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科罗拉多州的格兰德湖风景区是全美最大的自然湖风景区,该景区靠近落基山脉,远离喧嚣的都市,自然风景极其优美,是科州著名的旅游胜地。
因此,格兰德湖周边的大部分区域都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格兰德湖
2004年,当其他小镇都在为旅游季忙得热火朝天之际时,距离湖区中心20公里处的格兰比镇却遭遇了灭顶之灾:一台恐怖的末日战车,几乎摧毁了整个小镇。
马文·希迈尔出生在1951年,虽然此时距离二战已经过去了6年,但是美国政府的对抗思维却没有结束。
为了抗衡苏联阵营,美国征召了大量的年轻人入伍,其中就包括马文。
▲格兰德湖风景区
马文长年生活在军队中,参加过数次美国海外的军事行动,可谓战功卓著。
随着时间来到1991年,红色巨无霸苏联解体,冷战彻底结束,美国政府也开始大量裁军以节省军费。
此时已经40岁的马文也收到了退伍通知书,并领取了一笔可观的赔偿金。
▲美军士兵
他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由于多年的行伍经历让自己的神经高度紧张,马文经过一番比对,最终选择了格兰比镇度过余生。
靠着手里的现金,马文在格兰比镇买了一栋二层楼房,开设了一家汽车修理店。
由于曾经担任过科罗拉多空军基地的机械师,很多人慕名而来,因此修理店的生意很红火,看起来马文的未来一片美好。
▲老兵马文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外乡人马文的成功,却引起了格兰比镇地头蛇科迪·道切夫的妒忌。
不同于待人和善的马文,科迪是当地有名的地痞流氓,在黑白两道交往颇深,除了妒忌马文赚取了巨额财富外,那栋二层楼房也成为了两人之间的导火索。
原来,二层楼房原本是科迪的财产,然而科迪由于欠了银行的巨额债务,于是将楼房拍卖用于还债。
美国银行的势力有多庞大自然不必细说,可是科迪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自信地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整个格兰比镇没有敢薅自己羊毛的人。
然而初来乍到的马文却不在乎这些细节,凭借合理合法的竞拍,取得了楼房的产权。
▲马文自拍照
至此,两人的矛盾算是结下了,科迪开始用各种手段*扰马文。
他不仅威胁附近的民众用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投诉修理店,比如修理价格过高了,修车过程中遭受威胁了;还贿赂镇政府的官员为马文开出高额的罚单,比如随意排放污水了,修理厂违反环保条例等等。
科迪的每一次*扰,都令马文十分头痛,民众的投诉会消耗自己辛苦积累的口碑,而镇政府的罚单动辄高达数万美元,自己数年来的利润压根不够缴纳罚款。
可想而知,在结束了和格兰比镇的蜜月期后,马文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曾经畅想的快乐生活变为泡影,每日还要活在困扰和烦恼之中。
更关键的是,马文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困境,到底缘于何处。
镇上不乏一些同情马文的善良人,然而当他们见识到科迪的手段后,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马文,只能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生活很难,可是还要继续,马文只能用自己想得到的合法方式,去对抗一个个尖锐的问题,可惜收效甚微。
▲自制的末日战车
比如有一次,一名叫克里斯蒂的白人妇女报警,声称自己的丈夫遭受了马文的威胁,被强迫支付120美元。
然而警方通过监控,证实了该男子确实在修车厂维修了车子。
可是克里斯蒂仍然不停地污蔑马文,天天跑到警察局闹事,其付出的时间成本早就远超过了120美元。
最后,莫须有的马文无奈地赔付了克里斯蒂120美元并道歉,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在被*扰的日子里,和马文相恋多年的女友不堪其扰,最终选择了和爱人分手,而马文的父亲也因为一起接一起的烦心事而导致健康受损,在几个月内就撒手人寰了。
经历了爱人离开和亲人离世,马文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修理厂的生意更是一落千丈,几乎失去了所有业务。
▲末日战车摧毁房屋
而科迪也在此时彻底撕破了脸皮,他狂妄地来到修理厂,不仅亲自揭露了自己幕后黑手的真实身份,还堂而皇之地告诉马文:
自己要在二层楼房所在地盖一座水泥加工厂,让后者以25万美元的低价,将楼房卖给自己。
看起来科迪付出了大价钱,然而根据当时镇上的平均房价,马文拥有的二层楼房至少价值40万美元。
毫无疑问,马文不但没有答应,还怒斥科迪让他滚蛋。
见识了马文的强硬,科迪也明白,这位坚韧的老兵并不是一个容易打垮的对象,于是他又使出了更加恶毒的手段。
▲修理厂和水泥厂的位置关系
短短几天之后,格兰比镇的镇长及代理人委员会联合规划委员会通过了在该镇修建镇属水泥加工厂的方案。
而这座加工厂的选址和马文的汽车修理厂非常邻近。
近到什么程度呢?
