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成:战功赫赫,击毙张灵甫,为何没评上将?对越作战前被换下

王必成:战功赫赫,击毙张灵甫,为何没评上将?对越作战前被换下

首页游戏大全夜雾之村更新时间:2024-11-28

1955年9月,刘伯承、陈毅在南京代表中央军委,对华东军区的高级干部授衔,其中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

《党史博览》里有一期描述了王必成授衔后对军衔不满,找到谭震林反映,作为老上级,谭震林答应帮他反映,结果被上级一顿批评,王必成得知谭震林因为自己的事被批,还专门向他道歉。

这一段描述具体、确切,大多读者看完后也都表示:王必成资历老,战功高,为何不能评上将?如此看来,对于王必成“争衔”一事,好像是没跑了。

本期文章将带你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王必成将军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了解历史的读者,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收获。

开国中将王必成——将军装

1912年2月29日,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的一户农民,生下一子,取名王必成,寓意做任何事都能成功。虽然家徒四壁,但父母还是坚持让他读书,只是上私塾有些晚,已经11岁。

那时候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才读了两年的王必成只能辍学,转头就参加了农民起义。

1928年,麻城市乘马岗镇组织了少先队、赤卫队,王必成二话不说就前去参加。

受到新思想影响,王必成深知,穷人想要过好日子,就必须革命,1929年,17岁的他毅然加入红军队伍。

初入部队,大家对他印象格外深刻,一对大虎牙,笑时露出,怒时也露出,可神情却不同,愤怒时,两颗大虎牙像是要吃人。

别看个头不大,参军后表现尤为勇猛,从传令兵到通讯班长,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期间多次参与战斗,险处逢生。

红军长征结束后,王必成接到组织安排,要求前去红军大学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提升,对他日后的指挥作战技术有明显的提高。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没有征得我国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并谎称自己有一名士兵走失,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在我军直接拒绝后发动进攻。

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王必成很快被调任到新四军担任第一支队团长兼参谋长,任务是进入苏南地区,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自1938年6月进入苏南,到1940年7月,两年的时间,王必成先后指挥战斗200余次,连战连捷,在苏南可谓是万人传扬。当时的茅山根据地百姓都称他是“王老虎”,到哪里打哪里,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王必成

1940年7月,王必成奉命率部北渡长江,准备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作为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指挥了多次战役。

同年十月,一心抗日的王必成,万万没想到新四军会栽在“自己人”手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损失惨重。

1941年,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成立了8个行政专署,20个专员公署,开辟了跨越8个省区的华中抗日根据地。

由于队伍发展迅速,且几乎连战连胜,日伪军大为震惊,遂下令集结重兵,对新四军发动进攻。

那时候王必成刚结婚,新婚三天就分离,哪来的蜜月,在战斗中,能得知对方安全的消息,便嘴角上扬,放心指挥作战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伪军,王必成战必亲临,在一线指挥作战,单单是破坏日军在盐城至东台的交通线,双方交战不下于30次,歼灭日伪军50000余人。

日伪军被迫南撤,将“扫荡”开始指向苏中地区。王必成得知后,决定围城打援,对盐城东南裕华镇发动攻击。

不得不说王必成眼光独到,裕华镇虽然是一个小镇,但是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如果能将其控制,便直接连通了苏中、盐阜两个根据地,实现南北交通无障碍。

同年8月15日晚,王必成指挥预先埋伏好的部队,对裕华镇的日伪军实施三面攻击,面对突如其来的火攻,日伪军节节败退,守住炮楼等待援敌。

在炮楼,日伪军不断对外射击,还时不时释放毒瓦斯,见双方僵持不下,王必成改变突击方案,选一些勇猛的士兵重点突破,其余士兵集中火力猛攻。随后还找来4张桌子,用湿棉被裹起来,桌脚下面安装轮子,远处一看,像极了坦克。

