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据福建日报10月22日报道 如果福建师范大学有热搜,那么郎平绝对是17日的顶流。
当天,62岁的郎平来到这里,逛校园、看训练、分享女排故事,陪伴在她身边的是她昔日的爱徒——福建籍女排奥运冠军徐云丽和林莉。
这是一场师徒之间的久别重逢。时光流转,曾经携手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走上冠军领奖台的三人早已换了身份。去年9月1日,郎平告别国家队帅位,而徐云丽和林莉则先后走进高校。
这是一次青春校园里的传道解惑。从比赛训练到学习生活;从历经坎坷到直面内心;从走出低谷到站上巅峰……中国女排的故事,无论在哪个地方总能引起共鸣。
郎平、徐云丽与林莉(左起)在分享会上畅谈女排精神。
关于师徒
师徒重逢,郎平说,感觉很亲切,她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孩子一样。
2012年,还在央视做奥运解说的郎平在训练场上第一次见到了徐云丽;而林莉则是在2015年国家队的自由人集训班上进入了郎平的视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徐云丽成了郎平眼中的“丽姐”,而在郎平口中“刻苦踏实”的林莉则在自由人的位置上站稳脚跟。
郎平说:“教练除了教她们技术以外,还有责任关注她们的成长,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在郎平2013年接手女排时,入队7年的徐云丽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技术上,已经是队里的老大姐了。“运动员每一天听的都是教练的声音,所以我们希望在关键场次当中,她们自己能够聊一聊,自己沟通。这个时候,徐云丽作为主力队员,就要帮着教练去分担。”郎平说,徐云丽在队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需要很高的情商。
即使在徐云丽因伤退役之后,郎平依然邀请她以私人身份参加2018年的日本世锦赛,再次承担“润滑油”角色。而徐云丽同样义无反顾,应约而行。
师徒之间的深情犹如一面镜子,再次印证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开始就成为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成为中国体育精神符号的缘由。
关于学习
面对分享会上青春而又稚嫩的面孔,郎平笑着说:“大家不要学我,我现在是‘躺平’了,我退休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如今的郎平是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她还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对于郎平来说,学习并未停止,学习更像是一种渴望。
在运动员退役之后,郎平放弃了领导职位,重回北师大攻读英语,“这也是我做专业运动员时的梦想。其实,从运动场突然转入学校的时候,非常艰难,比在赛场上还难”。那个时候的郎平要为每天的80个单词和第二天的小测验焦头烂额。
在美国读体育管理方向的研究生时,郎平则是一边学习,一边在学校教球。“这个是我自己的选择,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有意思。”郎平说。
无论是到意大利执教俱乐部,还是重回中国女排,郎平总能让自己不断在学习中积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注入新的内容。郎平说,竞技体育就是你争我赶,“作为一名教练员来讲,你可以利用你自己的经验,但同时要与时俱进,要学习新的东西”。
在郎平看来,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轨迹,但是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情形,要保持平常心,学会面对现实,“就比如,疫情之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慢下来了,还可以静下心来去学习。我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关于福建
郎平与福建的缘分,要从40多年前说起。
“我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是1976年。”郎平说,16岁的自己刚刚上高一,“那时候,我利用寒假的机会到漳州参加全国女排的一次集训”。
1976年的郎平还不是专业运动员,“作为一个学生,能够坐火车到其他城市,觉得很新鲜。我还记得火车坐的时间挺长的,从北京过来要将近两天的时间”。
在郎平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水仙花,是芦柑,是发的一人一个脸盆,“那时可开心了,放在床底下,洗漱时哗地一下拿出来”。
彼时,中国女排在漳州基地重新组建,主教练袁伟民从12支集训队伍中点出15位女将,组成新的女排国家队。从那以后,中国女排每次大赛前都将漳州作为最后的强化训练营地。用郎平的话说,就是“从此一发不可收”。
在40多年的排球生涯当中,“来了福建N多次,这里就像娘家一样,大厨、服务员就像亲人一样”。郎平坦言,福建漳州基地对中国女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排球馆一隅,郎平郑重地在金色印泥上留下了自己的掌印。
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关于中国女排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荣耀记忆,而郎平的掌印将被悬挂在最上方,成为记忆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在流淌的时光中隽永。(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肖榕 文/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