水泥加工厂的厂房高墙,甚至挡住了进入汽车修理厂的唯一一条马路,一个无法进车的修理厂该如何工作呢!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水泥加工厂一建成,修理厂的生意也就到头了,其所在二层楼房的价值也会一落千丈。
不甘心的马文带着自己的弟弟,还邀请一群自愿帮助他的镇民联合去政府请愿,要求更改水泥加工厂的选址。
▲游行抗议人群
可是镇里的官员早就收了科迪的好处,毫不意外地拒绝了马文的请愿。
走投无路的马文又降低了要求,卑微地恳求水泥加工厂为自己修理厂的入口,留下一条仅宽2.5米的通道,以便让进入修理厂的汽车通行。
这个宽度甚至不够让两辆微型汽车并排通过,却仍然被镇政府强硬地拒绝了。
在这次申请被拒后,马文身心俱疲,他不再和任何人沟通,而是躲进了二层小楼闭门不出。
镇上的人都以为马文已经绝望了,殊不知这位硬汉并未曾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而是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讨一个公道!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总能听到修理厂中传出敲击声、打磨声、电焊声和切割声。
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并不意外,毕竟这些声音在机械加工中很常见。
▲马文在末日战车内部战斗
关于这一点,并不是没有人通知科迪,虽然科迪坚信马文已经被打垮了,但是为了谨慎,他仍然雇了一批持枪保镖,来面对马文未知的“鱼死网破”计划。
鉴于科迪的势力和马文的沉默,镇上的人逐渐相信马文被驱逐出格兰比镇,只是时间问题了,甚至连这档子事本身都淡忘了。
2004年6月4日,马文沉寂数月的修理厂却突然爆发出一阵轰鸣,位于东侧的一堵院墙突然倒塌,一个可怕的大家伙钻了出来。
大家伙仿佛末日战车,体型庞大,由厚重的钢板组成。
起初,人们一度以为这是一辆坦克或者装甲车,然而通过观察,却发现这只是一辆焊满了钢板的推土机。
▲末日战车搭载的步枪
科迪的保镖闻讯赶来,开始向末日战车射击,然而他们的子弹根本穿透不了钢板和履带。
反观末日战车,居然有三把步枪从射击口伸出,肆虐的火舌很快放到了保镖们。
接下来,末日战车直接推倒了水泥加工厂。
此时,接到警报的警察也闻讯赶来,但面对马文坚不可摧的末日战车,警察的这点火力根本伤不了它分毫,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整个水泥厂被夷为平地。
随后马文如法炮制,他驾车推平了曾经抹黑他的报社、然后是镇政府、银行、警察局、和前镇长的家以及科迪的所有产业。
格兰比镇的警察和州里支援的特警,根本无法阻碍末日战车的脚步,即使是手榴弹,都无法给末日战车留下一个凹坑。
▲警察对末日战车无能为力
在整个过程中,马文没有伤害到一个无辜的人,他只是摧毁了13栋属于敌人的建筑物,给他们造成了700万美元以上的损失。
当末日战车经过一家五金店时,散热系统出了故障,车子停下了轰鸣,而马文似乎也觉得完成了使命,他用一把手枪自*身亡,才使得闹剧得以谢幕。
事情爆发后,无数美国人被马文的行为震惊,然而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更多人却在同情马文的遭遇。
正如马文在给弟弟的绝笔信中写道:
当一个人被社会逼上绝路时,他只能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了!
一名美国网友在社交网上的评论,得到了人们的赞同:
这个事件反映了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问题,作为一名公民,马文曾多次尝试通过合法手段解决问题,但腐败的当地政府却在每个转折点上阻拦他!
安息吧,马文,你是一个揭露了美国真正黑暗的国民英雄,让那些躲在暗处、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不得不来到阳光下接受审判!
参考资料:
本文中关于马文·希迈尔末日战车的部分内容,参考自美国snopes网《Killdozer Day: The Story of Marvin Heemeyer》,发布于2017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