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宇鸣 巴陵老街故事 2023-04-21 05:54 发表于湖南
文章转自“巴陵老街故事”微信公众号
“打”冰棒棍子
文/李宇鸣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3517工厂土生土长,出生的时候,厂里正是红红火火的鼎盛时期,职工福利好,娱乐设施全。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首屈一指。所以,与厂外很多同龄人相比,我的童年是比较幸福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虽然那个年代物资相对匮乏,市民生活比较困难,而且厂里的商店和南正街的百货商场里好像都没有卖玩具的柜台,大人们手里也根本没有闲钱给孩子们买玩具,但是那时我们的动手能力都特别强,只要能弄到手的东西,都有办法把它变成玩具。
男孩子喜欢的弹弓、陀螺、手枪、铁环、纸挎;女孩子喜欢的皮筋、沙包、毽子、布娃娃,全是用一些丢弃不用的物品直接拿来做成玩具,照样玩得津津有味。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些无法重来的过往,虽然在岁月里渐行渐远,但是记忆却是依然清晰。在所有的游戏中,我最拿手的就是“打”冰棒棍子。
记得那时候的白糖冰棒,两分钱一支,是纯冰水加白糖做成的,外面包裹着一张油纸,味道甜甜的,既消暑又解渴。档次高一点的是香蕉冰棒,三分钱一支;牛奶冰棒,四分钱一支。
所有的冰棒都是长条形状,中间插有一根细细的棍子。小棍是竹子的,与现在烧烤摊穿牛肉串的竹签子差不多粗细,大约十一二公分长,这就是我们玩“打”冰棒棍子这个游戏时必备的道具。
迷恋这个游戏的那段时间,我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从不抬头走路,一直低着头,瞪大眼睛沿途寻找别人丢弃的冰棒棍。到了周末,常常会跑到离家不远的房前屋后、小水沟里去捡。只要发现一根冰棒棍子,就好像发现了金条一样,急忙欣喜地捡起来,从来不管它脏不脏,攥在手里如获珍宝。
那时候,每个小伙伴都备有一把心爱的冰棒棍子,洗得干干净净,擦得光光溜溜,白天揣在书包或口袋里,晚上放在枕头下面,日夜形影不离。每天的课间休息或星期天不上学,总是会找一两个或好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挑战打冰棒棍子的游戏。
这个游戏属于单打循环赛,凡是参加的人围成一个圈,有时候在桌子上打,更多的时候都是坐在地上玩,每人每次必须拿出四根进行比试。首先,要依次轮流把四根冰棒棍子丢出一个图案,依照图案大小来排列比试的顺序。最大的是“牛角”,其次是“四井”“三丰”“三井”,然后是“双马”“中马”“边马”“筷筷”,最小的是“坨坨”。
所有选手比试顺序排好了,就开始挑战。排在第一的选手是最幸运的,制胜的可能性最大,可以第一个丢冰棒棍子,把几个人的每人四根冰棒棍子合在一起,一大把握在手里,虎口朝上,再端端正正地往地上顿一顿,然后放手一扔,冰棒棍子就如天女散花般地撒落在地上。
有的竹棍纵横交织,相互搭在一起,这就要靠“打”了。说是“打”,实际上是扒或者挑。就是用另一根特殊的带有尖头的名叫“跳针”的竹棍把这些相互“纠缠”的竹棍分开。把单独搭成叉叉的先收起来,一个叉叉是两根棍子,收的时候不能碰到旁边的任何其它的棍子,收起来了就归自己。如果没有叉叉了,就要想办法让每两根棍子成叉叉了才能收;或者扒开压着的几根,反正就是要努力让竹棍搭成叉叉。
挑的时候要注意,挑哪一根就是哪一根,既要保证它脱离那一堆竹棍,又不能触动其它竹棍,一旦触动就算输了。然后,下一个选手上场,将剩下的竹棍继续玩,直到把竹棍全部“打”完为止。谁收获的竹棍最多,谁就是赢家,运气好的话,可以一口气把所有的竹棍儿挑完;运气不好,一个叉叉也收不到。
那时的冰棒棍子不仅是我们的玩具,也是我们的计算工具,在课堂上或是做家庭作业时,可以用它来做算术。老师知道这种游戏对教学有帮助,而且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对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都有帮助,既不花钱,又没有什么危险,所以从不反对我们玩这种游戏。
上数学课时,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冰棒棍子摆在课桌上,到了课余时间玩起来,更是趋之若鹜,乐此不疲。打冰棒棍子一般是夏秋季玩得比较多,课间或是午后,教室里、走廊里、操场里,到处都是坐着、趴着玩这种游戏的学生。
我们班上有两个顶级高手,他们的冰棒棍子数量最多。班上四十多人,我虽然没有那两个顶级高手厉害,但也算是一个高手。每次参加游戏,我总是仔细琢磨,轮到我打的时候,我会努力让手里的一把冰棒棍子“旋转式”地丢下去成团,然后先从两根交叉的竹棍下手。没有交叉的了,我就细心观察,寻找突破口,用平时精雕细琢的神器“挑针”,迅速果断地挑成一个个叉叉,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
很多时候,叉叉旁边有一根或几根紧贴着,拿叉叉的时候,我的手指就不敢有丝毫颤抖,大气也不敢喘一口。旁边很多双公正的眼睛盯着每一根竹棍,有的是参与者,有的是旁观者。所以,有时候难免会紧张,不小心碰到周边的竹棍,只得让给下一位继续。哎!一旦失手心里会很不爽。所以,平时若是没有小伙伴陪我玩,我就一个人偷偷练手法,让四根冰棒棍子在我手里游刃有余。而且在水泥地上精心地磨“挑针”,挑针头被我磨得又薄又尖又细。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我的“勤学苦练”,很快也成了大家公认的顶级高手,攻无不胜,是班里当之无愧的打冰棒棍子的冠军。当我书包里的“战利品”越来越多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羡慕嫉妒,我那种得意的劲儿就别提了。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步入中年,老式冰棒也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孩子们吃的雪糕,中间都是扁扁的木条,但我仍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时候的冰棒棍子,想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这几天气温回升,步行街吃冰淇淋、吃冰棒的大有人在,我突然有个奇怪的想法,教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打冰棒棍子,让这个游戏成为他们的课间娱乐,让这个游戏传承下去。
李宇鸣摄
于是,我买回一把烧烤签子,每根签子裁断成两截。我把一大把“冰棒棍子”带到学校,耐心地教孩子们玩,虽然有点小复杂,但是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而且玩得挺开心。
我认为,打冰棒棍子这个游戏成本低,能够训练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心灵则手巧,手巧则心灵。
童年是美好和难忘的,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快乐,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满满的、幸福的童年。而且在长大成人后,还会记得曾经玩过的打冰棒棍子的游戏。
巴陵老街故事本公众号目的:挖掘整理巴陵老街故事,传承再现巴陵文化,扩大文学艺术交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本公众号以此为交流平台,聚集巴陵各路精英人士,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努力。6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编审∶蒋正亚 公众号管理∶严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