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响堂山石窟,一个“短命”王朝的佛教艺术盛宴

北齐响堂山石窟,一个“短命”王朝的佛教艺术盛宴

首页休闲益智暗黑石窟更新时间:2024-06-18

吕晨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多少人了解北齐这个王朝。 它在历史长河里只存在了27年(公元550-577),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而不少人更是分不清“齐、北齐、南齐(萧齐)”之间有什么区别?

北齐上承东魏下启北周, 最高统治者高氏为鲜卑化的汉人。尽管被世人淡忘,北齐的文化艺术却源远流长。自北齐高祖皇帝开始,历代皇室都崇拜佛教。在皇权的支持下,佛教近乎达到了国教的地位。在民间,佛教信仰也呈现出家庭化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从皇室到百姓,家家户户崇佛、营造佛像,在其短暂的国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艺术珍品。响堂山石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凿的。

知闻响堂山石窟,源于朋友推荐的播客节目《路书》。这是一档讨论历史和艺术的节目,其中一期就介绍了响堂山石窟,标题为“响堂山石窟—一代枭雄的归宿”。而我也因为这期节目对响堂山石窟产生浓烈的兴趣,于是找了一个周末,去探访这座神秘的石窟。

去响山堂石窟的交通并不便捷,为了能在一天时间内同时看完南北两座窟群,我们订了一辆车从高铁站直奔北响堂,约车价格不菲却能节约时间。北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村镇董家庄村东鼓山西麓半山腰,鼓山为太行山余脉,山为南北走向,窟门坐东朝西。快临近目的地时,看到两个大型的矿厂,和司机师傅闲聊时才获知,这里属于邯郸市峰峰矿区,近两年因治理空气环境污染,附近已经关了不少厂子。如今的响堂山石窟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4A级景区,4星级森林公园。

一大早,游客很少,山下的广场也比较空旷。景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都是新的,似乎很多装点工作刚刚完工,旁边还散落着工具。按照事先做好的攻略,山脚下的常乐寺是我们的第一站。

常乐寺始建于北齐,初名为智力寺,宋时改为常乐寺。香火最盛之时曾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大雄宝殿、地藏王殿、配殿、钟楼、戏台等建筑。现在跨过遗址上的新山门能看到残破的石佛和石台基,非常有画面感。网上有一说,残破的三尊佛像是三世佛,但我猜会不会是华严三圣呢?中间释迦牟尼佛,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仔细看两侧须弥座上留存图案,左胁上是狮子图案,右胁上是白象图案。佛左右应为两弟子迦叶和阿难。

据说常乐寺毁于1948年,是天灾还是人祸?现在已不得而知,但这些散落在中轴线附近的残垣断建,显露出常乐寺无处不在的破败之气,若非艳阳蓝天,这里定会再多几分萧瑟感。离开常乐寺遗址,我们开始向山腰石窟迈进。这也是我登临过的最高的石窟了,路上不稍走一段就得停下来喘口气,身边经过的几个游客手里都攥着登山杖。

《中国通史》中有这样的描述“北响堂石窟的大佛洞可以与龙门石窟宾阳洞、巩义第五窟以及云冈各大窟相媲美”。现今,跻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之后,北响堂石窟也被称为“第五大石窟”。

北响堂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村镇董家庄村东鼓山西麓半山腰,鼓山为太行山余脉,山为南北走向,窟门坐东朝西。 响堂山石窟项目 资料图

山上现存的石窟主要以北齐皇室开凿的北洞(大佛洞)、中洞(释迦洞)、南洞(刻经洞)三座大窟为代表。石窟雕刻精美、技艺精湛、气势宏大,代表了北朝晚期石窟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最值得看的一定是北洞(大佛洞)。其内部为中心柱式的塔庙窟,南北西三面各开一龛,每龛均为一佛两菩萨。大佛洞四壁各开十六个小龛,由基坛、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基坛两端雕凿畏兽托起立柱,这些畏兽源于波斯文化的影响。塔柱雕饰忍冬纹,塔刹顶端为山花蕉叶托起的火焰宝珠。纹饰运用深浅浮雕刻使图案极富变化,其精美程度绝不亚于四大石窟,令人惊叹。《资治通鉴》曾记载,“丁酉,东魏主为丞相欢举哀…虚葬…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其群匠”。翻译成白话就是,东魏位极人臣的高欢离世,在漳河以西设虚冢义平陵,实则在大北洞顶部开穴埋骨,并*掉了所有营建的匠人。

