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召开,网络上渐渐流传起许多滑雪爱好者滑行时的炫酷视频,有的媒体将这些视频的跟拍摄影师“挖”了出来,并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可能才是真正的“滑雪大神”。
能做到在雪场上游刃有余并且还能将视频拍好的人,张绍波算得上一号人物。然而,深挖他的来历会发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鏖战雪场10年的80后老滑手,张绍波和滑雪运动之间的“羁绊”,可能已经无法单纯地用“热爱”来形容。对他来说,它是兴奋中掺杂着疲惫,依赖中也伴随着习惯。而太多的故事,还得从他创立的“东部滑雪俱乐部”说起。
2021年12月11日,北京密云南山滑雪场,市民利用周末休闲时光进行滑雪运动。(图 / 视觉中国 )
10年前,张绍波还混迹于贴吧。雪季来的时候,他心血来潮,想去离家不远、位于北京东部的渔阳滑雪场滑雪。因为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人爱好滑雪,自己也没有去过,于是他在论坛里发起了召唤帖,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就有人添加了他的QQ。
几个人从网友变成了“滑友”。他们约定时间一起自驾到了雪场,之后关于如何买票、行走路线、吃饭住宿等问题,互相之间也都有了照应。谁也没想到,后来几个人慢慢变成了十几个人,再后来发展出了几十人。用张绍波自己的话说,当时的他热情洋溢,爱张罗事儿,看到有这么多和他一样爱好滑雪的朋友,于是便提出了想法:成立一个滑雪俱乐部。
张绍波热爱滑雪也喜欢张罗,于是他成立了滑雪俱乐部。/图·unsplash
在随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俱乐部渐渐发展成了上千人,成员所涵盖范围也从北京东部扩大到了全国。
我也是“东部”的
“那个时候真简单。”这是张绍波经常说的一句话。
他说的“简单”,其实就是大家约个伴一起玩,从雪场走下来后,晚上再一块儿吃个饭。“吃饭”是俱乐部重要的“联谊”活动,脱下滑雪装备后,大家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
脱下滑雪装备后,大家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图·unsplash
现在的俱乐部分类五花八门,它会按照单板和双板的区别划分得很清楚。在单板滑雪运动中,玩法风格不一样,所属的俱乐部也都不一样。比如有人是玩滑行的,也有人是玩平地花式的。
“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单板、双板之分,大家都在一块玩,互相学习。”张绍波说,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像这种民间的滑雪俱乐部还是太少了。
当成员逐渐多起来之后,“吃饭”也成了每次雪季开始前的必要活动。饭桌上有人举起酒杯吆喝一声:“今年的雪季活动开始啦。”这就是俱乐部最早的“开板仪式”。等到雪季结束的时候,同样是一声吆喝,庆祝大家都平平安安地滑过了一个冬天,期待明年再见。这是“封板仪式”。
大家因为“滑雪”这个事情,聚集在了一起,既简单,又快乐。/图·unsplash
大家因为“滑雪”这个事情,聚集在了一起,既简单,又快乐。
雪季的时候,每次一到周末,微信群里就开始了各种组团。张绍波还给东部滑雪俱乐部的成员制作了袖标,“滑雪的时候看到同样的袖标,大家就会有一种归属感,隔阂也会比较少”。
成员们在山上滑雪的时候,经常能碰到戴同样袖标的人,偶尔打个招呼:“你是东部的?我也是。”大家就这样成为朋友,在摔倒之后互相搀扶一把。滑得不错的成员,会分享自己的经验,有人擅长做运动康复,有人比较了解装备,大家都通过自己的分享来互相帮助。
对成员们来说,俱乐部像一条安全绳索,既拉近了“滑友”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张绍波来说,大家愿意加入俱乐部一起玩,其实是对他的认可和信任。
当然,滑雪作为一种强社交属性的运动,很快也被许多商业嗅觉灵敏的人看在了眼里。品牌商开始做赞助,雪场也愿意提供场地,让活动看起来越办越高级。
对俱乐部的成员们来说,俱乐部像一条安全绳索,既拉近了“滑友”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图·unsplash
时尚的宣传海报确实可以吸引不少人,甚至使民间的滑雪俱乐部成为了一种“门户”。如此一来,许多新手竟然有了一种错觉:只有加入这些“门户”,才会有人带你一起玩。这就使得“滑雪”最本身的趣味被慢慢稀释了。
是滑雪爱好者,也是消费者
近几年,国内冰雪产业井喷式发展,使得很多企业、高校甚至媒体机构,都像雨后春笋一般,纷纷以各种名义组建起大大小小的冰雪俱乐部,除了滑雪运动以外,还涵盖了更多冰雪运动项目,俱乐部的概念也变得更加多元。
随着这个产业不断发展,民间的滑雪组织和沙龙活动越来越多。2016年春节前,作为国内早期具有一定规模的滑雪俱乐部的发起人,张绍波将单板刻滑滑雪大师马赛从德国邀请到崇礼,给中国民间的滑雪爱好者讲课。
近几年,国内的滑雪俱乐部如井喷一般发展起来。/图·unsplash
张绍波也参加过不少国外的俱乐部活动。在他看来,国内外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像日韩的俱乐部,组织架构都非常正规,专业度也很高,俱乐部在教学方面和学校合作联动,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规定,所有人都在这个规定范围内,相处得很好。
