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6.6的《狂暴巨兽》能打破游戏改编电影烂片魔咒吗?

豆瓣6.6的《狂暴巨兽》能打破游戏改编电影烂片魔咒吗?

首页体育竞技狂暴飞车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6-17

就算是巨石强森,恐怕也很难打破好莱坞游戏改编电影的烂番茄魔咒。

这部取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同名游戏原作的灾难怪兽新片在媒体口碑解禁后,烂番茄新鲜度50%,MetaCritic25家媒体综合评分45/100,与导演布拉德·佩顿上一部《末日崩塌》的口碑接近,尽管口碑比许多游戏改编电影要好,但依然无法破解游戏改编电影的好莱坞魔咒。

1993 年的第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到现在,没有一部在烂番茄的新鲜度超过 50%,包括不久前在中国上映过的《古墓丽影:缘起》,那一部游戏改编电影的烂番茄新鲜度正好也是50%。

《古墓丽影:缘起》至少打破了上一个好莱坞游戏改编电影的烂番茄魔咒,一直到它上映之前,没有一部在烂番茄的新鲜度超过 45%。

从某种意义上说,《狂暴巨兽》这样的电影还是扳回了一点游戏改编电影的糟糕口碑,至少它的imdb评分达到了6.4分,在好莱坞大制作中不算糟。在此之前,从《生化危机6》、《魔兽》到《刺客信条》,好莱坞的游戏改编电影一直在口碑扑街。

现在的问题是,站在世界电影工业之巅的好莱坞,为什么不能将一流的电子游戏拍成叫好叫座的游戏改编电影?既然电子游戏改编电影变成了高投入低产出、既不叫好也难叫座的买卖,为什么好莱坞的游戏改编电影还在一部接一部的拍下去?

《狂暴巨兽》这些从口碑谷底回升的后来者,又能最终帮好莱坞摆脱游戏改编电影的烂片魔咒吗?

好莱坞游戏改编电影的烂片魔咒:口碑谁都救不了,票房靠中国拯救

1993年,由热门游戏《超级玛丽》改编的《超级马里奥兄弟》问世,开启了游戏改编电影的篇章。随后,《生化危机》系列、《古墓丽影》系列、《寂静岭》系列、《街头霸王》系列、《极品飞车》、《魔兽》、《愤怒的小鸟》、《刺客信条》等游戏作品纷纷被改编电影。

据粗略统计,25年来至少有40部游戏改编电影作品出现。

从类型上看,格斗、动作冒险、恐怖、射击、角色扮演等游戏都被改编成电影,甚至连《愤怒的小鸟》、《俄罗斯方块》这样的休闲类游戏也被拍出电影或者被列入拍摄计划。而从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来看,动作类、科幻类、恐怖类、魔幻类成为游戏改编电影的主要电影类型,当然也有《愤怒的小鸟》这样的卡通类型。

但这些游戏改编电影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口碑糟糕。

从1993 年的第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到今天,已经过去了 25 年的时间,可是游戏改编电影从来不是好莱坞影评人的菜。一直到《古墓丽影:缘起》,烂番茄新鲜度才勉强达到了50%,这还是影评人看在坎妹的份上,电影本身的评价依旧不高。

那么更体现观众看法的 IMDb呢?从过往所有游戏电影的 IMDb 看,评分也普遍在 3-6 之间。

比如,1993 年根据经典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改编的同名电影的评分仅有 4.0 分,2009 年上映的《七龙珠》更是只有 2.8 分, 2001 年的安吉莉娜朱莉的《古墓丽影》的评分也不过才 5.7 分,曾在内地上映的《像素大战》 5.2分,《刺客信条》5.8分,相对较高的《古墓丽影:缘起》,也只有6.8分。

可是糟糕的还不止是口碑,除了少数作品能挣钱之外,大部分的游戏改编电影作品都难以摆脱北美票房失利的命运。

由法鲨主演的《刺客信条》电影制作成本高达1.25亿美元,在美国本土票房却仅为5452.94万美元。

《生化危机6》北美票房不到3000万美元。

《魔兽》在北美也只收获4700万美元票房。但中国市场成为这些游戏改编电影的救命稻草。

中国观众为《魔兽》贡献了全球总票房的半数,即14亿人民币。《生化危机6》的中国票房破10亿。即使票房不算理想的《刺客信条》也有1.5亿人民币票房。虽然扑街模式无法改变,但是中国市场却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这些高成本电影彻底失败的市场命运。《生化危机6》这类电影更因此得到了在北美票房扑街后咸鱼翻身的命运。

可是为什么善于生产大片的好莱坞拍不好游戏改编电影?

