼此的眼神在试图诉说,又因为怕被误解而频频躲闪。
倾听,让两个互有好感的人渐生情愫,又不止情愫,还有本真性格的显露。
生活的边界在于思想的认知,还取决于一个人能听到多远的声音。假如听不见旁人与周围的声音,我们终其一生都会探索那个关于''倾听''的秘密,只为了''知心''。
杰西和赛琳娜的同框画面之所以产生美感,在于他们打破了沉默生活的束缚。
观众之所以迷恋影片中的浪漫相知,不是羡慕他们互相诉说时真情的流露,而是我们认真倾听时,自我思想边界的扩展。在他们天马行空的话题里,我们记不住所有的细节,但忘不了赛琳娜所说的:
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望向我的目光。
当两个人交心时,相知是倾听与被倾听,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
倾听最是动人心,这是关于''相知''最深的感悟。
相别因果:结局与遗憾
别林斯基说过: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人,是一种很现实的动物,我们期盼开始,又在计算结局。在影片里,无论杰西和赛琳娜的爱情过程有多美,最终总要有个落点,有个收尾的结果。就像一首动听的音乐曲子,到了尾声,是要重重一击震撼听众的心灵,还是渐渐淡出,让一些事情随风飘荡?
这部片子的故事结局有两个:
一是时间结构上的''相约再见'',二是生活浪漫式的''一期一会''。
以时间结构来剖析《爱在黎明破晓前》,无疑是最理智的解读,因为这部片子的时间线清晰可见,故事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杰西和赛琳娜在火车上相遇(早晨到午后),其次是两人下火车后的相知相恋(午后到夜晚),再就是两人在草地发生关系后的分别(深夜到黎明)。
从餐馆内赛琳娜表露心意开始,导演就不断地建造设计这段恋情的下坡路。在阳台上,杰西说
''我感觉我们像是进入某个梦境''
。这句台词是个伏笔,描述这对一日情侣的心境,诉说着他们从陌生人到亲密相拥的经历,显得有些不真实。
从片名的''隐喻''再到故事剧情的''明意'',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似乎从一开始就在构思''如何分别''。
故事的后半段,杰西和赛琳娜之间的情侣互动,似乎也只是为了''分别''而做的铺垫,甜蜜之余,也让观众多了一丝思考,难道花开花落终有时吗?
在车站分别时,他们相约半年后再见。
彼此之间有了约定,似乎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但仍让人意犹未尽,因为约定并不等于结果,那只是长篇小说里其中一个段落的句号。
相比''相约再见'',''一期一会''更迷人。
相约再见,这是一种需要时间成全的''契约精神'',美则美矣,但算不得是这部影片的结局。在我看来,
这个故事的内核价值是''一期一会''
。有些人一辈子就遇见那么一次,错过不再有,若是能在有限的时间,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人生是否就会少些遗憾呢?
杰西最初邀请赛琳娜下车的理由是,你不尝试一次,岂不遗憾?在草地上赛琳娜对杰西坦白道,在我下火车时,就决定与你发生关系。剧情里,处处透着''不要遗憾''的价值观,即使是一天爱上一个人,即使这段爱终有时,这段经历无需有结果,过程本身就极具意义。
亦舒说过:行走江湖,一箱面具、一箱行头、一把梯子,乃必需道具。
对于日常戴不同面具的我们来说,拥有契约精神很可贵,但把握''一期一会''的机遇能力,同样不可缺失。一个人越长大,对''遗憾''的认识就越深刻。我们学习着''明天会更好''长大,这是励志人心的向往价值,但因此,我们的思想深处是否也根植了关于''下次''的念头?
有些人下次再见,有些话下次再说,有些事下次再做。在无数的''下次''里,会不会有一天我们都忘记了''下次''意味着什么?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将生活里的遗憾,归咎为''下次''的错。
于是,它就这样在一个人的心底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满上心头,有人崩溃地捂着心口说道:够了!
如果结局没有遗憾,结局还是结局吗?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是个浪漫的人,影片剧本根据他年轻时的真实经历改编。他在那时候抓住了缘分的小尾巴,所以在这部片子里,他不允许杰西和赛琳娜的相遇有遗憾。一期一会,也是一因一果,相遇有时,相别亦有时。
面对遗憾,一期一会是破局的关键。
结语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实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我们能拥有的只能是''现在'',不要迷恋过去,也不要将过多的筹码压在''未来''。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请不要在意那么多的因果,当你遇到那个适合的人时,彼此目光对视的瞬间,心灵的触动已经超越因果。
杰西和赛琳娜之间的爱情,扎根于因果套路,生长于互相倾听,虽最终分别,但明悟一期一会,便再无遗憾。
爱情本是神出鬼没的,指的是不可捉摸。但导演理查德·林特莱克对爱情的理解太深刻,他明白爱情的萌生需要契机,所以对剧情进行套路化处理,使得杰西和赛琳娜的相遇显得顺理成章。若非套路,这个世界又少了一场关于浪漫的传说。
前进的步伐,遗憾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