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方程式赛车比赛,不仅拼速度,还比省电?

这场方程式赛车比赛,不仅拼速度,还比省电?

首页体育竞技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更新时间:2024-04-29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又到了各项体育赛事盛行的夏季,欧洲杯,NBA激战正酣。

前两天欧洲杯,八分之一决赛上,姆巴佩点球偏出,法国爆冷出局。

NBA也是几度反转,扑朔迷离。

社长却一直热衷于一个“小众赛事”,经常花上一小天细细品味,那就是电动方程式Formula E。

01. 电动方程式的萌芽

在2011年3月巴黎的一个餐厅里,时任GP2车队队长的Formula E(FE)创始人阿加格和国际汽联主席让托德在享用过了古法炮制的法式鹅肝后,一个关于汽车行业未来和归属的新思路,正在逐步萌生。

阿加格想到了自己在世界顶级的一级方程式赛车工作时,试图想要说服一家公司赞助赛事,但是收到最多的邮件一直都是“F1污染严重”、“F1碳排放高”、“F1不够环保”,那时阿加格就开始了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赛事,是这个世界更需要的

二人将当时的简单设想就写在了当餐的餐巾上

当然,电动方程式的想法在当时就浮现在了他的脑海。

谈话之余,汽联主席让·托德也在思考,国际汽联致力于新能源和电气化的发展,还能做些什么。

此刻将赛事电动化的想法,这让两人一拍即合。

一直在赛事中评判对错,更偏向裁判角色的国际汽联第一次投入到赛事的研发中,让电动化的赛事尽快成为了现实。

Formula E(FE)创始人阿加格

相隔两年后的2013年9月,法兰克福的车展上,FE原型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雷诺运动部门与Spark公司共同设计的Spark-Renault SRT_01E电动赛车

第二年8月的英国多宁顿,FE就开始了测试工作,同年10月,万众瞩目的电动方程式第一季第一站,终于在北京奥体公园拉开了帷幕。

要不是电动方程式克服传统发动机噪音大污染多的特点,开轮式赛车在大北京四环围出来个赛道,再跑上25圈,怕是游戏都不敢这么设计!

01. 用电力“点燃”那份属于赛车的激情

当然赛事举办之初就有很多人质疑电动方程式的观赏性。因为赛车,最重要的就是声浪啊!因为听惯了V10,V8咆哮的老车迷,肯定是听不惯来自电动的嘤嘤嘤……

至于差距有多大,大家戴好耳机欣赏一下:

虽然感官上差距还是不小,但是在上个世纪燃油车刚刚推行的年代,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内燃机的噪音令人难以接受,哒哒的马蹄声才有灵魂……

所以Formula E甚至电机的声浪特性,我称其为富有科技感,不过分吧。

声浪没了,那看个进站?可惜F1车迷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进站策略在FE也是看不见的。

在初期的一代赛车上,电池技术有限,还撑不下来一整场比赛,期间还要车手狼狈地爬出赛车,跳进另一辆充好电的车,勉强算是个进站吧。

二代赛车更是一跑到底,在45分钟 1圈的比赛中,赛车出了维修区就不会再回来。

所以FE就彻底变成政策导向的无聊游戏了?

当然不会!赛会机智地加入了两个精彩的看点,来满足大家对于一场充满激情的赛车运动最基本的期望。

第一就是“超车模式”

超车模式的激活是需要车手们离开正常的赛车线路,跨越到外线去完成的,所以在激活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失掉一些时间,甚至会跌落名次。

但是激活后,会在短时间内获得额外25KW的功率,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buff”加成。可别小瞧这多出的功率,在分毫必争的比赛里,多出来的25KW甚至可以让车手在直线上轻松超越其他对手。

另外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就是超车模式的加成之外还有一个名为“Fanboost”的粉丝加速。也就是说车手可以通过粉丝的投票来获得一次额外的50KW加成。

虽然关于这个规则对比赛公平性的争论从未休止,但是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各种“Buff”错综复杂,每场比赛两次的超车模式和“粉丝力量”的Fanboost也让比赛增加了很多悬念和乐趣。

这些车手在赛道上以200km/h的速度博弈,不比看进站换胎有意思多了?(当然了看窝法换胎除外)

第二就是“电量控制”

比起F1当中车手们精准的油门控制,在电动方程式里,更需要车手们用“黄金右脚”去拿捏的是电量的回收力度。所以比起燃油赛车的入弯减速,出弯加速的逻辑,电动方程式还有一个在其间衔接的回收过程。运用得当的话,既可以省电也能节省刹车,提升圈速。

回顾历届的比赛,几乎每年都有因为电量管理不善,最后电量不足而丢掉领先优势甚至直接退赛的。最好的状态就是冲线同时恰好用光电量,这说明车手和车队的策略完美地预测了车辆的状态。

车手名字右侧红色的数字即是赛车剩余的电量

所以,虽然声浪和进站策略没了,但是可以靠着这些小规则,还是让比赛充满了不确定性!各个车手难分伯仲时来个“氮气加速”,岂不是美滋滋?