好莱坞怎么就拍不出叫好叫座的游戏改编电影?

事实就是:全世界的电影人都拍不好游戏改编电影,至少到目前为止,全球电影工业都从未打造出一部真正意义上叫好叫座的游戏改编电影。这又是为什么?

有影评人指出,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电影和游戏介质的不同:游戏强调互动,电影的重点却是说出一个好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古墓丽影》、《刺客信条》这样的高还原度电影,依然无法讨好游戏迷和电影观众。

在《古墓丽影:缘起》中,坎妹亲自上阵,出演了多个上天入地的动作场景、而《刺客信条》则几乎完美地还原了“信仰之跃”,这些对经典场景的还原的确吸引了部分游戏迷,但相比起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来说,一款经典游戏的剧情仍然很难保证电影内容的丰富,换句话说,编剧必须再创作。可是再创作的剧情往往套路化严重。

而当编剧面对的是《愤怒的小鸟》这类几乎毫无剧情的游戏时,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游戏改编电影都遭遇同样的恶评:剧情空洞。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好莱坞游戏改编电影频频失利背后,还是一个商业和创作博弈的经典好莱坞故事。

1994年,还不到 30 岁的导演保罗·安德森将动作格斗类游戏《真人快打》改编成一部动作电影,这部由克里斯多弗·兰伯特主演、后来被叫做《格斗之王》的电影几乎没有剧情,就是从头打到尾。烂番茄新鲜度只有 34%,IMDb评分只有5.8,但电影的全球票房达到了 1.22 亿美元,相比起 1200 万美元的投资来说,简直可以算是票房黑马。

有影评人认为,这位年轻导演将电影拍成了标准的 B 级片:怪异、邪气,但又充满邪魅,虽然主流观众不喜欢,但偏爱硬派动作片的观众却对影片赞不绝口。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后来拍摄了《生化危机》系列的导演为游戏改编电影找到了一条B级片路径:中小成本、风格特立独行,未必能取悦大众,却能凭借独特的风格另辟蹊径。

保罗·安德森也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游戏改编电影的B级片路径,总投资在 3 亿美元左右的六部《生化危机》系列在全球拿下了超过 11.6 亿美元的总票房。无论影片的口碑多糟糕,《生化危机》成为了游戏改编电影中的代表作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并不是好莱坞想要的,好莱坞需要的不是小兵立大功的B级片,而是A级大制作。

派拉蒙成了第一个进入游戏改编电影领域的好莱坞六大公司,他们选择的是动作探险类游戏《古墓丽影》,并为此投入了 1.13 亿美元,还请到了当时的一线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担任女主,导演则是当时风头正劲的《空中监狱》导演西蒙·韦斯特。

但这部女版《夺宝奇兵》被洗去了B 级片气质之后,却并没有成为《夺宝奇兵》那样故事精彩、节奏流畅、商业元素满满的A级大制作,反而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境:普通观众指责它内容空洞、无聊无趣;游戏玩家则抗议劳拉的形象不符合原著。

2010 年,迪士尼推出了《波斯王子:时之刃》,影片既有波斯和印度大战的背景,也有时之刃和时间倒流的奇幻特效,更有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还有杰克·吉伦哈尔这样的演技派明星,可是号称 2 亿美元投资的本片,全球票房只有 3.36 亿美元。

下一个入坑的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刺客信条》,电影既有游戏老东家育碧的加持,还有法鲨的加盟,还保留了游戏中信仰之跃的惊艳一跳,但依然收获了全球范围内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利。

有影评人指出,《刺客信条》游戏的成功在于戏说历史,而满《刺客信条》电影为了能在100多分钟内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被迫放弃了历史“阴谋论”的假设,结果原作党游戏粉丝依然没有得到满足,普通观众也看说看不懂。

影评人认为,游戏改编电影最大的矛盾之处在于:从好莱坞的角度来看,是希望把游戏玩家和普通电影观众一网打尽,但往往陷入两边不讨好的窘境,越是两边讨好,主线故事越是平庸乏力,角色塑造越是顾此失彼,最终除了特效和情怀,这些游戏改编电影几乎没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狂暴巨兽》们如何打破游戏改编电影烂片魔咒?

那为什么好莱坞对改编游戏电影依然乐此不疲?

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整个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创意都在陷入枯竭,而游戏改编电影不仅有成功的创意,成熟的IP,还有潜在的观众,对于永远都在躲避风险的好莱坞的来说,游戏改编电影注定是个绕不过的类型。

于是一个奇怪的悖论出现了:即使二十多年都并没有真正大获全胜的游戏改编电影出现,近年来的大制作游戏改编电影还纷纷票房失利,但游戏改编电影没有变少。恰恰相反,他们变多了。仅仅是在 2018 年前四个月,我们就看到了《古墓丽影:缘起》、《狂暴巨兽》两部游戏改编而成的大制作电影。

可是这些电影能够取得成功吗?

