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粉丝想了解如何给孩子训练因果关键。罗妈妈今天转了一个较好的训练因果关系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固定因果
• 游戏重点:
开始,孩⼦们学习名词,名词静⽌不动,可摸可⻅;接着,孩⼦们学习动词,动词快速发⽣,转瞬即逝;最后,孩⼦们学习规律,规律存留⼼中,永不可⻅。
固定因果中,⼀个原因基本对应⼀个结果,其关联是固定的。这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
天⿊-开灯
天⿊的时候,在屋⼦⾥先不要着急开灯。
问:屋⼦/天怎么了?
⼉童回答:屋⼦/天⿊了。
问:屋⼦⿊了看不⻅,怎么办?
⼉童回答(辅助):开灯。
⼉童去开灯,灯亮了,屋⼦也亮了。
提问:为什么要开灯?
⼉童回答(辅助):因为屋⼦⿊了,所以开灯
饿了-吃饭
在摆满⾹喷喷的饭菜的饭桌前进⾏提问。
问:张⼩明肚⼦饿不饿?
⼉童回答:饿!
提问:饿了要怎么办?
⼉童回答:吃饭。提问:为什么要吃饭?
⼉童回答(辅助):因为饿了,所以要吃饭。
然后再吃饭。
热了-脱⾐
带⼉童玩出汗,不要急着给孩⼦脱⾐服。
提问:张⼩明怎么了?
⼉童回答:出汗了/热了。
提问:热了怎么办?
⼉童回答(辅助):脱⾐服。
提问:为什么要脱⾐服?
⼉童回答:因为热了,所以脱⾐服。
然后再脱⾐服。
脏了-擦⼲净
地⾯/桌⼦脏了,不要着急清扫。
提问:桌⼦/地⾯怎么办?
⼉童回答(辅助):脏了。提问:那怎么办?
⼉童回答(辅助):擦桌⼦/扫地。
提问:为什么要擦桌⼦/扫地?
⼉童回答:因为脏了,所以要擦桌⼦/扫地。
然后再擦桌⼦/扫地。
其他
⽇常⽣活中,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有原因。
可以随时随地在⽣活中找到教学内容哦~
注意,因果关系表达时,必须要求⼉童独⽴将原因和结果都⾃⼰独⽴说出来,半句话不⾏。
⼆、奖惩因果
• 游戏重点:
多个原因,⼀个结果,以及,⼀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因果关系。
在每⼀个游戏结束计算代币的过程中,都可以加⼊奖惩因果的教学内容。帮助⼉童逐渐习得道德规范中的因果关系:
好⾏为有奖励,坏⾏为有惩罚。得到代币因果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每次⼉童得到代币,都要进⾏因果练习。
问:张⼩明为什么可以得到⼀个星星(或其他代币)?
⼉童回答:因为我先找到红桃3,所以得到⼀个星星。
注意:⼉童必须说明具体原因,不能仅说因为做对了所以得到星星,避免⼉童刻板记忆。
失去代币因果
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每次⼉童划掉代币/没有得到代币,都要进⾏因果练习。
问:张⼩明为什么划掉星星(或其他代币)?
⼉童回答:因为我乱动了,所以划掉星星。
得到奖励因果
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每次⼉童使⽤代币换取奖励(⽐如饼⼲),都要进⾏因果练习。
问:张⼩明为什么可以吃饼⼲?
⼉童回答:因为我得到3个星星,所以可以吃饼⼲。没得到奖励因果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童得到代币,但还没有得到⽬标数量代币,都要进⾏因果练习。
问:张⼩明现在可以吃饼⼲吗?
⼉童回答:不可以。
问:为什么不可以吃饼⼲?
⼉童回答:因为我没有得到3个星星,所以不能吃饼⼲。
表扬因果
通过物质奖惩、代币奖惩等⽅式,⼉童可以逐渐建⽴⼝头表扬/批评的理解能⼒。
当⽇常表扬⼉童时,注意进⾏因果关系教学。
问:⽼师为什么表扬张⼩明?
⼉童回答:因为我讲故事讲得好(说明具体表扬事件),所以⽼师表扬我了。
批评因果
问:⽼师为什么批评张⼩明?
⼉童回答:因为我写字写错了,所以⽼师批评我
了。
三、情感因果
• 游戏重点:
每⼀个情绪情感都有原因,学习因果关系,将情感与认知联结在⼀起。这样,情绪情感就不仅仅
是本能的释放或发泄,⽽变为可控、可变、可思的精神世界。⼉童社会化的重要能⼒,就是理解
和控制⾃⼰的情绪情感。
情商的成⻓,即是如此。
⾃⼰正⾯情绪情感的因果
正⾯情绪情感包括:笑、⾼兴、激动、有趣、好玩、舒服、感谢、惊喜、感动、满意、喜欢等
当⼉童因为任何事情体验到以上情绪情感时,进⾏因果关系教学。
问:张⼩明现在是什么⼼情?怎么了?觉得怎么样?感觉如何?
⼉童回答:⾼兴。
问:为什么⾼兴?
⼉童回答:因为我⽐赛赢了,所以很⾼兴。⾃⼰负⾯情绪情感的因果
负⾯情绪情感包括:哭、伤⼼、难过、着急、⽣⽓、害怕、紧张、疼痛、害羞、不好意思、委屈、尴尬、讨厌、嫉妒、恼羞成怒等。
问:张⼩明现在是什么⼼情?怎么了?觉得怎么样?感觉如何?
⼉童回答:紧张。
问:为什么紧张?
