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不是人类的本能,大部分人不仅不合适做运动,还会伤害身体。
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人体进化与人类健康的国际权威的利伯曼在《锻炼》书中告诉我们关于运动的很多科学知识。利伯曼教授是哈佛大学一位进化生物学家,也是一个马拉松成绩很好的选手,而且是赤脚跑,他在肯尼亚和墨西哥等国家实地调查,从人类活动的进化上研究运动、锻炼对人体的影响,他的经验足以让人信服。
大部分人不适合做运动,但是我们要学会锻炼。
运动和锻炼有着本质区别。
运动也称为身体活动,包括任何由骨骼肌驱动的,消耗能量的身体动作。
锻炼则是为了保持健康或变得强壮而自愿进行的有计划、有体系、重复的身体活动。
利伯曼教授在开篇第一章讲述人类为休息而生,还是为跑而生,为我们理解跑步这项运动对人类影响的关系作了有趣和富有深度思考的解释。
极度挑战体能的铁人三项赛体现人类爱玩耍的本质。
根据利伯曼教授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小时候会玩耍是为了帮助它们学习生存技能,而人类则是成年之后也在玩耍的物种。所以这也不难分析,为什么铁人三项赛,愿意付出金钱、时间并消耗巨大的体能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所谓的铁人三项赛,类似攀登珠穆朗玛峰挑战人类极限力量或极限耐力的运动项目,就是在夏威夷风景怡人的小镇科特先后完成2.4英里游泳项目、骑行180公里和42.195千米的跑步之旅。这些参加比赛的选手大多是为了挑战极限,我理解为挑战不一样的游戏。书中作者说参加比赛的选手绝大多少人都是富有和较强事业心、进取心的人士,他们对于这项比赛的追求和他们对待工作的投入如出一辙。也有癌症幸存者、修女等不同群体的选手。也许这些看似无法完成的极限任务会让他们觉得人生有趣和有意义。
确实存在与生俱来的超级运动者。
在对比铁人三项比赛后,作者又见到了和这个比赛极为不同的比赛,那就是无运动装备、无报名费、无计时器、无商业痕迹的纯碎群体比赛,塔拉乌马拉比赛。而且这群参加比赛的人大多都是重体力劳动者和不知疲惫的步行者。塔拉乌马拉比赛是在跑步中把球踢得越远越好,然后追上去再找球在踢远,全程禁止用手,整个比赛大约有112公里。塔拉乌马拉人由于日常劳作一直保持着身体的运动,他们根本不用训练也能持续奔跑整个马拉松比赛。这种先天超级运动者的习得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较大关系。拉乌马拉人几乎每天几乎会投入数小时繁重的体力劳动,诸如:双手完成犁地、挖掘、搬运等力气活,他们还要在崎岖的土地上行走数千米,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他们先天的过人的运动体能。
锻炼在不同的时代意义和动机不同。
15世纪至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精英人士通过击剑、骑马等锻炼方式可以提升精力、培养气质。在19世纪初期,德国在青少年中推广健身操、体操、徒步、跑步等运动是为了吸取德国在对法战争中身体素质不足最终惨败的教训。我国古代,孔子也很早就提出锻炼对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作用。*同志在1952年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及更早之前写下“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时候,都是在强调锻炼对全国人民加强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强国、救国的重要意义。
如果你是极少锻炼的普通人,那么你每天只需步行一两小时,便可以达到与原始部落狩猎人相当的身体活动水平。
利伯曼教授认为,身体活动能帮助我们减缓衰老、提升身体机能、改善健康状况。然而不同的人群在锻炼方式上截然不同。亚马孙雨林居住的桑人部落的狩猎人们每天要从事中高强度活动,诸如:捕鱼、打猎以及行走8至16千米,他们不像我们后工业化的人需要刻意去健身房或是跑步来锻炼身体。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没有从事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的人所进行的锻炼显得“古怪”。比如说:我们大多数人的办公室工作减少了很多身体活动,工作之外,我们走路或是跑步也越来越少,开车、坐地铁上下班越来越多,甚至购买物品都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我们几乎没有过多的身体活动。但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1个小时的步行,就可以让身体比不运动时健康很多。
其实无论是参加铁人三项赛的铁人们,还是参加拉拉吉帕里比赛拉乌马拉人,他们对于运动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追求。
职场的工作繁重也好、终日耕作的劳动者也好,就算再累也不想躺平,也要有挑战困难的勇气。
保持进步,也许这是人类进化、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的重要原因。
铁人们和拉乌马拉人在比赛中都要忍受呕吐、抽筋和极度疲劳。然而为了保持进步,选手们都要学会应对伤痛,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拉乌马拉人是极度勤劳、身体素质极佳的农耕者,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半途而废,他们的文化里推崇奔跑。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需要持续奔跑的精神力量呢?
拉乌马拉人把他们的跑步运动活动当做是一次虔诚的心灵仪式,这是他们追逐那不可预料人生的漫长过程,而且是轻松的、不带竞技的过程。
运动从来都不是非要比拼和消耗能量,而是寻找人生意义、寻找自己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