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娃娃一路走来变化多

芭比娃娃一路走来变化多

首页休闲益智芭比换装化妆秀更新时间:2024-05-26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真人电影《芭比》的上映为世界带来了一波粉红色的“回忆*”。源自为女儿“寻找玩具”的初心,20世纪50年代,“芭比娃娃”在美国女企业家罗丝·汉德勒的打造下问世,而后几乎成为“每一位少女的梦”。60余年来,“芭比娃娃”在争议中不断适应社会观念与环境的新变化。

美国《时代》杂志称,20世纪40年代,芭比娃娃的生产商——美泰玩具公司还是一家家具制造商,由罗丝与丈夫埃利奥特共同经营。二战期间家具销售困难,夫妇二人转变思路,将正常家具等比例缩小,打造精致的儿童玩具。眼见转型有效,汉德勒夫妇索性就将家具店改成了玩具店。

而后二人迎来了女儿芭芭拉,那个年代女童的玩偶做工有待提高,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玩偶没有可以活动的关节,服装也总是脱落。此外,玩偶品类也较为单一,基本都是婴幼儿形象。大部分女孩会在游戏中自动代入“母亲”的角色,但芭芭拉却不同,她喜欢把玩偶当成“成年人”相处,其他小女孩给玩偶“喂奶”和“哄睡”时,“早熟”的芭芭拉已经开始关心玩偶的“学业”和“前途”。

为了给女儿寻找更合适的玩具,50年代初期,罗丝着手研发成年女性形象的玩偶。1956年,她在欧洲度假时发现一款德国玩偶,这款玩偶具备成年女性的特征,符合她之前的构想。于是,她将玩偶打包带回美国,经过反复调试、改装、再设计,打造出了金发碧眼、身材婀娜的第一代“芭比娃娃”,而“芭比”正是女儿芭芭拉的昵称之一。

在当时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下,芭比娃娃的诞生并不被人看好,虽然女孩子们很喜欢它漂亮时尚的外观,但女孩的母亲们对其“性感”的造型深感不适。罗丝公司麾下的设计师拒绝开发这种新品,理由是“不会有母亲给自己的女儿买一个有胸的玩偶”。新品面市后果然销量惨淡,罗丝甚至一度致电日本的代工厂要求停产。

在相关专业人士的建议下,罗丝迅速改变营销策略。她在广告文案中将芭比娃娃塑造成“少女时尚模特”,“她”既有助于孩子妥善打理外在形象、又能提升她们的时尚品位,这种定位完全符合美国当时的社会潮流。

1959年,芭比娃娃亮相美国纽约国际玩具展,年销量超过30万件。在之后的营销中,罗丝还巧妙运用“剃须刀理论”——卖出一支剃须刀,等同于“无限量”卖出刀片。她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售出可换装的芭比娃娃,只给娃娃配备最基本的服装;与此同时,公司方面不断推出娃娃的服饰、配件。截至2006年,芭比娃娃风靡全球150多个国家,全球平均每秒就有3个娃娃被售出。芭比娃娃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纽约时报广场甚至在1974年专门将一段道路短暂改名为“芭比大道”;2016年,法国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专门举办“芭比娃娃展”,呈现700多款芭比娃娃。

在成长历程中,芭比娃娃的争议从未间断。在批评者看来,该产品是贩卖身材焦虑的代名词,是对女性的“物化”。为了消除刻板印象,芭比娃娃的造型不再仅限于穿漂亮衣服的“白人金发美女”。20世纪80年代,芭比娃娃增添了非裔与拉美裔造型;而后的芭比家族更是拥有医生、军人等职业形象。

不仅如此,美泰公司还十分注重用故事打造经典“IP”,让玩偶家族成员的人物个性跃然纸上。新加坡《海峡时报》总结道,芭比娃娃的经久不衰离不开美泰的品牌策略,以及对社会、文化甚至政治环境变化的迅速适应。(刘皓然)

来源: 环球时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