⼉童回答:因为我怕⽐赛输了,所以很紧张。
他⼈正⾯/负⾯情绪的因果
当⼉童体验、命名、解释、处理了⾃⼰的情绪情感后,即可将已经学会的情绪情感泛化到他⼈身上。当⼉童看到他⼈正在体验情绪情感时,进⾏他⼈的情绪情感因果关系教学。
问:妈妈是什么⼼情?怎么了?觉得怎么样?感觉如何?
⼉童回答:⽣⽓。
问:妈妈为什么⽣⽓?
⼉童回答:因为张⼩明把妈妈的⼿机摔坏了,所
以妈妈⽣⽓了。四、事件因果
• 游戏重点:
在客观世界中,⼈们做的每⼀件事都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可以称之为动机。
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我们理解整件事乃⾄理解⽣活有着⾄关重要的作⽤。
客观规律因果
给⼩猫发的卡⽚都是红⾊的,
给⼩狗发的卡⽚都是绿⾊的,
给⼩⽺发的卡⽚都是蓝⾊的。
只做不说话,让⼉童观察规律。
发过⼏轮后,给⼉童⼀张任意颜⾊(红)的卡⽚,
⼉童正确发给相应颜⾊的⼩动物。
问:为什么把这张卡⽚发给⼩猫?
⼉童回答:因为⼩猫的卡⽚都是红⾊的,所以要发给⼩猫。客观事件因果和⼉童⼀起玩跷跷板。
⼉童想要压下去却压不动。
问:为什么张⼩明的跷跷板压不下去?
⼉童回答:因为妈妈太重了,张⼩明太轻了。
外因VS内因
准备⼀个⼤的重的箱⼦,⼀个⼩的轻的箱⼦。
说:张⼩明,把⼤箱⼦搬到桌⼦上。
⼉童搬不动。
问:为什么张⼩明搬不动箱⼦?
⼉童回答:因为箱⼦太重了,所以搬不动。
妈妈帮⼉童搬箱⼦。
问:为什么妈妈能搬动⼤箱⼦?
⼉童回答:因为妈妈⼒⽓⼤,所以能搬动⼤箱⼦。
他⼈关系因果推理(明确已知)
有时候⼈与⼈之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因果关系。
假设⼉童已经理解猫吃⽼⿏的关系。准备跳格⼦地毯和⼩动物玩具若⼲。
让⼉童把⼩猫放到1的格⼦⾥(1号房间)。
然后拿出⼩⽼⿏。
说:⼩⽼⿏不想住在⼩猫旁边的2号房间。你能把他放到离⼩猫远⼀点的房间吗?
⼉童把⼩猫放到了⽐较远的房间,⽐如10号房间。
问:你知道为什么⼩⽼⿏不想住在⼩猫旁边的2号房间吗?
⼉童回答:因为离得太近⼩猫会把⼩⽼⿏吃掉。
问:为什么你把⼩⽼⿏放到10号房间?
⼉童回答:因为10号房间离⼩猫最远。
以上游戏案例中,猫吃⽼⿏的利害关系,就是⼩
⽼⿏选择房间的原因。
他⼈意图因果推理(未知观察)
玩喜欢不喜欢的游戏项⽬中,
⼉童能够通过别⼈吃什么不吃什么来判断别⼈的⼝味喜好。
接着,我们可以进⾏他⼈意图因果的游戏教学。桌上有两种⻝物,⼀种是薯⽚⼀种是饼⼲。
妈妈吃了很多薯⽚并⽤表情和语⽓表现出:薯⽚真好吃呀!
妈妈吃了⼀⼝饼⼲,表示出厌恶。
爸爸把妈妈吃过的薯⽚(喜欢)和饼⼲(不喜欢)
放到⼩朋友⾯前。
问:张⼩明,妈妈饿了,你会把哪⼀个给妈妈吃?
⼉童选择薯⽚给妈妈。(⼉童通过观察独⽴推理出因果关系)
如果⼉童把饼⼲给妈妈,则需要妈妈明确表达:
我不喜欢吃饼⼲,我喜欢吃薯⽚。
⼉童重新拿薯⽚给妈妈。(⼉童未能独⽴观察推理,需要明确线索提示)
爸爸问:张⼩明,你为什么把薯⽚给妈妈?
⼉童回答:因为妈妈喜欢吃薯⽚,不喜欢吃饼⼲也可让⼉童观察他⼈的意图和⾏为之间的联系,
并⽤因果关系解释他⼈⾏为。
五、评价因果
• 游戏重点:
在主观世界中,⼈们对他⼈做的每⼀次判断都有原因,这个原因可以称之为道德。
当我们在评价⼀个⼈是好是坏,勇敢还是怯懦,⼤⽅还是⾃私时,我们的评价标准来源于⻓期教
养习得的道德。⽽道德⼜是如何形成的?
道德来源于⾏为奖惩,发展于认知理解,最终融合与⾃我意识。
观看动画⽚《鼹⿏的故事》机器⼈篇。
⼉童能够正确描述故事情节后,进⾏主观评价因果练习。
问:你喜欢谁?
⼉童回答:机器⼈。
问:你为什么喜欢机器⼈?
⼉童回答:因为机器⼈很勇敢。
问:你为什么觉得机器⼈很勇敢?⼉童回答:因为他冒险救了⼩兔⼦,所以他很勇
敢。
问:那你喜欢⼤鲨⻥吗?
⼉童回答:不喜欢。
问:为什么不喜欢⼤鲨⻥?
⼉童回答:因为⼤鲨⻥吃掉⼩兔⼦。
问:那你觉得⼤鲨⻥是好⼈还是坏⼈?
⼉童回答:⼤鲨⻥是坏⼈。
我是罗妈妈,关注我,解锁更多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