当士兵推着“坦克”靠近炮楼时,又将汽油浇灌在棉被上,一下推向炮楼,并扔出数十个手榴弹,只见炮楼主门顷刻间被炸毁。

可奈何在炮楼内的日伪军负隅顽抗,我军士兵难以靠前,就在此时,两名战士像商量好了一样,直接将带油的棉絮缚在身上,迅速钻进炮楼,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一战,直到晚年,王必成依然是记忆犹新,恍如昨日,他亲眼看着两名士兵冲进去,他说:“他们将宝贵的生命献出,可惜我没能将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比董存瑞还要早7年。”

日伪军对新四军军部的“扫荡”最终被粉碎,王必成带领的部队也受到师部的表扬。

1942年,根据新四军指示,为加强苏南的抗日力量,决定将二旅南下,与划归一师的十六旅整编,王必成担任十六旅旅长,之后一直在安徽郎溪、广德以及浙江长兴一带坚持抗日。

很难想象,王必成这样一个个头不高、不善言辞的人打仗竟如此勇猛,很多将军表示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他是一个能征善战的猛将,“王老虎”三个字与他似乎一点也不贴切。

刘培善就这样回忆:“他身穿灰布军装,小腿打绑腿,腰间系皮带,着装整齐且清洁,看上去年轻,不胖不瘦,脸面嫩白,不像个将军倒像个教书先生。”

王必成

可他却屡屡打胜仗,在当时的江南地区,百姓无不知晓,被誉为粟裕的“三只铁拳”之一(叶飞、陶勇)。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战结束。

可蒋介石却不顾和谈协议,更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暗地里大肆捕*我党同志,挑起内战。

内战爆发后,华中新四军部队正式组成华中*军,王必成担任第六师的副师长。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气势上可以说是压倒性的,空中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兵力多且猛。可是在华中*军粟裕的指挥下,愣是打了个苏中七战七捷,而王必成带领第六师参与了其中五次,皆胜,共歼灭敌军16000余人。

王必成虽为虎将,但是彻底扬名应属与张灵甫之间的较量。

张灵甫,蒋介石爱将,狡诈勇悍,善于用兵,率领整编74师风靡一时,可以说是解放军罕见的强敌。

张灵甫

虎将遇悍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拉开了帷幕。

苏中七战七捷,原本形势大好,可蒋介石硬是集结了三大主力军,全面强攻,淮南解放区形势急剧恶化,只能被迫撤出淮南根据地。

张灵甫便率领“*”74师沿着运河长驱直入,矛头直指淮阴。

作为苏皖解放区的首府,淮阴的战略地理位置尤为重要,说“得者赢失者败”也不为过。

为了守住淮阴,各地主力紧急驰援,可张灵甫并非庸将,他趁我军主力没有抵达之前,出奇招,派出一小部分兵力,连夜偷袭我军最难突破的阵地。我军守城将士完全没有想到,一向害怕夜战的74师,如今竟夜间偷袭,还是最坚固的阵地。

当华野主力赶到淮阴时,张灵甫已经获得战机,并挥师南进,随后占领淮安,我军只能撤退至苏北地区。

面对74师这样的劲敌,粟裕心情沉重,如今两淮皆失,士气低落,就连当时许多解放军将领也开始说:“整编74师本就火力猛,战术灵活,比日军还难打。”当时竟出现了“恐74师症”的情况。

王必成一听,心里极其不甘,一拳砸在桌子上:“必须要和这个张灵甫碰一碰!”

两军对阵,要的就是这股子勇气,没打就惧敌,必败无疑啊。

因为淮阴的失守,双方都将目光投向了涟水城,将军的眼光都是毒辣的,涟水城是连接山东和华中两大解放区的枢纽,涟水一战早就在张灵甫的作战计划当中。

当时守涟水的是成钧,之前张灵甫攻打淮阴时,也是成钧在守,双方一交手,就展开激烈的战斗。成钧部队死守,可还是让74师缓缓压进。张灵甫出其不意,又调派了一个团的兵力,用重炮和飞机猛攻,正当涟水城南防线被撕破一个大口子后,王必成带着6师火速抵达。

仅用一个小时,王必成带兵用刺刀歼灭74师一个营,收到战报的张灵甫心想,这是遇到华野主力了,只是他还不知道,指挥这支主力部队的正是有着赫赫威名的“王老虎”。

接下来的一天,张灵甫先后发动了8次猛攻,可始终无法让部队向前推进,王必成的6师就像钉子一样,扎在地底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必成在夜间,突然发起反击,趁着夜雾弥漫,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消灭了74师的两个营,还活捉了一名副团长,成功俘虏83名士兵。