某种程度上说,《狂暴巨兽》汲取了前面数十部电影的教训。首先,游戏原作的灵魂是最吸引观众的部分,也是IP的价值所在,必须保留。其次,改编作品也要与时俱进,因为游戏元素有些已经过时了。最后,对于普通观众来收,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原作党希望看到的既保留精髓又有所创新的故事。

《狂暴巨兽》的确做出了创新,布拉德·佩顿对媒体透露,在《末日崩塌》他曾和巨石强森说,“你可以拍动作片,你也可以拍喜剧,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呢!”《狂暴巨兽》就成了这一思路的试验场,用导演的话来说,“《狂暴巨兽》场面更大、情节更加复杂、特效更赞,但最为不同的是,新片比其他怪兽片要更为搞笑。”

还不仅如此,影片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游戏的升级版。电影引入了《侏罗纪世界》曾出现的“基因编辑”的新概念,将原故事中的三只常规动物变成了巨型怪兽。

导演甚至对于游戏改编电影魔咒有自己的一番破解之道,他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许多游戏电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总是在讲一个跟游戏同样的故事,却压缩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因为电影和游戏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媒介。电影是被动式的,而游戏是沉浸式的。因此打破魔咒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游戏的“预设”和“变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讲出一个好故事。

对此,作为原作游戏忠实玩家的巨石强森认为,《狂暴巨兽》游戏故事情节相对简单,所以更有利于创作者在故事上释放才华。

但令人略有些遗憾的是,从国内外观众的评价看,导演的确创造出了动人心魄的特效场面,充满力量感的怪兽,巨石强森的表演既有力又不失幽默感,这些都是影片的优点,但糟糕的是看到最后,依然没有发现导演所说的讲出一个好故事是如何体现的。

尽管改编未尽全功,但《狂暴怪兽》在游戏改编电影中依然称得上口碑偏上的作品,这至少让人看出游戏改编电影的进步。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电影市场,而游戏改编电影在这两大电影市场的表现,既证明了游戏改编电影的情怀消费不会一直奏效,但也显示出这个系列的电影依然具有巨大的票房潜力,尤其是一次次成为游戏改编电影拯救者的中国电影市场。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开始与影视公司合作,主动将游戏IP转化为电影,尝试从电影市场分一杯羹。

那么到底如何彻底打破游戏改编电影的魔咒?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烂片界传奇导演乌维·鲍尔曾发布声明,要求华纳改掉《狂暴巨兽》的英文字“Rampage”。称他此前拍摄过名为Rampage的系列电影,而这部新片跟他的电影重名,会因此影响别的观众看到他的电影。

但从《死亡之屋》、《孤岛惊魂》、《地牢围攻》这些由他导演的公认的游戏改编烂片中,或许能够反向得出一些结论:虽然电影中有不少场景还原了游戏中的的场景,但是游戏中最吸引玩家的枪战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子弹时间等都屈指可数,而电影的剧情则普遍混乱乏味。

这正是游戏改编电影多年来遭受的最大批评:“剧情俗套”、精髓无存。

而通过《生化危机》和《寂静岭》系列这些相对成功的游戏改编电影可以看出,如何保留游戏中的世界观、人物、文化体系、叙事架构、氛围、核心剧情等,去粗取精、保留神髓,则是游戏改编电影成败的关键。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游戏改编电影,好莱坞在创作上正在日益谨慎。索尼影业从 2008 年就开始筹备的游戏改编电影《神秘海域》 在不断更换导演后,最近才确定了《天龙特攻队》和《人狼大战》的导演乔·卡纳汉将成为这部游戏改编电影的新编剧。

而在营销上,整个好莱坞都在押注中国市场,例如《狂暴巨兽》就将上海作为洛杉矶首映后世界宣传的第一站。除了中国观众熟悉的巨石强森,导演布拉德·佩顿、女主娜奥米·哈里都亲自为影片卖力吆喝。在互动中,巨石强森指着小朋友,开玩笑说,“我在美国也有个小人朋友,他叫凯文·哈特”。

凯文·哈特正是巨石强森上一部在中国上映的《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中的主演之一,那部电影最终在中国市场拿下了4.9亿票房,拥有中国观众更喜欢的怪兽、特效的《狂暴巨兽》的票房野心,显然不仅于此。至少在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游戏改编电影从没遇到过什么票房魔咒。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