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些片不能骂?但我今天,就偏要骂了!
骂的是个狠角色——暑期档压轴好莱坞大片,阿汤哥3年后归来的——
《碟中谍6》
北美票房,已经破了2亿美元,全球票房,是冲着10亿去的。
IMDB的评分8.2分,烂番茄的新鲜度是97%,其实更可怕的是右边这个影评人打分,91%,非常硬了。
内地首日票房1.77亿,豆瓣从8.1升到了8.3。
北美影评人的花式赞美,要溺死人。还号称是《碟中谍》系列最强大片。
56岁的阿汤哥为了这部片,差点把命都给搭上了。 所以,你以为我就不敢骂了?不存在的。
有用心的,未必就是好片。
口碑和票房,未必就是阿汤哥的挡箭牌。
阿汤哥,得罪了。
阿汤哥能不能学学我们的流量鲜肉,这么拼是不是有病?
阿汤哥应该是亲自完成了一部动作片拍摄作死大全。
56岁,都大爷的年纪了,还在拿命拼,你说他是不是有病。
拍《碟中谍1》的时候爬火车、吊屋顶我们能理解,那是22年前,那一年的阿汤哥34岁。搞点高难度不成问题。
《碟中谍2》玩个飞车我们还是能理解,虽然所谓的度假方式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
《碟4》他单手爬迪拜塔我们已经不太好理解了。好莱坞大片替身钱都出不起了?
到了《碟5》已经开始徒手扒时速近400公里的军用运输机。我们知道阿汤哥的脑子应该是已经瓦特了。
但怎么也想不到《碟6》汤大爷能这么疯。
这回汤大爷玩儿的,首先是——HALO跳伞。
HALO是啥?High Altitude Low Open的缩写,俗称高跳低开。
一种特种部队专用的特殊战术,为了避免被对方雷达扫到,减少空中滞留时间,跳伞员先要在7000米以上的高空跳出机舱,高速降落后离地仅600米时打开降落伞。
其中的风险就不用说了,缺氧、降压也还是小事,最怕的是一旦错过打开降落伞的时间,结果你懂的。
结果阿汤哥训练了整整一年,每天要跳伞5次,硬是超越了美国特种部队的训练强度。
到了实拍的时候,由于场景是夜戏,剧组只能抓住每次三分钟的拍摄机会,结果为了这一段拍摄,阿汤哥一共跳了106次。换句话说,如果这106次任何一次出错,结果你懂的。
HALO跳伞被他搞定了,就有了电影中伊桑·亨特空中营救晕过去的沃克的戏码。
你以为这就完事儿了?不存在的。
为了自己搞定直升机戏份的拍摄,阿汤哥又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直升机驾驶训练。
结果就是在电影里,我们看到阿汤哥亲自完成了雪山追逐部分的“螺旋式飞行”。
跳伞、驾驶直升机,这就行了?
还要跳机。
电影中有一段阿汤哥在飞行中的直升机机舱下方,直线急坠的戏份,这样的动作戏,职业特技动作演员也没多少敢玩儿,阿汤哥又是自己上的。
还有更疯的。
我说的,不是几乎不佩戴任何安全设备直接飙车,甚至被甩出去,这件事,阿汤哥在《碟中谍2》早就玩过了。
更不是徒手爬悬崖这种小事,同样的戏码,《碟中谍2》也玩过了。
我说的是——*断腿。
你们也都听说过了吧,伦敦一场屋顶追逐戏中,阿汤哥的角色从一栋建筑跳向另一栋,悬崖飞机都爬过了,跳楼这种小事当然还是阿汤哥亲自搞定,结果上得山多终遇虎,脚踝骨折了。
结果阿汤哥的*操作是什么呢?脚踝骨折后仍然挣扎着爬起来,咬牙完成了拍摄。为了避免重拍,这个制片人拼了。
更*的在后面,医生给他的建议是:6个月之内,脚踝不能随便动,更要承重。否则腿就废了。
结果6个礼拜后,阿汤哥就复工了。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拍一部《碟中谍6》, HALO跳伞学了一年,直升机学了一年半,断腿休息6个礼拜,玩命3次,被摩托车甩出去一次。
西蒙·佩吉的总结最到位:每天跟他道别后,都不知道第二天是否能和活着的他再见一面。
这些行为,真的很不能忍了,身为制片人兼主演,一旦阿汤哥真把自己玩出个三长两短,电影还拍不拍了,就算特效进步了,总不能从头到尾特效合成一个阿汤哥继续爬悬崖爬飞机吧。
而且一部电影拍成这样的,多花了多少钱?多花了多少时间?time is money ok?