见形势大好,粟裕下令歼灭74师,派陶勇与王必成乘胜追击,张灵甫一看,全是华野主力,直接下令退兵了。

一个月后,王必成与张灵甫再一次硬碰硬,可能是王必成的壮志豪言,粟裕、谭震林直接让王必成的6师与张灵甫的74师对决。

可是这一次打的极其艰难,对于王必成来说是耻辱。张灵甫有了经验之后,直接拿出100门重炮,加上飞机的掩护,面对如此强悍的火力攻击,6师屡屡受挫。

张灵甫在战术上还骗过了王必成和谭震林,他佯攻涟水南面,自己却带着74师主力直取涟水,当王必成等人反应过来时,张灵甫已经站稳脚跟。

为了能够抢回阵地,王必成的6师牺牲了5000多名士兵,在6师的作战史中前所未有。只是张灵甫虽然赢了,但却付出了伤亡8000人的代价。

不管敌人伤亡多大,涟水失守,王必成难辞其咎,华野领导商议后,多数人要求将其撤职查办。

可粟裕哪舍得麾下虎将,以他对王必成的了解,不可能放水的。

在粟裕的调解下,给了个留职检查的处分。

接到处分后的王必成,没有心灰意冷,反而越发显现斗志,他对粟裕和陈毅说:“如果日后还打74师,绝对不要忘了我王必成的6师!”粟裕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粟裕与王必成(右)

1947年5月11日,华野准备围歼敌人的第七军,却意外抓获敌人一个军官,粟裕设计让这位军官到华野司令部经过,还让哨兵假装没看见的样子,让他逃跑。

这位军官回去后立刻向张灵甫说出华野司令部的具体位置,张灵甫一心想立功当上将(据说南京有一位名妓,只见上将军衔的人物),随后指挥74师直奔我军驻地。

鱼儿上钩,粟裕将原本攻打第七军的方案取消,部署了歼灭74师的作战方案。期间,致电王必成,将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断74师退路,彻底围歼。

王必成得知后,立马来了精神,要知道涟水战败后,他就没有笑过,如今就是死也要拿下74师。

为了这个任务,王必成率部用两天时间急行240华里,在74师后方埋伏。

为了达到奇兵的效果,王必成下令,无论如何不能对天空中的飞机开枪。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74师在华野5支主力的不断攻击下,节节败退,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退路也被切断。当初也并非贪功冒进,因为他知道左侧有黄百韬的25师,右侧有李天霞的83师,距离都不远。再者,哪怕不敌也可以后退,千算万算,都算不到王必成的6纵会急行百里,赶来切断他的退路。

5月16日,孟良崮遭到华野猛力攻击,王必成为了一雪前耻,将早早安排好的特务团直接插入74师。特务团短短时间就连攻三座高地,此时的74师四处奔逃,溃不成军,狼狈至极,可王必成心里却乐开了花。

张灵甫躲在山洞不敢出来,都说成功时有多风光,失败后就有多落魄,李天霞等人早就巴不得他完蛋,只是碍于军令,才“努力”拼*救援。

张灵甫

还没等到自己的队友,却等来了王必成的特务团,张灵甫最后拿起话筒与蒋介石通话:“黄百韬不援助我,7军不援助我,我已经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

蒋介石却回了一句“祝你成功”。

根据史料记载,张灵甫并非自*,而是被王必成的特务团士兵所击*,后脑连中两枪,子弹从下颚穿出。

张灵甫74师全军覆没,王必成站在孟良崮主峰上,长舒一口气:“此仇终报,可安睡矣!”