高欢,鲜卑化汉人,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公元550年正月,其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改尊神武皇帝,庙号高祖。整座北洞从畏兽、转轮圣王、十六王子成佛、塔庙窟设计顶部设石穴等细节都指向了北响堂大北洞是高欢最后的归宿。而北响堂山北洞正龛基坛上的石刻,历史纷纭更是真假难辨,或许这尊石刻就是那位权臣、那位王朝开创者的化身,守护着石窟千古之谜。北响堂山中洞前菩萨像,是整个北响堂山石窟里我最喜欢的一件石刻。菩萨衣纹轻薄疏简,紧贴身躯,璎珞X型交叉穿壁于腹前。菩萨姿态优美,着力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美感,并已开始展现盛唐菩萨“三折腰”的媚态。这些都可以看出,这时候的造型已由北魏以线条为主的风格,逐步转变为以表现形体为主的新风格。北齐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是从北魏到隋唐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北齐初年,刚刚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统治阶级为了表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力求改变前朝遗风,佛教造像上也不例外。这时期的造像,形体敦厚结实,表现出北齐民族的强健和豪迈,面稍丰满,高鼻长目。衣纹疏宕成不规则阶梯状布于全身,佛衣下摆铺于座面。各窟从窟龛到宝坛、莲座、背光等细部用深浅浮雕刻出多种繁缛而极富变化的图案纹样,诸种纹样配置得宜,密而不乱,产生浓烈的装饰效果,形成响堂山石窟的一个特点。

北响堂山南洞顶部莲花图纹。

南响堂山石窟距北响堂山石窟15公里,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建造者是北齐佞臣高阿那耾,史料记载这是他为取悦皇帝而修建的离宫。这里也是太行八径之一的滏口径,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要道,也是重要关隘所在之地。

南响堂石窟 响堂山石窟项目 资料图

然而,在南响堂石窟,偷盗、盗掘更为严重。在南响堂山石窟前的响堂山石窟博物馆内,展厅除了展陈佛头、佛手、佛像外,还专门辟出一地讲述响堂山石窟被盗走失的黑暗历史。南响堂第1窟有唯一仅存的主尊佛头,基坛右下角有狮子形象,狮子在北朝石刻较为多见,据说狮子曾驼着释迦在普光明讲法,后面更多作为佛教护法的标识。

主尊背光为蓝色火焰纹。这个蓝色背光因为隔栏关系无法近距离观察,我认为清朝重新刷新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建窟时就留下的。蓝色取自青金石,青金石源自中亚,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一种颜料。后因产量减少等因素,从唐朝开始石窟里就很难见到这种矿物蓝色了。雕凿技法上的表现上,响堂山石窟在吸收北魏直平刀法的同时,又使用了圆刀法进行混合处理,尤其表现在衣纹转折处更为明显,使造像趋于圆润,更富逼真。坚细易刻的石质加上工匠们娴熟精湛的雕刻技法,使造像平添了无限的生命力,北齐工匠在表现人物个性方面是很成功的。从北响堂到南响堂,佛教美术艺术令人沉醉,但在游览时内心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些残破的雕像他们的佛头去哪了,他们的手、他们的躯体、他们的魂又在何处?

相较于整尊佛像,响堂山的佛头、佛手容易切割运输。在响堂山石窟内大部分雕像都是残件,切割下来的部件被文物贩子贩卖到世界各大美术馆。我曾向研学老师请教这些佛头是如何切割的,她解释用铲子先从佛头后斜插进去,插到差不多位置用寸劲一撬,佛头就切下来了。2010年2月26日,由赛克勒美术馆和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历史的回响:响堂山佛教石窟”展览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赛克勒美术馆举行。展览集合了流散于海外的响堂山石窟雕塑,在三维成像技术辅助下,展现了公元六世纪北齐王朝最高的文化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王朝留给世人的一座文化宝库,庄严的佛像、高超的技艺让那个乱世令人唏嘘,也令人神往。太多的美需要被捕捉,太多的问题需要被解答,更有太多流失海外的佛像需要回家。

责任编辑:王昱

校对:张亮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