就不能向我国的流量鲜肉多学习一下,九成以上动作戏交给替身完成吗?你自己出来拍个特写就可以了呀。
还有什么开飞机学跳伞简直是浪费时间,除了提升画面实感之外什么效果都没有。
可不可以学学我们的流量小花,P图懂不懂,你们好莱坞明星是不是不会变通,是不是傻?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就是因为阿汤哥56岁高龄,却还在挑战各种不可能,才有这种拳拳到肉的实感和惊心动魄的临场感啊,这种真刀真枪的动作片,不才是《碟中谍》系列最牛逼的地方吗?
我只想问:还说是好莱坞,知不知道什么叫IP电影,电影工业化了解一下好伐?
今时今日拍动作片,真的不需要拍得这么怀旧啊。
能不能学习一下我们的暑期档某部盗墓喜剧大片,创作思维灵活一点行不行,动作片就一定要拿命拼吗?你让阿汤哥变身超级英雄打打灭霸可不可以?去盗个墓可不可以?找一群鲜肉过来唱歌跳舞,让阿汤哥安安静静做个导师可不可以?
这样的好莱坞,果然还是不行啊,怎么跟我们的电影battle?
没有互联网思维,没有用户思维,没有现代性思维,Too out!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照着好莱坞古典传统拍片,土不土?
还有故事,不diss是不行的。
那个《非常嫌疑犯》的编剧出来一下,对,克里斯托弗·麦奎里,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拍。
因为《碟中谍6》的故事,真的是,太不爽了。
一定,是没有看过于正攻略啊。
研究一下最近火起来的影视剧都有一个共通点,“轻“、“爽“,打怪要轻松一点。
可是《碟中谍6》呢,却是标准的好莱坞烧脑谍战模式了。
看整个故事,费脑 费力 穷周折。
从故事一开场阿汤哥为了救兄弟做黄了任务,将唾手可得的核原料让出,到“超人”成为上头安插进阿汤哥小队内部的监工,接下来是重寻核原料、阿汤哥设局黑吃黑、内鬼搞事、阿汤哥前妻现身,再到最后揪出卧底,故事节奏感如水银泻地,张力如烈火烹油。
同时,这个故事又是复杂的,充满老式欧美谍战片的风格。
直接点说,边看电影边玩手机,你大概率看不懂。
这种复杂首先来自敌我难辨, 从原有的团队到新加入的“超人”,再到突然出现的前妻,没有一个让人一眼看穿的角色。
这样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角色反转,必然会有很强的戏剧浓度,你得费脑、费心去体会、理解。
一般情况下,谍战大片为了迎合观众,动作部分往死里拍就好了,但《碟中谍6》偏不。
编导克里斯托弗·麦奎里简直是来battle观众智商来的。
从阿汤哥被陷害,到明里暗里的各怀鬼胎,暗流涌动,到最后时刻揪出卧底的超级反转,每一步都暗藏玄机。
本剧照严重剧透,可自动跳过
虽然,也有厕所里的“四脚兽”那种阿汤哥首次调侃自己性取向似的喜剧调节,但电影的整体剧情风格是绷着的,就像边带观众坐过山车,边让观众做思考题,这感觉,酸爽不?
