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日益临近
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延庆赛区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
的造雪工作进入倒计时
目前,造雪工作遇到哪些挑战?
一起来看看
↓↓↓
赛道陡峭 “雪飞燕”造雪迎挑战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造雪工作
已经开展了半个多月
由于高山赛场赛道落差大、坡面长
给造雪、压雪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造雪系统
由170多台造雪设备组成
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和自动化运行
但为了保证所造的雪
最大限度落在赛道上
造雪队员需要每隔一小时
实地查看造雪情况
造雪机喷出来的雪打在队员身上
迅速结冰
夜间山顶温度
最低可达-11℃
阵风风速可达40米每秒
而且风向极不稳定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山地运行部经理吴高胜说
一是落差大
二是弯道急
整个设计的难度
相对普通赛道要大得多
因此,整个山地运行保障工作
难度相对来讲也是非常大的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共建有七条赛道
全长近10公里
最长的一条赛道长3公里
最大坡度接近70%
人站在上面犹如面临悬崖峭壁
和普通雪场不一样的是
为了让先后参赛的运动员
滑到统一标准的雪道
赛前造雪团队
在前期铺设基础雪之上
还要进行注水
增加雪道的硬度做成“冰状雪”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山地运行部经理吴高胜表示
根据竞速和竞技不同的要求
注水的量是不一样的
注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要完成奥运会的标准
对我们来说工作量是很大的
“雪飞燕”循环用水践行“绿色冬奥”
延庆赛区始终秉持
“绿色发展,生态冬奥”的办赛理念
对赛区的造雪用水
实现了循环利用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
是如何做到循环用水的?
跟随镜头,一起来看看
↓↓↓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
每一台造雪机
都有一个进水管道
它能为造雪机
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最高海拔达到2198米
水是从哪来的呢?
据了解
这些水来自10公里以外的
延庆佛峪口水库
为满足造雪系统用水
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延庆赛区生态环境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建设了
由两套蓄水塘坝
和一个海拔1290米的蓄水池
及配套泵站共同组成的造雪引水系统
将水分级提升送至
海拔超过2000米的小海陀山
从高空俯瞰
塘坝和蓄水池就像
山间的“三盆水”
有效库容超过16万立方米
可以为赛道两侧的100多台造雪机
不间歇地供水
“三盆水”当中
海拔1050米的塘坝是核心枢纽
从延庆佛峪口水库来的水
一部分会继续往上
到达1290米的蓄水池
另外一部分会随着重力的作用
去到海拔900米的塘坝
成为造雪用水的储备水
为了保证造雪质量
储备水源在这里经过过滤
达到生活用水级的三类水质标准
同时,塘坝开阔的水面
也成为赛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
雪季过后
这套造雪系统
还将实现赛区融雪水、雨水的循环利用
践行“绿色冬奥”的理念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预计到2022年1月中旬
完成所有造雪任务
相约2022,一起看冬奥!
来源: 央视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