反观国内,很多雪场和俱乐部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都没有合理合法的解决标准,因为俱乐部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可依”的组织,组建俱乐部也没有“门槛”。
从商业化管理的角度来看,民间滑雪俱乐部的运营,在许多环节上是存在欠缺的。
张绍波告诉《新周刊》,有的俱乐部在雪场上进行教学活动,雪场按照自己的规定将这种行为定义为商业活动,并向俱乐部收取场地使用费;而在教练看来,教学属于个人行为,雪场的规定不该对其形成规约。另外,国内的滑雪品牌商和经销商,跟俱乐部之间的合作也非常多,但因为涉及多方的营收,有时候很容易让彼此之间失去真诚。
从商业化管理的角度来看,民间滑雪俱乐部的运营,在许多环节上是存在欠缺的。/图·unsplash
如今,对很多滑雪俱乐部来说,要想维持下去,就免不了要做和滑雪相关的生意,因为有利益驱动,才能坚持把这个事情做好。
“俱乐部能不能维持下去,其实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整个产业能不能更加规范,让运动带给人的趣味更纯粹一些。”
张绍波说起东部滑雪俱乐部现在的状况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失落。一直以来,他的俱乐部都缺少商业化的支持。对他来说,不应该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做一件事,俱乐部如果接商业性质的推广,或者代理各种滑雪产品,不仅需要耗费精力去打理和维护,时间久了也会消磨大家对于滑雪作为一种爱好的初衷和热情。
2014年 -2015年雪季,俱乐部的封板大会,每个人都获得了一张印着自己帅气滑雪照片的海报。(图 / 由被访者提供)
“更何况大家最开始愿意加入俱乐部,是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不是因为可以买到打折的商品,或者得到一些便利。然而,更加现实的是,维持爱好是需要成本的,一旦爱好变成一门生意,滑雪爱好者就会本能地排斥这件事情。”张绍波说。
对大部分国人而言,民间的俱乐部有时候更像“滑雪爱好者”的公益组织,国人对于俱乐部所提供的集体性服务,并不会真的去正视,甚至有时完全忽视了这项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让“滑雪”回归热爱
滑雪导演,是张绍波现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当初和他一起做俱乐部的朋友当中,有的开了雪具店,有的当了私人教练。他自己则做起了滑雪视频的摄影和制作,现在也开始做起了独立制片。
“最早的时候,在论坛看到的都是文字或者图片,就觉得这样很难将运动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而且国内的滑雪视频也比较少,主要也是看了一些国外的滑雪视频。”张绍波开始转型做滑雪导演,也是近几年的事,因为大家都愿意在手机上刷短视频,而且滑雪运动非常具有时尚气质,他就慢慢地研究了如何拍摄滑雪视频。
滑雪导演,是张绍波现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图·unsplash
曾经,我们说的俱乐部,可能是“滑雪爱好者”的俱乐部;现在,随着俱乐部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专业和细分,“俱乐部”的定义也产生了新的内涵。
在张绍波看来,“俱乐部”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更加规范化的,商业化只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并以服务为主,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把一个“简单”的事情搞得“变了味儿”。
“爱好并不是消失了,可能只是趣味转移了。”张绍波谈起自己刚开始玩滑雪的时候,也曾苦练技术,会给自己定目标,也会因为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而兴奋。现在,捕捉到了炫酷的滑雪画面,或者创作了一个效果很不错的视频,也让他有了最初玩滑雪的感觉。
现在,捕捉到了炫酷的滑雪画面,或者创作了一个效果很不错的视频,也让他有了最初玩滑雪的感觉。/图·unsplash
“这样能让厉害的滑手被更多的滑雪爱好者看到,也让更多的人被滑雪的魅力所吸引。”这些变化在张绍波看来,虽然乐趣是不一样的,但最终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滑雪。
“十年前玩俱乐部的那些人,现在算起来都已经属于年龄偏大的人了,然而,谁也没有离开。”
俱乐部有一个将近500人的微信群,平时说话的人很少。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有人需要帮助,也会立马有人响应。偶尔有人在里面打个广告,张绍波会进行告诫或剔除。在他的回忆里,“东部”创立最开始的三四年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如今,“老东部”成为了一代滑手的回忆和旗帜。
2015年,俱乐部喜结连理的一对情侣。(图 / 由被访者提供)
张绍波感慨道:“很怀念以前在俱乐部玩滑雪的时光,雪场上经常能找到自己人。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挚友,还有人在里面找到了伴侣,谈起了恋爱。有结婚的,当然也有离婚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百态,唯有你所热爱的东西,才是真真切切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