所以一场下来FE的看点还是很多的,比如今年的摩纳哥站在最后几圈就上演了非常精彩的攻守大战,大家靠着仅存的不到5%的电量,在最后一圈展开了激烈的“厮*”。甚至比今年F1的摩纳哥正赛的“跑火车”都精彩。

所以那些吐槽FE的车迷最好还是耐心看完一场比赛,狭窄的街道赛上,轮对轮的较量,精彩程度至少会超出你对于电动赛事的预期。

03. 高效的技术迭代

FE赛事与F1的逻辑不同,留给各个车队的自由空间不会太大。

因为从外观上看,其实各个车队之间相差最大的就是涂装了,赛车的空力套件都是一样的,车队的研发节奏可以更加高效。

将研发的重点直接放在动力总成,软件系统,逆变器这些真正对于电动车最重要的方向上。

一代到二代赛车技术革新,可以说是赛车运动中发展的最快的。二代赛车增加了柱形电池包的数量,从而可以接受更高电压的快速充电,续航也增加了接近一倍。

在此基础上,输出功率上限还增加了50KW,极速突破240km/h。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动力提升,续航加倍这个看似是相互矛盾的技术突破。

二代赛车整车和底盘依旧统一由法国Spark赛车技术公司和意大利著名的Dallara公司打造,外观的空气动力学套件更加夸张

从外形上来看,二代赛车的下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底盘的导流。相比较一代赛车的大尾翼,X型的尾翼除了导流还可以减小风阻。

圈速方面也提升了接近三秒,可以说是由内而外地大换血了!

预计2023年发布的三代赛车在技术上相比较二代赛车又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从目前官方放出来的消息来看,还有可能将“极速充电”技术引入到赛场中来,理论上可以达到5分钟将赛车电池充满的水平。

其实近几年,世界顶级汽车赛事F1的比赛中,各个车队对于引擎的研发已经接近瓶颈,每年烧掉大量的预算能得到的提升反而少之又少,赛事追求的极致空气动力学也难以下放到民用领域中。

甚至F1威廉姆斯车队17-19年,还出现了“烧钱退步”的现象!要知道一个车队每年的研发资金可高达1.7亿美金!

不可否认,F1由于车队策略,赛车调校,车手发挥等等因素,依旧拥有着世界上最广大的车迷群体。然而作为顶级赛事,似乎难以再继续向汽车行业中注入新鲜血液了。每一场F1完赛以后,虽然惊呼于神奇的车队策略和精彩的缠斗,但是社长实在感觉不到对于行业而言,更深远的意义何在。

在电动方程式中,更轻盈,更高效的电池组,更高转速但更耐用的电机,包括更加成熟的电控系统等等,一直都是赛事追求的目标。毫无疑问,在民用领域,这些目标同样也是主机厂追求的。这些极端的前沿技术,在推广大众之前,先在赛事中充分测试。

比如一项新的充电技术在高负荷的赛事中都可以安全实现,那经过了完善后再推广到民用领域,岂不是“降维打击”?

车队在比赛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厂商可以迅速及时地反哺到量产电动汽车,满足实际的技术应用需求,这也是捷豹、奥迪、奔驰、保时捷等知名汽车厂商选择成立车队进入电动方程式的原因。

第七赛季目前的积分榜里面拥有很多厂商车队

而且据业内人士介绍,与燃油车从赛车到量产车5-10年的技术转化周期相比,电动赛车从赛场到量产平均2年就可以完成,在控制软件层面,有些技术的转化甚至仅需6个月就能完成。这样的推进效率确实能让我们感受到技术的迅猛发展。

比如来自印度的马恒达车队与生产电动超跑的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合作,因为都是高性能车辆,所以电池组设计、电池冷却系统、电机、电机设计,还有软件、控制系统、驾驶习惯等都可以直接从FE移植。

Automobili Pininfarina PF0超级跑车

03. 赛事的终极要义

那么这样的一个国际锦标赛,目的究竟是什么?

1、品牌的国际化

汽车赛事一直以来都是各个汽车品牌最能彰显品牌实力的舞台,早在上世纪60年代,车型定位略显“老龄化”的福特,就靠着打破了法拉利在勒芒赛事的统治地位而刷新了一波自己的品牌形象。借着夺冠风潮,使销量翻了几倍。

另外,早在2014年,电动方程式的第一个赛季,蔚来品牌就深入这项新能源赛事。看准时机,在车队间差距最小,最有希望夺冠的赛季发力,并一举拿下了首个年度车手的总冠军。

这也是一个中国车队在国际级别的汽车赛事上最耀眼的成绩了,一下子将品牌推向了国际化的平台中,这对于蔚来品牌的建立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动方程式,一个国际锦标赛,出道即巅峰的首个冠军,这事可够蔚来叉腰一辈子了!

2、赛场的街道化

前面也提到了,FE的第一场比赛就在北京四环外举办,疫情爆发前,中国站也一直在三亚海棠湾和香港中环举办。

相比较离城区遥远的传统赛道,城市赛的模式也让大量的车迷和爱好者能近距离地接触赛车。香港站更是可以在中环的Apple Store里直接看比赛,实名羡慕!

另外毕竟是一个国际性的锦标赛,宣传环保之余还能促进一波旅游消费,提升城市形象,双赢局面,岂不美哉?

所以其实作为一个老车迷,从国际汽联在去年将电动方程式升级成为国际锦标赛级别的赛事以后,就能看出点端倪了。这FE怕是要“谋权篡位”,取代F1!

当然短时间内估计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毕竟FE的历史实在太短,满打满算也不过7个赛季,车迷数量也远远不够。另外FE虽然规则上更有竞争力,赛车的超车也很频繁,但是不得不说FE的转播团队实在是落后太多了。

首先是在名次表上只有车手名字,却没有车队队标,就让观众不能直观看到车队的状况。其次赛道的各个机位之间似乎没有什么配合,导播的镜头也切得很零碎,有时明明是一个精彩的超车,却由于转播问题,只能通过回放来复现。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是让FE的观赛体验欠佳,但是不影响其推动三电进步的积极作用。

社长相信在当今时代,这个使用全天候四季胎的开轮式赛车必定能引领新一轮的赛车风潮,未来在赛场上驰骋的可能就是这些“绿色嘤嘤怪”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