涟水古塔下,王必成与一群军官到此合影,纪念牺牲的战友。

自此,王必成在军界地位迅速提升,赫赫战功,到1949年,成为了第八兵团24军首任军长。

1953年,王必成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自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就食不能安,夜不能寝,如今入朝作战,再现“王老虎”威名,重创美韩联军。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上,刘伯承、陈毅在南京代表中央军委对王必成授衔中将。

然而却有人说王必成资历老,战功显赫,击毙国民党劲敌张灵甫,为何没能评上将?加上“争衔”一事,传播的越来越开。

可了解史实的读者都知道,王必成授中将衔其实是合适的,而“争衔”一事更是无中生有。

为此,王必成的老部下联名写了一份报告,为“争衔”一事澄清。

评衔向来都是有严格标准的,也是根据资历、战功以及贡献来评定,像皮定均这样的直接被*亲点晋升中将的几乎没有。

当时上将的标准是兵团司令,中将是兵团副司令、副政委;

可以看到,粟裕麾下的叶飞曾担任兵团司令,所以评上将,可王必成、陶勇则是中将。

王必成中将

说到资历,王必成确实资历高,土地革命时期,要在长江以南坚持3年游击战,后来新四军成立,叶飞担任团长,王必成和陶勇则是后来提拔的团长。

抗战初期,三人级别相同,分别是新四军第一师一、二、三旅旅长,可后期叶飞晋升副师长,成了他们二人的上级。

由此看来,王必成评中将,无论是历史任职还是现实职务都是符合规定的。

再则,据王必成部下回忆,当时授衔中将后,王必成回到家中,高兴的穿上了新发的军服,佩戴军衔和勋章与家人一起合影留念。

至于找老上级谭震林反映更是瞎扯,两人之前虽是上下级关系,可是1955年授衔时,谭震林早在1954年便调往中央工作,并没有军中职务,当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

王必成戎马一生,胸怀坦荡,谦虚谨慎,生活简朴,怎会“争衔”?

如果非要说王必成将军一生中有争议的话题,应当属“临阵换将”一事,一直被人们拿来讨论。

1979年,在昆明工作多年的王必成突然接到*的调令,要他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对调,此时南疆战事将起,“临阵换将”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大忌。可王必成在接到调令后,心情虽然复杂,但没有丝毫怨言,并以最快的时间将工作做好交接。

*

自己不能上战场,不代表儿女不能上,于是他将自己的儿子女儿送往前线,儿媳妇得知后,也要求前去。妻子陈瑛告诉他儿媳妇已经*,王必成大喜:“这才是我王家的儿媳妇,让她去,这样咱家就有三个半人参战了,我也就没有遗憾了。”

确实,为了打击边陲越军,王必成早就摩拳擦掌,日夜筹备,因为劳累过度导致旧病复发,突然被换下来,心里多少有些落差。

所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他更是与其他将军坐在作战室,密切关注,毕竟坐镇云南数年,对中越边界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期待能有用得上自己的地方。

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许世友和杨得志的指挥下,胜利完成任务。

至于被换一事,其实有三点原因:

一是因为杨得志资历比王必成还要老,威望也高,东线指挥员是上将许世友,西线指挥员肯定也得是上将;

二是杨得志早年访问过越北,说是访问,其实就是“带徒弟”,所以对越南的一些情况比较熟悉。从对越作战的情况来看,这些越军见到杨得志这个师傅,有的都是故意避开。

三是王必成自身原因,他打仗是一把好手,可处理政务这些事情确实难为他了,在云南威望并不高。

既然是这样,*的临阵换将也就不难理解了,王必成政治觉悟也相当高,没有丝毫抵触情绪,当真是大将风范。

1989年,王必成中将病情加重,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同志得知后,专门赶来探望,见到这些人,王必成又高兴又感动。

之后躺在病床上,叮嘱妻子,在自己去世后,务必将身上的毛毯捐赠给黄桥战役纪念馆。

徐绪奎团长遗留的毛毯,王必成一盖就是49年

这条毛毯意义非凡,这是战友徐绪奎生前用的,1940年,徐绪奎在一次战斗中中弹身亡,他的警卫员在处理遗留物品时,按照团长嘱托,将毛毯交给了王必成。未曾想,为了纪念战友,王必成一盖就是49年,多处都是补丁,始终没有丢弃。

同年3月13日,王必成于南京病逝,享年77岁。

谨以此文纪念王必成将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完——,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