而正是在这个凶险异常的勾心斗角、猜忌、利益争夺的过程中,编导才真正完成了碟中谍宇宙的搭建,这个碟中谍宇宙,不仅是指本片已经彻底真正完成了谍战小分队的打造,也包括片中的那些灰蛇引线。
比如本片中的关键反派军火商白寡妇,其实是第一部《碟中谍》里那个女军火商Max的女儿。
而上一集里神秘组织辛迪加的头子,以及让亨特特工再次坠入爱河的英国特工伊尔莎等,都会在片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种剧情和人设上的复杂、纠葛、反转,势必不像许多一根筋的好莱坞大片那么好进入,但这个慢热的过程,抽丝剥茧式的找内鬼的过程,才更能搭建一个有嚼头的故事脉络和扎实的故事内核。
当整个好莱坞大片都在往漫威式的喜剧 动作的快餐式模式迈进的时候,《碟中谍》系列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爽片的外壳下,其实坚持了一种好莱坞经典时代的经典叙事,只不过,克里斯托弗·麦奎里和阿汤哥又为这种经典模式加上了更现代的 、可视化的外观,但它的核心,是一场复古式的坚持。
是不是,像螳臂当车?是不是傻呢?
为什么《碟中谍6》不是系列最佳?这就是答案
当然不是!
你们可能也看出来了,这篇影评本身,就像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你以为“超人”沃克是自己人,结果阿汤哥最后要和他正面刚。
你以为气势汹汹过来宣布任务结束的上司是内鬼,结果他才是故事反转的关键钥匙。
没错,作为一个追了22年《碟中谍》系列,从少年到白头的死忠粉,我就是那个突然反转的阿汤哥门下的卧底。
而《碟中谍6》,就是挥向所有这个时代华而不实的伪大片脸上的一记重拳。
很多人都想问,为什么《碟中谍》可以长盛不衰?
看看新千年以来,好莱坞出产的经典特工们,《谍影重重》系列在第五部遭遇了重创,007系列的詹姆斯·邦德随着丹尼鲍尔的退出暂时停摆,《24小时》的杰克·鲍尔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征途,只有现实主演年纪已经56岁的伊桑·亨特依然在不断打破自己的票房和口碑记录。
《碟中谍》凭什么?又或者说,阿汤哥凭什么?
22年过去了,这个崛起于好莱坞动作电影黄金时代,擅长迅速换装变脸、近身格斗、多国语言、可承受高强度体能活动,时刻处于玩命状态的特工伊桑·亨特,为什么还没被时代淘汰?
我想说的第一个原因是:手艺,一门好莱坞动作片的手艺。
从系列第一部的布莱恩·德·帕尔玛,第二部的吴宇森,第三部的J·J·艾布拉姆斯,第四部的布拉德.伯德,到系列五、六部的克里斯托弗·麦奎里,阿汤哥几乎将好莱坞这些年最当红的动作导演一网打尽,但又能在每一次的创作里都在展现一种极具碟中谍风格、但又完全不同的动作体系。
《碟中谍》系列电影当然有相似的特点: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紧促连贯的叙事,酷炫无比的动作画面,撩拨心跳的阿汤哥的特技表演,甚至像伊桑·亨特前妻这样去而复返的角色。
但电影的风格,又在不同导演的打造下持续进化,这让我想起一个烂俗的词——情怀。
什么是阿汤哥的情怀?当然是《碟中谍》。
但阿汤哥的碟中谍情怀只是简单复制过去的成功吗?
正好相反,阿汤哥的情怀是和好莱坞动作电影与时俱进,始终呈现出好莱坞动作片最高的手艺,这就是《碟中谍》系列,真正的底牌。
还有一个关键原因,一个大爷。
这个大爷56岁了,却永远在挑战最不可思议的动作特技,22年来,他爬过火车,徒手攀悬崖,徒手爬世界最高塔,成为第一个亲自完成HALO跳伞的演员。
当中国的流量鲜肉们靠着替身过日子,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们在绿幕前面拯救宇宙,老一代的动作英雄纷纷老去不见,这个也曾经是鲜肉的家伙却扛起了传统好莱坞动作片的最后一面大旗。
他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身。
或者说,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六次。
谁知道他能拍到第几部呢?但只要他拍,观众应该还会看的吧。
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后的动作明星,他叫汤姆克鲁斯。
在有生之年,我们从没听过也他说出那个许多人常常挂在嘴边但根本没做到过的事情——
电影情怀。
但一个56岁还在拿命拍电影的大爷,你说他对电影没情怀,谁信?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番茄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