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北京西南角的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迎来了冰壶国家集训队奥运选拔赛。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基地内也承担了速度滑冰、冰壶、花滑等主要项目训练。在媒体开放日,园区展示了钢架雪车、雪橇、高山滑雪等运动员可利用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
防眩晕训练器首次引入体育领域
3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在六自由度训练馆内看到,这里摆放有两套防眩晕训练器,这种设备多应用于航空、航天员等日常训练。据介绍,目前这两套设备应用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冰上、雪上项目日常训练。通过防眩晕设备训练,运动员可以顺利掌握空中的姿态和自我把控能力。
在场馆内,钢架雪车、高山滑雪等模拟器一字排开,为各项目运动员提供模拟训练。二七厂科训基地科技助力团队成员宋小东介绍,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可以克服季节对冬季项目训练时长的影响,让队员有更多时间了解赛道,了解这个项目的物理技能。此外,通过模拟系统提供的采集数据,教练员还可以了解到队员的技术特点。
以钢架雪车为例,选手每次滑行时间为一分钟,滑行结束后需带上设备坐缆车再回到出发点,这中间时间会比较长。有了这套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后,运动员可随时进行滑行,“每次滑行结束后,点下复位键就可以重新开始。队员都不用起身,这样效率会更高。”滑行的同时,系统还会记录运动员在每个弯道的速度和时间,通过数据进行对比,效率会提升很多。
宋小东表示:“六自由度训练技术之前主要用于航空模拟训练,如今是首次引入体育领域。利用六自由度平台技术、VR虚拟技术与体育项目数字建模技术相结合,为队员提供逼真的训练环境。队员们对这套电动模拟训练系统反馈都比较好。”
风洞实验室“破解”风阻问题
除了六自由度电子设备外,在二七厂科训基地内还拥有国内首个体育专业风洞实验室,着力解决运动员训练、比赛中的风阻问题。
据中国冰雪科学家、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主任李波介绍,这个风洞实验室的性能指标和功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经为夏季、冬季项目400余名运动员进行了超过2000次的测试。
基地的风洞实验室具备训练和测试功能。风洞的风速就是运动员的运动速度,但有时为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也会把风速加大,进而观察细小变化,给教练员提供参考。
李波介绍,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项目风洞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的多个攻关,形成了包括冬季项目风洞训练体系、运动姿态优化减阻技术、队列优化减阻技术、赛道赛时环境风评估与应对技术、运动装备风阻性能评测技术等完整体系。
速滑馆规格对接“冰丝带”
目前在基地内使用率最高的除了体能馆,当属速滑馆了。速滑馆内不仅正在举办冰壶队选拔赛,速滑队也在馆内展开紧张的训练。
速滑馆内外围是标准的400米速度滑冰赛道,场地正中央,左侧为拥有4条赛道的冰壶场地,右侧为花样滑冰场地。现场设有多个大屏幕,既可以显示不同场地的实时画面,还能显示冰面温度、湿度等信息。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柯鹏是国家体育总局聘请的冰雪科学家,负责冰面研究,同时为科学系统训练提供辅助工作。柯鹏介绍,这座速滑馆具备一般速度滑冰馆的训练、比赛功能,也承担了部分体育科技、器械的研发工作。
“建设这个场馆,目的是给国家队队员提供尽可能接近真实比赛场馆的环境,也就是对标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柯鹏表示,他们有一项重要任务,无论是冰面厚度、温度、制冰水质,还是场馆的环境温湿度、灯光、通风环境,都要与“冰丝带”保持一致。
至于如何辅助训练,场馆配备了全面的训练监测装置。先进的系统可以监测运动员的心率、身体指标、滑行速度、姿态、滑行路线和轨迹等信息,“教练员可以通过大屏幕实时了解运动员的状态,为改进技术动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柯鹏介绍,根据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不同项目的需求,技术团队可以控制局部温度,“比如花样滑冰的冰面最厚,温度会高些,冰面会软一些。速度滑冰强调速度,冰面摩擦力要小,我们就要将冰面温度控制在-8℃至-9℃。三块不同的场地,我们可以实现分区控制。”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颖川
来源: 北京青年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